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重点问题连载(三)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考研政治 >> 正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重点问题连载(三)

考研试卷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重点问题连载(三)

1.资本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货币、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就是资本。这些物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即为资本家所有、成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时,才成为资本。这里重要的是,要把物的自然属性同物在一定条件下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区别开。马克思说得好:“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就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因此,资本虽以物的形式存在,但其本质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经济关系。

  2.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

  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区别表现在:第一,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结果,相对剩余价值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第二,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得到的,相对剩余价值是所有资本家都能得到的。第三,超额剩余价值是各个资本家直接追求的目的,相对剩余价值是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联系表现在:第一,超额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第二,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各个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结果却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3.资本主义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但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在表面上看来,资本主义工资好像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但从本质上说,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因为劳动力是商品,而劳动不是商品,根本没有价值或价格。之所以说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是因为:第一,劳动如果是商品,那么它在出卖之前就应当存在,并属于工人所有,但实际上,劳动是在劳动者和资本家的交换关系发生之后才进行的,在交换之前,劳动根本不存在。第二,劳动如果是商品,就应该有价值。而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决定的。这就等于说,劳动的价值由劳动决定,这是毫无意义的同义语的反复。第三,劳动如果是商品,有价值,那么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资本家就应当付给工人全部劳动报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不存在了。

  总之,劳动是劳动力的发挥,劳动不能独立存在,不能作为商品来买卖。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它附在活着的人体内,成为某种独立的存在物,可以成为商品,用来买卖。因此,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却总是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总是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因为:第一,资本家与工人之间进行的劳动力买卖同其他商品买卖一样,也是首先以直观的形式在人们知觉上表现出来的,购买者给出卖者一定数量的货币,出卖者给购买者一种与货币不同的商品。由于劳动能力是看不见的,人们看到的只是工人为资本家劳动,这就必然造成一种假相,似乎工人出卖的是他的劳动。第二,劳动是工人谋生的手段,因此,雇佣工人很容易把工资看成是劳动换来的。第三,资本家往往是在工人劳动之后支付工资的,这种工资支付方式也使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第四,工资的实际运动也造成资本家支付的工资是劳动价格的假相。如工资往往随劳动时间长短、劳动效率的高低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使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4.怎样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贫困化问题

  第一,随着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必然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一极是资本主义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

  第二,无产阶级的贫困表现为两种形式,即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和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国民收入中,无产阶级收入和资产阶级收入相比所占的比重相对下降。无产阶级绝对贫困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有时出现绝对恶化。无产阶级绝对贫困的主要表现是:其一,失业和半失业人口的经常存在;其二,工人实际工资有时出现下降;其三,大量工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