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本科教学大纲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考研试卷库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正文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本科教学大纲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理工大学各学院博士生导师联系方式
普通文章 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录取研究生学费标准
普通文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2016年硕士博士研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张文忠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阎国栋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王新新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王丽丹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王宏印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王传英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苏立昌教授简介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系2012
普通文章 华南师大光学、光学工程、材料物理与化
普通文章 关于报考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12年硕
普通文章 广西中医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工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公
普通文章 【广西工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桂林医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艺术学院2012拟接收硕士研究生调剂
普通文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
普通文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本科教学大纲

1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元明清部分)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 China Ancient literatur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y)
课程编号:0111009
课程学时:102 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建议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三、四卷元朝、明朝、清朝部分),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05 年版;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第一、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版。
开课单位:皖江学院中文系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是汉语言专业本科阶段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课程任务:元明清文学是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本课程以继承和弘扬这一宝贵遗产为己任,
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从元代到明代至清代的发展历史,包括其间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
的兴替、文学流派、文学团体、重要作家、优秀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等内容,系统
地学习元明清时期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领会其艺术精髓。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六编 元代文学史
第一章 元代文学绪论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元代社会概述
一、疆域广阔,国力强盛
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深重
三、思想多元化,文化政策宽松
四、科举废止,儒生地位低下
第二节 元代文学概述
一、元代文学的特点
二、元代文学的成就
第三节 元杂剧
一、杂剧的形成和基本体制
二、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课程的重点、难点:
元曲概念内涵,元杂剧的形成、基本体制和兴盛的原因。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元代社会的基本特点、元代文学的特点和成就及其学习的意义,
掌握元曲、元杂剧等重要术语的涵义及其区别,认识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
思考题:
1.名词:元曲,元杂剧,旦本,末本。
2
2.元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元代文学的特点和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元杂剧的体制特征主要有哪些?
5.元杂剧兴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二章 关汉卿及其杂剧创作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与个性
一、生平
二、个性
第二节 关汉卿的创作
一、历史剧
二、爱情风月剧
三、公案剧
四、关汉卿作品选讲:
1.《窦娥冤》:(1)题材溯源;(2)《窦娥冤》的戏剧冲突;(3)窦娥的形象及其悲剧成因;
(4)《窦娥冤》的悲剧审美风格。
2.《救风尘》:(1)解题;(2)赵盼儿形象;(3)戏剧冲突及其价值。
第三节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一、题材选择
二、艺术体制
三、语言风格
课程的重点、难点:
窦娥形象;《窦娥冤》的悲剧意蕴;《救风尘》的喜剧风格;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关汉卿的生平、创作概况,认识关汉卿代表作品的题材内容、
美学风貌与艺术成就。
思考题:
1.关汉卿《窦娥冤》与《救风尘》在艺术风格上有何异同?
2.窦娥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作品是如何表现的?
3.《窦娥冤》中三桩誓愿和鬼魂诉冤情节有何作用?
4.为什么说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
5.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主要有哪些方面?
第三章 元代其他杂剧作家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王实甫与《西厢记》
一、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
二、《西厢记》题材的流传与变异
三、主题倾向
1.形象特质
2.情节意义
3
四、艺术风貌
1.语言风格
2.体制特征
五、作品选讲:《长亭送别》
1.情感
2.语言
第二节 白朴和《梧桐雨》、《墙头马上》
一、白朴的生平和创作
二、《梧桐雨》
三、《墙头马上》
第三节 马致远和《汉宫秋》
一、马致远的生平与创作
二、《汉宫秋》
第四节 郑光祖和《倩女离魂》
一、杂剧的南移和衰微
二、郑光祖的生平与创作
三、《倩女离魂》的主题倾向
1.剧情概要
2.主题评价
四、《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
1.离魂情节的艺术作用
2.语言风格
课程的重点、难点:
《西厢记》题材流变;崔莺莺形象;《西厢记》的语言风格和体制特征;“离魂”题材的价值;
杂剧衰微的原因。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等重要杂剧作家的生平、创作和
成就,掌握《西厢记》、《梧桐雨》、《墙头马上》、《汉宫秋》、《倩女离魂》等作品的题材源流、体
制特征、美学风貌及艺术成就,了解杂剧南移及其衰微的原因。
思考题:
1.《西厢记》题材的流变情况如何?
2.白朴的《墙头马上》、《梧桐雨》各写了什么内容?
3.马致远《汉宫秋》的主题是什么?
4.元杂剧衰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倩女离魂》的情节有何特点?
6.崔张故事的意义何在?
7.崔莺莺形象的内涵和价值何在?
8.《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语言有何特点?
9.《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各有何作用?
10.《倩女离魂》的情节有何特点?其美学价值如何?
4
第四章 南戏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南戏
一、南戏
二、南戏的体制特点
第二节 高明与南戏之祖
一、高明的生平与创作
二、南戏之祖
三、《琵琶记》的主题倾向
1.剧情概述
2.主题评析
四、《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1.戏剧结构艺术
2.语言风格
3.盛行于明的原因
五、作品选讲:《糟糠自厌》
1.情节评价
2.语言赏析
第三节 “荆刘拜杀”四大戏文
一、“荆刘拜杀”
二、作品简介
课程的重点、难点:
南戏体制特点;南戏之祖;“三辞三不从”的内涵及其意义;作品的结构艺术。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南戏的体制特点、南戏代表作、“荆刘拜杀”四大戏文,了解《琵
琶记》成为“南戏之祖”的原因,掌握其结构、内涵与意义。
思考题:
1.名词:南戏,南戏之祖,“荆刘拜杀”。
2.南戏和北杂剧在体制上有什么不同?
3.何谓四大戏文?它们在题材内容方面有何共同点?
4.《琵琶记》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其艺术特色如何?
5.《琵琶记》的结构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6.《琵琶记·糟糠自厌》中吃糠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7.《糟糠自厌》的语言有何特点?
第五章 元代诗文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元代诗文概说
5
一、元代散文
二、元代诗歌
第二节 元散曲
一、元散曲定义
二、元散曲的形式和种类
三、元散曲的代表作家
四、马致远散曲选讲:《秋思》
1.情景交融,意境悲凉
2.名词组合,意象繁复
3.曲牌特征
五、睢景成散曲选讲:《高祖还乡》
1.取材与主题
2.“代言体”的叙事功能
3.语言风格
六、张养浩散曲选讲:《潼关怀古》
1.主题
2.结构
3.语言
课程的重点、难点:
元散曲;《秋思》的艺术特征;《高祖还乡》中“代言体”的叙事功能。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元代诗文创作的概况,掌握元散曲概念的内涵及重要作家,认识元代
诗歌的特殊风貌;使学生了解元代散曲的不同形式特征,理解“代言体”在套曲中的艺术作用。
思考题:
1.名词:元散曲。
2.散曲与词有何异同?
3.元散曲与元杂剧的关系如何?
4.《天净沙·秋思》为何称为“秋思之祖”?
5.《山坡羊·潼关怀古》、《水仙子·寻梅》的艺术特点如何?
6.何谓代言体?《哨遍·高祖还乡》用代言体取得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7.《山坡羊·潼关怀古》结句有何含义?
第七编 明代文学史
第一章 明代文学绪论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明代社会特征
一、政治特征
二、思想文化特征
三、经济特征
第二节 明代文学特征
一、基本特征和主要成就
6
二、章回小说的繁荣及其原因
三、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
课程的重点、难点:
明代文学的基本特征,章回小说的繁荣及其文体特征。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明代社会的基本特点、明代文学的特点和成就,掌握章回小说
的文体特征。
思考题:
1.名词:章回小说。
2.明代文学的主要特征如何?
3.明代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4.明代长篇小说有哪些主要类型?
5.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第二章 《三国志演义》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
一、史书杂传
二、笔记小说
三、唐宋诗文
四、戏曲说唱
第二节 《三国志演义》的作者和版本
一、作者
二、版本
第三节 《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和艺术
一、《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倾向
1.仁政爱民的政治理想
2.智慧才能的人格内涵
3.忠义勇武的道德规范
二、《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1.虚构艺术
2.战争描写艺术
3.语言特征
第四节 《三国志演义》选讲:《三顾茅庐》
一、人物出场和情节结构艺术
二、语言特征
第五节 《三国志演义》的影响与流传
一、历史演义小说的成熟
二、文学影响
三、社会影响
课程的重点、难点:
7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历史演义概念;“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七实三虚”的虚
构艺术;战争描写艺术。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三国志演义》的作者、成书、版本、思想倾向等相关知识,认识《三
国志演义》的影响,认识《三顾茅庐》的情节结构艺术,掌握历史演义体小说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掌握其虚构艺术和战争描写艺术。
思考题:
1.名词:历史演义。
2.《三国志演义》的题材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3.嘉靖本《三国志演义》和毛本《三国演义》在体式上有什么区别?
4.《三国志演义》有哪些主要的思想倾向?
5.《三国志演义》“拥刘反曹”思想的内涵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嘉靖本《三国志演义》
和毛本《三国演义》有什么区别?
6.《三国志演义》的作者是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之间的关系的?
7.《三国志演义》的战争描写艺术有何特点?
8.《三国志演义》人物是类型化形象吗?
9.《三顾茅庐》一节的情节发展有何特点?
第三章 《水浒传》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
一、史书
二、笔记诗文
三、说唱
四、讲史(平话)
五、元杂剧
第二节 《水浒传》的作者和版本
一、作者
二、版本
第三节 《水浒传》的思想和艺术
一、思想内涵
1.逼上梁山
2.重武尚侠,替天行道
3.嗜酒戒色
二、艺术特色
1.百川归海式的结构
2.人物的出场与性格
3.简洁生动的语言
第四节 《水浒传》选讲:《血溅鸳鸯楼》
一、细节描写艺术
二、武松性格特征
第五节 《水浒传》的影响和流传
8
一、英雄传奇小说的成熟
二、影响与流传
课程的重点、难点:
《水浒传》的成书与流传;英雄传奇概念;逼上梁山的主题;性格表现艺术。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作者、版本、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等相关知
识,掌握英雄传奇体小说的形成和基本特征,掌握作品的结构特征和性格表现艺术,认识《水浒
传》对后世社会与文学的影响
思考题:
1.名词:英雄传奇。
2.《水浒传》的成书与《三国演义》有何相似之处?
3.小说《水浒传》和元杂剧“水浒戏”在内容选取上有何差异?
4.《水浒传》的主要思想倾向有哪些方面?
5.《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法上有何特点?
6.《水浒传》的英雄观与女性观有何特点?
7.《血溅鸳鸯楼》一节的细节描写有何特点?
第四章 明代诗文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明初诗歌与散文
一、明初诗歌
二、明初散文
三、台阁体与茶陵派
第二节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一、李梦阳与前七子
二、王世贞与后七子
三、唐宋派
第三节 晚明诗文
一、李贽
二、公安派
三、竟陵派
四、晚明小品文
五、明末文坛
第四节 明代散曲
一、特点
二、代表作家
第五节 明代民歌
一、特点
二、代表作
第六节 散文选讲
一、《项脊轩志》
9
1.结构特点
2.情感内涵
3.语言特征
二、《报刘一丈书》
1.主题内涵
2.形象描写
3.讽刺艺术
第七节 诗歌选讲
一、《别云间》
1.题旨
2.层次
3.对仗艺术
二、《朝天子·咏喇叭》
1.内容
2.表现手法
课程的重点、难点:
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的理论与创作;《别云间》的对仗艺术;《朝天子·咏喇叭》的表
现手法;《项脊轩志》的语言与情感表达;《报刘一丈书》的白描与讽刺。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明代诗文创作的重要流派和代表作家作品,认识明代散曲、民歌内容
与特点,理解《别云间》、《朝天子·咏喇叭》等诗文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思考题:
1.名词:台阁体,茶陵派,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
2.明代有哪些主要的诗文流派?它们的文学主张如何?
3.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有何得失和影响?
4.唐宋派的文学创作和他们的文学主张是否一致?请举例说明。
5.《项脊轩志》的结构和语言有何特点?其抒情特点如何?
6.《报刘一丈书》的题旨是什么?它的讽刺手法对表达主题起何作用?
7.《别云间》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它的对仗有何特点?
8.《朝天子·咏喇叭》的表现手法有何特点?
第五章 《西游记》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西游记》的成书、作者、版本
一、成书过程
二、作者与版本
第二节 《西游记》的主题倾向
一、多重主题
二、主题的时代特征
第三节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一、结构特征
二、“三性合一”的形象塑造艺术
10
三、诙谐、讽刺的美学风格
第四节 《西游记》选讲:《车迟国显法》
一、情节评析
二、艺术趣味
第五节 《西游记》的成就和影响
一、成就
二、影响
课程的重点、难点:
《西游记》的成书;神魔小说概念;“三性合一”的形象塑造艺术;诙谐、讽刺的美学风格。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作者、版本等相关知识,了解其整体风格、
关于其主题纷争,掌握其基本特征、“三性合一”的形象塑造艺术、诙谐、讽刺的美学风格,认
识《西游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思考题:
1.学界关于《西游记》的主题思想有哪些纷争?
2.《西游记》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西游记》的结构与《水浒传》有何异同?
4.如何理解鲁迅所言“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之语?
5.《车迟国显法》的艺术趣味表现在哪里?
6.名词:神魔小说。
7.《西游记》成书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典籍和文学作品?
第六章 明代短篇小说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话本与拟话本
一、话本小说的体制特征
二、拟话本小说的体制特征
第二节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
一、冯梦龙和“三言”
二、“三言”选讲:
1.《杜十娘怒沉百宝箱》:(1)杜十娘的性格和悲剧成因;(2)多重矛盾冲突;(3)百宝箱
的艺术作用
2.《蒋兴哥重会珍珠衫》:(1)情节设计;(2)市民阶层的道德观、价值观;(3)珍珠衫的艺
术作用。
三、凌濛初和“二拍”
四、“二拍”选讲:《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1.主题倾向
2.构思艺术
3.洞庭红的艺术作用
11
第三节 明代文言小说
一、灯话三种及其他
二、中篇传奇小说
课程的重点、难点:
话本、拟话本、“三言二拍”、“灯话三种”;杜十娘的悲剧成因;《珍珠衫》的情节艺术;《洞
庭红》的时代信息。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短篇小说的几种基本体式,掌握相关重要概念,认识古代短篇
小说发发展的过程,了解“三言二拍”的基本内容和审美风貌,掌握三篇代表作的主题内涵与艺
术风格。
思考题:
1.“三言二拍”的审美倾向有哪些方面?
2.杜十娘的悲剧是怎么造成的?
3.《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改编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写,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有何作用?
4.《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反映了什么样的道德观、价值观?
5.《转运汉遇巧洞庭红》反映了哪些时代信息?
6.名词:话本,拟话本,“三言二拍”,“灯话三种”。
7.什么是话本?话本和拟话本的重要区别是什么?
8.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兴衰的原因何在?
9.“三言”与“二拍”在拟话本体制上有何不同?
10.明代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特点是什么?
第七章 明代戏曲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明代杂剧
一、明初杂剧
二、明代中后期杂剧
三、徐渭的杂剧创作
第二节 明代传奇
一、明初传奇
二、明代中后期传奇
三、三大传奇
课程的重点、难点:
明杂剧与元杂剧的文体异同,明代传奇概念的内涵及其对南戏体制的发展。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明代杂剧与明代传奇创作的基本风貌,掌握传奇与三大传奇概念的内
涵、传奇对南戏体制的发展,认识古代戏剧发展的形态和规律。
思考题:
1.名词:明代传奇,明代三大传奇。
2.明代的戏剧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12
3.徐渭杂剧的主要艺术成就何在?
4.明代杂剧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5.明代嘉靖年间传奇创作有何特点?
6.明代三大传奇戏的题材有何特点和意义?
第八章 汤显祖与《牡丹亭》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
一、生平
二、思想
第二节 沈汤之争
一、沈璟与吴江派
二、沈汤之争
第三节 《牡丹亭》的思想和艺术
一、题材内容
1.剧情概要
2.杜丽娘形象
3.思想意义
二、戏剧冲突
1.情与理的冲突及其表现
2.冲突的实质
三、艺术成就
1.奇妙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
2.典雅秾丽的曲词
3.活泼自然的宾白
第四节 《牡丹亭》选讲:《游园惊梦》
一、曲词特点
二、本出在全剧中的艺术作用
第五节 《牡丹亭》的地位与影响
一、“临川四梦”
二、文学影响:临川派
三、社会影响
课程的重点、难点:
沈汤之争的实质;“临川四梦”的内涵;《牡丹亭》的成就、地位和影响;杜丽娘形象;戏剧
冲突;艺术成就。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汤显祖的生平思想,掌握沈汤之争的实质、“临川四梦”的内涵,了
解《牡丹亭》的主题倾向和主要人物形象,掌握作品戏剧冲突的特点和杰出的艺术成就,认识《牡
丹亭》的成就、地位和影响。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牡丹亭》的主题倾向和戏剧冲突?
13
2.杜丽娘形象有何特点?其意义何在?
3.《牡丹亭》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4.《惊梦》一出在《牡丹亭》中有何艺术作用?
5.名词:沈汤之争,吴江派,临川四梦,临川派。
6.如何评价“沈汤之争”?
7.汤显祖为什么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第八编 清代文学史
第一章 清代文学绪论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清代社会特征
一、清代社会特征
二、清代学术思想的转向
第二节 清代文学特征
一、基本特征
二、主要成就
课程的重点、难点:
清代学术思想的转变,清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清代社会和文学的基本特征,认识清代学术思想的转变对文学思想的
影响。
思考题:
1.清代学术思想的基本走向如何?它对文学思想有何影响?
2.清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成就是什么?
第二章 清代诗文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清诗
一、清初诗歌
二、清中叶诗歌
三、吴伟业诗歌选讲:《圆圆曲》
1、主要内容
2、艺术特点
第二节 清词
一、清初词
二、清中叶词
三、清初三大词家作品选讲:
1、《醉落魄·寒山几堵》:(1)“鹰”的形象;(2)艺术风神。
2、《桂殿秋·思往事》:(1)情境与意旨;(2)艺术风格。
3、《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1)情感内容;(2)艺术特点。
第三节 清文
14
一、清初散文
二、桐城派
三、骈文
四、姚鼐散文选讲:《登泰山记》
1.解题
2.结构
3.艺术
课程的重点、难点:
清初三大词家的创作;桐城派的理论和创作成就;清初学人之文与文人之文的差异;清代骈
文与前代骈文不同的特点;“梅村体”的艺术特征;《圆圆曲》的主要成就;三大词家作品的艺术
特点;《登泰山记》的结构与语言。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清代诗文创作的大致风貌、重要诗文流派和代表作家、清词中兴的状
貌及其原因;掌握清初三大词家的创作、桐城派的创作、理论成就,辨析清初学人之文与文人之
文的差异,认识清代骈文与前代骈文不同的特点;理解《登泰山记》“雅洁”的语言和严谨的布
局,了解“梅村体”的基本特征、清初三大词家的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
思考题:
1.名词:梅村体,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浙西词派,阳羡派,桐城派,桐城
三祖。
2.清初诗坛创作有哪些主要成就?
3.如何理解清词的中兴?
4.清初“学人之文”和“文人之文”有何区别?
5.桐城派理论主张和散文创作有哪些主要内容?
6.清代骈文与前代骈文有何异同?
7.《圆圆曲》的主题倾向如何?
8.“梅村体”主要有哪些内涵?试以《圆圆曲》为例说明。
9.纳兰词与阳羡词、浙西词有何不同特点?
10.陈维崧词中“鹰”的形象有何特点和意义?
11.朱彝尊《桂殿秋》一词的艺术特点如何?
12.纳兰性德《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13.姚鼐的《登泰山记》为什么会成为写景名作?
14.《登泰山记》的结构特征是什么?
15.《登泰山记》的语言风格如何?
第三章 清代戏曲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清代传奇
一、苏州派
二、李玉和《清忠谱》
三、李渔和《风筝误》
四、南洪北孔
第二节 清代杂剧
15
一、主要作家作品
二、创作特点
第三节 清代地方戏
一、地方戏的兴起与繁荣
二、地方戏的体制特点
三、地方戏的内容和艺术
第四节 清代戏曲理论
一、李渔的《闲情偶寄》
二、焦循的《花部农谭》
课程的重点、难点:
南洪北孔,李杨爱情题材的流变。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代戏曲创作的基本风貌和走向、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戏曲
理论的发展,掌握苏州派、“一人永占”、“南洪北孔”、“地方戏”等重要概念的内涵。
思考题:
1.名词:苏州派,一人永占,南洪北孔,地方戏。
2.清代戏曲创作走向如何?
3.李杨爱情题材的文学流变有何特点和价值?
4.“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是什么意思?
第四章 《长生殿》和《桃花扇》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长生殿》
一、双重主题
二、双线结构
三、曲词特征
第二节 《桃花扇》
一、题材与主题
二、李香君形象
三、艺术特征
第三节 《桃花扇》选讲:《余韵》
一、思想感情
二、语言特点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代传奇的两部代表作的艺术风貌,掌握《长生殿》的主题内
容与结构特点、《桃花扇》的取材特点与艺术表现特点。
课程的重点、难点:
《长生殿》的主题与结构,《桃花扇》的取材与艺术。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长生殿》中爱情描写与政治批判之间的关系?
2.《长生殿》的结构有何特点?其艺术作用如何?
3.《桃花扇》的人物塑造有何特点?
4.《桃花扇》的结构艺术有何特点?
16
5.“桃花扇”一物在《桃花扇》一剧中起何作用?
6.《桃花扇》的曲词宾白有何特点?
7.《桃花扇·余韵》中三个人物的唱词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五章 清代白话小说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清代白话小说的基本状貌
一、长篇小说
二、短篇小说
第二节 李渔小说
一、成就
二、缺陷
第三节 才子佳人小说
一、情节模式
二、进步意义与局限性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代白话小说的基本状貌,掌握李渔小说与才子佳人小说的文
学特征及其价值。
课程的重点、难点:
《十二楼》,才子佳人小说情节模式的意义和局限。
思考题:
1.名词:才子佳人小说。
2.清代小说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清代世情小说在题材类型上较明代有何发展变化?
4.李渔的拟话本小说有何艺术创新?
5.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情节有何共同特点?其意义如何?
第六章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蒲松龄的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
二、创作
第二节 《聊斋志异》的创作特点
一、表现书生科举失意、嘲讽科场考官
二、狐鬼花妖与书生的多类交往
三、关心世道民苦,刺贪刺虐,颂扬美德
第三节 《聊斋志异》的题材类型
一、批判科举弊端
二、构想婚恋幸福
三、刺贪刺虐,颂扬美德
17
第四节 《聊斋志异》的文体特征
一、以传奇法,而以志怪
二、叙事模式
第五节 《聊斋志异》的艺术创新
一、记叙委婉
二、增加人物行动、环境、心理的描写
三、诗化倾向
四、浅近洗练的文言体式
第六节 《聊斋志异》选讲:《婴宁》
第七节 其他文言小说
一、袁枚《子不语》
二、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课程的重点、难点:
蒲松龄的生活经历对作品的影响;《聊斋志异》的题材类型、叙事模式、艺术创新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蒲松龄的生活经历,掌握《聊斋志异》的创作过程与特点,了
解《聊斋志异》的基本内容和美学风貌,掌握作品的叙事模式和艺术成就,认识《聊斋志异》与
《阅微草堂笔记》创作观念的不同。
思考题:
1.蒲松龄的生活经历对他的小说创作有何作用?
2.《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理念有何不同?
3.《聊斋志异》有哪些主要的题材类型?
4.鲁迅说《聊斋志异》“以传奇法,而以志怪”,你如何理解?
5.《聊斋志异》的叙事模式较之六朝志怪和唐代传奇有何变异?
6.《婴宁》中婴宁形象的两大性格特征是什么?
7.《婴宁》中对花的描写有何作用?
第七章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吴敬梓的生平与思想
一、生平
二、思想
第二节 《儒林外史》展示的儒林百相
一、崇奉举业、心理扭曲的士子形象
二、借理学之名、行利己之实的伪君子形象
三、代表了理想的形象
第三节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一、精湛的讽刺艺术
二、独特的结构形式
18
第四节 吴敬梓的创作及其影响
一、《儒林外史》的取材
二、《儒林外史》的文学史意义
课程的重点、难点:
吴敬梓的生活经历对作品的影响;形象类型;讽刺艺术。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吴敬梓的生平经历、思想体系,了解《儒林外史》的主题倾向
和艺术特征,掌握作品所塑造的三大类人物形象的特质、讽刺艺术特征,认识《儒林外史》的文
学史价值。
思考题:
1.吴敬梓的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对他创作《儒林外史》有何影响?
2.《儒林外史》的文学史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3.《儒林外史》的人物形象主要有哪些类型?作者的态度如何?
4.《儒林外史》对讽刺艺术的贡献是什么?
5.《儒林外史》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第八章 曹雪芹与《红楼梦》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曹雪芹的家世与生平
一、家世
二、生平
第二节 《红楼梦》的创作与版本
一、创作
二、版本
三、脂评
第三节 《红楼梦》主题的多义性
一、封建贵族没落的家族悲剧
二、贾宝玉的人生道路悲剧
三、青年女性命运的普遍悲剧
第四节 《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
一、爱情的性质与特点
二、爱情的悲剧价值
第五节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一、创作原则
二、人物形象塑造艺术
三、网状结构
四、语言艺术
第六节 《红楼梦》选讲:《宝玉挨打》
一、情节波澜
二、人物刻画
三、思想内涵
19
第七节 红学
一、“红学”之由来
二、主要流派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曹雪芹的家世背景,了解《红楼梦》主题的多义性特征,理解
宝黛爱情的性质、特点及其悲剧意义,充分认识作品艺术成就的多方面内涵,掌握《红楼梦》的
两大版本系统,认识红学主要流派的特点和意义。
课程的重点、难点:
《红楼梦》版本系统;红学流派;主题的多义性;宝黛爱情悲剧;个性化的人物塑造方法;
网状结构;语言风貌。
思考题:
1.名词:脂评,红学。
2.《红楼梦》的版本系统主要有哪两大类?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3.红学有哪些主要流派?你如何评价?
4.《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体现在哪些方面?
5.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6.如何理解宝黛爱情悲剧和钗玉婚姻悲剧的内涵和性质?
7.《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8.《宝玉挨打》中层层铺垫写法有何作用?
9.宝玉挨打事件的性质是什么?事后作者是如何描写钗黛两人的表现的?说明了什么?
三、课程学时分配:
章 节 教学时数 讲 课 实 验 上 机 实践活动 其他
第六编第一章元代文学绪论 4 讲授
第二章关汉卿及其杂剧创作 6 讲授 讨论
第三章元代其他杂剧作家 8 讲授
第四章南戏 4 讲授
第五章元代诗文 6 讲授
第七编第一章明代文学绪论 3 讲授
第二章《三国志演义》 6 讲授 作业、讨论
第三章《水浒传》 6 讲授
第四章明代诗文 6 讲授
第五章明代短篇小说 6 讲授
第六章明代戏曲 6 讲授
第七章明代戏曲 3 讲授
第八章汤显祖与《牡丹亭》 3 讲授
第八编第一章清代文学绪论 3 讲授
第二章清代诗文 3 讲授 作业、讨论
第三章清代戏曲 7 讲授
第四章《长生殿》和《桃花扇》 3 讲授 讨论
第五章清代白话小说 4 讲授
第六章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3 讲授
第七章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6 讲授
20
第八章 曹雪芹与《红楼梦》 6 讲授
合计 102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考试采取闭卷方式进行。成绩评定方法为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版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版
参考书目:
1.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版
2.中国社科院编《中国文学通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3.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2 年版
4.董每戡《五大名剧论》,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年版
5.郭英德《明清传奇史》,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1 年版
6.徐扶明《元明清戏曲探索》,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6 年版
7.赵山林《中国古典戏剧论稿》,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8 年版
8.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年版
9.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源流论》,三联书店 1994 年版
10.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社科出版社 1995 年版
11.董乃斌《中国古典小说的文体独立》,中国社科出版社 1994 年版
12.何满子、李时人《古代短篇小说名作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年版
13.陈美林、冯保善、李忠明《章回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8 年版
14.萧欣桥等《话本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3 年版
15.臧晋叔《元曲选》,中华书局 1958 年版
16.王季思校注、张人和集评《集评校注西厢记》,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年版
17.隋树森《全元散曲》,中华书局 1964 年版
18.钱南杨校注《琵琶记》,中华书局 1960 年版
19.俞为民校注《宋元四大戏文读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8 年版
20.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 年版
21.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1 年版
22.朱彤、周中明校注:《西游记》,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7 年版
23.冯梦龙《警世通言》,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版
24.冯梦龙《醒世恒言》,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版
25.凌濛初《拍案惊奇》,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版
26.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版
27.徐朔方、杨笑梅校注《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年版
28.洪升《长生殿》,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年版
29.蒲松龄《聊斋志异会评会校本》,中华书局 1962 年版
30.吴敬梓《儒林外史会评会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年版
31.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32.漆绪邦、王凯符选注《桐城派文选》,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
33.钱仲联《清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0 年版
34.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
21
六、大纲说明:
1.本课程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等课程一起构成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课程系列,共同承担提高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了解文学史知识、掌握文
学创作规律的教学任务。
2.本课程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并要求学生写文学评论小论文,锻炼分析写作能
力。
3.为了学好本课程,要求学生与教师配合,做到:课前预习、课后思考。即课前根据教师要
求尽量读完教师准备精讲的作品,以提高作品分析鉴赏的效果;课后根据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复习
思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从中总结出基本规律。
4.本课程以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流变的认识以及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为主要教学目标。对于准备考研的部分同学,可以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将能力转换为知识,对
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
七、制定人:王昊 审定人:俞晓红 批准人:钱奇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