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学本科教学大纲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考研试卷库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正文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学本科教学大纲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理工大学各学院博士生导师联系方式
普通文章 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录取研究生学费标准
普通文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2016年硕士博士研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张文忠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阎国栋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王新新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王丽丹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王宏印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王传英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苏立昌教授简介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系2012
普通文章 华南师大光学、光学工程、材料物理与化
普通文章 关于报考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12年硕
普通文章 广西中医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工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公
普通文章 【广西工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桂林医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艺术学院2012拟接收硕士研究生调剂
普通文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
普通文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学本科教学大纲

1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 China Modern Literature
课程编号:0111007
课程学时:79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建议教材:朱栋霖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1917—2000(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谢昭新、吴尚华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上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开课单位:皖江学院中文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任务: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门以文学作品鉴赏与分析为主兼及文学史基础知识的课
程。本课程选择现代文学史上有较高思想价值、审美价值,代表了不同体裁、不同文学思潮
流派的作品进行精讲。讲授过程中,联系作家的创作背景、创作思想和创作特点,引导学生
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路径及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风格的演变,掌握相应的文学史
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鉴赏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本课程和其它文学类课程相辅相成,
旨在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文学修养以及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
一、中国近代文学对新文学出现的准备。
二、新文化运动和《新青年》。
三、五四文学革命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二节 20 年代的社团与流派
一、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
二、早期人生派小说和乡土小说派,早期浪漫派小说,早期浪漫主义诗歌,语丝文体,
早期白话诗,鸳鸯蝴蝶派。
三、20 年代的文学论争。
四、20 年代文学的总体特征。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和《新青年》,20 年代的主要文学社团和流派,20 年代文学的总体特
征。
难点:五四文学革命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化具有的重大意义。
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五四文学革命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化的重大的意义,理解 20 年代文学论争的
2
缘由和基本内容,掌握 20 年代文学的总体特征。
思考题:
1.五四文学革命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化具有的重大意义。
2.简述 20 年代文学的总体特征。
第二章 20 年代小说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20 年代小说概述。
二、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小说创作。《潘先生在难中》中的潘先生形象。《倪焕之》中的
倪焕之形象。叶绍钧小说的艺术特点。许地山的《命命鸟》、《缀网劳蛛》等小说。许地山早
期小说的艺术特色。
三、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沉沦》与《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
自我的写真;感伤的抒情;结构的散文化;流利、清新的文笔。
第二节 鲁迅的小说创作
一、鲁迅的文学创作道路。
二、《狂人日记》、《伤逝》等。
三、《呐喊》和《彷徨》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四、《故事新编》:将神话英雄与圣贤人物还原为常人、凡人的本相;“古今杂糅”法;
庄严与荒诞构成复调。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潘先生在难中》中的潘先生形象。郁达夫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呐喊》、《彷徨》
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征,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意义。
难点:鲁迅小说的艺术特征。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
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 20 年代小说的概况,理解鲁迅、郁达夫的代表性小说,掌握 20 年代主要小说家各
自小说的主要特征。
思考题:
1.《呐喊》、《彷徨》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
2.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艺术特征。
第三章 20 年代新诗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早期白话新诗。胡适的《尝试集》是新诗运动中的第一本白话诗集。思想内容和艺
术特征。早期浪漫主义诗歌。湖畔派诗人。小诗派。新月诗派。
二、早期象征派是二十年代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李金发是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
第二节 郭沫若的诗歌创作
一、我国现代诗歌的先驱。他的早期诗歌创作量丰富,主要有《女神》、《星空》、《瓶》、
《恢复》等。这些作品依照风格可分三类。
二、《凤凰涅槃》的主题及浪漫主义风格。
三、《女神》的主题内容。《女神》是五四时代诗的宣言。《女神》的艺术成就, 在中国
3
新诗史上的独特意义。
第三节 徐志摩、闻一多的诗歌创作
一、徐志摩,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主要的作品集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 徐志
摩的《雪花的快乐》。诗作在思想内容上表现了对自由、美与爱的追求。徐志摩诗歌的艺术
成就。
二、闻一多,新月派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和《死水》。闻一多的新诗格律的
主张。《死水》一诗的主题及美学风格。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郭沫若诗歌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徐志摩诗歌的美学特点。
难点: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主张对新诗发展的意义。
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 20 年代新诗的发展概况,理解郭沫若、徐志摩、闻一多诗歌的总体特征,掌握闻
一多新格律诗对新诗发展的意义。
思考题:
1.《尝试集》的艺术成就和不足。
2.《凤凰涅槃》的主题及浪漫主义风格。
3.结合《沙扬娜拉十八首》谈谈徐志摩创作的基本特色。
第四章 20 年代戏剧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20 年代戏剧概述
一、中国现代话剧发端于留日学生发起组织的春柳社,早期称为文明新戏。上海盛行的
文明新戏具有浓厚的商业气息,导致受到社会的唾弃。文明新戏没落后出现爱美剧。娜拉剧
型的出现。
二、丁西林等人的创作。
第二节 田汉的创作
一、南国社。
二、《获虎之夜》、《名优之死》与《南归》。
三、感伤的基调与两组形象。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早期话剧的基本形态特征。社会问题剧。田汉早期剧作中的两组形象。
难点:娜拉剧型。
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早期话剧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社会问题剧的概念,理解田汉剧作的创作特点,掌握娜
拉巨形的主要特征。
思考题:
1.什么是娜拉剧型?
2.田汉戏剧的创作特点。
第五章 20 年代散文
课程教学内容:
4
第一节 概述
一、语丝文体:语丝社,《语丝》,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的杂感小品文,短小,精悍,
犀利,幽默,泼辣,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
二、美文,周作人所提倡。俞平伯《燕知草》,朱自清《背影》,冰心《往事》,许地山
《空山灵雨》等。梁遇春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散文家。
第二节 周作人、朱自清的散文创作
一、周作人对现代文学的贡献首先在于他对“美文”的倡导。周作人出版的散文、杂文、
评论集有二十多种。主要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等。周作人的前期散文可分为注重议论、
批评的杂感和偏于叙事抒情的小品两类。周作人的《乌篷船》。“平和冲淡”的艺术特点。
二、朱自清的散文。《荷塘夜色》、《背影》等作品。其文艺性散文可分为两类:记叙性
的散文,写景的散文。艺术成就。
三、冰心的散文。“爱的哲学”。
第三节 鲁迅的散文创作
散文诗集《野草》。《秋夜》中的各种形象及其象征意义。《野草》体现了鲁迅的哲学,
思想内容深刻复杂。广泛采用象征的手法,是一部现代主义的杰作。《朝花夕拾》是一组回
忆性散文。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周作人和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风格。鲁迅《野草》的思想内容。
难点:《野草》的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 20 年代散文的概况,理解周作人和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风格。
思考题:
1.周作人散文的艺术成就。
2.结合《荷塘月色》谈谈朱自清散文艺术的独特性。
第六章 30 年代小说(一)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30 年代小说概述
一、30 年代小说成熟、繁荣的原因。
二、30 年代的小说流派。1.普罗小说。蒋光慈的小说。左联青年作家群。柔石的《为
奴隶的母亲》。2.社会剖析小说。吴组缃、沙汀的小说。3.京派小说。4.东北流亡作家群。
萧红作品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小说主要表现其家乡呼兰河的百姓和自然,表现那
里的人民的生命状态。也表达了作家内心的寂寞。《呼兰河传》散文化的特点和独特视角。
第二节 丁玲等的小说
一、《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形象。丁玲小说的特色。
二、张天翼的《华威先生》。高超的讽刺艺术。
第三节 新感觉派小说
1930 年代运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形式表现都市生活的一个小说流派,主要人物有穆时
英、施蛰存、刘呐鸥。《梅雨之夕》的心理分析。
5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莎菲形象。《华威先生》高超的讽刺艺术。
难点:《呼兰河传》的文体特点。新感觉派小说的现代主义特征。
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 30 年代小说成熟繁荣的原因,理解 30 年代主要小说流派各自的特点,掌握丁玲小
说的特色和新感觉小说的特点。
思考题:
1.试析《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形象。
2.《呼兰河传》的文体特点。
3.新感觉派小说的现代主义特征。
第七章 30 年代小说(二)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老舍的小说创作
一、创作历程和思想艺术的的发展演变。
二、老舍的小说具有鲜明的思想和艺术特征。
三、《骆驼祥子》。祥子和虎妞的形象;祥子悲剧的原因及意义。
第二节 茅盾的小说创作
一、茅盾的创作历程和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的演变。
二、《子夜》。吴荪甫的形象;中国现代小说题材重大性和主题史诗性的开创者;刻划人
物的心理状态;艺术结构宏伟而谨严。
三、《春蚕》的主题及人物形象。
第三节 巴金的小说创作
一、早期青春小说的创作。
二、《激流三部曲》等家族小说是巴金小说创作的主体。《家》的主题,觉新、觉慧的形
象,艺术风格。
三、《寒夜》中的曾树生、汪文宣的形象。《憩园》中的杨梦痴形象 。
第四节 沈从文的小说创作
一、沈从文小说创作概述,有 30 多个小说集。其作品大致可分为两个相互映照的世界:
病态的都市世界与美好的湘西世界。
二、《边城》的人性美与艺术成就。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老舍、茅盾、巴金、沈从文等作家的创作特性。老舍小说的京味。《边城》的人
性美。
难点:祥子形象的悲剧根源。学术界对《子夜》的不同评价。觉新形象的复杂性。对杨
梦痴形象的评价。
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老舍、茅盾、巴金的代表作品和创作特性,理解《边城》的人性美和祥子形象的悲
剧根源,掌握沈从文小说的艺术成就。
6
思考题:
1.老舍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2.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3.试比较巴金小说《家》与《憩园》在选题、叙述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4.《边城》的人性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八章 30 年代新诗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左翼诗歌是 1930 年代重要的诗歌群体。
二、现代派诗主要表现“现代情绪”。这是一个现代主义的诗歌流派,它标志着现代主
义在中国诗歌创作中的成熟。1930 年代的诗歌创作还有后期新月派。
第二节 戴望舒、卞之琳的诗歌创作
一、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是《现代》杂志的主要成员之一。主要诗集有《望
舒草》、《我底记忆》、《灾难的岁月》等。
二、戴望舒的诗歌无论从艺术还是思想内容上都可分为两个时期:早期诗歌注重表达自
我的苦闷,忧郁情绪,带有自恋倾向;后期(抗战时期)从抒发个人苦闷转向对国家民内容
的表达。早期的诗歌受新月派唯美主义影响,注重诗歌音节。20 年代末期,诗学思想发生
变化。戴望舒现代主义诗歌的特征。
三、《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的主题与艺术特点。
四、卞之琳的诗歌创作。卞之琳诗歌内容与诗艺技巧。
课程教学要求:
理解这一时期现代派诗歌的主要特征,掌握戴望舒诗歌运用象征进行抒情的特征。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现代派的主要特征。戴望舒的现代主义创作。
难点:戴望舒诗歌运用象征进行抒情的特征。
思考题:
1.比较戴望舒早期的《雨巷》和 40 年代创作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在选材和风格上的
差异。
2.为什么说现代派标志着现代主义在中国诗歌创作中的成熟?
第九章 30 年代戏剧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上海戏剧协社在应云卫的领导下排演莎士比亚剧作;辛酉剧社,南国剧社,上海艺
术剧社等演出活动。
二、“国防戏剧”的提出和创作演出。
三、夏衍的《上海屋檐下》。
第二节 曹禺的话剧创作
7
一、曹禺,中国现代戏剧艺术成就的集大成者。主要剧作有《雷雨》、《日出》、《原野》
等。 《雷雨》是曹禺的成名作,也被看作是他的代表作;《雷雨》的主题;周朴园、蘩漪的
形象;《雷雨》的结构艺术。《日出》的主题;陈白露形象。《原野》与《北京人》。
二、曹禺创作的艺术成就及对现代戏剧的贡献。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国防戏剧。曹禺的话剧创作。
难点:曹禺话剧戏剧情景的设计。
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曹禺的话剧创作概况,理解曹禺创作的艺术成就,掌握国防戏剧的特点。
思考题:
1.《上海屋檐下》对时代风貌的展现。
2.曹禺剧作的主要艺术成就。
第十章 30 年代散文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丰子恺、李广田、陆蠡等的散文创作。
二、瞿秋白等人的杂文创作。
三、夏衍等的报告文学创作。
第二节 鲁迅杂文
一、鲁迅杂文的思想内容。
二、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诗与政论的结合;从“砭锢弊”的立意出发,塑造出了否定
性的类型形象体系;幽默讽刺和曲折冷峭的语言。
第三节 林语堂、何其芳的散文创作
一、林语堂,早期的语丝派的重要成员,早期散文结集主要有《翦拂集》、《大荒集》。
早年提倡自由民主,具有的时代战斗精神。30 年代创办《论语》、《人间世》等杂志,提倡
“幽默”和“性灵”小品。作品抒写大众日常生活,有闲适倾向。艺术成就。
二、何其芳,中国 30 年代抒情散文的代表作家和诗人。主要有《画梦录》等。在他 30
年代的抒情散文中,主要抒写孤独者灵魂的独语、内心的波动和空灵的幻想。艺术特征。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林语堂、何其芳的散文创作特点。
难点: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 30 年代散文的主要作家作品,理解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掌握林语堂、何其芳的
散文创作特点。
思考题:
1.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2.林语堂散文的艺术特征。
3.何其芳早期散文的特征。
第十一章 40 年代小说
课程教学内容:
8
第一节 概述
一、抗战是 1940 年代的时代主题,而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也体现了这一时代的特征。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抗战题材的小说创作。七月派小说是抗战时期出现的重要的小说流
派。
二、解放区出现的两个小说流派:荷花淀派、山药蛋派。
三、社会剖析和世情讽刺小说。人生探索的小说。后期浪漫派小说。沦陷区的艺文志派。
第二节 钱钟书和张爱玲的小说创作
一、钱钟书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围城》等。在题材和主题上,钱钟书善于在广阔
的生活背景下,精细入微地描绘中国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无情揭示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社会
的荒凉。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命运变迁,艺术地概括了 20 世纪 30 年代末至 40 年代的半封
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一代欧化知识分子的特征和命运。艺术成就。
二、张爱玲,主要作品有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等。《金锁记》中的曹七巧
形象;艺术特色。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第三节 张恨水与通俗小说创作
一、现代通俗小说概述。
二、张恨水是现代通俗小说集大成者。《金粉世家》等小说。
第四节 赵树理、孙犁的小说创作
一、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表现土地革命中的解放区生活,表现
农民的形象,表现农村的矛盾,以及农民当家作主的必然性。他的小说具有显著的民间文化
艺术特征。
二、孙犁小说中的妇女形象与散文笔法。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围城》的主题。张爱玲小说的艺术成就。赵树理小说的民族风格。
难点:《围城》的讽刺艺术。理解张爱玲小说对人性的揭示。
课程教学要求:
理解张爱玲小说的主要艺术成就,掌握《围城》的主题,了解张恨水对小说的贡献。
思考题:
1.张爱玲小说的主要艺术成就。
2.试论述赵树理小说与民间文学和文化之间的联系。
3.试述张恨水对小说的贡献。
第十二章 40 年代新诗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40 年代的诗歌注重为抗战服务,简短,有力,易于上口。出现了朗诵诗运动。政
治讽刺诗。思索生命的意义和人类的前途。田间创作了大量的诗作等。
二、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是 40 年代出现的两个最重要的诗派。延安的民歌体叙事诗很
发达。
第二节 艾青的诗歌创作
9
一、艾青,主要作品有诗集《大堰河》、《北方》等。《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
中国的土地上》等诗的艺术特点。
二、主题意象:土地与太阳。忧郁特色。“散文美”问题。
第三节 九叶诗人的诗歌创作
一、九叶诗人:又称“中国新诗”诗人群,出现于 1940 年代的国统区。
二、其特点是忠于时代又忠于艺术。客观性与间接性。知性现代派。
三、穆旦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艾青的诗歌创作。九叶诗人的创作。
难点:九叶诗人的现代主义创作方法。
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艾青的代表作,理解九叶诗人和七月诗派各自的创作特色,掌握艾青诗歌的艺术成
就。
思考题:
1.名词解释:九叶诗人、七月诗派。
2.艾青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十三章 40 年代戏剧、散文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40 年代戏剧
一、抗战时期为了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戏剧具有了广场特性,开始出现街头剧、活报
剧、游行剧、朗诵剧、秧歌剧、旧戏新编等形式。还出现了集体创作。
二、郭沫若的历史剧。抗战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运用历史故事表现抗战现实的剧作。 其
中影响最大的是郭沫若的《屈原》。剧作塑造了一个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战略家、爱国者
屈原的形象。《屈原》是一出浪漫主义诗剧。艺术成就。
第二节 40 年代散文概述
一、报告文学的成就。
二、40 年代杂文的特点。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
难点: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失事求似”的创作方法。
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理解《屈原》中的屈原形象,掌握 40 年代杂文的特点。
思考题:
1.分析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屈原形象。
2.40 年代的杂文有何特点?
三、课程学时分配:
章 节 教学时数 讲 课 实 验 上 机 实践活动 其他
一 五四文学革命 2 讲授
10
第一节 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
第二节 20 年代的社团与流派 2 讲授
二 20 年代小说 第一节 概述 2 讲授 小论文
第二节 鲁迅的小说创作 4 讲授
三 20 年代新诗 第一节 概述 2 讲授
第二节 郭沫若的诗歌创作 2 讲授
第三节 徐志摩、闻一多的诗歌创

3
讲授
四 20 年代戏剧 第一节 概述 1 讲授 电影观摩
第二节 田汉的创作 2 讲授
五 20 年代散文 第一节 概述 2 讲授
第二节 周作人、朱自清的散文创

3
讲授
第三节 鲁迅的散文创作 2 讲授
六 30 年代小说(一) 第一节
概述
2
讲授 小论文
第二节 丁玲等的小说 2 讲授
第三节 新感觉派小说 2 讲授
七 30 年代小说(二)
第一节 老舍的小说创作
2
讲授 电影观摩
第二节 茅盾的小说创作 2 讲授
第三节 巴金的小说创作 2 讲授
第四节 沈从文的小说创作 3 讲授
八 30 年代新诗 第一节 概述 2 讲授
第二节 戴望舒、卞之琳的诗歌创

3
讲授
九 30 年代戏剧 第一节 概述 2 讲授 电影观摩
第二节 曹禺的话剧创作 2 讲授
十 30 年代散文 第一节 概述 2 讲授 小论文
第二节 鲁迅杂文 2 讲授
第三节 林语堂、何其芳散文创

3
讲授
十一 40 年代小说 第一节 概

2
讲授 小论文
第二节 钱钟书、张爱玲小说创

4
讲授
第三节 张恨水与通俗小说创作 3 讲授
第四节 赵树理、孙犁的小说创

2
讲授
十二 40 年代新诗 第一节 概

2
讲授
第二节 艾青的诗歌创作 2 讲授
11
第三节 九叶诗人的诗歌创作 2 讲授
十三 40 年代戏剧、散文
第一节 40 年代戏剧
2
讲授
第二节 40 年代散文概述 2 讲授
复习
合计 79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课程考核也以考查分析能
力为主,知识性内容为辅。本课程开课两个学期,分别安排考试、考查各一次。考核及成绩
评定方法为:
考试(闭卷或开卷)成绩评定方法: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考查(开卷)成绩评定方法: 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朱栋霖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谢昭新、吴尚华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上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参考书目:
文学史:
钱理群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
文学作品:
诗 歌
1.胡适《尝试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2.郭沫若《女神》,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3.李金发《微雨》,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6 年版;
4.冰心《繁星 春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5.冯至《昨日之歌》,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7 年版;
6.徐志摩《徐志摩作品集》,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1 年版;
7.闻一多《闻一多诗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5 年版;
8.戴望舒《戴望舒诗文名篇》,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2 年版;
9.蓝棣之编选《现代派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 年版;
10.刘士杰主编《艾青诗库》(5 册),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0 年版;
11.辛笛等《九叶集》,作家出版社 2000 年版;
12.绿原、牛汉编《白色花》,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小 说
1、 鲁迅《鲁迅小说全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4 年版;
2、 茅盾《子夜》,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 年版;
3、 杨桂欣编《丁玲》,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年版;
4、 巴金《家》,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年版;
5、 巴金《寒夜》,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年版;
6、 沈从文《沈从文小说精编》,漓江出版社 2006 年版;
7、 废名《竹林的故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8、 老舍《骆驼祥子》,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年版;
12
9、 郁达夫《郁达夫文集》(一、二卷),花城出版社 1982 年版;
10.张爱玲《张爱玲文集》(一、二卷),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2 年版;
11.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年版;
12.萧红《呼兰河传》,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1 年版。
散 文
1、 朱自清《朱自清全集》(1),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8 年版;
2、 郁达夫《郁达夫游记》,上海书店 1980 年版;
3、 鲁迅《朝花夕拾》,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年版;
4、 鲁迅《野草》,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6 年版;
5、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
6、 周作人《雨天的书》,岳麓书社 1987 年版;
7、 梁实秋《雅舍谈艺》,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 年版。
8、
戏 剧
1、 曹禺《曹禺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2、 郭沫若《屈原》,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注:作品的主要内容相同即可,版本不论)
六、大纲说明
1.本课程与“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等课程一起
构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课程系列,共同承担提高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了解文学史知识、
掌握文学创作规律的教学任务。
2.本课程采用以课堂讲授和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并要求学生写文学评论小论文,锻炼
分析写作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学作品,适量安排观摩根据文学名作改编的电影。
3.为了学好本课程,要求学生与教师配合,做到:课前预习、课后思考。即课前根据教
师要求尽量读完教师准备精讲的作品,以提高作品分析鉴赏的效果;课后根据教师布置的思
考题:复习思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从中总结出基本规律。
4.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分析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对于准备考研的部分同学,
可以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将能力转换为知识,对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
七、制定人:张应中 审定人:杨四平 批准人:钱奇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