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南林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森林作业与环境》
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的内容结构
包括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山地森林资源与环境、山地森林作业方
式的沿革、山地森林作业系统理论、山地森林作业系统对森林生态系
统的影响、山地森林作业系统评价和优化模式等。
四、试卷的题型结构
简答题 60%
论述题 40%
第二部分 考察的知识及范围
考察的知识及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的基本特征。
二、山地森林资源与环境
2
森林、环境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森林环境要素及各要素之间
的相互关系;森林环境各要素对森林生态和森林环境的影响。
三、山地森林作业方式的沿革
1. 伐区木材作业方式及其发展:木材生产工艺类型及生产工艺
的改革;采运作业的方式。
2. 采伐方式:采伐年龄;皆伐的概念及分类、皆伐的适用条件
及不适用条件;带状皆伐宽度的确定、采伐带的布置、采伐间隔期及
作业规定和要求;块状皆伐的适应条件;皆伐面积的确定;择伐的概
念及分类、择伐作业的条件;不同择伐类型的注意事项及要求;择伐
强度的概念、择伐作业强度的选择及择伐作业强度对森林生长的影
响;择伐采伐周期;择伐作业的实施;渐伐的概念、渐伐作业的条件
和要求;采伐方式与森林更新的合理匹配。
3. 伐木与打枝:合理伐木与打枝的技术要求和规定;影响伐木
顺序的因素及伐木顺序的合理选择;伐木方法及合理的选择;伐根高
度的概念及降低伐根高度的意义和措施;树木伐倒过程及树木倒向控
制的措施;借向伐木的措施与技术要求;伐木防裂的措施;打枝作业
的类型及技术要求。
4. 造材和剥皮:造材的方式;合理造材的基本原则和要求;量
材设计方法;原条内部和外部腐朽的规律;量材设计的技术要点;提
高合理造材的技术与管理措施;剥皮的类型、目的、手段和技术措施。
5. 集材作业:集材作业类型与集材作业方式;非动力集材形式、
特点、适应条件及相关规定和技术要求;动力集材形式、特点、适应
3
条件及相关规定和技术要求。
6. 采伐迹地清理和采伐剩余物利用:采伐迹地清理的对象及其
利用;迹地清理方法;不同采伐迹地清理方法的特点、适用条件及相
关规定和技术要求;采伐剩余物的概念及提高采伐剩余物利用的手段
和措施。
7. 木材运输:木材运输方式;不同木材运输方式的特点、适应
条件及相关规定和技术要求;运材路线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注意事
项和技术要求。
8. 传统森林作业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四、山地森林作业系统理论
山地森林作业系统的概念及包括的主要内容;不同山地森林作业
系统理论的概念、理论基础的核心内容、实现的途径及存在的主要问
题;我国及云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途径。
五、山地森林作业系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1. 采伐作业:择伐、皆伐等不同主伐作业方式对林地水源涵养、
固土保肥、土壤改良、地表植被、林木生长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
响分析与比较;不同采伐强度对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2. 集材作业:不同集材作业方式对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土壤
水分状况、土壤营养元素、地表植被及林地更新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与
比较。
3. 采伐剩余物处理:不同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对林地土壤的物
理、化学特性、水源涵养、固土保肥、土壤改良、地表植被、林木生
4
长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与比较。
4. 造林模式:不同造林模式对林地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及林
木生长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与比较。
5. 木材运输作业:木材运输作业对林地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
水土保持、动植物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与比较。
六、山地森林作业系统评价和优化模式
采伐作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定性与定量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集材作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定性与定量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运材
作业对森林综合效益的定性与定量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