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初试科目考研大纲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考研试卷库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正文  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初试科目考研大纲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理工大学各学院博士生导师联系方式
普通文章 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录取研究生学费标准
普通文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2016年硕士博士研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张文忠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阎国栋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王新新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王丽丹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王宏印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王传英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苏立昌教授简介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系2012
普通文章 华南师大光学、光学工程、材料物理与化
普通文章 关于报考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12年硕
普通文章 广西中医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工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公
普通文章 【广西工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桂林医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艺术学院2012拟接收硕士研究生调剂
普通文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
普通文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

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初试科目考研大纲

研究生初试入学考试大纲
64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试卷结构
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约 15%
简答题约 30%
论述题约 55%
二、其他
(特别说明)参考书目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
育出版社,2015 年 8 月第 1 版。考试基本要求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考试内容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
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马
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
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
立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考试要求
1.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3.了解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4.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5.理解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考试内容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物质的存在形
式;社会物质性的表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意识的起源、本质及能动作用;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
的物质统一性;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
质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
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
实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现实意义;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及其相互关
系;考试要求
1.掌握世界的物质性。
2.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掌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4.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5.掌握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6.理解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考试内容
实践的本质、基本要素、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真理的
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统一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价值及其特性;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
意义;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一
切从实际出发的内涵。
考试要求
1.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理解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3.了解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4.掌握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5.了解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6.了解正确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考试内容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以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二者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二者
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社会历史发展的
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
动力;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
重要作用。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如
何正确理解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考试要求
1.掌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2.掌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3.掌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4.了解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
5.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了解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7.理解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8.掌握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9.理解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本质
考试内容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途径;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主要特征;商品经
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
劳动的对立统一关系;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私有制基础
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
值论的认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资本主义所有
制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价值增值过程;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
的自动化是否意味着技术和科学已经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的源泉;资本的积累
及其本质;资本循环和周转的规律;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规律性;马克
思剩余价值论的意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实质
和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进步作用;资本主
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我们应该采取
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考试要求
1.理解资本的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2.理解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3.掌握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4.掌握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5.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表现。
6.了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发展及其趋势
考试内容
垄断产生的原因;为什么说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的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为什么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
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和实质;帝国主义的
基本特征和实质;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资本主义所有制演进过程中的
不同形式及其特点;当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
义阶级、阶层结构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与封建社会相比,
资本主义的巨大历史进步性;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
性。
考试要求
1.了解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特点。
2.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3.了解资本输出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5.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6.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考试内容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科学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
必然性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考试要求
1.了解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理解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掌握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
4.掌握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的认识。
5.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6.了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
7.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考试内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
本特征;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
践过程;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考试要求
1.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预见。
2.理解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掌握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4.了解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879《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一、试卷结构
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约 15%
简答题约 40%
论述题约 45%
二、其他
要求学生能完整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系列重要内容如研究对象、基本范
畴、学科体系及其发展进程,了解思想政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思想
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原则、
方法和艺术、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等。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
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一章导论
考试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
学的学科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思想政治
教育学科建设等。
考试要求
1.理解和把握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
的概念及内涵。
2.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3.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4.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5.认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意义。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
考试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学科建设、思
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对相关学科的知识借鉴等。
考试要求
1、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学科
建设的基本原则及要求。
2、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3、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心理学的关系。
4、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内涵。
5、了解企业文化理论特别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地位和功能
考试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
育的个体性和社会性功能等。
考试要求
1、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2、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3、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4、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及运用。
5、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及运用。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
考试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思想政治教
育根本任务、“四有”新人等。
考试要求
1、掌握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
2、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及其确立依据。
3、理解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
4、了解“四有”新人内在精神素质的培养。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考试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影响、宏观环
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环
境的优化等。
考试要求
1、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2、理解环境与人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关系。
3、了解宏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4、了解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5、掌握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意义及方法。
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考试内容
思想品德、思想品德结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思想
政治教育过程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等。
考试要求
1、理解思想品德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2、理解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3、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4、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
5、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6、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
考试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对
象的关系等。
考试要求
1、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特征和职能。
2、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的特点及要求。
3、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尤其是青年的特点。
4、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关系的特征和意义。
5、掌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之间良好关系的方法。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考试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的构成、确立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要求、世
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等。
考试要求
1、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的构成。
2、理解确立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要求。
3、掌握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
的基本内容。
4、掌握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的方法。
5、掌握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以及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6、掌握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的方法。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考试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和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等。
考试要求
1、理解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主要依据。
2、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的基本特征。
3、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原则的含义及要求。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艺术
考试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等。
考试要求
1、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意义。
2、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及运用。
3、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及意义。
4、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艺术及运用。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考试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征与形态、思想政治
教育的主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等。
考试要求
1、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含义。
2、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征与形态。
3、理解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4、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载体的特征和功能。
5、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载体的运用。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考试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基本手段、思想政治教
育管理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模式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过程等。
考试要求
1、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内涵。
2、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特征。
3、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第十三章 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想、新论述和新要求
92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考试大纲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30 分(5 小题,每小题 6 分)。
简答题,50 分(5 小题,每小题 10 分)。
论述题,50 分(2 小题,每小题 25 分)。
材料题,20 分(1 小题,每小题 20 分)。
考查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2.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
容和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
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4.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
路线的科学内涵。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
础。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
论的意义。
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的历史必然
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和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
义。
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
社会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
训。
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
要特征。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六、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坚持科学发展。树立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发展战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七、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
我完善和发展。
2.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3.扩大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
水平。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
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依法治
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
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
理体制。
5.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完
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6.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九、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历史任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
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新形
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1.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
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
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十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切为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新的社
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3.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全面
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4.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
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
展。
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文化水平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3.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设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加强组织、
纪律和作风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参考书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年
修订版。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