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57
科目名称:有机化学
第一部分 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
《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也是许多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
课程。《有机化学》课程主要讲授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机化合物基本
类型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和理论,使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
有机化学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各类化合
物的命名、结构特点及立体异构、主要性质、典型反应和合成方法等内容;能完成反应、结
构鉴定、合成等各类问题;熟悉典型的反应历程及概念;理解化学键理论和过渡态理论,初
步掌握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自由基等中间体的相对活性及其在有机反应进程中的作用;
能应用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来解释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在考查考生对有机
化合物基本类型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和理论掌握程度的同
时,注重考查考生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有机化学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各
类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掌握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概念;掌握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及其性质;理解和熟练掌
握共价键的断裂;掌握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章 烷烃
掌握烷烃的命名及结构;了解烷烃的构象;掌握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并掌
握烷烃的卤代反应历程。
第三章 烯烃
掌握烯烃的结构与命名;了解烯烃的来源和制备;掌握烯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四章 炔烃、二烯烃、红外光谱
掌握炔烃的结构和命名;掌握炔烃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并掌握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和共轭效应;掌握共轭二烯烃的性质;理解电磁波谱的概念,熟练应用红外光谱对化合物的
结构进行解析。
第五章 脂环烃
熟悉并掌握脂环烃的定义和命名;掌握脂环烃的性质;熟悉环烷烃的结构;了解萜类和
甾族化合物。
第六章 单环芳烃
掌握苯的结构与命名;了解苯的来源和制备;掌握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
解并掌握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第七章 多环芳烃和非苯芳烃
了解联苯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与命名;掌握典型稠环芳烃的性质;了解非苯芳烃的结构特
点与性质。
第八章 立体化学
掌握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对映异构;熟悉并掌握
构型表示法;了解含有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了解手性合成。
第九章 卤代烃
掌握卤代烷的结构、命名,了解卤代烷的来源与制备方法,理解并掌握卤代烷化学性质
及其水解反应机理;掌握卤代烯烃的结构、命名及性质;掌握卤代芳烃的结构、命名及性质;
了解多卤代烃的性质。
第十章 醇和醚
掌握醇的结构、分类、异构和命名;了解醇的来源与制备方法;掌握醇的物理及化学性
质;掌握醚的构造、分类和命名;了解醚的制备;掌握醚的性质。
第十一章 酚和醌
掌握酚的构造、分类和命名;了解酚的来源与制备方法;掌握酚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熟
悉几种重要的酚;了解醌的结构与性质。
第十二章 醛和酮 核磁共振
掌握醛和酮的分类、结构和命名;熟悉并掌握醛和酮的制备;理解并掌握醛和酮的物理
及化学性质;熟悉几种重要的醛和酮;熟练应用核磁共振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十三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掌握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掌握羧酸的来源与制备方法;理解并掌握羧酸的物理及
化学性质;掌握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命名;理解并掌握酰基碳上的亲核取代反应;熟悉各类
羧酸衍生物极其重要代表物。
第十四章 β-二羰基化合物
理解并掌握 β-二羰基化合物的酸性和烯醇负离子的稳定性;掌握 β-二羰基化合物碳负离
子的反应;熟练应用丙二酸酯进行有机合成;理解并掌握克莱森缩合反应和麦克尔反应
第十五章 硝基化合物和胺
掌握硝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和命名;了解硝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理解并掌握硝基化
合物的性质;掌握胺的分类、结构和命名;了解胺的制备,理解并掌握胺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第十六章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理解并掌握重氮化反应;熟练掌握重氮盐的性质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了解偶氮化合物
和偶氮染料;了解重氮甲烷和碳烯及叠氮化合物和氮烯。
第十七章 杂环化合物
掌握杂环化合的分类和命名;理解并掌握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芳香性;掌握五元杂环化
合物和六元杂环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试目标
考生需要全面了解、掌握十七章课程内容的全部知识,掌握各章节有机化合物基本类型
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和理论,注重考查考生基本知识的运
用能力、分析和解决有机化学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各类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综合运
用能力。
二、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是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来确定的,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各种比
例命题(每种比例规定可有 5 分以内的浮动幅度,来组配试卷,适当掌握试题的内容、覆盖面、
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2、各章考题所占分数大致如下:
第一章—第五章 15%;第六章—第九章 25%;第十章—第十二章 20%;第十三章—第十
四章 20%;第十五章—第十七章 20%。
3、试题主要分两类题型:基本计算题和证明推理题。
4、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试题主要测验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要有一定
的区分度,难易程度要适当。一般应使化学专业本科毕业的优秀考生能取得及格以上成绩。
5、题型举例
题型一:命名及写出结构式:10%
例如:(2S,3R)-2,3-二甲氧基丁烷
题型二:完成反应:20%
例如:
(CH3)2CHCHO
Br2
乙 酸
A
C2H5OH2
干 HCl
Mg
B 干 醚
C
(1) (CH3)2CHCHO
(2) H3O+ D
题型三:判断题 10%
例如:下列化合物具有芳香性的为:
N N
CH 3
N
S
N
N
N
H
A. B. C. D.
题型四: 机理题 10%
例如:试以反应历程解释下列反应结果
H
+
(CH3)3CCH CH2 + H2O (CH3)3CCHCH3
OH
+ (CH3)2CCH(CH3)2
OH
题型五:分离及鉴别题 10%
例如:用简单迅速的试管反应鉴别:己烷,1-己炔,环己烯,正己醇,己酸
题型六:合成题 20%
例如:以甲醇、乙醇为有机原料,经乙酰乙酸乙酯合成 3-甲基-2-丁酮
题型七:推断题 20%
例如:某酯类化合物 A(C5H10O2),用乙醇钠的乙醇溶液处理,得到另一个酯 B(C8H14O3)。
B 能使溴水退色,将 B 用乙醇钠的乙醇溶液处理后再与碘乙烷反应,又得到另一个酯 C
(C10H18O3)。C 和溴水在室温下不发生反应,把 C 用稀碱水解后再酸化,加热,即得到一个
酮 D(C7H14O)。D 不发生碘仿反应,用锌汞齐还原则生成 3-甲基己烷。推测 A、B、C、D 的
结构并写出各步反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