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5: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院代码: 017
学院名称: 通信与电子学院
学院代码 学院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制
研究方
向代码
研究方
向名称
导师
拟招生
人数
初试
科目代
码
初试科目名称
复试笔试
科目
是否
接受
同等
学力
考生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学院联系人及电话
017
通信与电
子学院
045105
学科教学
(物理)
2年
(全
日
制)
/3年
(非
全日
制)
殷志坚
3(全日
制),
10(非全
日制)
101 思想政治理论
物理课
程与教
学
是
1.普通物理
实验
2.近代物理
学
殷志坚
13330082703
204 英语二
333 教育综合
915 普通物理
— 2 —
附件6: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
考研大纲学院代码:017
学院名称:通信与电子学院
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045105 学科教学(物理)
初试科目代码及名称:915 普通物理
考研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915 普通物理
适用专业: 学科教学(物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 及 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数普通物理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普通物理》课程主要内容,要求
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
决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1.参照系 坐标系 质点
— 3 —
2.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
3. 直线运动。
4.运动叠加原理、抛体运动
5.圆周运动
6.相对运动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1.牛顿运动定律
2.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
3.功、能、动能定理、势能、机械能守恒
4.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
第三章 刚体的转动
1.刚体定轴转动
2.转动动能 转动恒量
3.转动定律
4.角动量,角动量守恒
第四章 振动学基础
1.振动的概念 简谐振动
2.简谐振动,弹簧振子,单摆
3.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
— 4 —
第五章 波动学基础
1.机械波,简谐波
2.波动方程
第六章 静电场
1.电荷、电场、库仑定理
2.电场强度、电力线
3.电通量 高斯定理
4.电场力做功,电势
5.电势与场强的梯度关系
第七章 电场中导体和电介质
1.电场中导体
2.电场中的电介质
3.电容器 电场能量
第八章 稳恒电流
1.稳恒电流,电流密度
欧姆定律及微分形式
3.电动势,一段含源电路欧姆定律
4.基尔霍夫定律及应用
— 5 —
第九章 电流的磁场
1.磁现象、磁场、磁感应强度、磁力线、磁通量
2.毕奥-沙伐尔定理
3.安培环路定理
第十章 磁场对电流作用
1.安培力定律
2.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
3.平行电流相互作用,“安培”定义
4.洛仑兹力
5.霍尔效应
第十一章 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
2.动生电动势
3.涡电流
4.自感互感
5.磁场能量
第十二章 物质的磁性
1.磁介质,磁化强度
— 6 —
2.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磁化强度之间关系
3.铁磁质
第十三章 电磁场基本理论
1.麦克斯韦方程组
第十四章交流电
1.交流电路中的元件
2.交流电路的计算
3.功率,功率因素
复试科目名称: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考研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适用专业: 学科教学(物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 及 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 7 —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科目考试内容包括《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主要内容,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
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章 物理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1.国际物理课程改革及其发展;
2.国内物理课程面临的挑战;
3.国内物理课程改革及发展,走进物理新课程。
第二章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解析。
1.物理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
2.物理课程标准结构要素分析;
3.物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4.初中及高中阶段物理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第三章 中学物理课程的基本知识。
1.中学物理课程的含义及类型;
2.中学物理课程的性质和理念;
3.中学物理课程的结构模式。
— 8 —
第四章 物理课程教材的设计与编写。
1.物理新课程教材设计的基础;
2.物理新课程教材编写的模式;
3.物理新课程教材栏目的设计;
3.义务教育物理教材的编写特点;
4.普通高中物理教材的编写特点;
5.国外中学物理教材的编写特点。
第五章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的一般原理。
1.物理教师教材分析的发展与功能;
2.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的基础原则;
3.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的依据及模式;
4.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的内容要素;
5.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
6.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的案例研究。
第六章 物理教材分析实践与备课和说课。
1.物理备课和说课的含义及其类型;
2.物理备课和说课内容的基本要素;
3.物理备课和说课的基本技能要求;
4.物理备课和说课典型案例及评价。
— 9 —
第七章 物理教学方法和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1.如何合理使用物理教学方法;
2.合理选择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3.信息技术对物理教学方法以及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
第八章 如何搞好物理概念课教学、如何搞好规律课教学、如何搞好物理实验课教学、如何搞好
物理习题课以及复习课的教学
加试科目名称:近代物理学
考研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近代物理学
适用专业: 学科教学(物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 及 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 10 —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近代物理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近代物理学》课程主要内
容,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
分析、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章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
1.狭义相对论的实验基础
2.爱因斯坦理论
3.洛伦兹变换
4.速度合成公式
5.“观测”与“观看”
6.相对论力学简介
第二章量子物理学基础
1.微观客体的波粒二象性
2.原子的核模型
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4.波尔理论
5.量子力学的建立
6.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7.薛定谔方程
8.无限深势阱
9.势垒贯穿 隧道效应
— 11 —
10.氢原子
11.电子自旋
12.不确定关系
第三章 多电子原子及分子光谱
1.碱金属原子
2.两个价电子的原子
3.氦氖激光器原理
4.元素周期表
5.X射线
6.磁场对原子能级的影响
第四章 原子核物理学
1.原子核的基本性质状 原子核的自旋和磁矩
2.原子核衰变的基本规律
3.α衰变 β衰变
4.γ衰变和内转换
5.放射性的应用和防护
6.原子核结构模型
7.原子核反应
8.加速器
9.核裂变 核聚变
第五章 粒子物理学
1.粒子物理学的发展概况
— 12 —
2.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3.粒子的分类和基本性质
4.夸克模型
第六章 固体物理学
1.引言
2.晶体的结合
3.金属的自由电子论
4.固体的比热容
5.固体的能带理论
6.超导体和超导研究的新突破
加试科目名称:普通物理实验
考研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普通物理实验
适用专业: 学科教学(物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 及 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 13 —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物理实验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普通物理实验》课程主要内容,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
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章 误差及数据处理
1.实验误差理论;
2.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3.测量不确定度及其估算;
4.减小系统误差常用方法;
5.常用数据处理方法;
第二章 基础物理实验和常用实验方法
1.比较法:用直流电桥测量电阻、声速的测量、落球法测液体粘滞系数、示波器-李萨如图;
2.放大法:杨氏模量、金属线胀系数、单摆、三线摆、灵敏电流计特性研究、牛顿环;
3.补偿法:板式电势差计、迈克尔逊干涉仪、伏安特性的研究;
4.转换法:光电控制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滑块运动的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研究;
第三章 综合性物理实验
1导轨上运动的研究
— 14 —
2.摆的研究
3.重力加速度测量方法的研究
4.直线拟合方法的研究
5.示波器的应用
6.超声声速测量
7.GPS水下超声定位实验
8.用动态悬挂法测定杨氏模量
9.密立根油滴仪测油滴电荷
10.迈克尔逊干涉仪使用
11.用光栅光谱仪测光谱的波长
12.全息照相
13.光电效应测定普朗克常数
第四章 设计性物理实验
1.转动惯量的测量(至少3种方法);
2.弦振动的研究;
3.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4.固体热导率测定的研究;
5.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6.光源光谱的研究;
7.用示波器法显示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8.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白光光源的相干长度;
— 15 —
9.等厚干涉的研究以及应用;
10脉冲核磁共振的应用;
11.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