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225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博大纲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正文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225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博大纲

考研试卷库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225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博大纲

1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科目代码:2257
注意:着重考察考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著的学
习、研究、阐释的水平,考察其专业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知识面是否较宽广,
理论方向是否正确,学风是否端正,能否较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
方法、概念、范畴、原理研究、分析、回答现实社会问题。
一、绪论:
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批判性、建设性。
二、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
1.哲学基本问题的界定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当代形态,马克思
“新唯物主义”的哲学革命,实践唯物主义在新时期的争论及其合理性,马克
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与实践范畴的辩证关系,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科学
及哲学论证,实践的内涵、形式、物质性、社会制约性,实践检验标准的绝对
性和相对性及其现实意义,“实践是人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三者的逻辑辩证关系。
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
命的”与“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两者比较研究,矛盾问
题的精髓研究及其现实意义,矛盾与和谐的关系,掌握适度原则的方法论意义,
辩证的否定观的内容及运用,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
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关系。
4.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实践与认识的相互关系,
认识过程中的辩证运动(两次飞跃)及其创新性,认识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绝
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及其辩证关系,真理与价值的区别与统一。
5.社会存在三大要素,人类社会三大结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
术的社会功能及其异化问题,先进生产力内涵与外延,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
文化的本质和功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矛盾运动在当代社会的表现,阶
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革命与改革的实质与作用,社会形态及其
2
演化,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
样性,“以人为本”的实践和理论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马克思
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的的新发展。
三、当代资本主义分析:
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学术争论及评价,生产力二因素与三因素的讨论,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斯大林定义”的认识及现实意义,产权、所有权与所
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商品二因素理论对古典政治经济
学的发展,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价值规律的内容与历史
作用。
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力商品问题,两种相对剩余价
值生产方法的比较,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及其矛盾,商品所有权规律转化为
资本主义占有规律,资本有机构成与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对马尔萨斯“人口
论”的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深化。
3. 马克思的产业资本循环理论、产业资本周转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与周期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双重作用,资本
主义国有制的产生和发展,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范围的结合,
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
国际范围扩展的主要形式及影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中的矛盾
和合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协调,社会主
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四、当代社会主义分析:
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
制度、基本分配制度,中国与苏联东欧两条改革道路的区别,经典马克思主义
的市场经济观,邓小平的市场经济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经
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的发展。
3
2.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基本问题及向社会主义的转
变,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
阶段,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讨思路, 马克思主义
的精髓及其内要素的辩证关系,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的创新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内容及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历史意义,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改革、发
展、稳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3. “四个全面建设”的历史地位,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
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创新型
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各自内涵及对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社会的目标、内容及意义,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辩证关系,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中国梦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和践行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论、社会论、人学
论的丰富和发展。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