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吉首大学839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教育)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正文 2019年吉首大学839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教育)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研试卷库
2019年吉首大学839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教育)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吉首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39] 考试科目名称:课程与教学论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知识部分 约 60 分
能力部分 约 45 分
应用部分 约 45 分
(四)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辨 析 题: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简 答 题: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分析论述题:3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6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考试内容
1.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1)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
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早期发现: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科学化课程开发
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拉尔夫·泰勒的贡献;学科结构运动与学术中心课程;实践
性课程开发理论;课程领域的概念重建:追求“解放兴趣”。
(2)教学研究历史发展
启蒙时期教学论的确立:拉特克与夸美纽斯的贡献;启蒙时期教学论的发展:
卢梭与裴斯泰洛齐的贡献;19 世纪教学论的发展:赫尔巴特的教学论;现代教
学论发展的里程碑:杜威的教学论;20 世纪教学研究的发展线索。
(3)课程与教学的涵义
课程的涵义;教学的涵义。
(4)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现代教育中课程与教学的分离;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二元论;20
世纪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第一次努力:杜威的贡献与局限;20 世纪课程与教学重
新整合:“课程教学”的理念。
2.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1)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
目标模式;过程模式。
(2)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行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人格取向的教学设计
模式。
3.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1)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与功能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2)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
“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
目标”取向;四种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的比较。
(3)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课程开发的基本维度);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
的基本环节。
4.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1)课程内容的选择
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课程选择的基本环节。
(2)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的本质;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教学方法的选择。
5.课程与教学的组织
(1)课程组织的涵义与基本标准
课程组织的涵义;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
(2)课程组织的基本取向
学科取向的课程组织;学生兴趣和发展取向的课程组织;社会问题取向的课
程组织;混合取向的课程组织。
(3)课程类型及其组织结构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核心课程与边缘课程;必修课
程与选修课程;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4)教学组织
班级授课组织;个别化教学组织;教学过程的组织。
5.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1)课程实施的涵义与研究价值
课程实施的涵义;课程实施的研究价值。
(2)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三种取向的比较及启示。
(3)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
“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课程变革的情境模式。
(4)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课程变革的特征;学区的特征;学校的特征;外部环境的特征。
(5)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
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教学过程是教养与教育的统一。
(6)课程实施与教学设计
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关系;从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看教学设计。
7.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1)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涵义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定义;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课程与教学评价中的价值
与判断;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方法;课程评价与课程开发、课程研究。
(2)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与取向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取向。
(3)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与类型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
(4)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模式观
评价的模式及其指标;几种典型的评价模式。
8.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1)课程研究与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课程研究的一般趋势;20 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世界课程改
革的发展趋势;中国课程改革的未来走向。
(2)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教学研究的一般趋势;建构主义教学观及相应的教学模式。
(二)考试要求
1.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运用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课程教学现实问题。
三、参考书目
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年。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