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16级第2学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学大纲——邱耕田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正文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16级第2学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学大纲——邱耕田

考研试卷库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16级第2学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学大纲——邱耕田

1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2016 级思想政治教育(含马基本)专业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学大纲
课程主持人 邱耕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的一门历史科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包括马克思主义通史、马克思
主义专题史、马克思主义国别史、马克思主义传播学、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等具体学科或内容。
本课程共设 10 讲:马克思主义导论、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列宁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邓小
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文献学、马克思主义传播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帮助学员对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过程、成果、传播等知识有较为系统地了解和认识,从
而坚定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导论
引论:马克思已经“死”了吗?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吗?
一、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一)狭义的马克思主义
(二)广义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科学基础
(四)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的“两大发现”
(二)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三)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政治立场
(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
五、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一)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二)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3、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2
第二讲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引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学问
(一)哲学:最为全面地关怀人的现实生活的学问。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史上的“壮丽的日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及其核心观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认识论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论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
(一)求实思维与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辩证思维与照辩证法办事
(三)实践思维与关键在落实
(四)人本思维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思考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及其核心观点有哪些?
3、如何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启示和意义?
第三讲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为何冠以“科学”?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二)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
(三)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与意义
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理论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发展
(一)社会主义 500 年的发展历程回顾
(二)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
(三)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四)科学地对待马恩的社会主义思想
思考题:
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与历史局限?
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是什么?
3、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理论是什么?
第四讲 列宁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3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一)列宁的生平
(二)列宁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列宁主义的内容
(一)战时共产主义的内容及其评价
(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启示
思考题:
1、列宁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列宁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怎样理解新经济政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启示?
第五讲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条件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起点
(三)毛泽东思想发展的阶段
二、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及其特征
(一)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涵义
(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三)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
三、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反映论
(二)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辩证法
(三)以社会基本矛盾为主要内容的唯物史观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若干领域的创造发展
四、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一)毛泽东哲学的现实启示
(二)毛泽东留下的精神启示
思考题:
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条件?
2、 简述对立统一规律?
3、 怎样理解毛泽东思想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以及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第六讲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使命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曲折探索
(二)国际形势开始走向缓和*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起点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与邓小平理论主题的确立
(三)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4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完整概括与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一)理论主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二)立论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实践指向:社会主义本质
(四)根本任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五)工作重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六)根本动力:坚持改革开放
(七)根本保证:党的建设
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指南
思考题:
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
3、如何评价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第七讲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客观要求
二、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理论体系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做法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思考题:
1、在当今中国,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及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
2、谈谈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八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的国际形势
(二)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的国内形势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之作
(二)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三)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指南
思考题: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
3、如何评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九讲 马克思主义文献学
一、马克思主义文献的形成和产生
(一)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马克思主义回答的历史课题
二、马克思主义文献的主要内容
(一)《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
(三)《共产党宣言》
(四)《资本论》
三、研究马克思主义文献的意义
(一)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上的价值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
思考题:
1、谈谈马克思主义文献的形成背景。
2、马克思主义文献的主要篇目及其核心思想?
3、研究马克思主义文献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
第十讲 马克思主义传播史
一、19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一)马克思与同时代学者的论战
(二)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
二、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一)列宁主义
(二)斯大林主义
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二)解放前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
(三)解放后,改革开放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四)改革开放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四、当代英美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一)当代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传播现状
(二)英国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三)美国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五、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6
(一)朝鲜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二)越南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思考题:
1、 简述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2、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
3、 当代西方获国家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现状?
参考与复习书目
1、顾海良主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2、赵曜、王伟光等主编:《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年
版。
3、《马列著作选编》(修订本),中共中央党校出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