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西师范大学736教育学考研大纲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正文 2020年江西师范大学736教育学考研大纲

考研试卷库
2020年江西师范大学736教育学考研大纲

2020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736教育学

适用专业:

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 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的内容比例及题型)

(考试内容不分为几部分的,该条可与下一条合并)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第一部分 *** 约*

第二部分 *** 约*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概念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

简答题(简述题):    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

分析论述题(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

……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科目考试,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章  教育学的对象、任务和意义

第一节  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教育学的意义和要求

        目的要求:

1.识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各阶段的主要教育家、代表著作及其重要教育思想或主张。

2.了解:教育学的任务。

3.理解: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特点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内涵

第二节  教育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教育的主要形态

第四节  教育产生与发展

目的要求:

1.识记:教育的概念。

2.理解: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原始教育形态、古代教育形态及现代教育形态的特点;当代教育发展趋势。

3.掌握: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目的要求:

  1.识记: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等的含义。

2.理解: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及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及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积极的促进作用;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其表现;遗传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3.掌握: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和条件等。

4.运用:能运用人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具体地指导教育实践工作。

第四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与义务教育

目的要求:

1. 识记:教育制度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义务教育的概念。

2. 了解: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主要类型。

3.理解: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义务教育的性质特点;学校教育制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4.掌握: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第五章  教师和学生

第一节  学高身正的人民教师

第二节  成长发展中的学生

第三节  师生关系

目的要求:

1. 识记:教师的概念;学生的含义。

2.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历程。

3.理解: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教师的职业特点;学生的本质属性;师生关系的类型。

4.掌握:教师的职业素养;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理想师生关系的特点。

第六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作用与价值取向

第二节  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第三节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我国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

目的要求:

1.识记: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结构;素质教育概念;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概念。

2.了解: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理解:教育目的在教育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4.掌握: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素质教育的构成。

第七章  教育内容——课程

第一节  课程含义

第二节  课程组织

第三节  课程改革

目的要求:

1. 识记:课程的概念;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的概念;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主要含义。

2. 了解:课程发展的基本历史沿革;主要课程理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3.理解:课程的分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过程;课程评价。

4.掌握:国外课程改革的一般趋势;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第八章  学校教学

第一节  教学的涵义

第二节  教学过程

第三节  教学原则与方法

第四节  教学的基本环节

目的要求:

1. 识记:教学的概念;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班级授课制的含义;课的类型、课的结构等的含义。

2. 了解: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

3. 理解: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几种基本的教学原则的含义与贯彻要求;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含义与使用要求;备课的内容及其要求;新授课的结构;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局限和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

4. 掌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5. 运用: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教学原则;能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灵活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运用一堂好课的标准评课。

第九章  课外教育活动

第一节  课外活动的意义与任务

第二节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第三节  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目的要求:

1. 识记:课外活动的概念。

2. 了解: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与组织形式。

3. 理解:课外活动的意义和特点;课外活动的任务。

4. 掌握: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第十章  学校德育

第一节  德育意义和任务

第二节  德育过程

第三节  德育原则与方法

第四节  德育途径

目的要求:

1. 识记:德育的概念;德育过程的概念;德育原则的概念;德育方法的概念;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组成。

2. 了解:当代青少年学生思想的年龄特征与时代特征。

3. 理解:德育的意义和功能;德育的任务与基本内容。

4. 掌握:德育过程基本规律;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中小学德育的常用方法;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5.运用: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十一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第一节  班主任

第二节  班级管理

目的要求:

1.识记:班主任概念;班级管理概念。

2.了解班级组织的发展;班级管理模式。

3. 理解: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和主要内容;班级管理的功能;良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4. 掌握:良好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和培养策略。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何齐宗. 教育原理与艺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四、样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 教育(广义)

    2.义务教育

   3.教育目的

   4.班级授课制

   5.活动课程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2.什么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3.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4.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5.课外活动有哪些特点?

(三)分析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1.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2.结合现实论述当代老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3.论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