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
886舞蹈作品分析 |
适用专业: |
135106舞蹈 |
|
|
|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根据本校全日制教学的实际情况及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要求,《舞蹈分析》课程的考试是为了综合考查考生对舞蹈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综合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对舞蹈(剧)作品进行分析的能力。
三、题目内容构成、题型、分值
1.两部中国剧目,两部外国剧目各选一题
2.作品分析
3.每部作品分析满分75分
三、题型举例(仅供参考)
1.舞剧《九歌》分析
舞剧《九歌》是一首祷歌。
这是林怀民写在舞剧《九歌》大陆巡演前的评语。
芳兰芷草中林怀民用他这个,不,是那个时代的文化底蕴和对于文化传承的信念,诠释了一个对于现代嘈杂的速度下,有点苦涩的,趋于干瘪神话。
谁能说马王堆中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不是表现当时楚人对于天人的浪漫想象?
但后世仿佛儒家“子不语怪、力、乱、神。”让社会在发展中,走的越来越现实
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如果不能成为当代的一部分,如同空气一般,那么这个她就没有生命力。当地的文化也就缺乏必要的自信和传承的基础!
正如文字的阅读,无论古今都不是最大众,甚至是小众的特权时,《九歌》也就在那狭小的象牙塔中维持着飘缕的生命。
但舞剧《九歌》中,林怀民的云门舞集,用一种当代的理解,让他们的感觉,感动,感悟用当代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四处巡演,分享,让积淀在历史的长河中重新吐露芬芳,无论这份理解是否是当初的屈大夫的嫡传,但她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重新吐露芬芳。
当然,他也无意呈现一场复古式的《九歌》。曼妙的《九歌》中充满了挫折和辛酸。我们可以通过一个那身着西装,手提皮箱的旅人角度。来理解初民对于天地无常的无奈和对于大自然馈赠的依赖,在造就了早期的敬畏式的仪式中对美的追寻,对大自然的敬重与珍惜。更尤其在多少王者以杀戮的手段,威权的姿势君临天下时。信仰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为此,虔诚是向内求索之最大可能的控制,祈拜成为了为自己创造一点希望的唯一手段。因为现实中,神祇从未到临。这时候天地间任何的风云变幻,仿佛都是一种别样的暗示。牺牲的控制,对于欲望的舍弃,对生命的控制,拥有后的那份没有信仰的空无失落,人在苦苦的求索和自我认证中,没有迎来了无尽虚空后的那份救赎!《九歌》展示了信仰延伸中的无奈。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我似乎是在经历了漫长的生活道路之后,走在深渊边上,并且清楚地看到,前面除了死亡以外,什么也没有。欲停不能停,欲退不能退,闭眼不看也不行,因为不能不看到,前面除了生命和幸福的幻想,真正的痛苦和死亡----彻底死亡以外,什么也没有。
当然在歌剧《九歌》中,我们为林怀民看似信手拈来,却凝聚十年构思的:国际剧场设计大师李名觉的舞台,画家前辈林玉山的莲池,邹族的颂歌,藏乐,爪哇甘美朗,日本雅乐与剑道,以及贺兰山窟的人面岩画,这一切都成为了《九歌》不可分割的。令人动容的内在。
这个时候文字本身已经不再重要,排列组合后的现代舞,和《九歌》跨越了时空,再次拥抱在了一起。过去已经过去,未来尚未来到,正如最后那清水般洁净的荷池中的一盏盏油灯,传承着过往今来的无数生命一般。
她已经成为了一首祷歌。
2.芭蕾舞剧《仙女》分析
芭蕾舞剧《仙女》(1839年首演)是法国浪漫主义芭蕾舞剧的处女作和代表作,芭蕾史上首开脚尖舞先河的里程碑之作。《仙女》最初是1832年由菲利普.塔里奥尼为他在巴黎歌剧院跳舞的女儿玛丽.塔里奥尼创作的。布农威尔于1834年在巴黎观看了这部芭蕾舞剧,两年之后,他在哥本哈根创作了自己的《仙女》,同时自己在剧中扮演男主角詹姆斯。巴黎歌剧院版的《仙女》逐渐在国际芭蕾舞台上消失了。而布农威尔版的《仙女》则成了丹麦皇家芭蕾舞团的主要保留节目。
布农威尔1805年8月21日生于哥本哈根,1879年11月30日卒于同地。祖籍法国。1820~1826年到巴黎向A.韦斯特里斯学习芭蕾。1827~1828年在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任舞蹈演员,是M.塔利奥尼的舞伴,曾到许多国家访问演出。1830年初回到哥本哈根皇家剧院。1848年后,任该院总编导,直到1877年退休。他一生创作了约50部舞剧和舞蹈节目,主要采用丹麦作曲家的音乐和丹麦以及欧洲民间史诗、传说进行舞剧创作。在舞剧中广泛运用欧洲各国,特别是丹麦民间舞蹈,发展了男子舞蹈技术,创立了丹麦芭蕾学派。他的作品,形成了丹麦古典芭蕾传统剧目的基础,享有世界声誉,其中有《仙女》(1839)、《那不勒斯》(1842)、《 冈查诺的花节》(1858)等。布农维尔学派的特点是把男演员从“活动把杆”的地位上解放出来,给予男舞者更多的独立表现发挥的空间,技巧上也更加复杂和形式多样,使古典芭蕾的面貌更加丰满优雅,与俄罗斯学派、法国和意大利学派等并列芭蕾舞的几大流派之一。布农维尔的艺术是他和谐的内心存在的一面镜子,因为他对一个理性和秩序的世界坚信不疑。布农维尔芭蕾最直接的吸引力来自于吸引人的戏剧情节和舞蹈与哑剧相结合所带来的益处,他创立了被誉为“真正用足尖跳舞”的丹麦芭蕾学派,风格典雅、精致,高难度的技巧中融合了大量的哑剧表现。其舞蹈突出地运用了丹麦和北欧文学中最具特色的民间传说及神话故事,并用舞蹈给传说和童话赋予了现实意义,给舞蹈带来更加戏剧化的空间,使得丹麦学派更加具有戏剧魅力和亲和力,更有动人心魄的感染力,从而独树一帜,独立于世界芭蕾舞坛。 他的芭蕾基本教材和教学法被后人整理成书,是丹麦芭蕾学派教材的基础。
芭蕾舞剧《仙女》首演于1836年,170年来在世界各国常演不衰,舞剧的故事其实很简单,讲述了苏格兰农民詹姆斯在与表妹爱菲订婚的当天中了巫婆的魔法,丢弃了自己凡间的未婚妻而与仙女奔向森林,并幻想占有仙女而用丝巾将其缠住,结果仙女因无法进入凡人的红尘世界而死亡。造成了由于对爱情不忠和放纵而酿成的不可挽回的悲剧。《仙女》中的舞蹈具有一种空灵通透的气质,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与《吉赛尔》并称为芭蕾浪漫主义时期的两大代表作品。
我国的中央芭蕾舞团、上海芭蕾舞团和广州芭蕾舞团等都曾在国内舞台上演出过全剧。来自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芭蕾舞团也都数次在中国舞台上演出这个剧目,因此国内的芭蕾舞观众对这部丹麦布农威尔学派芭蕾的代表作已不再陌生。
四、参考书目
1.刘青弋 《中外舞蹈作品赏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2.金秋《舞蹈欣赏》高校教育出版社,2010年2月,第二版
上一篇文章: 2020年江西师范大学891环境学概论考研大纲下一篇文章: 2020年江西师范大学894美术史专业基础考研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