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正文 2021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外文学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大纲
2021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大纲 847中外文学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目标《中外文学史》是为招收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合理、有效地测试考生具有攻读上述学位所必需的基本素质、理论基础和培养潜质。本科目涵盖本科阶段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的基本内容,要求考生比较全面、深入地掌握中外文学史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点、文学史的线索轮廓和重要作家作品,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批评和研究能力。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 180 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中国古代文学部分约占 40%,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约占 30%,外国文学部分约占 30%。名词解释题约占 17%,简答题约占 33%,论述题约占 50%。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一、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文学对先秦文学的形态、作者的流变,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及其性质、特征,要有宏观认识。1.神话的产生、内容、思维特征及其演化过程。2.了解《诗经》的编定、体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叙事散文的语言特色。4.《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先秦说理散文的文学成就。5.《离骚》《九歌》《九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楚辞》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二)秦汉文学了解秦汉文学的概况,尤其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文学样式的嬗变及分期。1.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秦及西汉的散文内容及特点。2. 贾谊、枚乘、司马相如等人的辞赋创作,及汉赋的流变、汉大赋如何艺术地显现盛世景象。3.《史记》的人物刻画,以及叙事艺术及风格。4.乐府诗的内容及突出的艺术成就。5.东汉京都赋的崛起和抒情赋的勃兴,赋的演变及不同特点。6.《汉书》的文学价值及东汉散文在西汉的基础上的新发展。7.东汉文人五、七言诗从产生到成熟兴盛的情况。(三)魏晋南北朝文学了解本期文学批评的兴盛,文学新思潮的形成,时代动乱、门阀政治及玄学、佛学对文学的影响,掌握此期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玄学的有关理论,以及文学发展历程及承前启后的关系。1.“三曹”、“七子”、蔡琰、阮籍、嵇康的诗歌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掌握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以及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转变的轨迹。2.太康诗风的特征以及咏史诗、游仙诗、玄诗的产生背景和源流,《兰亭集序》和兰亭诗的审美价值及影响,陆机、左思的诗歌创作特征。3.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陶诗的艺术特色,陶渊明散文、赋的成就及其对后世文人的影响。4.《西州曲》《木兰诗》不同的情调、风格。5.山水诗的渊源、特点及在南朝的兴盛情况,谢灵运山水诗的风格,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风的转变,鲍照诗歌的内容、风格及创新表现。6.齐梁时期诗歌声律说产生的原因,永明体产生的过程及意义,谢朓的诗歌创作成就。7.庾信在文学上“穷南北文学之胜”的巨大成就。8.《水经注》《洛阳伽蓝记》的文学成就。9.《搜神记》《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四)隋唐五代文学把握唐代文学全面繁荣风貌、原因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佛、道对唐代文学的影响。1.律诗的产生,“风骨”和“兴象”的内涵,“四杰”与陈子昂在唐诗发展史上的贡献和地位。2.盛唐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昌龄诗歌的独特风貌。3.李白诗歌的独特风貌、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4.杜甫诗歌的卓越艺术造诣和深远影响。5.大历诗风的特点以及形成的社会原因。6.韩孟诗派兴起的文学背景及艺术独创性,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7.元白诗派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8.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理论主张。9.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及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10.杜牧及晚唐怀古咏史诗。11.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风貌、多方面的艺术成就。12.词体的基本特征,花间词和南唐词风格上的不同点,温庭筠词,李煜词。(五)宋代文学了解宋代社会文化背景,宋代文学的总体特点及发展演变情况,尤其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宋代文学的成就。1.西昆体的艺术特征及其盛衰。2.柳永词的艺术特点及对词的革新贡献。3.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及其散文、诗歌创作。4.苏轼散文、诗歌的风格特点;苏轼对词的变革和贡献。5.黄庭坚的诗歌和江西诗派的形成。6.以苏轼为领袖的苏门词人群,以周邦彦为主帅的大晟词人群,如何“各尽其才力,自成一派”。7.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以及对后世的影响。8.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的诗词创作理论及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9.辛弃疾和辛派词人的创作理论与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10.姜夔、吴文英词的艺术特点。11.南宋体的政论文、陆游的笔记和汪藻的四六。12.文天祥、汪元量和元好问的诗的艺术特点和影响。(六)元代文学了解元代社会叙事文学兴盛的原因以及抒情文学的新特点。1.宋元话本的分类及其特点,《董西厢》对《会真记》等作品的超越。2.关汉卿的悲剧、喜剧创作,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3.王实甫的《西厢记》的创新、戏剧冲突及其语言艺术。4.《梧桐雨》、《汉宫秋》的悲剧意蕴。5.《赵氏孤儿》、水浒戏的创作、《秋胡戏妻》等共同的创作风貌及个性。6.《倩女离魂》。7. 四大南戏及《琵琶记》的悲剧意蕴。8. 散曲的兴起和创作,及其前后不同的特点。9. “雅正”的文学思潮、“铁崖体”不同的创作倾向。(七)明代文学了解明代由于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及左派王学的兴起促进了欲文学的发展,掌握明代众多的文学群体及文学的论争。1.《三国志演义》的主旨及艺术成就,《三国志演义》“尊刘反曹”思想的形成。2.《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水浒传》思想内容的复杂性。3.李东阳的文学主张。4.唐宋派归有光的散文创作,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5.徐渭的讽世杂剧。6.临川派与吴江派作家作品,沈景“声律论”。7.《牡丹亭》的思想内容及艺术分析,《临川四梦》的比较。8.《西游记》的艺术特色,《西游记》的整体寓意。9.《金瓶梅》对白话长篇小说的贡献,《金瓶梅》的悲剧意义。10.《三言》、《二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及新的价值取向。11.李贽、袁宏道等人的创作,公安派、竟陵派文学趣味的差异。12.明代散曲的时代特征。(八)清代文学掌握清代文化专制下学术和人文思想对文学的影响,了解清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及其性质特点。1.吴伟业的“梅村体”,王士祯的神韵说和神韵诗,纳兰性德的词。2.清初戏曲创作和理论对《长生殿》、《桃花扇》的出现所产生的影响。3.《水浒后传》、《说岳全传》。4.《聊斋志异》的孤鬼世界建构及其内涵。5.《儒林外史》的题材、主题思想以及艺术成就。6.《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及其主题思想。7.袁枚诗,桐城派的创作主张及特色。8.李汝珍的《镜花缘》,“花部”与京剧、弹词。(九)近代文学掌握两大问题:一是近代社会大变革的文化背景,二是近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发展状况。1.龚自珍的诗文特点及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2.侠义公案小说合流现象、人情世态小说的人文蕴涵与美学风貌。3.黄遵宪与诗界革命,梁启超与文界革命。4.四大谴责小说的内容与艺术特点。二、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部分)(一)文学思潮与运动1.五四文学革命,新文学社团,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与论争,“左联”成立,“两个口号”的论争,左翼文学与民主主义及自由主义文学。3.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二)小说1.五四问题小说、乡土小说、人生派写实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丁玲的早期创作与《莎菲女士的日记》。2.萧红和“东北作家群”,京派小说;李劼人的大河小说;新感觉派小说。3.张天翼代表作《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沙汀的短篇代表作《在其香居茶馆里》;钱钟书及其《围城》;路翎的代表作《财主底儿女们》;荷花淀派的特色及孙犁代表作《荷花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小二黑结婚》的题材与主题、人物形象、民族化大众化特色。(三)诗歌1. 早期白话诗,新月诗派及其诗歌理论,闻一多、徐志摩的诗。2. 戴望舒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汉园”三诗人。3. “七月诗派”,九叶诗派,解放区的民歌体新诗,艾青的诗歌。(四)散文《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散文。(五)戏剧1. 萌芽期的中国话剧(1899-1918),形成期的中国话剧(1918-1927),丁西林的喜剧。2. 田汉、洪深、李健吾、夏衍的话剧代表作及其艺术特色。3. 现代民族歌剧的奠基作《白毛女》,陈白尘的讽刺喜剧代表作《升官图》。(六)鲁迅第一篇现代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阿 Q 正传》和农民题材的小说,《伤逝》和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七)郭沫若《女神》的时代精神、艺术特色及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成就。(八)茅盾《子夜》和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崛起,《子夜》的结构艺术,吴荪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子夜》的文学史意义。(九)老舍祥子的命运及其典型意义,虎妞形象,《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十)巴金《家》的思想价值,觉新、觉慧的形象,《家》中的女性形象,《家》的艺术成就,后期代表作《寒夜》。(十一)曹禺《雷雨》《日出》《原野》的艺术成就:结构、人物、语言。(十二)沈从文沈从文小说的“湘西世界”和“都市世界”,沈从文小说的艺术魅力。(十三)张爱玲张爱玲的小说世界,代表作《金锁记》,艺术特色。(中国当代文学部分)(一)1950-1970 年代文学1.“讲话”与文学的“工农兵方向”,“第一次文代会”、“双百方针”、对胡风的批判,“干预生活”、政治抒情诗、“三家村札记”。2.《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等农村题材小说。3.《红日》《红岩》《红旗谱》《青春之歌》《保卫延安》等革命历史小说创作。4.《山地回忆》《我们夫妇之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等。5.赵树理的小说创作。6.杨朔、刘白羽和秦牧的散文。7.话剧创作及老舍的《茶馆》(二)1980 年代以来的文学创作1.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知青文学、改革文学、寻根小说。2.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新女性小说。3.舒婷等与朦胧诗派、新生代诗歌、“归来者”诗歌、女性诗歌创作。4.王蒙的“东方意识流”小说。5.汪曾祺、韩少功、阿城、张炜、残雪、余华、马原、格非、方方、池莉、王安忆等人的小说创作。6.巴金与《随想录》。7.从“一体”到“多元”、“共名”和“无名”、重写文学史(三)1990 年代以来的文学创作1.余秋雨的“文化散文”。2.刘醒龙、关仁山等现实主义冲击波。3.陈应松、刘庆邦等底层文学。4.非虚构写作。5.莫言、陈忠实、贾平凹、阎连科的小说创作。6.王朔、刘震云、王小波等的小说创作。7.铁凝、迟子建、孙惠芬、林白、陈染等女作家的小说创作8.毕飞宇、东西、李佩甫等的小说创作。9.邱华栋、李修文、徐则臣、石一枫、鲁敏、朱山坡、黄咏梅等“70 后”作家的小说创作。10.“民间”、“陕军东征”、“人文精神大讨论”。(四)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1.台湾乡土文学:黄春明、陈映真、王文兴等。2.香港通俗文学:金庸、倪匡、李碧华等。3.北美华人留学生文学:於梨华、白先勇、查建英等。4.余光中的诗歌与散文,洛夫等人的诗歌。三、外国文学(一)古希腊、古罗马文学1.古希腊文学分期及各阶段代表作品2.荷马史诗3.三大悲剧诗人及其代表作4.古罗马诗歌与戏剧概况(二)中世纪欧洲文学1.中世纪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与城市文学发展概况。2.但丁与《神曲》(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2.意大利文学复兴文学发展概况与薄伽丘的《十日谈》3.法国文艺复兴文学发展概况与拉伯雷的《巨人传》4.英国文艺复兴文学发展概况5.莎士比亚创作分期及不同时期代表作,《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人物形象分析,《哈姆雷特》的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哈姆雷特的延宕。(四)17 世纪欧洲文学1.17 世纪英法文学发展概况2.莫里哀的喜剧创作(《吝啬鬼》《伪君子》)3.弥尔顿《失乐园》的人物形象与艺术特色分析(五)18 世纪欧洲启蒙主义文学1.启蒙主义文学发展概况与主要特征2.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浮士德精神,《浮士德》中善与恶的辩证关系,浮士德人物形象分析。(六)19 世纪欧美浪漫主义文学1.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湖畔派诗人的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拜伦的诗歌创作2.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雨果的文学创作、《巴黎圣母院》与美丑对照原则3.俄国浪漫主义文学:普希金的文学创作(七)19 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1.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斯丹达尔的文学创作,巴尔扎克的文学创作2.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狄更斯的文学创作,哈代的文学创作3.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4.欧美其他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易卜生的文学创作、马克?吐温的文学创作(八)20 世纪外国文学1.20 世纪英国文学:艾略特的诗歌创作2.20 世纪法国文学:萨特的文学创作,贝克特的戏剧创作3.20 世纪俄国文学:高尔基的小说创作,艾特玛托夫的小说创作4.20 世纪美国文学:海明威的小说创作,福克纳的小说创作5.20 世纪其他国家文学:卡夫卡的小说创作、泰戈尔的诗歌创作、川端康成的小说创作、马尔克斯的小说创作。
2021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大纲
847中外文学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目标《中外文学史》是为招收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合理、有效地测试考生具有攻读上述学位所必需的基本素质、理论基础和培养潜质。本科目涵盖本科阶段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的基本内容,要求考生比较全面、深入地掌握中外文学史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点、文学史的线索轮廓和重要作家作品,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批评和研究能力。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 180 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中国古代文学部分约占 40%,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约占 30%,外国文学部分约占 30%。名词解释题约占 17%,简答题约占 33%,论述题约占 50%。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一、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文学对先秦文学的形态、作者的流变,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及其性质、特征,要有宏观认识。1.神话的产生、内容、思维特征及其演化过程。2.了解《诗经》的编定、体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叙事散文的语言特色。4.《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先秦说理散文的文学成就。5.《离骚》《九歌》《九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楚辞》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二)秦汉文学了解秦汉文学的概况,尤其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文学样式的嬗变及分期。1.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秦及西汉的散文内容及特点。2. 贾谊、枚乘、司马相如等人的辞赋创作,及汉赋的流变、汉大赋如何艺术地显现盛世景象。3.《史记》的人物刻画,以及叙事艺术及风格。4.乐府诗的内容及突出的艺术成就。5.东汉京都赋的崛起和抒情赋的勃兴,赋的演变及不同特点。6.《汉书》的文学价值及东汉散文在西汉的基础上的新发展。7.东汉文人五、七言诗从产生到成熟兴盛的情况。(三)魏晋南北朝文学了解本期文学批评的兴盛,文学新思潮的形成,时代动乱、门阀政治及玄学、佛学对文学的影响,掌握此期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玄学的有关理论,以及文学发展历程及承前启后的关系。1.“三曹”、“七子”、蔡琰、阮籍、嵇康的诗歌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掌握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以及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转变的轨迹。2.太康诗风的特征以及咏史诗、游仙诗、玄诗的产生背景和源流,《兰亭集序》和兰亭诗的审美价值及影响,陆机、左思的诗歌创作特征。3.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陶诗的艺术特色,陶渊明散文、赋的成就及其对后世文人的影响。4.《西州曲》《木兰诗》不同的情调、风格。5.山水诗的渊源、特点及在南朝的兴盛情况,谢灵运山水诗的风格,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风的转变,鲍照诗歌的内容、风格及创新表现。6.齐梁时期诗歌声律说产生的原因,永明体产生的过程及意义,谢朓的诗歌创作成就。7.庾信在文学上“穷南北文学之胜”的巨大成就。8.《水经注》《洛阳伽蓝记》的文学成就。9.《搜神记》《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四)隋唐五代文学把握唐代文学全面繁荣风貌、原因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佛、道对唐代文学的影响。1.律诗的产生,“风骨”和“兴象”的内涵,“四杰”与陈子昂在唐诗发展史上的贡献和地位。2.盛唐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昌龄诗歌的独特风貌。3.李白诗歌的独特风貌、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4.杜甫诗歌的卓越艺术造诣和深远影响。5.大历诗风的特点以及形成的社会原因。6.韩孟诗派兴起的文学背景及艺术独创性,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7.元白诗派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8.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理论主张。9.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及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10.杜牧及晚唐怀古咏史诗。11.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风貌、多方面的艺术成就。12.词体的基本特征,花间词和南唐词风格上的不同点,温庭筠词,李煜词。(五)宋代文学了解宋代社会文化背景,宋代文学的总体特点及发展演变情况,尤其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宋代文学的成就。1.西昆体的艺术特征及其盛衰。2.柳永词的艺术特点及对词的革新贡献。3.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及其散文、诗歌创作。4.苏轼散文、诗歌的风格特点;苏轼对词的变革和贡献。5.黄庭坚的诗歌和江西诗派的形成。6.以苏轼为领袖的苏门词人群,以周邦彦为主帅的大晟词人群,如何“各尽其才力,自成一派”。7.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以及对后世的影响。8.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的诗词创作理论及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9.辛弃疾和辛派词人的创作理论与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10.姜夔、吴文英词的艺术特点。11.南宋体的政论文、陆游的笔记和汪藻的四六。12.文天祥、汪元量和元好问的诗的艺术特点和影响。(六)元代文学了解元代社会叙事文学兴盛的原因以及抒情文学的新特点。1.宋元话本的分类及其特点,《董西厢》对《会真记》等作品的超越。2.关汉卿的悲剧、喜剧创作,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3.王实甫的《西厢记》的创新、戏剧冲突及其语言艺术。4.《梧桐雨》、《汉宫秋》的悲剧意蕴。5.《赵氏孤儿》、水浒戏的创作、《秋胡戏妻》等共同的创作风貌及个性。6.《倩女离魂》。7. 四大南戏及《琵琶记》的悲剧意蕴。8. 散曲的兴起和创作,及其前后不同的特点。9. “雅正”的文学思潮、“铁崖体”不同的创作倾向。(七)明代文学了解明代由于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及左派王学的兴起促进了欲文学的发展,掌握明代众多的文学群体及文学的论争。1.《三国志演义》的主旨及艺术成就,《三国志演义》“尊刘反曹”思想的形成。2.《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水浒传》思想内容的复杂性。3.李东阳的文学主张。4.唐宋派归有光的散文创作,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5.徐渭的讽世杂剧。6.临川派与吴江派作家作品,沈景“声律论”。7.《牡丹亭》的思想内容及艺术分析,《临川四梦》的比较。8.《西游记》的艺术特色,《西游记》的整体寓意。9.《金瓶梅》对白话长篇小说的贡献,《金瓶梅》的悲剧意义。10.《三言》、《二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及新的价值取向。11.李贽、袁宏道等人的创作,公安派、竟陵派文学趣味的差异。12.明代散曲的时代特征。(八)清代文学掌握清代文化专制下学术和人文思想对文学的影响,了解清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及其性质特点。1.吴伟业的“梅村体”,王士祯的神韵说和神韵诗,纳兰性德的词。2.清初戏曲创作和理论对《长生殿》、《桃花扇》的出现所产生的影响。3.《水浒后传》、《说岳全传》。4.《聊斋志异》的孤鬼世界建构及其内涵。5.《儒林外史》的题材、主题思想以及艺术成就。6.《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及其主题思想。7.袁枚诗,桐城派的创作主张及特色。8.李汝珍的《镜花缘》,“花部”与京剧、弹词。(九)近代文学掌握两大问题:一是近代社会大变革的文化背景,二是近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发展状况。1.龚自珍的诗文特点及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2.侠义公案小说合流现象、人情世态小说的人文蕴涵与美学风貌。3.黄遵宪与诗界革命,梁启超与文界革命。4.四大谴责小说的内容与艺术特点。二、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部分)(一)文学思潮与运动1.五四文学革命,新文学社团,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与论争,“左联”成立,“两个口号”的论争,左翼文学与民主主义及自由主义文学。3.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二)小说1.五四问题小说、乡土小说、人生派写实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丁玲的早期创作与《莎菲女士的日记》。2.萧红和“东北作家群”,京派小说;李劼人的大河小说;新感觉派小说。3.张天翼代表作《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沙汀的短篇代表作《在其香居茶馆里》;钱钟书及其《围城》;路翎的代表作《财主底儿女们》;荷花淀派的特色及孙犁代表作《荷花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小二黑结婚》的题材与主题、人物形象、民族化大众化特色。(三)诗歌1. 早期白话诗,新月诗派及其诗歌理论,闻一多、徐志摩的诗。2. 戴望舒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汉园”三诗人。3. “七月诗派”,九叶诗派,解放区的民歌体新诗,艾青的诗歌。(四)散文《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散文。(五)戏剧1. 萌芽期的中国话剧(1899-1918),形成期的中国话剧(1918-1927),丁西林的喜剧。2. 田汉、洪深、李健吾、夏衍的话剧代表作及其艺术特色。3. 现代民族歌剧的奠基作《白毛女》,陈白尘的讽刺喜剧代表作《升官图》。(六)鲁迅第一篇现代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阿 Q 正传》和农民题材的小说,《伤逝》和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七)郭沫若《女神》的时代精神、艺术特色及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成就。(八)茅盾《子夜》和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崛起,《子夜》的结构艺术,吴荪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子夜》的文学史意义。(九)老舍祥子的命运及其典型意义,虎妞形象,《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十)巴金《家》的思想价值,觉新、觉慧的形象,《家》中的女性形象,《家》的艺术成就,后期代表作《寒夜》。(十一)曹禺《雷雨》《日出》《原野》的艺术成就:结构、人物、语言。(十二)沈从文沈从文小说的“湘西世界”和“都市世界”,沈从文小说的艺术魅力。(十三)张爱玲张爱玲的小说世界,代表作《金锁记》,艺术特色。(中国当代文学部分)(一)1950-1970 年代文学1.“讲话”与文学的“工农兵方向”,“第一次文代会”、“双百方针”、对胡风的批判,“干预生活”、政治抒情诗、“三家村札记”。2.《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等农村题材小说。3.《红日》《红岩》《红旗谱》《青春之歌》《保卫延安》等革命历史小说创作。4.《山地回忆》《我们夫妇之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等。5.赵树理的小说创作。6.杨朔、刘白羽和秦牧的散文。7.话剧创作及老舍的《茶馆》(二)1980 年代以来的文学创作1.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知青文学、改革文学、寻根小说。2.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新女性小说。3.舒婷等与朦胧诗派、新生代诗歌、“归来者”诗歌、女性诗歌创作。4.王蒙的“东方意识流”小说。5.汪曾祺、韩少功、阿城、张炜、残雪、余华、马原、格非、方方、池莉、王安忆等人的小说创作。6.巴金与《随想录》。7.从“一体”到“多元”、“共名”和“无名”、重写文学史(三)1990 年代以来的文学创作1.余秋雨的“文化散文”。2.刘醒龙、关仁山等现实主义冲击波。3.陈应松、刘庆邦等底层文学。4.非虚构写作。5.莫言、陈忠实、贾平凹、阎连科的小说创作。6.王朔、刘震云、王小波等的小说创作。7.铁凝、迟子建、孙惠芬、林白、陈染等女作家的小说创作8.毕飞宇、东西、李佩甫等的小说创作。9.邱华栋、李修文、徐则臣、石一枫、鲁敏、朱山坡、黄咏梅等“70 后”作家的小说创作。10.“民间”、“陕军东征”、“人文精神大讨论”。(四)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1.台湾乡土文学:黄春明、陈映真、王文兴等。2.香港通俗文学:金庸、倪匡、李碧华等。3.北美华人留学生文学:於梨华、白先勇、查建英等。4.余光中的诗歌与散文,洛夫等人的诗歌。三、外国文学(一)古希腊、古罗马文学1.古希腊文学分期及各阶段代表作品2.荷马史诗3.三大悲剧诗人及其代表作4.古罗马诗歌与戏剧概况(二)中世纪欧洲文学1.中世纪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与城市文学发展概况。2.但丁与《神曲》(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2.意大利文学复兴文学发展概况与薄伽丘的《十日谈》3.法国文艺复兴文学发展概况与拉伯雷的《巨人传》4.英国文艺复兴文学发展概况5.莎士比亚创作分期及不同时期代表作,《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人物形象分析,《哈姆雷特》的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哈姆雷特的延宕。(四)17 世纪欧洲文学1.17 世纪英法文学发展概况2.莫里哀的喜剧创作(《吝啬鬼》《伪君子》)3.弥尔顿《失乐园》的人物形象与艺术特色分析(五)18 世纪欧洲启蒙主义文学1.启蒙主义文学发展概况与主要特征2.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浮士德精神,《浮士德》中善与恶的辩证关系,浮士德人物形象分析。(六)19 世纪欧美浪漫主义文学1.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湖畔派诗人的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拜伦的诗歌创作2.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雨果的文学创作、《巴黎圣母院》与美丑对照原则3.俄国浪漫主义文学:普希金的文学创作(七)19 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1.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斯丹达尔的文学创作,巴尔扎克的文学创作2.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狄更斯的文学创作,哈代的文学创作3.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4.欧美其他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易卜生的文学创作、马克?吐温的文学创作(八)20 世纪外国文学1.20 世纪英国文学:艾略特的诗歌创作2.20 世纪法国文学:萨特的文学创作,贝克特的戏剧创作3.20 世纪俄国文学:高尔基的小说创作,艾特玛托夫的小说创作4.20 世纪美国文学:海明威的小说创作,福克纳的小说创作5.20 世纪其他国家文学:卡夫卡的小说创作、泰戈尔的诗歌创作、川端康成的小说创作、马尔克斯的小说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