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正文 2021年江汉大学《心理学专业综合》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研大纲
2021年江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心理学专业综合编号347一、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综合》是江汉大学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教育与发展、组织与管理领域所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教育、心理健康、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二、评价目标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范围为心理学导论、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七门心理学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基础知识理论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认知记忆:根据试题,要求呈现所掌握的相关心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准确地表述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解释说明:运用相关心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释、说明某种心理现象。3.综合运用:通过对相关心理学科基本理论、方法的综合运用,能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2.试卷满分:本试卷满分 300 分3.考试形式:闭卷、笔试4.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简答题60 分(共 12 题,每小题 5 分)80 分(共 8 题,每小题 10 分)80 分(共 4 题,每题 20 分)80 分(共 2 题,每题 40 分)分析论述题案例分析题5.试卷内容结构心理学导论约 60 分(20%)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约 40 分(13.3%)约 40 分(13.3%)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约 40 分(13.3%)约 40 分(13.3%)约 40 分(13.3%)约 40 分(13.3%)管理心理学1 四、考试内容第一章 心理学导论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研究对象(二)心理学主要流派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实验法1.变量与控制2.实验的信度和效度3.反应时法4.心理物理学方法(二)观察法(三)个案法(四)心理测量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2.心理测验的信效度3.心理测验的标准化4.人格测验5.智力测验6.常用临床心理测验7.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策略(五)心理统计1.描述统计2.推论统计(六)研究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第三节 感觉(一)感觉的含义(二)颜色视觉(三)声音的心理维度第四节 知觉(一)知觉的含义和特性(二)知觉组织1.知觉组织原则2.形状知觉3.深度知觉4.运动知觉(三)错觉第五节 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功能3.睡眠与梦(二)注意过程2 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特征3.选择性注意第六节 学习和记忆(一)学习的含义(二)学习理论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3.观察学习(三)记忆的含义(四)记忆的种类1.感觉记忆2.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3.长时记忆(五)遗忘1.遗忘曲线2.影响遗忘的因素第七节 思维(一)思维的含义及种类(二)概念的含义及其形成(三)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过程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四)推理1.演绎推理2.归纳推理(五)判断和决策1.启发法和判断2.决策框架3.决策规避第八节 智力(一)智力的含义(二)智力的测量1.智力测验的编制2.常用智力测验(三)智力理论1.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2.智力三因素理论3.多元智力理论第九节 情绪(一)情绪的含义和功能(二)表情1.非语言交流2.文化与表情3 3.面部表情(三)情绪理论1.詹姆斯——兰格理论2.坎农——巴德理论3.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第十节 动机(一)动机的含义(二)生理动机(三)个人成就动机1.成就需要2.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四)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强化理论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3.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4.学习动机的培养与发展(五)需要层次理论第二章 人格心理学第一节 人格的含义第二节 人格心理学的流派与应用(一)精神分析流派(二)行为主义流派(三)认知流派(四)人本主义流派(五)特质流派(六)生物学流派第三节 人格测量(一)客观测验(二)投射测验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横断设计(二)纵向设计(三)聚合交叉设计(四)双生子设计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一)精神分析论的心理发展观(二)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三)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四)生态系统理论第三节 生理发展(一)孕期和童年期的生理发展(二)青春期的生理发展(三)成年期的生理变化4 第四节 认知发展(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二)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三)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四)成人期的认知发展(五)认知老化第五节 语言获得(一)婴幼儿言语发展(二)童年期言语发展第六节 社会性发展(一)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二)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三)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四)成年期的社会性发展第七节 性别发展(一)生理的性别与社会的性别(二)性别角色的获得第八节 道德发展(一)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二)道德推理的性别的文化观点第四章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第一节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概念与历史第二节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概念及异同第三节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中治疗关系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第四节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第五节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方法(一)研究设计和研究报告(二)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三)基本的统计及数据分析方法第五章 变态心理学第一节 正常与异常的界定及标准、重性精神病的界定第二节 焦虑障碍(一)恐怖症(二)强迫症(三)惊恐障碍(四)广泛性焦虑障碍(五)创伤后应激障碍第三节 心境障碍(一)单相情感障碍(二)双相情感障碍第四节 进食障碍第五节 人格障碍第六节 物质依赖第七节 儿童心理障碍5 (一)孤独症(二)多动症第六章 社会心理学第一节 社会思维(一)自我概念(二)自尊(三)行为归因(四)自我知觉第二节 社会影响(一)从众(二)说服(三)群体影响第三节 社会关系(一)偏见(二)攻击(三)利他主义与亲社会行为(四)冲突第七章 管理心理学第一节 管理哲学(一)经济人假设(X 理论)(二)自我实现人假设(Y 理论)(三)社会人假设(四)复杂人假设(超 Y 理论)(五)文化人假设(Z 理论)(六)决策人假设(七)学习人假设第二节 组织激励(一)三重需要理论(二)ERG 理论(三)行为矫正理论(四)期望理论(五)公平理论(六)目标设置理论(七)工作特征理论(八)工作再设计第三节 领导理论(一)领导特质理论(二)领导行为风格理论(三)领导权变理论(四)领导情景理论第四节 组织理论(一)组织结构(二)组织文化(三)组织变革与发展6 五、参考书目1.张积家:《普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年版。2.许燕:《人格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年版。4.钱铭怡:《变态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年版。5.俞国良:《社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年版。6.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年版。7.程正方:《现代管理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7
2021年江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心理学专业综合编号347一、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综合》是江汉大学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教育与发展、组织与管理领域所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教育、心理健康、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二、评价目标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范围为心理学导论、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七门心理学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基础知识理论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认知记忆:根据试题,要求呈现所掌握的相关心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准确地表述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解释说明:运用相关心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释、说明某种心理现象。3.综合运用:通过对相关心理学科基本理论、方法的综合运用,能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2.试卷满分:本试卷满分 300 分3.考试形式:闭卷、笔试4.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简答题60 分(共 12 题,每小题 5 分)80 分(共 8 题,每小题 10 分)80 分(共 4 题,每题 20 分)80 分(共 2 题,每题 40 分)分析论述题案例分析题5.试卷内容结构心理学导论约 60 分(20%)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约 40 分(13.3%)约 40 分(13.3%)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约 40 分(13.3%)约 40 分(13.3%)约 40 分(13.3%)约 40 分(13.3%)管理心理学1 四、考试内容第一章 心理学导论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研究对象(二)心理学主要流派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实验法1.变量与控制2.实验的信度和效度3.反应时法4.心理物理学方法(二)观察法(三)个案法(四)心理测量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2.心理测验的信效度3.心理测验的标准化4.人格测验5.智力测验6.常用临床心理测验7.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策略(五)心理统计1.描述统计2.推论统计(六)研究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第三节 感觉(一)感觉的含义(二)颜色视觉(三)声音的心理维度第四节 知觉(一)知觉的含义和特性(二)知觉组织1.知觉组织原则2.形状知觉3.深度知觉4.运动知觉(三)错觉第五节 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功能3.睡眠与梦(二)注意过程2 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特征3.选择性注意第六节 学习和记忆(一)学习的含义(二)学习理论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3.观察学习(三)记忆的含义(四)记忆的种类1.感觉记忆2.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3.长时记忆(五)遗忘1.遗忘曲线2.影响遗忘的因素第七节 思维(一)思维的含义及种类(二)概念的含义及其形成(三)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过程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四)推理1.演绎推理2.归纳推理(五)判断和决策1.启发法和判断2.决策框架3.决策规避第八节 智力(一)智力的含义(二)智力的测量1.智力测验的编制2.常用智力测验(三)智力理论1.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2.智力三因素理论3.多元智力理论第九节 情绪(一)情绪的含义和功能(二)表情1.非语言交流2.文化与表情3 3.面部表情(三)情绪理论1.詹姆斯——兰格理论2.坎农——巴德理论3.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第十节 动机(一)动机的含义(二)生理动机(三)个人成就动机1.成就需要2.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四)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强化理论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3.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4.学习动机的培养与发展(五)需要层次理论第二章 人格心理学第一节 人格的含义第二节 人格心理学的流派与应用(一)精神分析流派(二)行为主义流派(三)认知流派(四)人本主义流派(五)特质流派(六)生物学流派第三节 人格测量(一)客观测验(二)投射测验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横断设计(二)纵向设计(三)聚合交叉设计(四)双生子设计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一)精神分析论的心理发展观(二)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三)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四)生态系统理论第三节 生理发展(一)孕期和童年期的生理发展(二)青春期的生理发展(三)成年期的生理变化4 第四节 认知发展(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二)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三)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四)成人期的认知发展(五)认知老化第五节 语言获得(一)婴幼儿言语发展(二)童年期言语发展第六节 社会性发展(一)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二)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三)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四)成年期的社会性发展第七节 性别发展(一)生理的性别与社会的性别(二)性别角色的获得第八节 道德发展(一)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二)道德推理的性别的文化观点第四章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第一节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概念与历史第二节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概念及异同第三节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中治疗关系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第四节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第五节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方法(一)研究设计和研究报告(二)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三)基本的统计及数据分析方法第五章 变态心理学第一节 正常与异常的界定及标准、重性精神病的界定第二节 焦虑障碍(一)恐怖症(二)强迫症(三)惊恐障碍(四)广泛性焦虑障碍(五)创伤后应激障碍第三节 心境障碍(一)单相情感障碍(二)双相情感障碍第四节 进食障碍第五节 人格障碍第六节 物质依赖第七节 儿童心理障碍5 (一)孤独症(二)多动症第六章 社会心理学第一节 社会思维(一)自我概念(二)自尊(三)行为归因(四)自我知觉第二节 社会影响(一)从众(二)说服(三)群体影响第三节 社会关系(一)偏见(二)攻击(三)利他主义与亲社会行为(四)冲突第七章 管理心理学第一节 管理哲学(一)经济人假设(X 理论)(二)自我实现人假设(Y 理论)(三)社会人假设(四)复杂人假设(超 Y 理论)(五)文化人假设(Z 理论)(六)决策人假设(七)学习人假设第二节 组织激励(一)三重需要理论(二)ERG 理论(三)行为矫正理论(四)期望理论(五)公平理论(六)目标设置理论(七)工作特征理论(八)工作再设计第三节 领导理论(一)领导特质理论(二)领导行为风格理论(三)领导权变理论(四)领导情景理论第四节 组织理论(一)组织结构(二)组织文化(三)组织变革与发展6 五、参考书目1.张积家:《普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年版。2.许燕:《人格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年版。4.钱铭怡:《变态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年版。5.俞国良:《社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年版。6.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年版。7.程正方:《现代管理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