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民族大学《中医综合》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大纲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正文 2021年湖北民族大学《中医综合》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大纲

考研试卷库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西南政法大学2012考博报名/考试地点变更
普通文章 武汉科技大学2012博士研究生招生报名
普通文章 考博顺利通过考试须知
普通文章 【考博】博士生入学考试十大必杀技-考博
普通文章 考博成功的因素-考博信息网
普通文章 考博专业课复习应当如何进行-考博信息网
普通文章 考博选择专业与学校的原则和策略-考博信
普通文章 考博要做的准备工作有哪些-考博信息网
普通文章 重庆大学2012年“申请-考核制”考博招生
普通文章 【考博】博士生导师的选择和首次联系-考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系2012
普通文章 华南师大光学、光学工程、材料物理与化
普通文章 关于报考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12年硕
普通文章 广西中医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工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公
普通文章 【广西工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桂林医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艺术学院2012拟接收硕士研究生调剂
普通文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
普通文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
2021年湖北民族大学《中医综合》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大纲

湖北民族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

中医综合

编号

705

考试专业

中医学(学硕)

一、考试性质

包括考试科目地位、考试对象、考试目的等(不超过200字)

中医综合是为招收中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目的在于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学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入学时择优选拔,确保中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考核目标

包括考核知识、能力等(不超过200字)

中医综合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医学中的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基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医学部分重点考查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80分钟,3小时。

2. 试卷满分:满分为300分。

3.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4. 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         102分(共51题,每小题2分)

       X型题          36分(共18题,每小题2分)

简答题          72分(共9题,每小题8分)

       分析论述题      90分(共7题,每题12-15分)

5. 试卷内容结构:

中医基础理论13%、中医诊断学13%、中药学13%、方剂学13%、中医内科学28%、针灸学14%、临床医学人文精神6%。

 

四、考试内容

(不超过1000字)

一、中医基础理论

1.精气、阴阳、五行.

2.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共同生理特点、功能和特性。

3.精气血的概念、生成、功能以及相互关系。

4.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的名称、循环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属络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5.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损伤、痰饮、瘀血等的病因的致病特点。

6.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内生“五邪”、经络病机、脏腑病机等发病机制。

7.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整脏腑、调理气血等防治原则。

二、中医诊断学

1.中医诊察疾病的基本原理;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

2.望神、色、形体、姿态、望头面、五官、颈项、躯体与四肢、二阴、皮肤、排出物、小儿食指络脉、舌。

3.听声音、嗅气味。

4.问寒热、汗、疼痛头身胸腹不适、耳目、睡眠、饮食与口味、二便、妇女、小儿。

5.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脏腑兼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三、中药学

1.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

2.药性理论。

3.配伍、剂量、煎服法。

4.临床常用中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要点。包括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 、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攻毒杀虫止痒药、拔毒化腐生肌药等。

四、方剂学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常用治法及其应用

2.方剂与药物的联系与区别。

3.配伍的目的。

4.方剂的组成原则、方剂变化运用的主要形式。

5.各类方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6.各类代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配伍特点、加减应用及注意事项。包括解表剂、泻下剂、和解剂、清热剂、祛暑剂、温里剂、表里双解剂、补益剂、安神剂、固涩剂、理气剂、理血剂、治风剂、治燥剂、祛湿剂、开窍剂、祛痰剂、消导化积剂、驱虫剂等。

7、相关方剂的对比分析及鉴别应用。

五、中医内科学

1.常见内科病证的概念、沿革、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摄和临证备要。包括感冒、咳嗽、肺痈、肺胀、哮病、喘证、痰饮、血证、心悸、胸痹心痛、不寐、郁证、癫狂、痫病、痴呆、胃痛、痞满、呕吐、泄泻、痢疾、便秘、腹痛、胁痛、黄疸、积聚、鼓胀、头痛、眩晕、中风、水肿、淋证、癃闭、腰痛、关格、消渴、痹证、痿证、内伤发热、自汗盗汗、虚劳、厥证和瘿病等。

2.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比较鉴别、转化联系。

3.医家医著关于内科诊疗的学术思想。

六、针灸学

1.腧穴的主治特点、主治规律、定位方法。

2.常用经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3.奇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4.刺灸法。

5.针灸治疗原则、临床诊治特点、选穴原则、配穴方法。

6.针灸治疗内科病证,妇儿科病证,皮肤科、外科、骨伤科病症,五官科病证,急症等。

七、临床医学人文精神

医学职业素养、医患关系、临床伦理、卫生法律法规等。

五、参考书目

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本等

1.《中医基础理论》,郑洪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十版,十三五规划教材;

2.《中医诊断学》,李灿东,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十版,十三五规划教材;

3.《中药学》,钟赣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十版,十三五规划教材;

4.《方剂学》,谢鸣,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十三五规划教材;

5.《中医内科学》,薛博瑜、吴伟,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十三五规划教材;

6.《针灸学》,赵吉平、李瑛,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十三五规划教材;

7.《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