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辽宁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研究生(普通招考)初试科目考试考博大纲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正文 2021年辽宁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研究生(普通招考)初试科目考试考博大纲

考研试卷库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西南政法大学2012考博报名/考试地点变更
普通文章 武汉科技大学2012博士研究生招生报名
普通文章 考博顺利通过考试须知
普通文章 【考博】博士生入学考试十大必杀技-考博
普通文章 考博成功的因素-考博信息网
普通文章 考博专业课复习应当如何进行-考博信息网
普通文章 考博选择专业与学校的原则和策略-考博信
普通文章 考博要做的准备工作有哪些-考博信息网
普通文章 重庆大学2012年“申请-考核制”考博招生
普通文章 【考博】博士生导师的选择和首次联系-考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系2012
普通文章 华南师大光学、光学工程、材料物理与化
普通文章 关于报考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12年硕
普通文章 广西中医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工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公
普通文章 【广西工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桂林医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艺术学院2012拟接收硕士研究生调剂
普通文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
普通文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
2021年辽宁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研究生(普通招考)初试科目考试考博大纲

辽宁大学2021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普通招考方式)

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 3027

科目名称: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第一章  人口增长与人口经济思想

第一节  世界人口动态

一、 世界人口的增长

二、人口增长的阶段

第二节  古典人口经济理论

一、现代人口经济学的萌芽

二、威廉▪配第的人口经济学说

三、魁奈的人口经济学说

四、亚当▪斯密的人口经济思想

五、大卫▪李嘉图的人口经济思想

第三节  马尔萨斯人口论

一、马尔萨斯人口经济学说

二、马尔萨斯人口论评述

第四节  凯恩斯人口论

一、凯恩斯人口观的两个阶段

二、人口减少的经济后果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理论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理论的产生

二、“两种生产”原理

三、“过剩人口”与资本主义社会人口经济规律

四、从“两种生产”到“三种生产理论”

第二章  微观人口经济学

第一节  生育率与家庭规模的经济与制度分析

一、微观人口经济学的范畴

二、 孩子的成本和效用

三、家庭规模的决定

四、制度分析

第二节  人力资本投资

一、人力资本及其投资方式

(一)人力资本的界定与修正

(二)人力资本投资方式

二、教育培训的需求与供给

(一)教育培训的需求

(二)教育培训的供给

第三节  人口迁移经济学

一、人口迁移规律

二、人口迁移的经济分析

(一)推—拉理论(Push-Pull Theory)

(二)成本—收益理论(Cost-Benefit Theory)

(三)预期收入理论(Expected Income Theory)

(四)刘易斯模型

(五)拉尼斯—费模型

(六)非正规部门

(七)乔根森模型

(八)“人口迁移转变假说”

三、迁移效应

第三章  宏观人口经济学

第一节  人口与经济发展

一、人口-经济关系概要

二、人口数量变化的经济效应

(一)人口增长对劳动力资源和就业的影响

(二)人口增长对劳动效率的影响

(三)人口增长对储蓄、投资的影响

(四)人口增长对国民收入及其分配的影响

(五)人口增长对消费的影响

(六)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

三、人口质量变化的经济效应

(一)人口质量对劳动力资源的影响

(二)人口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三)人口质量不断提高,有利于人口再生产模式转变

(四)人口质量与消费的关系

四、人口波动与经济增长

第二节  适度人口论

一、适度人口

二、静态经济适度人口

三、动态经济适度人口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城市化的经济分析

一、人口分布

二、城市化及其机制

(一)产业结构转换: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二)经济要素流动和集聚:城市化的实现机制

(三)制度安排与变迁:城市化的推阻机制

三、城市化进程

(一)S型曲线发展:集中式的发展型城市化

(二)郊区化和逆城市化:扩散式的发达型城市化

第四节  人口转变

一、人口转变的阶段

二、人口转变的理论解说.

第五节  人口老龄化与老龄经济学

一、人口老龄化趋势

二、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影响

三、退休年龄的经济效应

第四章  资源环境动态及其理论

第一节  资源消耗与环境退化

一、人口增长与资源消耗

二、全球环境变化

第二节  人口压力说

一、“人口爆炸”论

二、“人口压力”论

第三节  增长极限论

一、“资源耗竭”说

二、“增长极限”论

第四节  “最后的资源

一、经济增长的必要性

二、资源潜力与经济增长的可能性

(一)资源的潜力

(二)粮食生产潜力

三、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

第五章  自然资源系统

第一节  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一、自然资源及其分类

二、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  自然资源简况

一、矿产资源

二、土地资源

三、水资源

四、森林资源

五、生物多样性资源

第三节  水土资源与粮食生产

一、粮食生产和人口的增长

二、粮食生产的潜力

三、人口承载量

第六章  自然资源价格

第一节  资源经济问题

一、资源经济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自然资源价值与价格

一、自然资源的价值问题

二、自然资源定价

(一)虚幻价格或影子价格法

(二)机会成本、替代价格和补偿价格法

三、水资源定价
四、 土地资源定价

五、森林资源的定价

第七章  自然资源评价与动态配置

第一节  自然资源评价

一、自然资源评价原则与方法

(一)自然资源评价的原则

(二)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动态配置

一、自然资源动态配置的一般模型

二、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动态配置

(一)最优开采率

(二)资源税

(三)重复利用率

三、可再生自然资源动态配置

(一)经营性资源

(二)“非经营性”生物资源

第三节  资源保护问题

一、动态配置的不确定性

(一)时间跨度

(二)不确定性和风险

(三)不可逆性

二、资源保护原则

(一)效益成本方法的扩散

(二)选择权价值

(三)存在价值

(四)最小安全标准

(五)代际公正

第八章  自然资源核算与资产化管理

第一节  建立自然资源核算体系

一、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空心化现象

二、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

(一)没有考虑自然资源存量的消耗与折旧

(二)没有真实反映或根本不考虑环境预防费用

(三)没有体现环境退化的损失费用

三、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核算方法

四、 中国自然资源核算体系框架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资产化管理

一、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客观必然性

(一)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特征

(二)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二、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一)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目标

(二)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原则

三、加强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一)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加强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第九章  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

一、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恶化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环境

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二、收入分配与环境

三、贫困与环境

四、城市化与环境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环境问题

一、世界市场与自然资源退化
二、竞争力与污染转移

第十章  环境经济问题

第一节  环境-经济系统与环境经济问题

一、环境-经济系统

二、环境经济问题

第二节  环境经济中的产权、外部性与市场失效

一、产权界定问题

二、外部性

三、 最优污染水平

四、市场失效

第三节  作为公共商品的环境质量

一、公共商品

二、环境质量公共商品的供给

第十一章  环境经济评价

第一节  环境资源的价值和价格

一、环境资源的特点

二、环境资源的价值

三、环境资源的价格

第二节  环境经济效益评价

一、费用效益分析

二、市场价值法

三、替代市场法和假想市场法

第十二章  环境保护与环境经济管理

第一节  环境污染与防治

一、环境污染的一般情况

二、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三、 水污染及其防治

四、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五、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第二节  环境经济管理

一、污染控制

二、排污收费

三、排污标准

四、排污权交易

第十三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演进与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二、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本质

(一)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本质含义

(二)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基本规范

(三)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外延界定

第二节  公平和效率

一、公平和效率的内涵与联系

(一)公平的基本含义

(二)效率的基本含义

(三)公平与效率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价值和财富

一、人类社会价值观和财富观的发展

(一)重商主义的价值观和财富观

(二)重农学派的价值观和财富观

(三)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主义的价值观和财富观

(四)传统价值观和财富观

二、可持续发展经济的价值观和财富观

(一)可持续发展经济价值观与财富观的本质

(二)可持续性经济的价值的基本尺度

(三)可持续发展经济的财富类型

三、可持续收入

四、弱可持续性和强可持续性

第十四章  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

第一节  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架

一、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质

二、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经济特征

三、经济圈中的生态经济模式

四、社会圈中的生态经济模式

五、生物圈中的生态经济模式

第二节  可持续的生产、消费模式

一、可持续的生产模式

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第十五章  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资源与环境战略

第一节  可持续经济发展能力

一、可持续经济发展能力的基本含义

二、可持续经济发展能力的衡量要素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资源与环境战略

一、人口发展战略

二、自然资源与环境支撑能力建设

(一)人类活动与自然关系的协调

(二)自然资源建设

三、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

第十六章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

第一节  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原则、体系和层次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基本特征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三)循环经济的体系

(四)循环经济的层次

二、节能减排

(一)节能减排的含义和意义

(二)发达国家节能减排的经验

(三)中国节能减排的发展和重点趋势

(四)节能减排的实施措施

三、清洁生产

(一)清洁生产的含义和发展

(二)清洁生产的目的和意义

(三)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四)清洁生产的目标和措施

第二节  绿色经济

一、绿色经济的内涵、本质与基本原则

(一)绿色经济的内涵

(二)绿色经济的本质

(三)绿色经济的基本原则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绿色农业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特征

(二)生态农业

(三)绿色农业

三、绿色消费

第三节  低碳经济

一、发展低碳经济

(一)低碳经济的产生和意义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措施

(四)建立低碳经济链

第十七章  可持续发展管理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管理的目标与重点

一、可持续发展管理的概念、实质与目标

二、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内容

三、可持续发展管理的重点

(一)可持续发展管理的重点是生态经济管理

(二)生态经济管理的对象是生态经济体系

(三)生态经济管理的特点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可持续性原则

二、共同性原则

三、公正性原则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管理的指标体系

一、可持续发展管理指标体系的制定原则

二、可持续发展管理指标体系的构成

(一)基本指标

(二)综合指标

(三)一般指标体系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管理的手段

一、经济手段

(一)价格杠杆

(二)税收杠杆

(三)借贷杠杆

(四)财政杠杆

(五)奖惩杠杆

二、教育手段

三、行政手段

四、法律手段

第二部分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基本内容

  第一节  社会保障水平的含义

  第二节  社会保障水平研究的基本立意

  第三节  社会保障水平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第一节  现状与特征

  第二节  问题与焦点

  第三节  发展模式与目标

第三章  国外社会保障模式、水平、功能

  第一节  自保公助型

  第二节  国家福利型

  第三节  中央公积金型

  第四节  社会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第四章  社会保障水平的“度”

  第一节  社会保障水平“度”的含义

  第二节  社会保障水平“度”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社会保障水平“度”的数理模型

  第四节  社会保障水平“度”的数理分析

第五章  中国社会保障水平

  第一节  中国社会保障总体水平

  第二节  中国社会保障水平的横、纵向比较

  第三节  中国城乡社会保障水平比较

第六章  中国现代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选择

  第一节  现存总水平适度分析

  第二节  现有城乡保障水平适度分析

  第三节  中国近期适度保障水平

  第四节  中国中远期适度保障水平

第七章  中国适度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策略

  第一节  平衡发展模型与方法

  第二节  中国社会保障近期平衡发展策略

  第三节  中国社会保障中远期平衡发展策略

第八章   社会保障水平相关理论

  第一节  社会保障水平适度论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利益轴心驱动”论

  第三节  社会保障水平“曲线发展”

第九章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养老保险体制的改革历程

  第二节  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城乡养老保险统筹与对接

  第四节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与运营

  第五节  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理论、模型与应用

  第六节  当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重点和难点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