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正文 2021年西北师范大学《语文教学论》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2021年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语文教学论》科目大纲(科目代码:833) 学院名称(盖章): 教育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编制时间: 2019年6月29日 《语文教学论》科目大纲(代码833) 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科目“语文教学论”考试内容包括关于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等方面的基本理论。要求考生系统掌握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语文教育实际问题。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分析论述题三、考查范围语文课程与教科书考察目标1.认识中国语文课程的发展历程与阶段特点;2.整体把握语文课程性质与目标体系,理解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3.掌握语文课程编制的几种经典理论和基本要求;4.了解语文课程资源、校本课程等概念的涵义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式;5.了解中国语文教材发展的历程及特点,正确评价我国历史上经典语文教材的价值;6.把握语文教科书的基本涵义,掌握教科书编制的基本框架及组织策略,认识我国语文教科书设计的几种策略;7.理解文学作品审美体验的内涵,领会语文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价值和意义,正确认识和使用语文教科书的助学系统;8.把握语文教科书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认识国外语文教科书的体例及特点。 考察内容一、中国语文课程的发展历程(一)20世纪前的古代“诗教”与“文教”1.“诗教”课程的性质、特征、实践过程与教育功能2.“文教”课程的性质、特征、教师角色与教育功能(二)20世纪的语文学科教育1.新中国成立前的国语、国文课程的性质、特征、教育功能2.新中国成立后语文学科教育的特点(三)21世纪的语文课程对话性语文课程的内涵、特征、教育功能二、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论体系(一)语文课程性质(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语文课程基本理念2.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三)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三、语文课程设计理论与编制要求(一)外国几种经典的课程设计理论1.泰勒课程目标模式设计理论2.布鲁姆目标课程理论3.斯腾豪斯过程模式课程理论4.施瓦布课程实践模式理论5.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二)语文课程编制的涵义与基本要求四、语文课程资源与校本课程(一)语文课程资源涵义及类型(二)语文校本课程的概念与特点(三)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五、中国语文教科书发展历程(一)古代经典语文教学用书概览与评价1.识字启蒙教材2.古文诗赋教材3.儒学经典教材(二)20世纪语文教科书概览与评价1.20世纪语文教科书的发展概况2.代表性教科书举隅及评价六、语文教科书的设计理论与组织策略(一)语文教科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1.语文教科书与语文教材、语文课程资源的联系与区别2.语文教科书与语文课程目标、语文教学内容的关联与差异3.语文教科书的主要功能(二)语文教科书编制的基本框架1.语文课程框架的建构2.语文教科书内容构成要素(三)国外几种著名的教材组织策略1.奥苏贝尔的“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策略2.克拉夫基的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策略3.布鲁纳的结构再现形式、经济原则、有效力量策略4.布卢姆的“提示、参与、反馈”教学质量策略5.吉尔福特“内容、操作、成果”三维智力结构策略6.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策略7.维纳的同构关系展开式策略(四)国外语文教科书变化特点(五)我国语文教科书的设计策略(六)21世纪语文教科书设计的变化七、语文教科书的拓展性实践专题研究(一)经典诵读的文化积淀与语感养成研究1.经典诵读的内涵与价值2.经典诵读的实践过程(二)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与言语实验过程研究1.文学作品审美体验的内涵与特点2.文学作品审美体验的言语实践过程(三)语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1.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特点2.语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范式(四)教科书助学系统促进学生发展的设计研究1.语文教科书助学系统的构成、地位、功能2.促进学生发展的语文教科书助学系统设计八、语文教科书的发展展望(一)坚持语文教科书的多元化发展方向(二)强化语文教科书言语实践过程的设计(三)建构语文教科书有效性与创造性实践机制(四)创设国际比较视野的语文教科书研究平台 语文教学理论考察目标1.全面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体包括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理论;2.了解和掌握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的内涵和设计要求;3.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设计理论与策略;4.了解和掌握语文参与式学习的涵义、主要指标、设计步骤等。考查内容 一、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一)语文课程内容目标结构图(二)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基本要求、基本步骤(三)语文教学范式的概念、特点二、中国古代语文学程对我们的启示(一)兴观群怨学程(二)知言养气学程(三)吟诵-博览-提要-钩玄学程(四)章句-训诂-讽咏-涵濡学程(五)知行合一学程三、外国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一)赫尔巴特教学模式(二)杜威的问题探究模式(三)苏联文学教学模式四、新时期语文教改经验模式的传播(一)目标模式(二)活动模式(三)兴趣模式(四)主导模式(五)自学模式五、21世纪语文教学范式的转型(一)支架范式(二)情境范式(三)先行组织者范式(四)丰富教学范式(五)听说读写范式(六)参与式学习六、语文知识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一)语文知识与语文知识教学(二)初中语文知识教学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基本策略(三)高中语文知识教学的要求、内容(四)高中语文知识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七、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一)阅读与阅读教学的涵义(二)初中阅读教学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基本策略(三)高中阅读与鉴赏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八、写作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一)写作与写作教学的涵义(二)初中写作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基本策略等(三)高中表达与交流的教学设计要求九、口语交际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一)口语交际教学的涵义(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步骤、策略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要求与内容(三)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的基本要求十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涵义(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设计要求、实践过程十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设计策略(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设计策略1.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性质与功能2.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实施要求3.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常用方法与类型(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设计1.多元智力活动评价策略2.档案袋评价策略3.真实情景中的表现性评价策略4.语文考试与试卷设计(三)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和创造性1.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2.语文教学评价的创造性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考察目标1. 了解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2. 理解当前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3. 掌握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4. 解释并掌握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5. 能正确使用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6. 掌握校本教研的基本方法。考查内容一、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的辩证关系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三、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一)以终身学习为发展的坚实基础(二)以自我反思为发展的重要方式(三)以校本教研为发展的主要依托四、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一)语文教师自身发展的评价指标1.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2.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3.语文教师的专业态度4.语文教师的现代角色(二)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环境评价指标1.国家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2.实行师范大学监控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3.地方政府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激励机制五、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一)教育管理者评价教师的方法与工具(二)语文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的方法与工具六、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系统设计(一)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二)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 参考书目:靳健,马胜科.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靳健,李金云.中学语文教科书设计与使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021年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语文教学论》科目大纲(科目代码:833)
学院名称(盖章): 教育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编制时间: 2019年6月29日 《语文教学论》科目大纲(代码833) 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科目“语文教学论”考试内容包括关于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等方面的基本理论。要求考生系统掌握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语文教育实际问题。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分析论述题三、考查范围语文课程与教科书考察目标1.认识中国语文课程的发展历程与阶段特点;2.整体把握语文课程性质与目标体系,理解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3.掌握语文课程编制的几种经典理论和基本要求;4.了解语文课程资源、校本课程等概念的涵义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式;5.了解中国语文教材发展的历程及特点,正确评价我国历史上经典语文教材的价值;6.把握语文教科书的基本涵义,掌握教科书编制的基本框架及组织策略,认识我国语文教科书设计的几种策略;7.理解文学作品审美体验的内涵,领会语文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价值和意义,正确认识和使用语文教科书的助学系统;8.把握语文教科书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认识国外语文教科书的体例及特点。 考察内容一、中国语文课程的发展历程(一)20世纪前的古代“诗教”与“文教”1.“诗教”课程的性质、特征、实践过程与教育功能2.“文教”课程的性质、特征、教师角色与教育功能(二)20世纪的语文学科教育1.新中国成立前的国语、国文课程的性质、特征、教育功能2.新中国成立后语文学科教育的特点(三)21世纪的语文课程对话性语文课程的内涵、特征、教育功能二、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论体系(一)语文课程性质(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语文课程基本理念2.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三)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三、语文课程设计理论与编制要求(一)外国几种经典的课程设计理论1.泰勒课程目标模式设计理论2.布鲁姆目标课程理论3.斯腾豪斯过程模式课程理论4.施瓦布课程实践模式理论5.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二)语文课程编制的涵义与基本要求四、语文课程资源与校本课程(一)语文课程资源涵义及类型(二)语文校本课程的概念与特点(三)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五、中国语文教科书发展历程(一)古代经典语文教学用书概览与评价1.识字启蒙教材2.古文诗赋教材3.儒学经典教材(二)20世纪语文教科书概览与评价1.20世纪语文教科书的发展概况2.代表性教科书举隅及评价六、语文教科书的设计理论与组织策略(一)语文教科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1.语文教科书与语文教材、语文课程资源的联系与区别2.语文教科书与语文课程目标、语文教学内容的关联与差异3.语文教科书的主要功能(二)语文教科书编制的基本框架1.语文课程框架的建构2.语文教科书内容构成要素(三)国外几种著名的教材组织策略1.奥苏贝尔的“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策略2.克拉夫基的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策略3.布鲁纳的结构再现形式、经济原则、有效力量策略4.布卢姆的“提示、参与、反馈”教学质量策略5.吉尔福特“内容、操作、成果”三维智力结构策略6.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策略7.维纳的同构关系展开式策略(四)国外语文教科书变化特点(五)我国语文教科书的设计策略(六)21世纪语文教科书设计的变化七、语文教科书的拓展性实践专题研究(一)经典诵读的文化积淀与语感养成研究1.经典诵读的内涵与价值2.经典诵读的实践过程(二)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与言语实验过程研究1.文学作品审美体验的内涵与特点2.文学作品审美体验的言语实践过程(三)语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1.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特点2.语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范式(四)教科书助学系统促进学生发展的设计研究1.语文教科书助学系统的构成、地位、功能2.促进学生发展的语文教科书助学系统设计八、语文教科书的发展展望(一)坚持语文教科书的多元化发展方向(二)强化语文教科书言语实践过程的设计(三)建构语文教科书有效性与创造性实践机制(四)创设国际比较视野的语文教科书研究平台 语文教学理论考察目标1.全面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体包括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理论;2.了解和掌握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的内涵和设计要求;3.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设计理论与策略;4.了解和掌握语文参与式学习的涵义、主要指标、设计步骤等。考查内容 一、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一)语文课程内容目标结构图(二)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基本要求、基本步骤(三)语文教学范式的概念、特点二、中国古代语文学程对我们的启示(一)兴观群怨学程(二)知言养气学程(三)吟诵-博览-提要-钩玄学程(四)章句-训诂-讽咏-涵濡学程(五)知行合一学程三、外国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一)赫尔巴特教学模式(二)杜威的问题探究模式(三)苏联文学教学模式四、新时期语文教改经验模式的传播(一)目标模式(二)活动模式(三)兴趣模式(四)主导模式(五)自学模式五、21世纪语文教学范式的转型(一)支架范式(二)情境范式(三)先行组织者范式(四)丰富教学范式(五)听说读写范式(六)参与式学习六、语文知识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一)语文知识与语文知识教学(二)初中语文知识教学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基本策略(三)高中语文知识教学的要求、内容(四)高中语文知识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七、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一)阅读与阅读教学的涵义(二)初中阅读教学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基本策略(三)高中阅读与鉴赏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八、写作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一)写作与写作教学的涵义(二)初中写作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基本策略等(三)高中表达与交流的教学设计要求九、口语交际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一)口语交际教学的涵义(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步骤、策略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要求与内容(三)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的基本要求十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涵义(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设计要求、实践过程十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设计策略(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设计策略1.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性质与功能2.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实施要求3.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常用方法与类型(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设计1.多元智力活动评价策略2.档案袋评价策略3.真实情景中的表现性评价策略4.语文考试与试卷设计(三)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和创造性1.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2.语文教学评价的创造性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考察目标1. 了解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2. 理解当前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3. 掌握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4. 解释并掌握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5. 能正确使用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6. 掌握校本教研的基本方法。考查内容一、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的辩证关系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三、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一)以终身学习为发展的坚实基础(二)以自我反思为发展的重要方式(三)以校本教研为发展的主要依托四、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一)语文教师自身发展的评价指标1.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2.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3.语文教师的专业态度4.语文教师的现代角色(二)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环境评价指标1.国家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2.实行师范大学监控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3.地方政府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激励机制五、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一)教育管理者评价教师的方法与工具(二)语文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的方法与工具六、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系统设计(一)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二)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 参考书目:靳健,马胜科.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靳健,李金云.中学语文教科书设计与使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