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正文 2021年西北师范大学《地理教育综合》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2021年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理教育综合》考试大纲(科目代码:588 ) 学院名称(盖章):教育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制时间:2014年9月5日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理教育综合(含地理教学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588) Ⅰ、考核要求《地理教育综合》是为地理教学论方向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复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对《地理教育综合》科目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和解决地理课程与教学问题的能力。为了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质量,在考试形式等方面有如下的基本要求:(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二)考试方式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地理教学论 40分自然地理学 30分人文地理学 30分 Ⅱ、考核目标《地理教育综合(含地理教学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地理教学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地理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地理课程与教学的实践问题。Ⅲ、考核内容第一部分 地理教学论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发展第二节 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基础与研究任务第二章 地理课程发展第一节 国外中学地理课程发展第二节 我国中学地理课程发展第三章 地理课程改革第一节 地理课程的基础知识第二节 地理课程的改革目标第三节 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结构第四章 地理教材的设计与编写 第一节 地理教材的设计 第二节 地理教材的编写 第三节 发展中的中外地理教材第五章 地理教材的分析与运用第一节 地理教材分析第二节 地理教材运用第六章 地理教学设计第一节 地理教学设计概述第二节 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第三节 地理教学方法选择第四节 地理教学媒体选择第五节 地理教学过程设计第六节 说课第七章 地理课堂教学实施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地理课堂教学语言技能第三节 地理课堂教学推进技能第四节 地理教学“三板”技能第五节 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运用技能第八章 地理教学评价第一节 新课程地理教学评价第二节 地理学习评价第三节 地理试卷的设计第四节 地理教师评价第九章 地理实践活动第一节 地理实践活动概述第二节 地理实践活动类型第三节 地理研究性学习第十章 现代地理学习理论第一节 地理学习概述第二节 地理学习方式第三节 学习理论与地理学习策略第十一章 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第一节 现代地理教师的素养第二节 现代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第三节 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第四节 地理教师评价第十二章 地理教学课题研究第一节 地理教学课题研究的过程第二节 地理教学课题研究的方法第三节 地理教学研究论文的撰写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 地球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第三节 地球的自传和公转第四节 地理坐标第五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内部构造、外部构造)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及其基本特征第二章 地壳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物质(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第二节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1、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 2、地质构造第三节 大地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 2、地质力学学说第四节 火山与地震第五节 地壳的演变第三章 大气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热能(成分、结构、热能、气温)第二节 大气水分和降水第三节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1、大气的水平运动 2、大气环流 3、主要天气系统第四节 气候的形成 1、气候和气候系统 2、气候的形成 3、气候带和气候型第四章 海洋和陆地水第一节 地球循环与水量平衡 1、地球上水的分布 2、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第二节 海洋起源与海水理化性质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1、潮汐与潮流 2、海洋中的波浪 3、洋面流和水团运动第四节 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 1、海洋资源 2、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海洋环境保护第五节 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与冰川第五章 地貌第一节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1、地貌成因 2、基本地貌类型 3、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第二节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1、风化作用 2、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第三节 流水地貌、岩溶(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冻土地貌、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第六章 土壤圈第一节 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第二节 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1、成土因素学说 2、主要成土过程第三节 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第四节 土壤类型特征第五节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土壤资源的概念 2、世界及我国土壤资源概况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第一节 地球上的生物界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第四节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 3、生态系统的功能第五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多样性概念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全球生物多样性概况及受威胁现状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八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地理耗散结构 2、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基础 3、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1、地带性分异规律 2、非地带性规律 3、地域分异的尺度 4、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第五节 人地关系研究 1、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反馈 3、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第三部分 人文地理学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第二节 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 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第四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第二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第三节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第四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迁移 第三节 人种 第四节 民族 第五节 民俗与流行文化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 第二节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第三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第四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第六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 第一节 工业的出现和发展 第二节 产业类型及其分布第三节 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第七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一节 聚落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第三节 城市与城市地域结构 第四节 城市体系与城市景观第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一节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 第三节 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第四节 语言景观第九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第一节 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 第二节 宗教的传播与分布 第三节 宗教仪礼、习俗与地理环境 第四节 宗教景观第十章 旅游地理 第一节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 第三节 旅游地的文化特征 第四节 世界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理 第五节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第十一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地理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第三节 国家权力 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十二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第一节 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第三节 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第十三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第一节 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 第三节 全球化与本土化 Ⅳ、参考书目1.李家清. 新理念地理教学论(第二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82.袁孝亭.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73.伍光和,王乃昂,胡双熙等.自然地理学(第四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4.赵荣,王恩涌,张小林等.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021年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理教育综合》考试大纲(科目代码:588 )
学院名称(盖章):教育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制时间:2014年9月5日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理教育综合(含地理教学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588) Ⅰ、考核要求《地理教育综合》是为地理教学论方向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复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对《地理教育综合》科目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和解决地理课程与教学问题的能力。为了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质量,在考试形式等方面有如下的基本要求:(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二)考试方式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地理教学论 40分自然地理学 30分人文地理学 30分 Ⅱ、考核目标《地理教育综合(含地理教学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地理教学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地理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地理课程与教学的实践问题。Ⅲ、考核内容第一部分 地理教学论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发展第二节 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基础与研究任务第二章 地理课程发展第一节 国外中学地理课程发展第二节 我国中学地理课程发展第三章 地理课程改革第一节 地理课程的基础知识第二节 地理课程的改革目标第三节 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结构第四章 地理教材的设计与编写 第一节 地理教材的设计 第二节 地理教材的编写 第三节 发展中的中外地理教材第五章 地理教材的分析与运用第一节 地理教材分析第二节 地理教材运用第六章 地理教学设计第一节 地理教学设计概述第二节 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第三节 地理教学方法选择第四节 地理教学媒体选择第五节 地理教学过程设计第六节 说课第七章 地理课堂教学实施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地理课堂教学语言技能第三节 地理课堂教学推进技能第四节 地理教学“三板”技能第五节 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运用技能第八章 地理教学评价第一节 新课程地理教学评价第二节 地理学习评价第三节 地理试卷的设计第四节 地理教师评价第九章 地理实践活动第一节 地理实践活动概述第二节 地理实践活动类型第三节 地理研究性学习第十章 现代地理学习理论第一节 地理学习概述第二节 地理学习方式第三节 学习理论与地理学习策略第十一章 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第一节 现代地理教师的素养第二节 现代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第三节 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第四节 地理教师评价第十二章 地理教学课题研究第一节 地理教学课题研究的过程第二节 地理教学课题研究的方法第三节 地理教学研究论文的撰写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 地球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第三节 地球的自传和公转第四节 地理坐标第五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内部构造、外部构造)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及其基本特征第二章 地壳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物质(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第二节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1、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 2、地质构造第三节 大地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 2、地质力学学说第四节 火山与地震第五节 地壳的演变第三章 大气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热能(成分、结构、热能、气温)第二节 大气水分和降水第三节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1、大气的水平运动 2、大气环流 3、主要天气系统第四节 气候的形成 1、气候和气候系统 2、气候的形成 3、气候带和气候型第四章 海洋和陆地水第一节 地球循环与水量平衡 1、地球上水的分布 2、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第二节 海洋起源与海水理化性质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1、潮汐与潮流 2、海洋中的波浪 3、洋面流和水团运动第四节 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 1、海洋资源 2、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海洋环境保护第五节 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与冰川第五章 地貌第一节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1、地貌成因 2、基本地貌类型 3、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第二节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1、风化作用 2、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第三节 流水地貌、岩溶(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冻土地貌、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第六章 土壤圈第一节 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第二节 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1、成土因素学说 2、主要成土过程第三节 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第四节 土壤类型特征第五节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土壤资源的概念 2、世界及我国土壤资源概况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第一节 地球上的生物界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第四节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 3、生态系统的功能第五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多样性概念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全球生物多样性概况及受威胁现状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八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地理耗散结构 2、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基础 3、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1、地带性分异规律 2、非地带性规律 3、地域分异的尺度 4、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第五节 人地关系研究 1、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反馈 3、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第三部分 人文地理学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第二节 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 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第四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第二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第三节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第四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迁移 第三节 人种 第四节 民族 第五节 民俗与流行文化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 第二节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第三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第四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第六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 第一节 工业的出现和发展 第二节 产业类型及其分布第三节 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第七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一节 聚落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第三节 城市与城市地域结构 第四节 城市体系与城市景观第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一节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 第三节 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第四节 语言景观第九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第一节 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 第二节 宗教的传播与分布 第三节 宗教仪礼、习俗与地理环境 第四节 宗教景观第十章 旅游地理 第一节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 第三节 旅游地的文化特征 第四节 世界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理 第五节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第十一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地理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第三节 国家权力 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十二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第一节 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第三节 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第十三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第一节 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 第三节 全球化与本土化 Ⅳ、参考书目1.李家清. 新理念地理教学论(第二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82.袁孝亭.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73.伍光和,王乃昂,胡双熙等.自然地理学(第四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4.赵荣,王恩涌,张小林等.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