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土壤学(含气象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博大纲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正文 东北林业大学《土壤学(含气象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博大纲

考研试卷库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西南政法大学2012考博报名/考试地点变更
普通文章 武汉科技大学2012博士研究生招生报名
普通文章 考博顺利通过考试须知
普通文章 【考博】博士生入学考试十大必杀技-考博
普通文章 考博成功的因素-考博信息网
普通文章 考博专业课复习应当如何进行-考博信息网
普通文章 考博选择专业与学校的原则和策略-考博信
普通文章 考博要做的准备工作有哪些-考博信息网
普通文章 重庆大学2012年“申请-考核制”考博招生
普通文章 【考博】博士生导师的选择和首次联系-考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系2012
普通文章 华南师大光学、光学工程、材料物理与化
普通文章 关于报考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12年硕
普通文章 广西中医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工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公
普通文章 【广西工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桂林医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艺术学院2012拟接收硕士研究生调剂
普通文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
普通文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
东北林业大学《土壤学(含气象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博大纲

东北林业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2001                                        考试科目名称:土壤学(含气象学)

考试内容范围:

Ⅰ.土壤部分:

一、概论

1.土壤在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

从“土壤是植物生产的基础、土壤的生态环境功能、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等方面认识土壤在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

2.土壤与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森林土壤,土壤肥力;肥力的生态相对性(理解并能举例说明)。

二、土壤的形成和土壤剖面

1. 土壤形成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时间;通过举例说明各因素对土壤形成和性质的影响。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双向影响。

2. 基本成土过程

腐殖质累积过程,淋溶过程,淀积过程,粘化过程,钙化过程,脱硅富铝化过程,潜育化过程、潴育化过程、灰化过程等。

3. 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发生层、剖面构造等概念;颜色、质地、结构、湿度、紧实度、新生体、侵入体等土壤剖面形态特征;森林土壤模式土壤剖面的构造。

三、土壤的物质组成

1.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成分,主要的原生矿物及原生矿物对肥力的作用,主要的次生矿物(类型)及对肥力的作用;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主要类型及性质(特征);氧化物粘土矿物的概念及主要特征;土壤粘土矿物种类组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土壤矿物对肥力有哪些作用。

2.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的概念及其大致含量范围;土壤有机质有哪些来源,土壤有机质的类型;生物有机质由哪几类物质组成,这些组分分解的难易性;土壤有机质矿化的概念和意义,土壤有机质矿化的影响因素,为什么北方针叶林土壤表层易积累过厚的凋落物层。土壤有机质腐殖化的概念,腐殖化的基本过程,胡敏酸和富里酸两大类腐殖质共性和特性,腐殖化作用的影响因素。土壤有机质(包括生物有机质和腐殖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

3.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包括哪些类型;植物根系对土壤有哪些重要作用;土壤动物的主要类群,各对土壤有哪些重要作用;土壤微生物的概念和主要作用,土壤细菌的基本特征和营养类型,土壤细菌的重要生理类群及其主要作用,土壤真菌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作用,土壤放线菌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作用,土壤微生物活性与土壤性质的关系。土壤呼吸(作用)的概念,土壤呼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土壤呼吸作用的生态意义。

四、土壤物理性质


1.土壤质地

粒级的概念,不同粒级的性质;机械组成和土壤质地的概念,三大质地类别(粘、壤、砂);粒级划分的国际制标准,质地划分的国际制类型及三角坐标用法;质地与肥力的关系;砂、粘质土的改良途径。

2.土壤结构性

土壤结构的概念和常见类型,什么结构最好;土壤团聚体的概念,团聚体与肥力的关系;团聚体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良好团聚体的培育途径。

3.土壤孔性

土粒密度(土壤比重)和土壤密度(土壤容重)的概念,一般值范围;土壤孔隙的类型及其不同作用,土壤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的概念,土壤孔隙状况的概念,理想的土壤孔隙状况;土壤紧实度(概念与影响因素,土壤紧实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土壤紧实度对肥力的影响)。

五、土壤水气热状况

1.土壤水

土壤水的主要物理形态及其受力状况和植物有效性;土壤水势的概念,产生原因(组成部分),正负值,水势状况与干湿及水分运动的关系,水势测定方法;土壤水分状况指标有哪些,含水量指标与能量指标各有何优缺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吸湿系数、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全容水量(饱和持水量)的概念,有效含水范围的概念与表达式,其影响因素,有效含水范围用能量表示有何特点;土壤水分平衡因素。

2.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土壤空气交换与土壤呼吸,土壤通气性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3.土壤热量状况

土壤热平衡:土壤热来源与土壤吸热性 ,土壤热消耗和土壤散热性;土壤的热学性质: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率;影响土壤热状况的因素。

4.土壤水、气、热的关系及其调节

土壤水分、空气、热量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替代的关系;不同条件下土壤水、气、热的调节措施(包括耕作和施有机肥、灌溉、排水、覆盖等)。

六、土壤化学性质

1.土壤胶体

土壤胶体的概念,类型(有机胶体,矿质胶体,复合胶体);土壤胶体的永久电荷与可变电荷的概念、类型及产生原因,等电点、阴性胶体、阳性胶体的概念;胶体的双电层结构;土壤胶体的一般性质。

2.土壤离子代换作用

土壤离子代换作用的概念;土壤阳离子(吸附与)代换作用的概念、(过程)、及特点;土壤阳离子代换能力的影响因素;CEC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盐基饱和度概念及其与土壤酸碱性的关系;土壤阴离子代换作用的特点(与阳离子比),不同阴离子的吸附与交换能力,土壤阴离子交换量的影响因素;离子吸附与代换作用与土壤保肥、供肥、及施肥的关系。

3.土壤酸碱性

根据溶液pH值土壤酸碱性的分级,酸性土壤、碱性土壤在中国的大致分布情况;活性、潜性酸概念,活性酸、代换酸、水解酸的表达方法,活性酸与潜性酸的关系;碱度表示方法(pH、Na碱化度),土壤产生碱性的原因;酸碱缓冲性概念,土壤产生缓冲作用的原因,土壤酸碱缓冲容量,我国土壤的酸碱缓冲性规律;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的改良途径?

4.土壤氧化还原性质

土壤中的氧化还原物质和氧化还原反应,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表示方法,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分级,氧化还原状况对土壤性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调节。

七、土壤养分

1.养分概述

植物营养元素概念: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益元素;土壤养分的来源于消耗途径。

2.土壤氮素养分

土壤氮的含量及影响因素;土壤氮的化学形态及其有效性;常用的土壤氮养分指标(全氮,碱解氮,速效氮);土壤中的氮素循环(直接的大气输入,生物固氮,有机质分解,有效氮的粘土矿物固定和生物固定,土壤氮的挥发损失和淋溶损失)。

3.土壤磷素养分

土壤磷的含量及影响因素;土壤磷的化学形态及其有效性;常用的土壤磷养分指标(全磷,速效磷);土壤中的磷素转化与循环-土壤磷的活化与固定。

4.土壤钾素养分

土壤钾的含量及影响因素;土壤钾的化学形态及其有效性;常用的土壤钾养分指标(全钾,速效钾);土壤中钾的循环。

Ⅱ.气象部分:

一、绪论

内容:气象学和森林气象学的基本概念;气象学在林业上的意义。要求:了解气象学的基本概念以及森林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气象条件与林业生产的相互关系。


二、大气概述

内容:大气的垂直结构以及各层的特点;主要的气象要素;大气与森林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要求:掌握大气的组成、垂直结构以及主要的气象要素等内容;了解大气与森林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三、辐射能

内容:辐射概念、辐射基本特征量、辐射基本定律、太阳高度角、太阳常数等重要概念;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长波辐射和地面净辐射的介绍;辐射和森林的关系。要求: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辐射差额的变化规律及相互间的关系,太阳辐射与森林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四、温度

内容:热量交换方式、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气温直减率;逆温的形成原因和类型;大气稳定度的判定方法;影响林业生产的温度指标。要求:掌握地面热量平衡方程、热量交换方式,土温和气温的变化规律,温度在农林业生产上的应用及森林保护方面的应用。


五、大气中的水分

内容:影响蒸发的因素;表征空气湿度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降水的形成原因和条件;不同的水汽凝结物;大气降水的种类以及森林与水分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要求:掌握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和变化规律;降水形成的条件和种类;水汽凝结物的形成过程。


六、大气的运动

内容:气压与气压场;静力平衡方程;作用于空气的四种力;白贝罗风压定律;影响大气环流的因素、三圈环流;地方性风;风与森林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要求:掌握作用于空气的四个作用力判别方法;三圈环流和地方性风的形成原理。


七、天气与灾害性天气

内容:气团的形成;锋面的类型及其天气;气旋、反气旋的概念和实例;灾害性天气的介绍。要求:掌握天气学基本知识以及灾害性天气的机理,对各行业的主要危害及防御措施;了解台风、霜冻、寒潮、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原因和过程;掌握气象因子与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的关系。

 

 
考试总分:100分(土壤占70%;气象占30%)         考试时间:3小时         考试方式:笔试

考试题型:    概念题(10分)

判断题(10分)

选择题(20分)

简答题(40分)

论述题(20分)

参考教材:《土壤学》 孙向阳主编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年

《气象学》 贺庆棠,陆佩玲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0年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