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全面解析:报考条件、流程、录取政策及备考资源指南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心路 >> 考研复试 >> 正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全面解析:报考条件、流程、录取政策及备考资源指南

考研试卷库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全面解析:报考条件、流程、录取政策及备考资源指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全面解析:报考条件、流程、录取政策及备考资源指南

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新中国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始终以传承创新中医药事业为使命,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已正式启动。本文基于学校官方发布的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从学校概况、考试形式、招生专业与计划、报考核心条件、报名流程、考试安排、录取规则、学费奖助、校区住宿及备考资源等维度,进行全面拆解与解读,为考生提供清晰、实用的报考指引。

一、学校概况:办学定位与招生方向

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为 1956 年创建的北京中医学院,秉持 “勤求博采、厚德济生” 校训,在中医药教育、科研、医疗及国际交流领域成果卓著。2026 年,学校围绕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等优势学科,招收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两类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医药事业卓越传承者与创新者,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输送高层次骨干人才。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总体拟招生规模依据国家需求与学校发展规划确定,最终招生计划以教育部正式下达文件为准,专业目录中所列拟招人数(含拟接收推免生人数)仅作参考,后续将结合教育部计划、推免录取情况及报考热度动态调整,且不包含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 等专项计划名额。

二、考试形式:初试与复试双阶段考核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者衔接紧密,考生需全面掌握各阶段要求。

(一)初试:国家统一组织,分三类形式

  1. 考试类别:包括全国统一考试、单独考试和推荐免试(推免生),其中推免生申请条件、程序、复试及录取要求,需查阅学校研究生院网站发布的《2026 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
  2. 重要提醒:已被学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普通招考,否则将取消推免录取资格。

(二)复试:学校自行组织,差额考核

  1. 考核原则:所有考生均须参加复试,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生源充足时,复试考生人数不低于招生计划数的 120%(差额比例),初试与复试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占比将在复试前公布。
  2. 复试时间与信息查询:2026 年 3 月启动复试,考生需登录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网站” 查询复试基本要求、录取工作办法,按要求支付复试费并下载复试通知书,具体时间与地点以各学院通知为准。
  3. 复试内容:通过笔试、面试结合的方式,全面考查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专业素质、外语水平、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其中:
    •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直接不予录取;
    • 125200 公共管理(MPA)专业学位复试中,需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专业代码前四位 “1057”)、针灸硕士专业学位(专业代码 “105900”)及 “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 考生的复试初试成绩要求,由学校自主确定并公布。
  4. 特殊考生加试要求:
    • 跨门类报考中医学(专业代码前四位 “1005”)或国际中文教育(045300)的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笔试),加试成绩低于 60 分不予录取;
    • 以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高职高专毕业满 2 年、本科结业生),复试时须加试至少两门相关本科主干课程(笔试),成绩低于 60 分不予录取;
    • 加试科目具体内容由报考学院在复试前通知。

三、招生专业与计划:学习方式、就业方式及培养类型明确

(一)学习方式:全日制为主,非全日制仅限特定专业

学校硕士研究生按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者执行统一招生政策与标准,但招生专业范围不同:
学习方式 招生专业范围 特殊说明
全日制 所有学术学位专业;除 125200 公共管理(MPA)外的所有专业学位专业;“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 等专项计划 学术学位专业仅招全日制,专项计划仅招全日制
非全日制 仅 125200 公共管理(MPA)专业学位 仅招收定向在职人员,不享受国家、地方及学校资助政策,学校不解决住宿与公费医疗

(二)就业方式:定向与非定向分类管理

按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具体对应关系如下:
  • 非定向就业:普通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拟录取考生需在入学报到时将人事档案调入学校,否则取消入学资格,学习期间档案不得调出。
  • 定向就业:“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非全日制定向在职人员;其中,“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非在职考生需调入档案,在职考生档案保留在原单位;非全日制定向考生档案、户口均不迁入学校,且须在正式录取前签订定向就业协议,未按要求签署者取消录取 / 入学资格。

(三)培养类型: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差异化培养

  1.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以培养基础理论 / 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为目标,侧重学术理论水平与实验研究能力培养,毕业授予学术型学位。
  2.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侧重实践工作能力培养,毕业授予专业型学位(如中医硕士、针灸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

四、报考条件:基本要求 + 专业特殊要求 + 专项计划要求

考生需同时满足 “基本条件” 及报考专业 / 专项计划的特殊要求,不符合条件者将无法通过资格审查。

(一)基本条件:所有考生通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2.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及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入学时统一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 学业水平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考生类型 具体要求
    应届本科毕业生 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入学前须取得本科毕业证)
    往届本科毕业生 具有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学历
    同等学力考生(高职高专 / 本科结业) 高职高专毕业满 2 年(毕业后至录取当年入学前)或本科结业生,且需满足全部附加条件:①在全日制普通高校辅修过报考专业本科全部主干课程(提供加盖教务处公章的证明及成绩单);②报考专业与所学 / 从事专业相同或相近;③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成绩≥425 分;④在专业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至少 1 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⑤复试时加试至少两门相关本科主干课程
    已获硕 / 博士学位者 可直接报考,但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在校研究生 / 第二学士学位在读生同此要求)

(二)专业学位特殊要求:中医 / 针灸硕士、MPA 限制严格

  1. 中医硕士(1057 开头)、针灸硕士(105900)专业学位:
    • 仅限统招五年一贯制医学专业(不含专升本、专接本)应届 / 往届本科毕业生报考;
    • 本科毕业专业须为中医学或中西医结合(符合中医医师资格考试报考专业要求);
    • 已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者,原则上不得报考;
    • 复试须参加临床专业技能考核,入学后采用 “专业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接轨” 的培养模式。
  2. 125200 公共管理(MPA)专业学位:
    • 满足基本条件中第 1、2、3 条;
    • 学业水平附加要求:本科毕业满 3 年(毕业后至录取当年入学前);或高职高专 / 本科结业后达到同等学力且满 5 年工作经验;或获硕 / 博士学位后满 2 年工作经验。

(三)专项计划要求:“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退役士兵计划”

报考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 的考生,需先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及专业要求,同时遵守以下规则:
  1.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 报名时填报的定向单位须与《报考 2026 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审批单位一致(在职考生填定向单位,非在职考生填定向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教育厅民教处 / 高教处);
    • 不得兼顾普通计划报考,复试前须提交《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登记表》;
    • 就业方式为定向就业。
  2. 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
    • 考生须为 “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 人员(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 / 研究生 / 第二学士学位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入学新生,及成人高校普通本专科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入学新生);
    • 网上报名时须选择 “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 计划,填报入学、入伍、退役等信息,复试前须提交《入伍批准书》《退出现役证》复核;
    • 复核未通过者,不得按专项计划参加复试,仅可在调剂阶段申请调剂至普通计划;
    • 就业方式为非定向就业。

五、报名程序:网上报名 + 网上确认,关键时间节点需牢记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逾期无法补办,且每位考生仅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

(一)网上报名:2025 年 10 月启动,研招网统一填报

  1. 报名时间:
    • 预报名:2025 年 10 月 10 日 - 10 月 13 日,每日 9:00-22:00;
    • 正式报名:2025 年 10 月 16 日 - 10 月 27 日,每日 9:00-22:00(逾期不可修改信息或补报)。
  2. 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简称 “研招网”,https://yz.chsi.com.cn)。
  3. 考点选择规则:
    • 应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报考点;其中,就读学校在北京且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应届生,必须选择 “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点(代码 1126)”;
    • 其他考生(往届生等):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报考点。
  4. 报考费缴纳:
    • 选择 “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点(1126)” 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截止前通过 “网上支付” 缴纳报考费,缴费成功后方可确认网报信息;未缴费或逾期缴费者,考点不予确认,后果自负;
    • 其他考点考生按报考点要求缴纳报考费。
  5. 关键信息填报注意事项:
    • 学历(学籍)校验:学校将在报名期间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登录研招网查看结果;未通过校验者,须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如国境外学历考生需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 加分 / 照顾政策:符合教育部初试加分条件或照顾政策的考生,须在网报时填报相关信息,未申报者不享受对应政策;
    • 免初试资格(退役士兵):服役期间获三等战功、二等功以上奖励或二级以上表彰的考生,须在统考报名时间内登录 “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https://yz.chsi.com.cn/tm)报名,逾期不可补报;
    • 非全日制考生:报考类别须选 “定向就业”,准确填写定向就业单位;
    • 信息真实性:考生须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含奖惩情况,尤其是国家教育考试违纪作弊记录),弄虚作假者将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规定严肃处理。

(二)网上确认:核对信息 + 采集电子信息,逾期无效

  1. 确认要求:所有非推免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报考点系统,核对并确认网报信息,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电子信息;确认后的信息在考试、复试、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填写错误后果自负。
  2. 材料提交:按报考点要求提交补充材料(如学历证明、户籍 / 工作证明等),具体时间与要求以报考点通知为准(可通过研招网查询)。
  3. 特殊考生材料:
    •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网上确认及复试前提交所在培养单位 “同意报考函”(含签字、联系方式、公章),否则不予确认或准考;
    • 身份信息一致性:考生身份证、户口本上的姓名、出生日期、民族、性别等信息,须与网报信息完全一致;报名至入学期间不得修改个人身份信息,否则影响录取或入学。

六、考试安排:初试科目、时间与准考证打印

(一)初试时间:2025 年 12 月统一笔试

初试时间为2025 年 12 月 20 日 - 12 月 21 日,每日上午 8:30-11:30、下午 14:00-17:00(北京时间),具体科目考试时间以准考证为准。

(二)初试地点:按报考点指定考场参加,见准考证

考生须按报考点要求,在指定考场参加初试,具体地点以《准考证》标注为准。

(三)初试科目:分国家命题与学校命题两类

  1. 国家命题科目:307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300 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
  2. 学校自主命题科目:共 6 类,具体内容如下:
    科目代码及名称 分值 涵盖内容
    610 基础医学综合(西医) 300 分 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医学免疫学(任选两门)
    308 护理综合 300 分 基础护理学、护理学导论、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350 中药专业基础综合 300 分 中药化学、中药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
    701 中药综合 300 分 中药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
    702 药学基础综合 300 分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
    703 管理综合 150 分 管理学基础、卫生经济学
  3. 科目查询:考生可通过研招网或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网站,查看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确认报考专业对应的初试科目。

(四)准考证打印:考前 10 天自行下载,妥善保管

考生需在考前 10 天左右(具体时间以研招网通知为准),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A4 幅面白纸,正、反两面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须携带《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务必妥善保管相关证件及网报账号密码。

(五)初试成绩查询:学校研究生院网站自行查询

初试成绩公布后,考生可登录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网站” 查询成绩,具体查询时间以学校通知为准。

七、调剂复试:调剂范围与流程明确

(一)调剂平台:教育部 “全国硕士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

所有调剂工作均通过该系统进行,考生需在学校公布复试分数线及调剂政策后,结合自身情况申请调剂(未参加一志愿复试或复试未录取,且符合调剂要求)。

(二)调剂限制:3 类专业不可跨类调剂

  1.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针灸硕士专业学位考生:可调剂至其他专业,但其他专业考生不可调剂至这两类专业;
  2. 125200 公共管理(MPA)专业学位考生:不可调剂至其他专业,其他专业考生也不可调剂至 MPA;
  3. 专项计划考生:按教育部专项计划调剂政策执行,具体以学校通知为准。

八、录取规则:择优录取,多环节审核严格

  1. 录取依据:根据教育部实际下达的招生计划,结合考生初试 + 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身体健康状况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考试诚信状况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失信者不予录取。
  2. 资格终审:
    • 应届本科毕业生、自学考试及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须在录取当年入学前(以开学报到日为准)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或国境外学历认证书),未取得者取消录取资格;
    • 拟录取考生入学后,学校将进行全面复查(学历学籍、档案材料等),弄虚作假或不符合报考条件者,无论何时查实,均取消录取资格或学籍。
  3. 报到要求:
    • 新生须本人按时报到,无法按时报到者需提供正当理由及证明并请假;无故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 考生因报考与所在单位产生纠纷(如工作单位不同意报考),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学校不承担相关责任。

九、学费标准与奖助政策:清晰透明,保障学生权益

(一)学费标准:按学习方式与学位类型区分

学习方式 学位类型 / 专业 学费标准(元 / 学年)
全日制 学术学位硕士 8000
全日制 专业学位硕士 10000
非全日制 公共管理(MPA)专业学位 25000
注:学费标准依据国家及北京市相关文件制定,如有调整以最新通知为准。

(二)奖助政策:全日制考生可享受,非全日制考生不享受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的待遇,按国家及学校相关规定执行,具体奖助项目(如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勤工助学岗位等)可登录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官网 - 学生资助版块” 查询;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享受国家、地方及学校的任何资助政策。

十、培养校区与住宿情况:3 个校区分布,全日制提供住宿

(一)培养校区:按学院划分,入学后以实际安排为准

学校现有 3 个校区,各学院培养地点如下:
  • 良乡校区:中医学院、中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管理学院、护理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学院;
  • 和平街校区及各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第三附属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医院、望京医院、房山医院);
  • 深圳校区:临床医学院(深圳医院)(培养地点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

(二)住宿安排:仅全日制考生提供住宿

  •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校在学制内提供住宿,延期毕业期间不再提供;
  •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校不解决住宿问题。

十一、备考资源推荐:考研 / 考博真题下载与高分答案详解

备考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历年真题是核心复习资料。目前,考博信息网(http://www.kaoboinfo.com/shijuan/school/99749.html) 已整理北京中医药大学多年份考研、考博真题(含 2011-2012 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及回忆版真题等),且所有年份真题均配备高分答案详解,帮助考生精准把握考点、熟悉考试题型与难度,提升复习效率。考生可通过上述链接获取真题下载资源,为备考提供有力支持。

十二、联系方式与信息查询:官方渠道获取最新动态

  1. 研究生院官网:http://yanjiusheng.bucm.edu.cn/(招生章程、专业目录、复试通知、成绩查询等核心信息均在此发布);
  2.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 11 号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3. 邮政编码:100029;
  4. 咨询电话:010-64286502;
  5. 咨询邮箱:yzbsszx@126.com;
  6. 附件查询:学校研究生院网站可下载《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全日制 / 非全日制)》《各学院招生咨询电话及邮箱》《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导师名单》等附件,考生可按需查阅。
重要提醒:学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 / 复试辅导班,不提供往年试题或出售参考资料,所有招生信息均以研招网及学校研究生院官网发布内容为准,谨防虚假信息误导。
本文涵盖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全流程核心信息,建议考生收藏本文并密切关注官方动态,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报考计划,祝各位考生备考顺利、成功上岸!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