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副总回忆他从一名中专生到硕士生的艰苦历程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心路 >> 考研故事 >> 正文 企业副总回忆他从一名中专生到硕士生的艰苦历程

考研试卷库
企业副总回忆他从一名中专生到硕士生的艰苦历程

  ■人物扫描

  一身朴素的装扮,谦和又略带羞涩的脸,很难想像这是一个企业副总该有的神情,而这些切实表现在31岁的杨会亮的脸上。

  ■成功语录

  我觉得咱们中国人的传统不应该舍弃,感恩的心一定要有。

  这个朴实的安徽淮南汉子从一名中专生到东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从一名生产车间操作员成长为一名独当一面的企业副总,始终在企业对自己的培养中不断学习,来弥补着自己的缺点。对于成功,他体会最深的,就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经验

  18岁中专生独闯天下

  1975年出生的杨会亮是安徽淮南市人,是淮南化工工程学校化工专业60多名学生中离家最远的孩子。

  “那个时候毕业之后还包分配,学校把我分配到了当时还属于事业单位的沈阳化工研究院,用现在毕业生的话来说可以算是香饽饽了。可是离家远走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很不情愿。因为家里困难,我没有别的选择,只身来到沈阳,人生地不熟,18岁的南方孩子面对连语言都说不通的世界,孤独和寂寞常常侵蚀着我的心,但我还是挺过来了。”回忆起初到沈阳的日子,杨会亮眼眶发红。他接着说:“现在我却是60个人中日子过得比较好的,事业比较成功的。18岁到沈阳,13年的时间,沈阳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的家庭、事业和生活都在这里。”

  工作机械思维不机械

  1993年,初到沈阳化工研究院的杨会亮因为年龄小,便从院实验厂的一名基层操作人员做起。每天重复着机械的工作,他的思维却没有变得机械。他说:“那个时候研究项目的操作过程中有一道蒸馏的程序,因为蒸馏过程需要加热,需要时间接收馏分,老员工们常常借着这个机会跑到外边去聊天、抽烟,我却在想如何通过一些物理方法对传热的效果提高,更节省时间。原来采用蒸汽加热,物料热敏性强,不好控制。如果采用热水加热,传热比较均匀,不容易过热,比较容易操作,物料不易分解。我通过实验证实了想法,并打报告给上级领导,通过这个方法使整个项目的研究效率大大提高。上级领导通过对我的进一步考查,将我从基层操作人员提升到了技术员,得到了参与研究项目的资格,我也成了院里最小的技术员,那年我18岁。”

  搞定长辈就带好队伍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化工研究院开始对成功的科研项目进行中试生产(生产工业化),为此还另开办了一个精细化工厂。以技术精准到位著称的杨会亮再一次晋升为主管技术和生产的车间主任。“那个时候厂里有很多技术和管理方面经验十足的老同志,我很敬重他们,有一些问题自己明明知道怎样应对,也向他们虚心地再求教一番,逢年过节拿出工资的一部分买些糕点香烟给老同志家送去。他们看我一个小孩儿离乡背井的不容易,做事又很精细,也都特别照顾我。有了这些老同志压阵,我把车间的管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当时就觉得,哎呀,原来管理工作这么简单,车间主任真好当。”

  车间主任“跌”回技术员

  随着工作的深入展开,杨会亮看到了事业单位在管理和经营上的不足,车间主任的工作也渐渐步入了瓶颈:老同志对新观点的不接受,新同志只听老同志的话而不听他的话……这个时候,沈阳化工研究院一位副院长在日本进修完工学博士回国,抓起国家染料工程项目,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带进来,创办了精细化化工产品开发中心,并成立以高科技产品C F 351为龙头的高新企业。

  两个选择摆在杨会亮的面前:继续留在事业单位,做车间主任;到已经转制成为企业的工程化研究中心,再从一名基层操作员干起。他分析事业单位的前景:知识分子成堆,显现不出来自己,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些都不是自己想要的,他想在沈阳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在钟情的化工技术领域有所建树。

  后退一步能跳得更远

  新的环境、新的同事,虽然一切都很陌生,杨会亮仍然凭借自己过去的技术经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再一次从基层操作员升职为新企业的车间主任。这一次没有老员工的帮忙压阵,杨会亮体会到了领导者的艰难。

  “新企业的基层操作员以一些下岗工人和高中毕业生为主,我那个时候才24岁,很多员工都长我一辈,刚毕业的高中生虽然没考上大学,仍然心高气傲,管谁谁不服,工作开展得举步维艰,影响到了公司的效益。”

  这种情况持续了半年,半年里杨会亮想尽办法去改善,但收效不大。无奈之下,公司领导作出了分级统一管理的决定,将原来3个车间主任各管自己手下兵的模式调整为3个人分管生产、技术和管理的模式,杨会亮又回到了自己擅长的技术岗位,专心研究起技术工作。

  杨会亮说:“那个时候才真正意识到了自己在管理方面的欠缺,这个车间主任我承认我当得很失败。因为我的关系,公司内部还对管理模式进行了调整,我很内疚,不得不承认,我输了。”

  学习了才知道有不足

  一年的时间转眼过去了,2001年秋天,杨会亮因为专项技术研发成功被提升为主抓技术的副经理。“2002年的秋天,公司急需培养一批能够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人员,便将我和另外5名从事管理工作的同志送到东北大学攻读E M B A(在职工商管理硕士),我是惟一一个从技术直接跨进管理大门的人。生产作业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13门科目让我知道:原来一直认为很单纯的管理工作竟然如此复杂,里面还有这么多学问。”

  “韩流”瞬间吹醒了头脑

  2004年7月份,杨会亮拿到了东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毕业证书,一边在学校学习,一边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他的管理工作越做越顺。与此同时,新纪化学与韩国东洋制铁化学株式会社进行合作生产,成立了全亚洲第二个年产2000吨氰酸钠的生产厂———欣向化学有限公司。

  杨会亮以欣向公司副总经理的身份去了韩国仁川交流访问,韩国人对待工作严谨的态度、工厂高度的机械化和基层员工的高素质深深地触动了杨会亮。负责接待他的韩方企业工厂长全载德先生告诉他,在韩国,统筹规划是企业生产和生存的第一要务,一个新的生产项目从一开始立项、规划、审批到与安全、环保、消防等各个部门的协调都在计划之中……

  一周的韩国仁川之行,让杨会亮在企业管理和生产统筹方面又长了见识,回国后所带的新项目按期完成,赢得韩方和总公司的好评,让韩国企业看到中国企业的素质和实力。

  带着感恩心不离不弃

  对于自己未来的职场规划,31岁的杨会亮想的不是很多:“我从来没想过要离开公司。我18岁来到沈阳,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小孩儿到现在有了事业、家庭、房子、车;从一个基层工人到一个企业副总,一直都是公司在培养我。为了我改变公司管理体制、送我去念工商管理硕士、给我去韩国学习的机会……一个企业想要真正培养出一个人才,需要下多大的血本呀。现在的年轻人常常接受了企业的培养,有了能力之后就跳槽争更好的待遇。我觉得咱们中国人的传统不应该舍弃,感恩的心一定要有。”

·沈阳今报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