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考研经验谈:奋斗路上每段都值得回味
新闻资讯
考研查分
调剂信息
院校信息
考研试卷
考博试卷
考研动态
同等学力
报考指南
分数线
招生简章
专业介绍
考研心路
考研故事
考研经验
考研复试
考研政治
考研英语
考研数学
专业课
法律硕士
工程硕士
会计硕士
帮助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心路
>>
考研故事
>> 正文
跨专业考研经验谈:奋斗路上每段都值得回味
跨专业考研经验谈:奋斗路上每段都值得回味
回想这段考研路,交织着绚丽与晦暗,温暖与孤单,精彩与艰难。一段荆棘征程会是一生难忘,而过程也必定会是回忆充实的调味剂。此刻我也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我考研路上的点点滴滴。
开始决定考研的时候,心态上的调整很重要,按自己喜好,看了看我最喜欢的作家的作品,并大致制定了一整年的复习计划。因为我是跨专业,第一轮复习我重点放在专业课上,熟悉文学史,对着文学史看作品。我想只有自己有了阅读体验,才能真正有自己的想法。英语(论坛)在这一阶段也没有放下,主要是背单词,有时间做一些基础性训练的阅读,听力也在坚持。
辗转几个月,到了我规划中的第二轮复习,专业课方面就看近年的学术期刊以及一些重要的学术专著,边看边做读书笔记,并整理以前的听课笔记。综合科目则分科归纳整理知识重点,做作品分析训练。公共课方面,英语大量做阅读,开始做模拟题,政治进入全面复习。
到了计划中的第三轮复习时,冬的寒冷已在肆虐,窗外的雪显得格外沉寂,让人忍不住想贪婪的融入平静而放松,我深知环境不能阻挡我奋进的脚步,越艰难越勇敢,这是对自己的承诺。这时候我的复习依然按部就班的继续,专业课方面认真看第一、第二轮复习做的读书笔记和听课笔记,试着自己给自己出题,想想该怎么答,训练一下解题思路。公共课里重点是政治,该记的一定要记住,英语看一看以前做过的错题,分析一下错误原因,真正理解消化,此时也不忘熟悉一下单词。
斗转星移,时间在不经意间就到了最后关头——我的最后一轮复习 ,这时候,该调整心态,准备应考了。政治英语可以再试着做一套模拟题,时间上与考试时间一致,主要是模拟一下氛围,训练一下进入考试的状态。
专业课的最后复习,关于文学史,我上课用的是郭志刚、孙中田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我觉得可以做参考的还有钱理群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和人大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这两本书当时老师肯定也作为参考书目给大家提过。这三套书是各有特色,综合起来用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当然,好好利用课堂资源,听课笔记也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帮我们理清复习的线索与重点——老师讲课的重点当然是重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帮我们回忆起最初学习的场景,有利于我们的强化记忆。我个人认为老师的这些经验,其实是以一种非常感性的方式告诉我们如何进入我们将来的研究领域,这种思维方式无论是对我们考研还是以后作研究都是很有好处的。
对于老师提到的研究者,提到的文章与著作,课余时间我们可以自己找来看一看。把课堂用好用足,绝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本身。学会听课,也是关键所在。
最后,也要多看看与专业相关的期刊,有时间可以随便翻一翻,找找自己感兴趣的看看都也是会很有收获的。看论文看得比较累的时候可以换换口味,看看当下的创作,我总觉得这是跟看论文一样重要的。看文学史看评论总是有历史感,而看当下的创作则比较有参与感,与时代切近与自己的生活切近总能更好地调动起我们的激情,活跃我们的思维,一方面是调节一方面也是训练。
面对考研,仅仅是文学史和文学作品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看看别人是怎么分析怎样评价的。同时,我们对自己所选择领域的学术现状也应该有相应的了解。 掌握的信息越丰富,思路形成的渠道才更广更深远,才更有助于在考试答题中游刃有余。
上一篇文章:
考研暑期复习比的是毅力
下一篇文章:
2010年考研指导:早起早睡 笨鸟先飞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网站地图
|
购买指南
考博
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
咨询
QQ 33455802
邮箱:
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