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跨学科跨专业考研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心路 >> 考研经验 >> 正文 关注跨学科跨专业考研

考研试卷库
关注跨学科跨专业考研


  今年我参加了经济类专业研究生招生的复试工作。名单在手,令我大吃一惊:研究生考试成绩排在前几名的居然都是跨学科,跨专业考过来的学生。之后的面试出现了两种情况:一些跨学科、跨专业的考生在面试中的表现不错,另有一些是不尽如人意的。当时有老师怀疑考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于是跳开指定的考试书目,即兴出了几个在专业范围内普遍常见的题目,其中有一位名牌大学理工专业的考生交了白卷,接下来的口试他更是答非所问,让提问的老师目瞪口呆。

  当前跨专业、跨学科报考研究生的现象十分普遍,几乎成为一股潮流了。它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是需要我们关注的。

  首先,我们的研究生招生制度是否存在弊端呢?一个理工科专业的本科生,在并没有掌握多少经济学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怎么能考上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这是有考试制度背景的。考过研究生的人都有经验,只要把重点集中在英语、数学、政治等公共基础课,通过各种专门的考前辅导,重点突击、死记硬背就可以获得高分。另一方面,各招生学校命题的专业课试题明显较统考科目容易得多,而且专业课考试范围一般又有学校指定的少量参考书,甚至可以买到历年的试卷,只要掌握指定书目的知识,熟悉该专业课的命题方式、特点和思路,即使其他功课没有学过也能轻松过关。

  这种靠初试考试成绩决定录取与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模式是有欠缺的,卷面分数不能全面反映考生的科研素质与创新潜能,这样的录取模式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势必影响研究生的生源质量。这样的录取制度使一些在本专业具有发展潜力及培养前途的考生,由于对指定的参考书的疏忽,或公共课考试能力偏低而遭淘汰,相反那些善于考试而能力平平甚至未通过较系统的基础课学习的考生却被择优录取。

  更严重的是,这样的录取制度在无形中加强了一些人的投机心理。有相当一部分人报考研究生不是为了更好、更系统地在原专业知识基础上进行深造,而是把考研当成一块敲门砖。本来,个人想通过报考研究生来改变自身的处境也是无可厚非的,但过重的功利意识严重地扭曲了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对一些学生来说,读研就是为一张文凭。唯文凭是图,自然会挑尽可能热门的专业。

  当前的考研制度改革已十分必要。考试是个人权利,在跨学科跨专业报考上是不应该限制的,但是必要的考核程序需要健全,要保证质量。研究生考试要能科学反映出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比如,本科不是该专业的,可以要求加试另外相应的专业考试,尤其是加重面试的比例。本科不是本专业和本科是本专业的学生毕竟不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良莠不齐的现象突出,必须有区别地进行有效的检验过滤。

  另外,还要加强引导。很多人认为跨学科跨专业报考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社会现实的驱动。现在就业压力大,找工作并不一定能专业对口,具备多个专业背景无非是扩大自己择业竞争资本的途径。现在具备一门专业知识的人很多,但是具有一个以上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就少了。有个双学位之类的,用人单位就会对你青眼有加。就连学校里不也经常在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互补吗?其实这是一种浮躁的表现,是对学科知识的误读,对社会的误读。

  不可否认,跨学科研究领域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一个新亮点。跨学科,学术界也称作交叉学科,最初是从英文interdisciplinarity翻译引进的。跨学科的涵义是指对于典型学科之间的问题的研究。它是指两门或两门以上不同学科之间紧密的和明显的相互作用,包括从简单的学术思想,到全面交流整个学术观点、方法、程序、认识和术语以及各种资料。跨学科是一种多学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合作研究,是打破学科界线进行的科研活动。而社会需要与科学内在逻辑的交叉点以及不同学科的交叉点是科学突破和产生的生长点。这种学科融合、交流和合作从很大程度上要求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跨专业培养。所以不少专业鼓励学生跨专业报考研究生。但这只是就相关学科,相关专业的关联性而言的。所谓跨学科、跨专业,不是知识的线性相加,而是新知识的突变。

  笔者并不是反对所有的跨学科、跨专业读研,有些特殊情况是值得鼓励的。比如有些学生不适合原来的专业,而对另一专业有浓厚的兴趣偏好并具有相关的才能,有些学生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是真正学有余力者,他们当中后来也有成为某一学科方面著名专家学者的。

 

杭州日报·单东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