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2025 年学校招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约 220 名左右(最终以教育部下达招生计划为准)。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按就业方式分为 “定向” 就业和 “非定向” 就业两种类型。学习形式为全日制。
- 推荐免试直接攻博:面向符合报考条件的校内外取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报考专业所在学院复试合格后直接录取。
- 硕博连读:从本校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成绩优秀且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全日制在读硕士研究生中择优遴选,只招收报考 “非定向” 就业的考生。
- 申请 - 考核:在符合报考条件的校内外优秀应届或往届硕士生,或取得国外一流大学硕士学位的研究生(须取得学历学位认证报告)中遴选。原则上只招收 “非定向” 就业考生,在职人员需满足特定条件并经审核同意后可报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
- 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考试作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及其他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 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 考生学历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 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
- 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 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士学位后满 6 年或 6 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且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发表两篇或两篇以上学术论文(第一作者),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以硕士研究生身份报名。
- 持国外或境外学历或学位证书者,须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书。
- 学校全日制二年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 当年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本科生。
- 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书面推荐意见。
- 在职 “定向” 就业人员报考须征得所在单位同意。
- 现役军人考生须符合军队有关报考规定。
- 以直接攻博方式报考需获得当年推荐免试资格。
- 以硕博连读方式报考需满足特定条件,包括英语水平要求等。
- 以 “申请 - 考核” 方式报考需满足学术科研能力等要求,英语水平要求同硕博连读。
- 报考院系所规定的其他条件。
- 网上报名:报名时间以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博士招生动态栏目通知为准,考生登录博士报名系统按要求填写信息、上传材料、打印表格。
- 提交材料:考生须在报名日期截止后 5 日内向所报考的招生院系所寄(送)达纸质报名登记表及其他材料,包括报考登记表、体检表、专家推荐书、思想政治和品德情况调查表、成绩单、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等。
- 报考信息确认: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确认工作安排在线上进行,详情于 2025 年 3 月左右关注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通知,考生确认后方可参加复试。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资格审核、材料评审和复试三个阶段。
- 资格审核:按报考条件及各招生学院要求进行。
- 材料评审:学院组织专家对考生材料进行审核评价。
- 复试:包括英语能力、科研能力及思想政治品德考核等内容,具体时间及地点以各学院复试通知为准。
- 同等学力加试: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在复试阶段须加试两门本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满分 100 分,任意 1 门不及格(低于 60 分)者不予录取。
按照 “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保证质量、宁缺毋滥” 的原则择优录取。确切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为准,录取时根据报考情况在全校统一调剂使用招生计划。
录取为非定向博士的应届硕士生毕业后办理档案调转手续,往届硕士生在拟录取资格确定后的规定时间内办理档案调转手续。录取为定向博士的考生不调转档案,但需签订定向培养协议。
- 学费:具体学费标准以学校财务处网页收费公示栏为准。
- 学制:博士研究生学制四年(直博生学制五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六年(直博生不超过八年)。
- 奖助学金:国家和学校建立多元奖助体系,包括国家奖学金、优秀新生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助” 岗位助学金、科研助学金等。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 计划是国家定向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施行 “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我校 “骨干计划” 原则上安排在理工农科类学科专业。
考生需密切关注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的相关通知,若 2025 招生年度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学校将做相应调整并及时公布。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旨在面向企业(行业)工程实际,培养具备相关行业产业扎实基础理论、系统深入专门知识,能够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以及组织实施高水平工程技术项目,可满足国家重大工程技术和重要科技攻关项目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领军人才。
2025 年学校招收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约 20 名左右(最终以教育部下达招生计划为准)。按就业方式分为 “定向” 就业和 “非定向” 就业两种类型,学习形式为全日制。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只接受 “申请 - 考核” 方式报考,是在符合报考条件的校内外优秀应届或往届硕士生,或取得国外一流大学硕士学位的研究生(须取得学历学位认证报告)中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
- 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考试作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及其他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 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 考生学历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 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
- 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 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士学位后在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工作 6 年或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须至少取得一项与工程领域相关的代表性成果,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以硕士研究生身份报名。
- 持国外或境外学历或学位证书者,须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书。
- 外语条件:国家英语四级或六级 425 分及以上,或托福 80 分及以上、雅思 6 分及以上、PETS-5 60 分以上,或在英文国际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在国外留学并获得教育部学位学历认证也可视为满足英语水平条件。其他语种须达到相应水平,若达不到需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英语能力考核且合格。
- 考生应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培养潜力,并至少满足一定条件之一。
- 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书面推荐意见。
- 在职 “定向” 就业人员报考须征得所在单位同意。
- 现役军人考生须符合军队有关报考规定。
- 符合拟报考专业《招生选拔实施细则》中规定的其他报考条件。
- 网上报名:报名时间以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博士招生动态栏目通知为准,考生登录博士报名系统按要求操作。
- 提交材料:考生须在报名日期截止后 5 日内向所报考专业分委员会寄(送)达纸质报名登记表及其他材料。
- 报考信息确认: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确认工作安排在线上进行,详情于 2025 年 3 月左右关注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通知,考生确认后方可参加复试。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资格审核、材料评审和复试三个阶段。
- 资格审核:按报考条件及各招生学院要求进行。
- 材料评审:学院组织专家对考生材料进行审核评价。
- 复试:包括英语能力、科研能力及思想政治品德考核等内容,具体时间及地点以各学院复试通知为准。
- 同等学力加试: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在复试阶段须加试两门本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满分 100 分,任意 1 门不及格(低于 60 分)者不予录取。
按照 “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保证质量、宁缺毋滥” 的原则择优录取,确切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为准,录取时根据报考情况在全校统一调剂使用招生计划。
录取为非定向博士的应届硕士生毕业后办理档案调转手续,往届硕士生在拟录取资格确定后的规定时间内办理档案调转手续。录取为定向博士的考生不调转档案,但需签订定向培养协议。
- 学费:具体学费标准以学校财务处网页收费公示栏为准。
- 学制:博士研究生学制四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六年。
- 奖助学金:国家和学校建立多元奖助体系,包括国家奖学金、优秀新生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助” 岗位助学金、科研助学金等。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 计划是国家定向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施行 “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我校 “骨干计划” 原则上安排在理工农科类学科专业。
考生需密切关注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的相关通知,若 2025 招生年度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学校将做相应调整并及时公布。
适用于学校 075100 气象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报考条件除满足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基本报考条件外,还有针对气象专业的具体要求。
包括网上报名、纸质申请材料提交、报考信息确认三个环节,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专业学位分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申请者材料进行审核,包括体现气象领域技术理论基础、实践能力等的材料,以及科学研究计划书等,最终综合评分确定复试资格名单。
- 综合面试:考核申请人的创新力和领导力,申请者需准备 8 分钟 PPT,考核小组进行口头提问及外语能力综合测试。
- 同等学力加试: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须加试《高等天气学》《气候动力学》两门课程。
综合成绩 = 材料审核成绩30%+ 英语能力成绩15%+ 综合面试成绩 * 55%
按照录取原则和方法确定拟录取名单,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公示,最终以教育部审核结果为准。
专业学位分委员会对招考工作进行领导和监察督导,做好信息公开工作,考生可通过指定渠道咨询或投诉。
包括通讯方式、招生办法解释权、政策调整等内容。
适用于学校 085400 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报考条件除满足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基本报考条件外,还有针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具体要求。
包括网上报名、纸质申请材料提交、报考信息确认三个环节,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专业学位分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申请者材料进行审核,包括体现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工程实践能力等的材料,以及科学研究计划书等,最终综合评分确定复试资格名单。
- 综合面试:考核申请人的工程创新力和工程领导力,申请者需准备 8 分钟 PPT,考核小组进行口头提问及外语能力测试。
- 同等学力加试: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须加试《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两门课程。
综合成绩 =(材料评审成绩 + 英语成绩 + 综合面试成绩)/2,其中材料审核满分 60 分,外语能力测试满分 40 分,综合面试满分 100 分,总成绩折合成百分制。
按照录取原则和方法确定拟录取名单,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公示,最终以教育部审核结果为准。
专业学位分委员会对招考工作进行领导和监察督导,做好信息公开工作,考生可通过指定渠道咨询或投诉。
包括通讯方式、招生办法解释权、政策调整等内容。
适用于学校 085700 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报考条件除满足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基本报考条件外,还有针对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具体要求。
包括网上报名、纸质申请材料提交、报考信息确认三个环节,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专业学位分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申请者材料进行审核,包括体现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工程实践能力等的材料,以及科学研究计划书等,最终综合评分确定复试资格名单。
- 综合面试:考核申请人的工程创新力和工程领导力,申请者需准备 8 分钟 PPT,考核小组进行口头提问及外语能力测试。
- 同等学力加试: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须加试《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工程》两门课程。
综合成绩 = 材料审核成绩30%+ 英语能力成绩15%+ 综合面试成绩 * 55%
按照录取原则和方法确定拟录取名单,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公示,最终以教育部审核结果为准。
专业学位分委员会对招考工作进行领导和监察督导,做好信息公开工作,考生可通过指定渠道咨询或投诉。
包括通讯方式、招生办法解释权、政策调整等内容。
院系所名称 |
联系人 |
办公电话 |
通讯地址 |
大气科学学院 |
田老师 |
025-58699804 |
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 219 号气象楼 709 |
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 |
徐老师 |
025-58731134 |
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 219 号尚贤楼 421 |
大气物理学院 |
王老师 |
025-58699773 |
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 219 号气象楼 1125 |
地理科学学院 |
张老师 |
025-58235140 |
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 219 号启明楼 211 |
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 |
毛老师 |
025-58235226 |
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 219 号北辰楼 317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 |
施老师 |
025-58731556 |
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 219 号文德楼 C605 |
海洋科学学院 |
胡老师 |
025-58695653 |
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 219 号文德楼 S515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杨老师 |
025-58731090 |
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 219 号学科 1 号楼 C206 |
自动化学院 |
凌老师 |
025-58731059 |
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 219 号 3 号楼 N406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王老师 |
025-58731571 |
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 219 号临江楼 A809 |
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方老师 |
025-58731183 |
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 219 号临江楼 A1209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贾老师 |
025-58731380 |
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 219 号藕舫楼 617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许老师 |
025-5873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