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作为国家 "双一流" 建设高校,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拥有深厚的学科积淀与前沿研究实力。2025 年学术学位博士招生专业目录聚焦能源行业重大需求,涵盖 18 个研究方向,汇聚罗平亚院士等顶尖导师团队,为考生提供从传统油气开发到新能源存储的全链条研究路径。本文将从专业架构、研究方向、导师配置、考核要点等维度进行系统解析,助力考生精准定位报考方向。
学院与专业整体概况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是学校 "双一流" 建设的核心载体,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2025 年该学院学术学位博士招生专业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2000),涵盖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拟招生人数 93 人(最终根据国家计划调整)。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双碳" 目标及智能油气发展趋势,形成传统油气工程与新能源开发交叉融合的学科生态。
研究方向全景解析
传统油气工程核心方向
01 油气井力学与建井工程
**
聚焦深井 / 超深井井壁稳定、复杂地层建井工艺等难题,罗平亚院士、刘向君教授等导师团队在此方向开展井眼力学分析、新型建井技术研究,适合力学基础扎实、关注钻探工程的考生。
02 油气井工作液与储层保护
康毅力、李皋等导师深耕钻井液性能优化、储层伤害机理研究,方向涉及页岩气开发中的工作液体系创新,要求考生具备材料科学或流体力学背景。
03 多相流动理论与应用
付建红、朱红钧等导师团队研究油气水多相流规律,重点解决深海油气开采、管道输送中的流动保障问题,适合流体力学、工程热物理专业考生。
04 天然气开发工程
张烈辉、郭建春等导师聚焦页岩气 / 煤层气开发中的渗流理论与开发工艺,方向涵盖水平井分段压裂、CO₂驱替等前沿技术,需具备油气田开发基础。
05 油藏工程与提高采收率
作为传统优势方向,赵金洲、李晓平等导师团队研究剩余油挖潜、化学驱油等技术,适合数学建模能力强、关注油田开发效率提升的考生。
06 油气藏增产改造理论与技术
郭肖、蒲万芬等导师专注压裂酸化工艺优化、非常规油气储层改造,方向涉及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机理研究,要求具备岩石力学基础。
07 采油气工程理论与技术
杨兆中、李海涛等导师研究人工举升工艺、智能完井技术,方向涵盖页岩气井排水采气、海洋油气开采装备,适合机械工程与油气工程交叉背景考生。
08 地质工程一体化
张烈辉、范翔宇等导师推动地质与工程融合,研究地质建模与开发方案优化,适合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考生转型报考。
储运与海洋工程方向
09 油气地面工程
李长俊、敬加强等导师研究油气集输系统优化、处理工艺创新,方向涉及节能环保技术在地面工程中的应用,适合热能与动力工程背景考生。
10 油气管道建设、输送与储存
梁光川、陈利琼等导师团队研究管道腐蚀防护、泄漏检测技术,方向涵盖长输管道智能化管理,需具备材料腐蚀与防护知识。
11 储运系统优化与完整性管理
廖柯熹、贾文龙等导师研究储运系统风险评估、完整性管理体系,适合安全工程、工业工程专业考生跨考。
12 海洋油气工程
白杨、石祥超等导师聚焦深海油气平台设计、海底管道铺设技术,方向涉及海洋环境下的油气开发装备,要求具备海洋工程基础。
新能源与交叉创新方向
13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
罗平亚院士、范翔宇等导师探索水合物开采中的分解控制、环境安全技术,属于前沿交叉领域,适合化学、地质工程背景考生。
14 油气安全工程
林元华、曾德智等导师研究油气田安全监测、应急救援技术,方向涵盖 H₂S 防护、井喷预警系统,适合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生。
15 智能油气工程
张智、卢聪等导师推动人工智能在油气开发中的应用,研究智能井系统、数字油田建设,要求具备计算机应用或自动化控制背景。
16 CCUS 及地下非化石能源开发与利用
赵金洲、汤勇等导师聚焦碳捕集与封存(CCUS)、地源热泵等技术,紧密对接 "双碳" 目标,适合环境工程、化学工程考生。
17 地下储气、储能建库工程
游利军、赵玉龙等导师研究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方向涉及多孔介质渗流与储能系统优化,适合力学与能源工程交叉背景。
18 储氢与输氢工程
李长俊、梁光川等导师探索氢能源储存运输中的材料与工艺创新,属于新能源前沿领域,适合材料科学、氢能工程考生。
导师团队与研究方向匹配
领军人才与特色团队
罗平亚院士团队:覆盖油气井工程、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等 7 个方向,主攻复杂地层建井与新能源开发,适合追求前沿研究的考生。
赵金洲教授团队:聚焦油藏工程、CCUS 技术,在提高采收率与碳封存领域成果丰硕,适合关注能源高效利用与低碳技术的考生。
张烈辉教授团队:深耕天然气开发与地质工程一体化,在页岩气开发理论与技术转化方面优势突出,适合地质 - 工程交叉背景考生。
新兴方向导师推荐
新能源存储方向:李长俊(储氢输氢)、赵玉龙(地下储能)等导师在氢能与储能领域布局较早,适合新能源专业考生。
智能油气方向:卢聪(数字油田)、张杰(智能完井)等导师推动 AI 与油气工程融合,适合计算机 / 自动化专业跨考。
考核科目与报考要点
统一考核科目
- 1001 英语:测试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建议参考《石油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及行业前沿文献。
- 2001 材料评议:重点评估学术成果、研究计划的创新性,需准备 SCI/EI 论文(如有)、主持 / 参与科研项目证明。
- 3001 综合考核:包括专业知识笔试与面试,笔试可能涉及《工程流体力学》《油层物理》等核心课程,面试重点考察研究思路与学术潜力。
同等学力加试
- 科目:①工程流体力学 ②油层物理,需参考教材《工程流体力学》(张也影)、《油层物理》(何更生)。
报考注意事项
- 导师沟通:必须提前联系报考导师并获得签字同意书,报名后不得更改导师。
- 方向选择:新能源方向(16-18)竞争压力较小,适合跨考生;传统方向(01-08)报考需突出科研经历。
- 材料准备:非全日制考生需提供单位同意报考证明,定向就业协议需在录取前签订。
就业前景与培养特色
行业对接领域
- 传统能源: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的勘探开发研究院、工程技术公司。
- 新能源领域:国家管网集团、氢能科技公司、储能技术企业。
- 科研教育: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如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培养优势
- 平台支撑: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提供先进实验条件。
- 校企合作:与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等企业共建联合培养基地,支持工程博士项目。
- 国际交流: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俄罗斯古勃金石油天然气大学等建立联合培养项目。
联系方式与报考建议
学院咨询
-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 8 号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报考策略
- 时间规划:关注三批次报名时间(第一批次 1.23-3.10 优先保障专项计划)。
- 材料优化:学术学位突出 SCI 论文、省部级项目;跨考生需在研究计划中强调知识迁移能力。
- 英语准备:需提供 CET6≥425 分或雅思 5.0 + 证明,无法提供需参加学校统一测试。
西南石油大学 2025 年学术学位博士招生专业目录展现了从传统油气到新能源的全领域覆盖,考生可根据自身学术背景与职业规划,选择匹配的研究方向与导师团队。建议提前 3-6 个月准备报考材料,重点打磨研究计划书,并与导师保持密切沟通,以提高录取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