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厚实人文科学素养、系统体育学科理论、独立科研能力及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创新型体育人才,能创新性解决教学、科研与实践问题。
- 总计划:拟招收 55 人(最终以教育部下达计划为准)
- 学术学位:50 人(申请 - 考核制 12 人 + 普通招考 38 人,含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2 人)
- 专业学位:5 人(均采用申请 - 考核制)
类别 |
学习方式 |
招生方式 |
培养侧重 |
学术学位博士 |
全日制 |
申请 - 考核 / 普通招考 |
理论研究与学术创新 |
专业学位博士 |
全日制 |
申请 - 考核 |
实践应用与问题解决 |
- 招生专业:详见《成都体育学院 2025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 学制:4 年(全日制全脱产学习)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及学校体检要求;
- 学历要求(满足其一):
- 已获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含非学历教育在职硕士);
- 应届硕士毕业生(入学前需取得硕士学位);
- 两位本学科或相近学科正高职称专家的签名推荐书;
- 报考定向培养需征得人事档案所在单位同意。
- 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译介与跨文化研究方向):
需满足英语六级(CET-6)≥500 分或英语专业八级(TEM-8)合格,或雅思≥6.5 分、托福≥90 分。
- 考生需为内蒙古、广西、西藏等西部省区或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考生,具体生源地范围见章程原文。
- 申请 - 考核制(学术 / 专业学位):2025 年 1 月 2 日 - 1 月 17 日
- 普通招考(学术学位):2025 年 2 月 25 日 - 3 月 15 日
- 报名平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
- 网上报名:
- 登录 “博士网报” 系统,填写个人信息及报考志愿,生成报名号;
- 报考类别需选择 “全日制”,就业方式分为 “定向” 或 “非定向”(报名后不可更改)。
- 缴费:
- 报名费 180 元(川发改价格规〔2022〕484 号),网报系统内完成支付,不予退费。
- 材料提交(扫描上传至系统):
- 博士报名登记表(单位签署意见并盖章);
- 专家推荐书(两位正高职称专家手写签名);
- 科研成果一览表(附论文、项目、获奖证明);
- 学历学位材料(毕业证 / 学位证复印件,应届硕士提供学籍验证报告);
- 外语水平证明(报考特定方向需提供);
- 境外学历需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告。
-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需通过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 骨干计划资格申请平台” 提交材料,经生源地省级教育部门审核通过后方可报名。
- 申请 - 考核制:2025 年 3 月中下旬(报到时领取准考证)
- 普通招考:2025 年 5 月中下旬(考前一周打印准考证)
- 地点:成都体育学院(成都市东部新区环湖北路 1942 号)
- 详见《成都体育学院 2025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含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
- 复试条件:初试成绩达到学校划定的复试分数线;
- 录取依据:综合考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科研成果及健康状况,择优录取;
- 定向生要求:拟录取定向考生需签订定向协议书,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需签订三方 / 四方协议。
- 学费标准:9000 元 / 年,四年共计 36000 元(每学年第一学期缴纳);
- 奖助体系: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按《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执行)。
- 附件 1:专家推荐书
- 需填写推荐人姓名、职称、学术专长及对考生的评语,手写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 附件 2:科研成果一览表
- 按核心期刊论文、国家级 / 省部级项目、科研奖项分类填写,需注明作者排序及时间。
- 附件 3-4: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定向协议书
- 分在职与非在职版本,需招生单位、定向单位、考生本人及省级教育部门签字盖章。
- 报名信息确认后不得修改,材料弄虚作假将取消资格;
- 兼报不同招生方式需分别缴费,重复报名仅保留最近一次有效;
- 定向生需提前与单位沟通,因报考纠纷导致的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