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业大学作为陕西省重点建设高校,2025 年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与产业前沿,依托材料与化工学院优势学科平台,构建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与导师团队。以下从专业布局、研究方向、导师配置、考试科目等维度进行全面解析,为报考考生提供精准指南。
材料与化工学院(学院代码 003)是西安工业大学重点建设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形成了 "新能源材料 - 智能制造 - 光电功能材料" 的特色研究集群。学院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 1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3 个,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 50 余项,为博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科研支撑。
- 专业代码:085600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博士)
- 培养目标:面向新材料、智能制造、光电技术等领域,培养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实践结合。
- 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储能材料设计与优化
- 新型光伏材料与器件开发
- 氢能存储与转换材料研究
- 废弃电池材料回收与资源化利用
- 潘洪革:教授,主攻新能源材料界面调控,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陈卫星:教授,研究方向为储能材料电化学性能优化
- 陈建:研究员,专注于新型储能器件开发与应用
- 戴中华:教授,从事纳米能源材料制备技术研究
- 金洗郎:教授,研究方向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设计
- 马爱洁:教授,聚焦电化学储能材料界面机理研究
- 王奇观:副教授,研究新能源材料表界面改性技术
- 何朝政:博士,从事新型储能材料计算模拟研究
- 3D 打印与增材制造技术
- 智能焊接与连接技术
- 材料成型过程智能控制
- 高端装备关键部件制造技术
- 要玉宏:教授,智能成型工艺与装备研究领域专家
- 王建利:教授,主攻金属材料精密成型技术
- 邓祥辉: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增材制造材料设计
- 吕煜坤:博士,专注于制造过程智能监测技术
- 杨忠:教授,从事高端部件轻量化制造技术研究
- 郭永春:教授,金属基复合材料成型技术专家
- 高培虎:副教授,研究智能制造工艺优化
- 光电探测材料与器件
- 红外与激光功能材料
- 纳米光电子材料
- 智能光学传感技术
- 吴新明:教授,光电功能材料器件研究首席专家
- 马保吉:教授,红外材料与探测技术领域权威
- 董晟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激光材料与应用
- 曹岩:教授,光电信息功能材料设计专家
- 唐霖:博士,从事纳米光电子器件研究
- 王东:教授,智能光学传感技术学科带头人
- 田军委:副教授,光电探测材料界面调控研究
- 郭庆军:教授,红外探测材料性能优化专家
- 卢帅丹:博士,研究方向为光电功能薄膜材料
- 刘卫国:教授,光学材料与器件研究资深专家
- 惠增哲:副教授,光电材料缺陷控制技术研究
- 陈卫星:教授(兼),光电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
- 郭巧琴:博士,光电器件封装技术研究
- 于灵敏:教授,纳米光电材料制备技术专家
- 金洗郎:教授(兼),光电材料表面修饰技术
- 周顺:副教授,光电探测系统集成技术研究
- 蔡长龙:博士,新型光电功能材料设计
- 王鹏:教授,交叉创新研究方向负责人
- 梁海锋:副教授,光电材料微纳加工技术
- 周宏伟:博士,光电探测信号处理技术
- 朱生勃:副教授,光电功能复合材料研究
- 魏永星:博士,光电材料可靠性评估技术
-
公共科目:
- 1001 英语:考查学术英语阅读、写作及翻译能力,侧重材料与化工领域专业文献理解
-
专业基础科目(二选一):
- 2005 材料科学基础:涵盖晶体结构、缺陷、相图、扩散等基础理论
- 2006 高分子科学基础:包括高分子合成、结构与性能、加工原理等内容
-
专业综合科目(二选一):
- 3005 现代材料研究方法:X 射线衍射、电子显微分析、光谱分析等表征技术
- 3006 材料电化学:电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及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
2005 材料科学基础:
- 《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版),胡赓祥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材料科学基础教程》,赵品等,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2006 高分子科学基础:
-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潘祖仁,化学工业出版社
- 《高分子物理》(第三版),何曼君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
3005 现代材料研究方法:
-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第二版),梁文杰等,化学工业出版社
-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周玉等,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3006 材料电化学:
- 《电化学原理》(第四版),李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吴辉煌,厦门大学出版社
考生可登录考博信息网(
http://www.kaoboinfo.com)下载西安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历年博士研究生考试真题,所有年份真题均配备高分答案详解,涵盖英语阅读、材料科学基础计算题、现代研究方法分析题等核心题型,精准解析答题逻辑与得分要点。
- 招考方式:采用 "申请 - 考核" 制,部分考生需参加水平测试
- 报名时间:第一次招生网报 2024 年 11 月 29 日 - 12 月 27 日,材料提交至 12 月 29 日;第二次招生计划 2025 年 4-5 月
- 考核流程:资格审查→水平测试(如需)→综合考核(面试答辩)
-
定向在职考生:
- 需所在单位与学校有科研项目合同
- 需主持 / 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排名前 5)
- 外语水平需满足 CET-4≥425 或同等条件
-
非定向全脱产考生:
- 应届硕士需入学前取得双证
- 需提交科研成果证明(核心论文 / SCI/EI 收录论文 / 专利等)
- 博士选题研究计划书(3000 字以上,需结合导师研究方向)
- 科研成果证明材料(论文、专利、获奖证书复印件)
- 定向在职考生需提供单位科研项目合同
- 外语水平成绩证明(原件备查)
学院与陕鼓集团、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等 50 余家企业及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定向在职考生可结合工作项目开展研究,非定向考生可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确保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 国家助学金:13000 元 / 年(非定向全脱产)
- 学业奖学金:一等 20000 元 / 年、二等 10000 元 / 年
- 三助岗位:800 元 / 月(助研 / 助教 / 助管)
- 企业专项奖学金: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奖助项目
学院与日本东北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等海外高校建立联合培养项目,博士研究生可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项目,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与合作研究。
-
研究生院:
-
材料与化工学院:
- 联系人:胡老师
- 电话:029-86173324
- 邮箱:chxyyjszs@163.com
西安工业大学 2025 年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 "新能源 - 智能制造 - 光电技术" 三位一体的研究体系,为考生提供了与行业前沿接轨的学术平台。建议考生提前联系目标导师,结合自身科研经历与职业规划选择研究方向,充分利用考博信息网等资源做好备考规划,在新材料与先进制造领域开启高层次学术深造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