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生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发函〔2009〕100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教研〔2009〕5号)的文件精神,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与兰州大学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试点单位。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是推进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探索,是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在基础资源、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人才培养合作,着力造就优秀拔尖创新人才。
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采取“导师组集体指导,主管导师负责”的指导方式。导师组的成员由一方确定其中一人为第一主管导师,另一方确定一人为第二主管导师,其中第一主管导师对博士生培养全过程负主要责任,其他导师协助主管导师负有指导责任。
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实施双重管理,被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在双方办理入学注册手续,纳入双方管理系统。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务、学籍、后勤等日常管理,以第一主管导师所在一方为主负责管理,另外一方协助管理;档案、户口、组织关系放在第一主管导师一方保管;学生在校期间的奖助学金、住宿、医疗、意外人身伤害等事宜均由第一主管导师一方负主要责任。博士生在近代物理研究所和兰州大学均享有在校生的权利,双方已有的课程、图书信息、科研设备、体育和文化设施等资源博士生均可无偿使用,双方均不再相互收取有关费用。
一、招生人数
2012年预计招收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4人(包括普通招考、硕博连读方式招生人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兰州大学各以第一主管导师招生7人。
二、招生专业与初试科目
    
        
            | 
             专业名称(代码)及研究方向 
             | 
            
             兰州大学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 
             导师姓名 
             | 
            
             考试科目 
             | 
            
             导师姓名 
             | 
            
             考试科目 
             |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2)※ 
            01理论物理 
             | 
            
               
              
            左 维 
            刘 翔 
            刘玉孝 
            黄 亮 
             | 
            
               
              
            ①1001英语 
            ②2005量子力学Ⅱ 
            ③3015统计物理或3183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物理学选一 
             | 
            
               
              
            杨 磊 
            左 维 
             | 
            
               
              
            (1)英语 
            (2)高等量子力学 2078 或凝聚态理论2080 
            (3)热力学与统计物理3164或粒子物理理论3162 
             | 
        
        
            | 
             02实验核物理(含核化学方向) 
             | 
            
             王铁山 
            胡碧涛 
            吴王锁 
             | 
            
             ①1001英语 
            ②2040原子核物理学2041放射化学选一 
            ③3181高等量子力学或3183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物理学选一 
             | 
            
             肖国青徐瑚珊 
            魏宝文周小红张玉虎甘再国王建松李占奎段利敏何建军秦 芝陈志强孙志宇黄文学 
             | 
            
             (1)英语 
            (2)原子核物理2070或物理化学2073 
            (3)核与粒子物理实验方法3160或放射化学3166 
             | 
        
        
            | 
             03射线、离子、电子、原子、团簇及表面相互作用 
             | 
            
             陈熙萌 
            胡碧涛 
            李公平 
             | 
            
             同02方向 
             | 
            
             马新文蔡晓红 
            肖国青赵红卫 
            王志光刘 杰 
            张崇宏孙友梅 
            杨 杰 
             | 
            
             (1)英语 
            (2)原子物理 2071 
            (3)核与粒子物理实验方法3160或量子力学3163 
             | 
        
        
            | 
             04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材料和生物) 
             | 
            
             陈熙萌 
            李公平 
            薛德胜 
            贺德衍 
            谢二庆 
            罗洪刚 
            王建波 
            贾成龙 
            秦 勇 
            王铁山 
            彭 勇 
             | 
            
             ①1001英语 
            ②2006固体物理Ⅱ 
            ③3021薄膜物理或3022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选一 
             | 
            
             王志光刘 杰 
            张崇宏孙友梅     
            李文建张 红 
            周光明李 强 
            梁剑平王菊芳 
            胡步荣马新文蔡晓红杨 杰 
             | 
            
             (1)英语 
            (2)原子核物理2070或核物理应用2076 
            (3)固体物理3165 
              
            或(1)英语 
            (2)原子核物理2070或细胞生物学2072 
            (3)生物化学3156 或放射生物学3167 
             | 
        
        
            | 
             05核技术及应用 
            A.加速器技术及应用 
            B.核物理实验技术(包括射线探测技术 
            及应用) 
             | 
            
             刘 肃 
            李公平 
            陈熙萌 
            杨建红 
             | 
            
             ①1001英语 
            ②2040原子核物理学或2006固体物理Ⅱ选一 
            ③3183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物理学或3023半导体理论或3182加速器原理选一 
             | 
            
             魏宝文赵红卫 
            夏佳文原有进 
            杨晓东宋明涛 
            袁 平肖国青 
            马力祯何 源 
            乔卫民苏 弘 
             | 
            
             (1)英语 
            (2) 原子核物理2070或加速器物理2083或电动力学2074 
            (3) 核与粒子物理实验方法3160或束流光学3161 
              
            或(1)英语 
            (2)原子核物理2070或核电子学2077或计算机系统结构2082 
            (3) 核与粒子物理实验方法3160或探测器技术3171或计算机控制理论3172 
             | 
        
    
 
三、初试与录取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由第一主管导师所在单位组织完成。考生报名时只能选择一方导师作为第一主管导师,按照第一主管导师所在单位普通招考方式的报考条件和要求报名,并参加第一主管导师所在单位组织的初试、复试、体检,合格后按第一主管导师所在单位当年的博士研究生录取政策和招生计划确定拟录取名单,由中科院研究生院和兰州大学汇总后分别报教育部审定后予以录取。
四、毕业与学位授予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须符合高校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毕业的条件,由高等学校和研究所共同颁发毕业证书。学位授予工作由高等学校负责。
五、联系方式
(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联系部门:研究生部
联系电话:0931-4969231
通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南昌路509号(730000)
(二)兰州大学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联系电话:0931-8912168
通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7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