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红,男,白族,1965年生于云南洱源。云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美国宾州大学访问学者(2004-8-2005-7),现任云南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先后获云南省优秀社科成果奖、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主要研究方向
 
  1、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宗教学、考古学);
 
  2、白族历史文化、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研究;
 
  3、民族文化资源保护研究
 
  教学工作
 
  01)2002年2月-2003年7月,为云南大学人类学系民族学专业本科生讲授《民族考古学》。
 
  02)1997年9月至2001年1月:为云南大学中国民族史硕士研究生讲授《考古学与中国西南民族研究》。
 
  03)1998年:为云南大学外国留学生讲授《云南民族宗教》。
 
  重要科研项目
 
  01)教育部社科研究2006年度一般项目《白族文化与汉文化互动与构建:云南凤羽白族村的历史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06JA850006)。
 
  02)2003-2005,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项目:《中美文化资源保护比较研究》。
 
  03)2003年,承担“云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白族民居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已完成。
 
  04)2001年,承担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南诏大理文化精品景区开发与示范研究》,(任课题组副组长),已完成。
 
  05)2000-2001年:承担由云南大学国际交流处 “国际网络大学课程建设”项目《云南各民族的历史及其文化》(英文教学稿)的编撰任务,已完成。
 
  06)1999-2000年: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西南部分),完成《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白族》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民族学研究工作,已完成。
 
  重要论著索引
 
  A.著作
 
  01)《苍洱五百年》(合著,第一作者),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昆明。
 
  02)《小城春秋.巍山》(合著,第一作者),三秦出版社,2003年11月,西安。
 
  03)《云南历代壁画》(英文译著,第二作者),云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5月,昆明。
 
  04)《白族密宗》(个人专著),台湾佛光山《法藏文库》之《20世纪中国佛教学术论典》卷48,2001年,高雄。
 
  05)《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白族》(两主编之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北京。
 
  06)《云南乡土文化丛书.大理》(个人专著),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昆明。
 
  07)《白族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研究》(个人专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4月,昆明。
 
  B.论文
 
  2006
 
  01)《哀牢文化的性质与开发研究》(合著,第二作者),《学术探索》2006年第5期,昆明。
 
  02)《剑川石窟与白族信仰民俗》,载《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第3期,北京。
 
  2005
 
  03)《读石之瑜教授<Negotiating Ethnicity in China,Citizenship as A Response to the State>一书有感》,载台湾大学《政治学评论》,2005年,台北。
 
  2004
 
  04)《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成本核算和经济补偿》(合著,第一作者),载《思想战线》2004年第3期,昆明。
 
  05)《云南省民族学学科发展概况》(合著,第二作者),载《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昆明。
 
  06)《从考古材料看白族的起源》,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北京。
 
  07)《白族民居的价值及其保护与开发》,载《民族艺术研究》2004年第1期,昆明。
 
  08)《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道教建筑》,载香港道教学院《弘道》第18期,2004年7月,香港。
 
  2003
 
  09)《南诏大理国时期道教发展概略》,载香港道教学院《弘道》第16期,2003年10月,香港。
 
  2002
 
  10)《南诏大理历史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载《思想战线》2002年第6期,昆明。
 
  11)《白族的形成与发展》,载《白族历史文化研究》第一集,民族出版社,2002年4月,北京。
 
  2001
 
  12)《云南大理地区的道教》,载《民族学通报》第一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昆明。
 
  2000
 
  13)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Zhuang Nationality in Yunnan(英文,合著,第一作者),载《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萃要》,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昆明。
 
  14)《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医药学与白族医学健康》(合著,第一作者),载《多学科视野中的生育健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0年6月,北京。
 
  15)《阿叱力教与白族传统文化》,《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昆明。
 
  1999
 
  16)《云南大学民族研究的过去和现在》,《民族研究年鉴》1998卷,民族出版社,1999年10 月,北京。
 
  17)《阿叱力教派与白族本主崇拜》,《思想战线》1999年第4期,昆明。
 
  18)《大理文物古迹博览》,台湾大学《中国大陆教学研究通讯》第33期,1999年5月,台北。
 
  19)《白族的宗教》,台湾大学《中国大陆教学研究通讯》第31期,1999年3月,台北。
 
  20)《白族》,台湾大学《中国大陆教学研究通讯》第32期,1999年5月,台北。
 
  21)《阿叱力教与白族的传统医药学》,《昆明社会科学》,1999年1期,昆明。
 
  1998
 
  22)《云南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台湾大学《中国大陆教学研究通讯》第29、30期,1998年10、11月,台北。
 
  23)《白族地区的道教信仰》,台湾国立成功大学《道教学探索》,1998年,台南。
 
  24)《合理定位,开拓前进:云南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合著,第二作者),《思想战线》1998年7期,昆明。
 
  25)《云南大学的民族史、地方史研究》,台湾大学《中国大陆教学研究通讯》第27期,1998年5月,台北。
 
  26)《大陆学术界对白族源流问题的研究》,台湾大学《中国大陆教学研究通讯》第24期,1998年1月,台北。
 
  1997
 
  27)《白族生育健康今昔观》(合著,第一作者),《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育习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北京。
 
  28)《五十年来洱海区域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述略》,《中国民族史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昆明。
 
  29)《白族本主崇拜研究述评:兼谈本主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思想战线》,1997年5期,昆明。
 
  30)《阿叱力教源流考》,《大理文化》1997年1期,大理。
 
  1996
 
  31)《白族本主庙会的文化内涵》(合著,第一作者),《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4期,昆明。
 
  32)《白族梵文火葬墓碑、幢考说》(合著,第一作者),《云南学术探索》1996年4期,昆明。
 
  33)《阿叱力教的文化特征》,《思想战线》1996年3期,昆明。
 
  1994
 
  34)《从洱海区域商品经济发展看大理市场经济建设的思路》,《白族学研究》(四),1994 年,大理。
 
  35)《白族诗人赵辉壁和他的诗歌理论》,《大理文化》1994年3期,大理。
 
  1993
 
  36)《弥渡龙潭山新石器遗址调查简报》,《云南文物》36期(合著,第一作者),1993年,昆明。
 
  37)《关于电视剧<望夫云>的对话》(合著,第一作者),《大理文化》1993年6期,大理。
 
  38)《洱源山水文学名篇鉴赏》,《大理文化》1993年4期,大理。
 
  39)《白族文化史上的释儒》,《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3期,昆明。
 
  40)《白族历史文化与今日大理》,《西南五省区民族文化与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3年3月,大理。
 
  1992
 
  41)《大理地区男性观音造像的演变:兼论佛教密宗的白族化过程》,《思想战线》1992年6期,昆明。
 
  42)《洱源县西山白族聚居区民族文物考察报告》,《云南文物》34期,1992年12 月,昆明。
 
  43)《略论白族的形成》(合著,第二作者),载《白族学研究》(三),1992年7月,大理。
 
  1991
 
  44)《白族火葬墓的几个问题》,《思想战线》1991年6期,昆明。
 
  45)《博南古道考说》,《南方丝绸之路文化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昆明。
 
  46)《白族本主崇拜思想刍议》,《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2期,昆明。
 
  1990
 
  57)《元赵生忠碑记考说》,《云南文物》27-28期,1990年12月,昆明。
 
  联系方式:电话:86-871-5031623(办)、86-871-5039016(家)13769184061(手机)
 
  E-mail:dhli@ynu.edu.cn dhli66@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