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学院口腔医学院的实验教学起源于1979年,在建系初期先后组建了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室,培养了大批口腔医学专门人才。1998年12月,为适应口腔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集中教学优势、共享教学资源,进一步增强口腔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口腔医学院将原属各教研室管理的专用实验室整合优化、合并重组,建立了口腔综合实验室,成立了专职的实验教学管理队伍,组成了专兼职的实验教学师资库,明确了新的实验室是在口腔医学院直接领导和管理下的二级科室,实行人、财、物独立运行的管理模式。通过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口腔综合实验室发生了显著变化,并于2006年被学校评为院级实验示范中心
一、口腔综合实验室实验教学条件
口腔综合实验室总面积约450平方米,其中学生实习用房面积约350平方米,有2间基础实验室、3间临床综合实验室、1间临床模拟训练室,可同时容纳约100名学生同时进行不同的实验课教学,拥有各种教学设备总价值200多万元,其中近三年新增设备近150万元。
二、口腔综合实验室教师队伍
口腔综合实验室的师资队伍采取专兼职结合,除3名专职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外,每学年定期抽调17名高素质教师作为实验教学兼职教师,其中88%的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
三、口腔综合实验室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
口腔专业12门专业课程均开设实验课。各教研室根据学时和内容均编写了完善的实验教学教学大纲及实习指导,2007年在此基础上完成《口腔实验教程》及《口腔实验报告》的编写工作,并完成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的建立。目前共有实验项目147项,其中91项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同时不断加大实验课的比例,其中口腔内科学、口腔修复学及口腔外科学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比达到1:1。在各门实验课时间的安排、学时比例、实习的内容等方面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连续性。
四、口腔综合实验室特色
1.综合性的管理模式。成立口腔综合实验室后,通过资源整合,既节约有限的教育资源,又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专业实验人员统一管理,打破了原有专业限制,使实验人员跨学科参与到教学中,这样既充分发挥了专业实验人员作用,又保证了实验教学队伍的稳定。实验室的综合利用,通过统一协调,大部分实验都能开展,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实验室功能,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2.仿真模拟实验教学及多媒体教学。仿真模拟教学系统可模拟临床情景,利用牙颌模型及麻醉训练器等仪器模拟临床各科疾病及治疗,保证了学生临床操作的真实性。多媒体教学系统改变了原有的实验教学方法,临床实验通过示教过程的实时播放,每个学生在显示屏上可以看清教师的操作。配合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更直观地学习操作过程,从而更好地完成实验操作。在基础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3.创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应用于实验教学中,取到了较好的效果。其中口腔内科率先开展的PBL实验教学法,学生在操作中,根据问题,结合病例,通过讨论,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对比式教学法,通过对牙体的形态、表面解剖特点的对比式教学,使学生易于掌握牙体解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