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筹)201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院校信息 >> 招生简章 >> 正文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筹)201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试卷库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筹)201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筹)(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为“高等研究院”(SARI,CAS)),是由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起共建,以“中国科学院上海浦东科技园”为地域范畴,致力于国家战略目标的核心技术研发(包括信息与电子技术、空间技术与国防科技、能源与环境技术、医药与生物技术、新材料与工艺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转移转化,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和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技术集成研究机构,以及构建与研究开发模式、转移转化模式、创新创业模式紧密结合,培养优秀创新创业能力人才的教育模式平台。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爱国守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能在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等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或为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或获得学士学位满六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规定的体检要求;

4、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5、有2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

6、现役军人考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报考手续。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三、报名

1、报名时间

详见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http://www.sim.cas.cn/rcjy/zs/bszs/200908/t20090818_2416974.html)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http://www.sioc.ac.cn/jyypx/yjsjy/zs/bszs/200910/t20091027_2635951.html)的通知。

2、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须进行网上报名,请考生登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信息网填写报名信息。

网址:http://www.sicls.ac.cn/shb/

电话:021-50808085转639

E-mail:hury@sari.ac.cn


201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
化学研究所

有机化学

01固体碱与绿色有机合成

2人
(均为秋季招生)

①1001英语
②2001物理有机化学
③3001有机合成及反应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通信与
信息系统

01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人
(其中春季1人)

①英语
②现代通信原理或先进电子线路
③数字信号处理2

微电子学与固体
电子学

01太赫兹光电子物理、器件与应用

3人
(其中春季1人)

①英语
②高等半导体物理
③半导体器件原理B

导师介绍:

1、封松林,男,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法国巴黎第七大学材料科学专业博士后,1992年-2000年12月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所长助理、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所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任。2001年1月起任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导。2002年5月起任上海微系统所所长,兼中科院微系统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国家863专家、973项目专家组成员。2008年12月起任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筹建工作组组长。

在低维半导体物理、材料和器件等方面作出了多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创造性地用DLTS方法研究超晶格中的深能级,取得同行公认的结果;作为国内自组织生长量子点研究的开拓者之一,用实验证据消除了人们对量子点激光器的疑虑,发展了一种通过控制量子点纵向尺寸实现受限能级一致性的新途径,大幅度提高了材料的质量,实现了激光波长的控制;建立了国内唯一的SPM-MBE联合系统,在低维材料生长机理研究中取得了有特色的结果。

目前研究领域是微系统技术;量子器件和物理;低维半导体材料、器件和物理的研究。

2、姜标,男,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1年-2009年任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兰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2003年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学科学位评议组成员,2006年当选为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学科主任,2007年聘为中国化学会《化学学报》编委;2005年当选为联合国环保署化学技术选评委员共同主席及联合国环保署技术与经济评估组成员,2006年聘为英国皇家化学会Chem. Commun.国际编委。2008年12月起任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筹建工作组副组长。

1991年获“甘肃省做出突出贡献博士”、“第二届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获“中科院上海分院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上海市科技系统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上海市第二届十佳科技启明星”、“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求是基金“杰出青年学者奖”;1997年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普陀区特别杰出青年”、“上海市优秀博士后”、“上海市回国留学人员先进个人”;2000年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2001年获“世界华人有机化学会议杰出青年奖”、“上海徐光启科技奖”;2003年获“新世纪中国改革百名优秀人物”、“中国科学院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科技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科学技术技术进步一等奖”;2004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05年当选“全国优秀博士后”;2006年获Eli Lilly 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 in China (ELSEA);2007年获“法国市长勋章”、“中国化学会有机合成创造奖”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TEAP Champion Award奖”;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究领域主要有:甾体和萜类化学、金属有机化学、药物合成化学、杂环化学、有机氟化学、不对称合成、重要含氟药物中间体的开发研究。

3、孙予罕,男,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1983年至1989年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获硕士、博士学位。1989年9月至2000年担任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室主任、所长助理。1996年至2002年任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2000年至2008年任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所长。2008年12月起任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筹建工作组副组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首批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8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三等奖。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4年获中科院载人航天贡献奖。2005年获中科院杰出成就奖、山西省自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各一项。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已授权40余项。现任中国化学学会理事,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中国能源研究会会员,山西省政府决策与咨询委员会委员。1998年至今任国际学术刊物《FULL》编委,《燃料化学学报》主编,《天然气化工》副主任编委,《催化学报》、《Particology》等编委。

主要从事煤间接液化合成油品和化学品、CO2转化利用中催化和工程研究,同时开展相关纳米材料及其在绿色化学和光学中的应用研究。

4、杨 晟,男,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生物化学工程专业 (工学士),200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 (博士),现任上海工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酶工程、代谢工程、合成生物学。曾荣获DuPont Young Professor Award 2006。

5、姜卫红,女,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1988年获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生理生化专业博士学位,1991年6月至1995年7月在美国普度大学生物系,细菌磷代谢分子调控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微生物次生代谢分子调控开放实验室副主任,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兼任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副所长。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J. Bacteriol., J. Biol. Chem., Appl.Environ.Microbiol.等国际重要刊物),申请专利10多项。199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为微生物代谢调控与代谢工程研究工作。

6、杨蕴刘,男,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1959~1964年复旦大学生物系,1964~1968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微生物专业研究生,1979~1982年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微生物室助理研究员。1983~1984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生命科学中心分子遗传学访问学者,1985~1986年美国波士顿生物医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访问学者,1987~1991年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微生物代谢调控研究组副研究员,1991~至今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分子微生物学开放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培养硕士生、博士生近20名。

主要研究领域是分子微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目前,主要从事与生物催化相关的基因工程、酶工程以及工业菌株的分子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先后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7项。

7、王成树,男,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9.9–1993.7安徽农业大学植保系学士,1993.9–1996.7安徽农业大学林学系硕士,1998.9–2001.7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系博士。1999.8–2000.9英国University of Wales Swansea访问学者, 2001.7-2003.12英国University of Wales Swansea博士后研究,2004.1-2006.8美国University of Maryland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百人计划”课题组长。

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昆虫分子病理学,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曾获2005年度安徽省科技一等奖 (排名第四),2008年度安徽省科技一等奖 (排名第六)。

8、黄伟光,男,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清洁能源技术中心主任。1981年由国家教委公派赴日本国立九州大学留学,于1986年、1988年、1991年分别获得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被聘为副研究员,1996年被破格聘任为研究员。现为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和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专业委员会理事,日本机械工程学会会员。

从事的主要研究工作有:叶轮机械三维粘性流动研究、三维计算机网格生成与后处理研究、非定常动静叶相互作用的研究、粘性流动的数值模拟与机理研究、叶栅通道内复杂流动特性及损失机理研究、叶片气膜冷却的基础研究等。

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二等奖及被评为首届中国科学院京区优秀青年。现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

9、韩怡卓,男,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3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1996年获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研究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清洁能源技术中心副主任,担任《燃料化学学报》和《天然气化工》杂志编委。主要从事与合成气转化有关的新催化反应过程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特别是在多相催化反应工程领域的研究有多年的积累,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目前,负责承担着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合作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方向包括:碳酸二甲酯合成的新催化反应过程的研究、气液固三相反应器在合成气化学中的应用、浆态床二甲醚合成工艺过程的研究与开发、低级醇醚催化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的新反应过程的研究。

招生有关情况问答:

欢迎广大考生报考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10年为我院代招的博士研究生。现将有关招生情况问答如下:

(1)你院为什么要由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代招博士研究生?其性质与其他单位直接招收博士研究生有何区别?

答:经中科院和上海市政府协商,决定在上海市共同组建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筹建阶段,我院挂靠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招收博士研究生。由于中科院系统研究生教育实行统一招生,统一管理和统一授予学位的管理模式。因此,由我所委托院内有关院所代招博士研究生与其他单位直接招收博士研究生其性质没有区别。

(2)报考你院代招的博士研究生的考试试题?

答: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英语和同等学力加试政治理论考试使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统一命题,专业课考试由我院代招单位命题。英语考试大纲和政治理论参考书目请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信息网查询,专业课考试大纲和参考书请考生直接咨询我院代招单位。

(3)录取为你院博士研究生后如何培养?

答: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博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与科研工作相结合、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的方式,着重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