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院校信息 >> 招生简章 >> 正文 2016年广东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试卷库
2016年广东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学校简介
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学校坐落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美丽的海滨城市——湛江市。学校设有水产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海洋与气象学院、农学院、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航海学院、信息学院、理学院、文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中歌艺术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
现有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和海洋科学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工程、农业和艺术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68个本科专业(其中“一本”专业10个)。水产、海洋科学被列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拥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被列为“攀峰重点学科”,海洋科学、水产2个一级学科被列为“优势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3个学科被列为“特色重点学科”。
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2.9万余人。有教职工19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多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550多人、博士学位者280多人;博士生导师20多人、硕士生导师220多人;“共享院士”3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
拥有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贝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湛江)、广东省珍珠养殖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近海海洋变化与灾害预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海洋开发研究中心、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海洋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与国家海洋局共建)、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等1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重点实验室、水产经济动物病害控制重点实验室等7个厅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4个。拥有首批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培育对象——南海现代渔业协同创新中心。建有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具有国家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实验室)、海洋实验室、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等69个校级教学科研实验室。
近五年,学校承担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在内的科研项目共2350多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27项、省部级项目490多项;科研经费总额达4.27亿元;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78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省部级二、三等奖20项。“大宗低值蛋白资源生产富含呈味肽的呈味基料及调味品共性关键技术”项目获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附壳造型珍珠和优质海水珍珠养殖及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1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日本囊对虾和斑节对虾地膜覆沙池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项目获2009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马氏珠母贝夜荧光珍珠培育技术”项目获2013年度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对虾种苗繁育及养殖、海水名贵鱼类的种苗繁育及养殖、海水鱼类病害防治、珍珠贝的养殖及育珠、水产品加工及贮藏、杂交水稻育种、区域海洋学等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二、收费标准和奖助政策
(一)收费标准
我校2016年硕士研究生的收费标准是:学术型、专业学位型(不含艺术硕士)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每生均为6000元/学年,艺术硕士14000元/学年。住宿费1300-1700元/学年左右(入学后实际收取金额以政府主管部门核准价为准)。
(二)奖助政策
为了吸引更多优秀本科毕业生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学校特别增设“海大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和“新生特别奖学金”,大幅度提高第一志愿报考的奖励力度,最高奖励额每年超过5.3万元。具体资助政策如下:
1、学校奖助金:
2、学院资助(委培生除外):
①、水产学院:水产养殖、捕捞学、渔业资源、海洋生物学、渔业专业(领域):发放科研津贴每生300元/月。
②、海洋与气象学院:海洋科学相关专业(方向)发放科研津贴每生500元/月。
③、食品科技学院:各招生专业在校期间由导师给予每人科研津贴300元/月。
④、农学院:全日制学术型作物遗传育种、植物病理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热带园艺作物学、作物生态学专业,以及全日制专业学位农业硕士(作物、植物保护、种业领域)入学后由导师发放科研津贴每生300元/月。
全日制学术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生产学专业,以及全日制农业硕士(养殖领域)入学后根据研究生学习和科研表现,导师设奖学金每年1000-3000元,同时另设有企业奖学金。
⑤、工程学院:招生专业由导师给予每人科研资助300元/月,在导师科研经费中列支。
⑥、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由导师发放科研津贴每生100元/月,每年按10个月发放。
3、勤工俭学、社会资助和助学贷款
①、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津贴:400-800元/生.月。学校每学年提供助管、助研、助教和辅导员助理岗位,基本满足研究生需求;与湛江市委组织部合作每年选派研究生到湛江市相关单位部门挂职锻炼,学校和挂职单位均发给足额补助。
②、社会奖学金:3000-10000元/生.年。目前学校设立的社会奖学金分别有中水奖学金、大华农奖学金、雅琪奖学金等,主要覆盖海洋、水产、食品、农学、管理类专业研究生,原则上不重复奖励,总体覆盖约20%。
③、国家助学贷款:学校协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向银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三、报考须知
(一)招生人数
我校2016年共有19个学术型学科、专业和3个专业学位类别面向全国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200余人。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下达的2016年研究生招生规模为准。各学科实际招生数将视生源和学科情况做适当调整。学术型研究生学制为3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2-3年。
我校接收获推免资格的应届本科生报读,有意者请及时与我校研招办联系。
(二)招生类别和学费
硕士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我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在职人员考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一律录取为定向就业。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缴费上学,我校标准是:学术型专业及农业硕士、工程硕士6000元/学年,艺术硕士14000元/学年。
(三)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
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6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且已取得报考专业的大学本科4门主干课程成绩(可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出具本科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可选报与本人毕业专业相同的学科、专业。同等学力考生通过初试后,复试时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课程;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的同意。
(四)报名时间、地点及事项
1、报名:采取全国统一的网上报名和现场照相、交费和确认相结合的报名方式。
网上报名日期:2015年10月10—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预报名时间为2015年9月24—27日(每天9:00-22:00)。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具体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公布,请考生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发布的公告。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确认。
(2)考生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在2016年9月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4)考生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2、资格审查:我校根据教育部规定,对报考我校考生信息和现场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以确定考试资格。考生填报的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准考试。网上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考生,应在我校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否则不准参加考试。
3、打印准考证:2015年12月14—28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4、考试时间、地点:考试时间2015年12月26日—27日,考生的具体考试地点由报考点安排。
5、我校招生最新信息将及时在我校网站公布,请考生关注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如国家政策有变化,请以最新国家文件规定为准。
(五)单位信息及联系办法
单位代码:10566单位名称:广东海洋大学
联系部门: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处招生与就业办公室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湖光岩东;邮政编码:524088
电话:(0759)2362490(3-5月份)、2396185
传真:(0759)2362490(3-5月份)、2396186
电子信箱:gdouyjs@163.com
学校主页:http://www.gdou.edu.cn
研究生处主页:http://yjs.gdou.edu.cn

四、专业介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
本硕士点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点始于2006年,现有硕士生导师10名。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4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16项,市厅级项目23项,到帐经费293万元。出版学术专著8部,发表论文400多篇,获教学与科研成果奖7项,其中省部级2项,市厅级7项。设有以下3个研究方向:
1、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研究:研究我国政治文明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明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2、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主要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及应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当代中国区域社会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完善;城乡差别与和谐城乡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型社会的建设;欠发达地区社会发展问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海洋强国战略研究。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战略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梦与海洋梦。
就业方向:党政机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
(二)物理海洋学(070701)
本硕士点设在海洋与气象学院,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11年,现有双聘院士1名,珠江学者1名,兼职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8名。学院拥有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一级学科博士点,广东省珠江学者设岗学科、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广东省特色专业及“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近五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等研究项目100余项,到账经费8000余万元。在《J.Geophys.Res.》、《Cont.Shelf.Res.》、《中国科学》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80余篇。设有以下四个研究方向:
1、海洋与气候变化:采用物理海洋为主的多学科交叉手段,开展南海海气相互作用、海洋立体观测技术、南海与周边大洋相互作用及其对气候变化影响等研究,探究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规律、以及海气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
2、海洋波动与混合:运用海上调查、室内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南海海洋波动与混合的时空特征、动力过程、能量传播及生成机制等研究,探究海洋波动混合对海洋大中尺度动力过程及物质输送的作用规律。
3、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物理过程耦合:运用遥感观测手段结合现场水文生物调查,借助多学科交叉优势,重点开展南海环境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探究南海海洋物理过程及气候变化对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作用机理。
4、河口、海岸动力学:借助现场调查和数值模式,研究南海北部海岸带波浪、潮汐、海流、河流等海岸动力因素的变动规律及其与岸滩植被、海岸建筑等的相互作用,为岸滩的环境评价以及海岸带工程灾害风险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海洋化学(070702)
本硕士点设在海洋与气象学院,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11年,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硕士生导师3人。学院拥有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一级学科博士点,广东省珠江学者设岗学科、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广东省特色专业及“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近五年,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等30余项。在《J.AppliedPolymerScience》、《FusionEng.Design》等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获得科研成果5项,其中省部级三等奖2项。设有以下两个研究方向:
1、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机制:利用化学、生物学的研究手段,结合物理过程,研究南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与物理过程的耦合。揭示南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特点,为南海的海洋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研究以及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服务。
2、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化学:以南海特色生物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化学、生物手段开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化学改性与功能化研究,改进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与绿色化生产技术,开发利用南海主要经济品种和稀有资源。
(四)海洋生物学(070703)
本硕士点设在水产学院,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06年,现有兼职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生导师21名;有省(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2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236项,其中国家级25项、省部级81项,到帐经费5300多万元;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部,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论文400多篇,获教学与科研成果奖15项,其中省部级7项。设有以下2个研究方向:
1、海洋经济动物发育生物学
主要开展针对南海海洋经济物种生殖细胞的发生、胚胎发育、种质资源与种质保存、遗传育种、基因组学以及基因工程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毕业后可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生物工程公司以及政府部门就业。
2、海洋环境与生物资源保护
主要针对南海海洋生物、尤其是渔业资源、红树林和珊瑚礁等资源和环境的现状及保护对策开展系统研究;对常见的海洋生物疾病及其防控开展基础研究。毕业后可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环境监测站以及政府部门就业。
(五)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本硕士点设在工程学院,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06年,校级重点学科,2012年获批为广东省第九轮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现有兼职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23名;有省(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89项,其中国家级10余项、省部级40余项,到帐经费2000余万元;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部,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论文170余篇,获教学与科研成果奖2项,其中省部级2项。本学科面向海洋装备、水产品加工和热带农作物生产加工等领域,机、电、信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方法和手段,解决相关行业的技术难题,提供科研服务。设有以下3个研究方向:
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运用现代数字化设计技术及先进制造技术服务于石油、钢铁、港口、家电等行业,解决机械制造、海洋装备制造与腐蚀监控和家电新产品研发等教学、科研和生产中急需的科学和技术难题,着力提高制造业的信息化。
2、农海产品养殖与加工设备自动化
主要从事现代海洋渔业养殖与加工设备和热带农业装备及自动化方面的研究,致力于实现水产品和热带农作物生产、加工过程的机械化、现代化。
3、节能设计与动力设备
主要从事机电产品的节能设计、热工设备和动力设备的节能性能研究。将先进制造技术和热科学技术理论结合,从节能角度提高产品或设备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效率。
(六)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00/097200)
本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设在食品科技学院,博士授予工学学位,硕士授予工学学位或农学学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四个研究方向:水产品贮藏与加工、南海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与开发、水产食品质量与安全、亚热带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1、水产品贮藏与加工:以南海大宗水产品资源为原料,重点开展贮藏加工特性、保活与低温流通技术、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工新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为南海区乃至全国水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2、南海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与开发:以南海海洋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围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结构解析、功效评价、规模化生产及开发应用等方面的科学与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为海洋保健品、药物和天然高效抗菌剂等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3、水产食品质量与安全:围绕南海水产品产业链中质量与安全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重点开展有害因子的识别、发生、残留规律、快速检测与风险分析和预警以及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为华南地区水产品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4、亚热带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以岭南地方特色农产品资源为对象,重点开展果蔬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亚热带果蔬精深加工和食品新资源研究与保健开发等方面研究,为亚热带果蔬贮藏保鲜与加工以及食品新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七)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090101)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11年,现有硕士生导师6名;有省(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广东海洋大学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1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30多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5项,到帐经费500多万元;发表论文50余篇,获教学与科研成果奖9项,其中省部级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设有以下2个研究方向:
1、热带作物栽培生理
本方向主要研究热带、亚热带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探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理论和技术,为该地区的作物生产、科研及教学等领域培养高级技术人才。
2、热带作物耕作制度
本研究方向主要是根据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土壤等特性,建立合理的农作物种植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土地保护和肥力培育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土地的高效可持续利用。
(八)作物遗传育种(090102)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学科2000年开始招生,为第七、八轮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6名,教授5名,博士8名,其中2人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有先进的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与蛋白组学研究平台和广东省高等学校现代生物化学教学实验中心、中央地方共建——热区作物遗传育种实验室、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及分子生物学等10个条件完备的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近30项,到帐经费600多万元;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获教学与科研成果奖5项,培育出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新品种近20个,其中“博Ⅱ优15选育与推广”获海南省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年毕业生去向多为农科院(所)、生物技术公司、中学(生物教师)、政府机构或读博。设以下3个研究方向:
1、作物杂种优势理论与应用
开展作物育性研究,探索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和超高产育种规律,培育作物杂交种。已培育出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水稻品种15个,在粤、桂、琼三省(区)累计推广2500万亩,增产稻谷12亿公斤。5个品种连续多年被遴选为广东省主导品种。
2、能源作物种质资源与分子育种
开展基于基因组学的能源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和目标性状分子数量遗传研究,发掘、定位和克隆关键基因,阐明基因的功能及表达机理,揭示复杂数量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抗虫杂交种。
3、作物营养高效与抗性育种
研究作物对土壤养分与水分的利用效率及抗旱耐盐性,揭示其遗传规律,开展种质筛选和创新,培育营养高效、水分高效和抗旱耐盐新品种。
(九)植物病理学(090401)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于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硕士生导师3名。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海洋微生物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10项,到帐经费200多万元;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多篇。设有以下3个研究方向:
1、资源微生物利用与生物技术
主要开展南海海域海洋生物共附生海洋微生物资源、活性物质、功能基因及其开发利用等研究工作。培养研究生可从事微生物有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制药企业和农业推广部门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2、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主要开展植物微生态学、植物内生微生物和海洋微生物等在植物病害生防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培养研究生可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农业推广和生物农药的研发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3、分子植物病理学
主要开展植物寄主与病原物互作中的基因克隆、基因表达与基因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培养研究生可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农业推广、抗病育种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工作。
(十)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090501)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06年,系广东省省级重点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9名,其中教授7名(二级教授1名)、博士学位者7名,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名,多人在省级以上学术团体任职,其中国家级学会副理事长2名,理事5名。拥有价值1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有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特种经济动物子平台1个,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热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家禽育种中心,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动物科学”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动物繁殖学”1门;近5年承担科研项目40多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30项,到帐经费500多万元;主编国家规划教材4部,出版学术专著13部,发表学术论文230篇,获教学与科研成果奖15项,其中省部级6项。设有2个研究方向:
1、动物遗传资源利用与品种选育
主要从事畜禽遗传资源的评估与保存、选育和利用,开展群体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与动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其重点和亮点在于贵妃鸡、珍珠鸡、麒麟鸡、怀乡鸡、雷州黑鸭及狮头鹅的应用和基础研究。产学研紧密结合是其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就业方向以国内外大中型种畜禽养殖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主。
2、动物繁殖原理与生物技术
主要从事动物生殖生理、动物繁殖技术及动物繁殖毒理等方面的研究。其特色与优势在于动物干细胞研究、生殖调控研究及动物胚胎工程与生物技术。就业方向以种畜禽养殖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普通高校及生物工程企业为主。
(十一)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090502)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01年,现有教授9人,其中博士学位7人,硕士生导师10人;仪器设备总值1500多万元;有“广东省高等学校现代生物化学实验中心”等省厅级重点实验室;“动物科学”专业为国家和广东省特色专业。近5年,共承担科研项目52项,其中省部级25项,到账经费500万元;主编国家统编教材5部,出版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录16篇,获教学与科研成果奖16项,其中省部级5项。设有以下3个研究方向:
1、动物营养
主要从事动物营养需要、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及营养价值评定、养分在动物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营养调控、营养模拟与预测,营养平衡以及营养技术与其它生产技术的集成和分子营养学等方面的研究。面向生产实际需要,依托理论研究进展,达到理论与实践统一,知识与技能协调是本方向的特色和优势。就业方向为在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大型企业等从事饲料生产和畜禽养殖等研究和经营工作。
2、动物营养与环境
从动物群体、个体、细胞及分子多层面研究环境因子对动物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规律及饲料安全性评价方法,重点研制适应于不同环境的安全高效饲料添加剂生产方法。将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动物营养研究方法相结合,将传统畜禽饲料生产与水生动物饲料生产相结合,将畜禽优质高效生产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优质高效安全和标准化生产,是本方向的优势与特色。就业方向为在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大型企业等从事饲料生产和畜禽养殖等研究和经营工作。
3、动物营养与免疫
主要研究营养物质及生物活性物质对动物免疫机能的调节作用,为改善动物健康水平,保证畜禽产品安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就业方向为在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大型企业等从事饲料生产和畜禽养殖等研究和经营工作。
(十二)作物生态学(0901Z1)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12年,现有硕士生导师4名。近年来,在“水稻节水栽培”、“甘蔗高产高糖与减量化栽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等多个领域开展过系统研究,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广东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等层面数十项科研项目,目前在研总经费达500万元。5年内共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多篇。现有专业实验室6间,总面积近600m2,购置有凝胶成像系统、PCR、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微波消解、全自动定氮仪、厌氧手套箱、ICP-MS等大型仪器设备,资产总价值达1000万元,能满足生态学、土壤学、环境科学等学科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需要。设有以下2个研究方向:
1、作物(水稻、甘蔗)生境调控
主要研究在高强度利用条件下,典型作物场地土壤肥力的演变规律及定向培育技术,化肥养分循环转化与高效利用技术,作物需水耗水规律与节水农业技术,为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2、作物污染生境修复
主要典型作物生产环境污染物在农田环境中的转化、迁移和归趋,探明其环境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探索典型受污环境作物生产环境修复的理论与方法。
本专业毕业后可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政府农业、环保部门就业。
(十三)热带园艺作物学(0901Z2)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现有硕士生导师3名,博士生导师1名;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岭南水果创新团队岗位科学家1人;有省(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广东海洋大学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1个。近5年本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等课题40多项,科研经费8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3部,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8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设有以下2个研究方向:
1、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
本方向主要研究热区园艺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机制,研究热区园艺作物安全高效生产、健康种苗培育与快繁以及重大病虫害防控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培养园艺作物生理及栽培技术研发和推广方面的高级人才。
2、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
本方向主要开展热带园艺作物的种质资源收集、鉴评与创新、利用研究,开展重要性状的分子机制解析与基因分离,开展杂种优势利用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培养园艺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品种培育方面的高级人才。
(十四)动物生产学(0905Z1)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于2014年开始招生,教师队伍中现有教授7名,获博士学位者9名,硕士生导师8名。拥有价值1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有“动物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动物繁殖学”等2门,“动物繁殖原理与生物技术”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学科带头人主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家畜环境卫生学》。近几年承担科研项目40多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30项,到帐经费500多万元;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获教学与科研成果奖10余项,其中省部级4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3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设有以下两个研究方向:
1、畜禽优质高效生产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畜禽环境生理与环境控制,包括畜禽应激、适应、行为及动物福利与保护,畜舍环境控制与改善等;(2)畜禽生产体系及技术的优化,包括畜牧业产业布局优化、畜禽种群(群体)结构优化、畜牧场设计与畜禽生产工艺优化,各种畜禽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
2、动物安全生产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畜禽生产过程安全控制,主要以畜禽群发病的防治为重点,研究集约化、规模化畜牧业生产条件下动物群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2)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主要以畜牧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为重点,研究不同生产环境(如环境应激、饲料毒物,等)、生产方式和用药制度(如给药方式、给药剂量及停药时间)对畜禽产品质量的影响及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措施,研究畜禽质量安全监测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十五)水产养殖(090801)
本硕士点设在水产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1999年,现有双聘院士1名,珠江学者1名,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名,兼职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生导师27名;有省(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5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279项,其中国家级30项、省部级99项,到帐经费5900多万元;主编国家规划教材2部,出版学术专著12部,发表论文500多篇,获教学与科研成果奖32项,其中省部级9项,其中“华南地区对虾产业高效技术”和“日本囊对虾和斑节对虾地膜覆沙池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分别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设有以下6个研究方向:
1、水产经济动物生物学及种子工程
从事鱼类等华南主要水生经济动物良种选育和杂交选育、人工繁殖、大规模种苗生产和高效健康养殖理论与技术研究,主要进行基础生物学、繁殖生态、形态发育、养殖生态、养殖生理、养殖营养、生物能量、种苗繁育及养殖模式等理论研究和人工繁殖、种苗大规模生产、低耗高效健康养殖、抗寒应急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2、水产经济动物繁殖生物学
主要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繁殖生物学理论、繁殖技术、生殖生态学、生殖和生长发育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理,性别控制及性转化等生物技术育种原理及技术;研制和开发促进水产养殖种类繁殖和生长发育的高新技术及产品。
3、水产经济动物免疫学及病害控制
以南方水产养殖鱼、虾等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开展海水鱼类免疫机制特别是分子免疫机理与免疫记忆细胞,鱼类弧菌病与病毒病病原生物学与致病机理、及流行病学、相关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探讨病原、环境、宿主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常用渔药的安全使用规范;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不同病原株的共同抗原,研发预防水生动物疾病的新型渔药如疫苗、免疫学诊断技术等。
4、水产无脊椎动物增养殖及珍珠培育
针对南海海域的特色贝类资源尤其是珠母贝,深入开展人工繁殖、遗传育种及珍珠培育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马氏珠母贝的种质资源研究;马氏珠母贝优良品种的培育;优质海水珍珠的培育技术及养殖技术规范;企鹅珍珠贝、珠母贝(黑蝶贝)和大珠母贝(白蝶贝)的增养殖与珍珠培育技术。
5、水产经济动物营养与饲料
以解决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短缺、产品品质与安全、环境污染等关键问题为目标,开展鱼虾蟹贝等水生动物营养生理与代谢、营养免疫与环境营养学、分子营养学、饲料安全等领域的研究以及安全高效节能环保饲料开发。就业方向:高校或研究机构;大型饲料企业集团技术部门;攻读博士学位,等等。
6、水域生态学
主要研究生态调控与营养调控降低养殖自身污染技术;水产经济动物种群生态、养殖容量与养殖生态环境调控技术;近岸海域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就业方向主要到环境和水产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十六)捕捞学(090802)
本硕士点设在水产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11年,现有硕士生导师5名;有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32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级18项,到帐经费1860万元;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论文160篇,获教学与科研成果奖6项,其中省部级1项。设有以下2个研究方向:
1、渔具渔法学
主要研究渔具选择性与生态友好型捕捞技术、渔用材料适配特性、渔具系统动力学、渔具设计与模型分析、渔具标准等,具有典型的南海热带与亚热带特色。就业方向为相关高校、研究所、渔业行政部门或海洋渔业企业等单位输送教学、研究及管理人才。
2、设施渔业与管理
针对南海渔业特点,主要研究抗风浪网箱、人工鱼礁和海藻场等渔业设施结构性能、水动力试验方法、理论计算与模型分析、渔业科学管理体系开发与构建。就业方向为相关高校、研究所、渔业行政部门或海洋渔业企业等单位输送教学、设计、研究及管理人才。
(十七)渔业资源(090803)
本硕士点设在水产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03年,现有兼职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0名;有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83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部级20项,到帐经费2800多万元;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论文180篇,获教学与科研成果奖6项,其中省部级1项。设有以下2个研究方向:
1、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
主要研究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键技术与应用。毕业后可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环境监测站以及政府部门就业。
2、渔业生态环境
主要研究渔业水域污染防治理论与技术,渔业水域环境检测与保障技术,渔业水域环境可持续利用理论与技术,渔业环境信息与信息系统应用技术,探索退化渔业生态系统的恢复途径,遏制水域环境恶化趋势。毕业后可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就业。
(十八)农业经济管理(120301)
本硕士点设在经济管理学院,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03年,为广东省重点特色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11名(其中2名兼任博导),有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1个。近五年,本专业承担科研项目200余项,到帐经费1400多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等省部级课题30余项;获各级科研成果奖励20余项,其中,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5项;出版专著和教材40余部;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从事农业(海洋)经济管理及相关领域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设有以下4个研究方向:
1、海洋经济理论与政策:对南中国海资源开发、区域经济发展、海洋产业优化升级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紧密结合广东各地海洋资源优势、产业现状和经济基础,制定了各地海洋经济“十一五”和“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其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探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规律和海洋新兴型战略产业培养的路径和政策。
2、海洋管理理论与实践:在海域使用与资源利用方面,开展了区域海洋功能区划、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北部湾及雷州半岛海域使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在海洋产业与科技方面,对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以及海洋科技创新体制有深入研究。在海洋政策方面,深入开展海洋综合管理、区域海洋政策比较等方面的研究。在海洋权益方面,开展了海洋国土属性及特征、专属经济区与公海相关法律制度,以及南中国海周边国家和地区协作问题等研究。
3、农海产品贸易理论与实务:系统地研究渔业国际贸易中的补贴问题。将海水产品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作为海洋与渔业资源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来研究。把海洋环境保护和绿色贸易制度建设作为推动WTO政务管理重要举措来研究。对建立农海产品出口应对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和防护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
4、热带农业经济理论与应用:突出了地方特色,重点研究热带亚热带地区“三农”问题,从而为湛江乃至整个广东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注重湛江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研究,如热带亚热带水果、北运菜和南美白对虾等;注重南海渔业经济研究,重点研究南海捕捞业走向外海、渔民转产专业、渔民增收的研究,彰显海洋大学特色。运用经济理论,从宏观上研究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制度创新、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市场化和国际竞争力;从微观上农业组织的类型、功能、行为和农民组织化问题;新农村建设等问题,为广东以及国家农业政策的完善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十九)行政管理(120401)
本硕士点设在经济管理学院,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06年,现有硕士生导师11名(其中2名兼任博导)。近五年,本专业承担科研项目150余项,到帐经费1300多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等省部级课题30余项;获各级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其中,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项;出版专著和教材40余部;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80多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行政学理论知识扎实,公共政策分析和公共事务管理能力较强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从事相关教学和科学研究,可以胜任党政部门、公共事业机构以及其他组织的行政管理工作。设有以下四个研究方向:
1、海洋管理与政策:研究海洋权益维护、海域使用与海洋功能区划、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执法等方面的管理和政策问题,以达到维护海洋权益,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
2、地方政府管理:研究地方政府职能、地方政府组织、地方政府改革与发展、地方政府竞争以及地方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重大问题,以达到提高地方政府行政绩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3、公共组织管理:研究公共组织经典理论、公共组织战略与危机管理、公共组织职能再造、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组织绩效管理、公共组织制度创新以及中国特色公共组织发展等问题,以实现公共组织的全面发展和公共服务的有效提供。
4、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社会管理体制、内容、模式和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以及关系人民生活的住房、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现实问题,通过健全社会管理,解决社会问题,以达到促进社会安全,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二十)农业硕士(专业学位)
1、(095113)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
本领域设在食品科技学院,授予农业硕士学位。本专业学位点设有2个研究方向:
①食品加工:以南海大宗水产品和亚热带特色农产品为研究对象,围绕食品原料特性、食品保鲜与加工技术、食品企业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解决食品加工企业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食品加工企业的管理水平。
②食品质量与安全:围绕食品产业链中质量与安全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重点开展有害因子的识别、发生、残留规律、快速检测与风险分析和预警以及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为食品加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2、(095110)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
本领域设在经济管理学院,授予农业硕士学位。
本领域始于2008年,现有硕士生导师12名。近五年,本专业承担科研项目120余项,到帐经费1200多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等省部级课题30余项;获各级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其中,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5项;出版专著和教材40余部;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70多篇。设有农业与农村发展、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海洋经济与产业发展三个研究方向。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模式。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3、(095108)渔业领域
本领域设在水产学院,授予农业硕士学位。
渔业领域学科点于200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为渔业领域的农业技术推广、农村发展、涉农企业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本学科注重“产学研”紧密结合,依托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等一批重点实验室,形成了水产养殖、渔业资源、渔业经济等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拥有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导师队伍,现有教授30名,副教授28名,其中10名教授是博士生导师。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项目多项,研究经费充足。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4、(095101)作物领域
本领域设在农学院,授予农业硕士学位。
本学科的二级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科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本学科以热带水果和作物高效生产技术为特色。植物雄性不育理论达国际领先水平,热带水果优势明显。设“热带水果”、“作物高效生产技术”2个研究方向。有一支包括教授13名,博士6名,有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跨世纪人才工程百千层次人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和博士生导师各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2名的高水平导师队伍。有作物学、林果种业、分子育种、植物保护、土化、生物能源和细胞工程等现代化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逾2000万元,具有良好的研究生培养条件。
5、(095105)养殖领域
本领域设在农学院,授予农业硕士专业学位。
养殖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所获得的学位证书与相应学科的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与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与养殖领域相关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其培养目标是掌握养殖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相关的管理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养殖技术推广中的先进方法和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养殖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农业推广管理工作的能力。设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两个方向。现有硕士生导师16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人,博士学位11人。拥有校内外教学科研及产学研结合基地10个,设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热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实验室、各类相关实验室及较为齐全的价值1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
6、(095104)植物保护领域
本领域设在农学院,授予农业硕士学位。植物保护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从2013年开始招生,本学科内的植物病理学硕士点2004年就开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植物保护是研究植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的科学。本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现有导师3人,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培养研究生主要在农业推广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7、(095115)种业领域
本领域设在农学院,授予农业硕士学位。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本领域以作物学科和园艺学科为支撑,紧紧围绕水稻、玉米、甘薯、花生等大田作物、香蕉等园艺作物和热带能源作物,从新品种选育、种子(苗)生产、贮藏与加工、检验、经营与管理等方向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现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博士1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广东省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专家3人。拥有完善的试验条件、设备和基地,仪器设备总值愈2000万元。
(二十一)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1、(085201)机械工程领域
本领域设在工程学院,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本学科从1978年开始招收本科专业,已经培养了33届本科毕业生,是广东海洋大学重点建设学科。拥有1个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和计算机控制与通讯实验室,以及1个学院实验中心(包括10个专业实验室),总面积约14250m2,仪器设备固定资产价值5720余万元,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40台(套)。其中,工程训练中心建筑面积约6000m2,拥有一批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等各类先进机械加工设备,仪器设备总值达1100万元。
本学科以机械制造、石化、钢铁、港口等大型企业相关的机械装备,热带农业和现代海洋渔业养殖与加工设备,家电产品,以及节能动力设备为主要研究对象。招生方向如下:①数字化设计及制造技术,②农海产品养殖与加工设备自动化,③节能设计与动力设备。
2、(085231)食品工程领域
本领域设在食品科技学院,授予工程硕士学位。本专业硕士点设有3个研究方向:
①水产品加工工程:以南海水产资源为原料,针对水产品加工企业中存在的工程化问题,开展水产品食品化学特性、保鲜与加工工程技术、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为南海区乃至全国水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②农产品加工工程:以亚热带特色农产品为原料,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存在的工程化问题,开展果蔬采后贮藏保鲜、贮藏与加工工程技术、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为食品加工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③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围绕食品产业链中质量与安全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重点开展有害因子的识别、发生、残留规律、快速检测与风险分析和预警以及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为食品加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二十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
1、(135101)音乐领域
本领域设在中歌艺术学院,授予艺术硕士学位。
本学科现为校级重点学科。
拥有现代化音乐教学楼,多媒体教室、琴房、录音工作室、器乐室、电钢琴室、古筝室、高标准的实验剧场、音乐排练厅等教学实践场所。现有专职教师3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人。兼职教授9人。艺术硕士开设声乐表演研究方向。
声乐表演(含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针对声乐演唱特点,主要研究完善演唱声乐作品的技能与技巧,拓展心理文化结构,包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感受力、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提升文化底蕴,丰富声乐表演中的美学内涵,使声乐表演上升为科学、理性的高度。
就业方向:文艺演出团体,文化、教育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等。
2、(135106)舞蹈领域
本领域设在中歌艺术学院,授予艺术硕士学位。
本学科现为校级重点学科。
拥有现代化舞蹈教学楼,拥有高标准的实验剧场、模拟演播厅、舞蹈排练厅和露天舞台等教学实践场所,教学设施完善。现有专职教师1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兼职教授6人。
舞蹈编导专业:坚持“理论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艺术教学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突出专业学位要求,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以教学实践为主并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强调创作与应用能力。
就业方向:文艺演出团体,文化、教育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等。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