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普查与勘探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院校信息 >> 专业介绍 >> 正文 矿产普查与勘探

考研试卷库
矿产普查与勘探

  学科历史:煤炭是我国能源工业的基石,煤炭资源是实现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本学科前身为1951年国内首批组建的两个“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之一。在50余年的建设历程中,本学科形成了煤炭资源勘探与开发地质保障理论与技术的鲜明特色,为国家煤炭工业与能源建设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99年成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2000年以本学科为核心取得“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整体授予权,2001年再次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在已经完成的两期“211工程”中,本学科均为重点建设的学科。2001年以来,本学科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学科得到长足发展。
   学术队伍:本学科现有讲师以上教师48名,包括教授22名(含博士生导师22名),副教授15名,讲师11名,其中37人具有博士学位,比例为77%。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1人分别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孙越崎能源大奖,5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1人入选教育部、江苏省、北京市、原煤炭部等各类省部级人才培养计划,12人获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目前,已建成教育部创新团队一个,中国矿业大学创新团队2个,矿井地质保障系统团队构成了谢和平院士主持的国家级创新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本学科中“化石能源地质”研究团队,是目前国内煤层气地质和洁净煤地质领域最有学术影响力的优秀团队。
  科学研究:在“十五”期间,本学科面向煤炭资源勘查与开采地质的国家重大需求,承担科研项目189项,包括国家973计划课题、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38项,实到科研经费5872万元;发表论文860余篇(SCI和EI收录240篇),出版专著16部,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5项(含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和国家专利8项。形成和发展了煤炭资源特性研究、煤炭资源勘查基础理论与技术、煤炭资源开发地质保障系统、煤层气及煤系伴生矿产资源地质、矿山地质灾害及其环境效应等五个主要研究方向,取得了煤炭资源开发地质保障系统、中国煤层气成藏动力学条件、矿井水害预测预报系统与防治技术、超大型煤中镓矿床的发现与研究等标志性成果,显著地推动了我国煤炭资源勘探与预测、煤矿开采地质保障等方面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的解决进程。几年来,本学科主办国际学术会议3次,邀请26名国际本领域知名专家来校交流,41人次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和访问讲学,进一步提高了学科的国际学术影响和声誉。
   人才培养:本学科在“十五”期间共招收研究生133名,包括博士生86名(其中68名已获博士学位)和留学生1名,培养质量获得国内同行的高度肯定。其中:3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3人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毕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主要分布在国内高校、研究机构和大型企业,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尤其是国内煤炭资源勘探和煤层气地质研究方面目前的中坚力量,多为本学科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本学科在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同时,对以本学科为支撑的“地质工程”本科专业学生的培养也十分重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地质工程”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并取得了地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标志性成果。
   实验条件与平台建设:在“十五”期间,本学科在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00年立项建设的“煤炭资源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2003年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验收。2003年,与我校采矿工程等学科合作,申报成功“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这两个实验室为主,2005年申报的“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准立项建设。同时,通过“211工程”等的重点建设,本学科目前拥有的仪器设备原值达4511万元,其中单台价值4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设备26台件,从物质成分、物质结构、岩土测试、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现场探测等方面为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较为先进完备的实验条件。
   近几年来,本学科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学科方向也得到有效拓展。除了上述五个传统优势学科方向外,矿区环境地球化学、煤基材料特性、洁净煤地质基础、生物气与垃圾洁净处理等新的方向也得到发展,并初见建设成效。同时,从本学科衍生出来的“地球化学”学科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2005年获“地质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整体授予权。由此,我校以本学科为核心,形成了理工交融、全面发展的地质类学科体系,为我国煤田地质事业和煤炭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优越的支撑条件。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