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详细说明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院校信息 >> 专业介绍 >> 正文 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详细说明

考研试卷库
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详细说明

【832 管理学原理】
1管理的含义、管理者的分类与角色、组织与环境、企业与企业管理、组织的道德与社会责任;2、古典管理理论、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理论、管理理论的发展;3、计划的含义与内容、使命、愿景与目标、预测的基本思想;4、战略管理的过程、战略分析和战略制定;5、决策的含义与过程、决策的类型、决策的方法;6、组织职能的含义及内容、管理宽度与组织层次、组织中的职位设计;7、部门划分、组织结构的类型、团队的类型与特点、委员会管理、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8、权力、职权与指挥链、授权、分权和集权、直线职权与参谋职权;9、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及过程;10、组织变革基本内容;11、领导职能的含义和作用、领导原理和要求;12、沟通的含义和类型效、有沟通的原则;13、激励与人性假设、主要的激励理论;14、有关领导理论的研究、领导艺术与领导者的修养、高效团队的特征;15、控制的含义、过程和基本类型、有效控制的原理;16、预算控制与非预算控制、17财务控制、内部审计和平衡计分卡。
 
【811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主要考查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及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主要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组成部分。
一、      微观经济学部分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念。
供给和需求理论。要求掌握供求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蛛网模型、供求弹性的理论及其运用;要求具有计算均衡价格和产量及各类弹性的能力。能够分析政府干预市场供求的原因、形式和结果。
消费者行为理论。要求掌握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理解需求曲线的推导。
生产者行为理论。要求理解生产函数的内涵,掌握短期、长期生产函数及其相关规律,理解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经济学中成本的意义,掌握短期、长期成本曲线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领会利润最大化原则。
厂商理论。要求掌握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厂商在各种市场结构条件下的短期和长期均衡、价格歧视的概念、形式和条件;能够比较分析和评价不同的市场结构。理解寡头厂商的几个重要模型:卡特尔、古诺模型、斯威齐模型。了解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生产要素理论。要求掌握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及其要素的供给原理;理解收入分配的基本理论。
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要求掌握市场失灵的概念、市场失灵的原因、在市场失灵时政府应采取的干预措施。
二、宏观经济学部分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要求掌握国民收入的概念、核算方法、与国民收入相关的概念及计算。了解与国民收入相关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能够正确评价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要求掌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均衡国民收入的概念和变动、乘数理论、消费函数、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理解缺口理论与宏观经济是失衡、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要求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内容、意义和不足。
金融、货币和利率的决定。要求掌握货币的职能、金融市场的作用、货币供给与需求理论及利率水平的决定。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理论。要求能推导IS、LM曲线;掌握IS、LM曲线斜率和发生移动的因素,能运用IS-LM模型进行相应的政策效果分析。
总供求模型。要求掌握总供求概念、曲线的推导;能用总供求模型分析现实经济。
失业和通货膨胀。要求掌握失业和通货膨胀的概念、类型、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法;理解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政策。要求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运行机理。了解现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并能对之进行评价。
 
【812 统计学概论】
第一章统计学基本问题
1、统计的含义、研究对象、特点、研究方法;
2、统计的活动过程、统计的作用;
3、统计学的性质、发展阶段;
4、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含义及关系;
5、统计指标与标志的含义、种类及关系。
第二章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的含义、要求、种类;
2、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5W1H)及有关概念;
3、几种专门调查的含义、特点及种类。
第三章统计整理
1、统计整理的含义、过程、地位;
2、统计分组的含义、作用、种类;
3、次数分布的含义、要素(有关要素的含义)、类型。
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1、总量指标的含义、种类与作用;
2、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含义与区别;
3、相对指标的含义、特点、表现形式;
4、各种相对指标的含义(公式)、特点及计算中的特殊要求(如提高率或者降低率的计划检查、强度相对指标的正逆之分);
5、计算与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第五章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
1、平均指标的定义、作用、种类及其与强度相对指标之间的区别;
2、各数值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及特点,位置平均的含义;
3、变异指标的定义、作用;
4、几种主要变异指标的公式、特点(优缺点);
5、正确计算平均数(主要是数值平均)、正确计算变异指标(主要是全距、标准差、标准差系数及比较)。
第六章抽样估计
1、抽样调查的含义、特点、种类;
2、抽样估计的种类与要素;
3、抽样误差的含义及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4、 正确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参数的区间估计(均值或成数的区间估计),正确计算简单随机抽样样本容量。
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1、相关关系的含义、种类;
2、相关分析的含义及其与回归分析的区别;
3、相关的种类、相关系数取值的含义;
4、正确计算相关系数并理解其含义,正确拟合直线回归方程并理解其含义应用(预测)。
第八章时间数列
1、时间数列的含义、种类、要素、编制原则,注意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区别;
2、增长量的含义与种类及其相互关系,平均增长量的含义与计算;
3、发展速度指标和增长速度指标的含义与种类及相互关系;
4、平均速度的含义及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5、长期趋势测定的含义及方法;
6、正确计算序时平均数(特别是时点数列、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数列)、计算平均速度、拟合直线趋势方程及应用(如预测、参数含义)。
第九章统计指数
1、统计指数的含义、种类、特点、作用;
2、综合指数与平均数指数的编制特点及有关理论(包括同度量因素的含义与作用);
3、指数体系的含义与作用;
4、 正确计算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正确进行指数因素分析。
第十章 国民经济统计概述
1、 国民经济两大核算体系比较;
2、 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分类;
3、 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指标的计算。这些指标主要有:产品生产指标、收入分配指标、收入使用指标、投资积累指标、对外经济指标、资产指标、负债指标、财富指标、人口和劳动力指标等。
 
【81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课程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适用专业:数量经济学和统计学
内容要求:
一、概率古典计算
1.排列,重复排列;组合,重复组合。2.加法公式,乘法公式。
二、分布函数
1. 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几何分布、均匀分布、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
2.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
三、联合分布
1.联合分布 
2.边缘,条件分布与独立性
3.随机变量和的分布,独立随机变量最大值、最小值的分布。
四、数字特征
1.常见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2.协方差、相关系数;矩和协方差矩阵。
3.数学期望和方差应用问题
五、概率极限定理
1.大数定律。
2.中心极限定理。
六、随机过程
1.随机过程分布及数字特征
2.Markoff过程及概率分布
3.平稳随机过程
七、抽样分布
1.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和顺序统计量。
2.经验分布函数。
3χ2分布、t分布和F分布。
八、参数估计
1.矩法和最大似然法。
2.无偏性、有效性和相合性。
3.区间估计
九、假设检验
1.两类错误。
2.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
3χ2拟合检验。
十、回归分析
1.回归分析。
 
【831 会计学综合】
一、《中级财务会计》(占60%):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会计确认和计量,货币资金及应收款项、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租赁、负债、借款费用、债务重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的确认与计量,所得税会计,财务报表,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关联方披露;
二、《财务管理学》(占20%):
财务管理导论、财务管理基基本观念、财务报表分析、资本筹集、资本结构、长期投资、流动资产投资、收益及其分配、企业并购、财务失败、重整与清算、期权与公司财务管理;
三、《审计学》(占20%):审计概论,审计组织结构,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审计准则体系,审计目标与责任,审计计划,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审计程序与方法,审计抽样,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特殊项目审计。
 
【833 旅游学概论】
 一、旅游发展史
1、考核内容
  了解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展,认识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经营市场的变化及其演进原因。
2、考核范围
(1)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
(2)古代旅游发展史
(3)近代旅游发展史
(4)现代旅游发展史
(5)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二、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1、考核内容
掌握旅游活动的界定以及作为旅游学研究对象的旅游概念,学会分析并掌握旅游活动的性质,熟悉旅游活动的特点及意义,了解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统计方法。
2、考核知识点
(1)旅游的概念
(2)旅游活动的类型、性质和特点
(3)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指标
三、旅游者
1、考核目的和要求
  掌握我国旅游统计中对游客范围的划定和解释,熟悉国内外旅游统计口径的异同,掌握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和和主观因素及其认识意义,了解旅游者类型的划分方法,并熟悉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2、考核范围
(1)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2)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客观因素
(3)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
四、旅游资源
1、考核内容
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及旅游资源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熟悉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了解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认识意义;认识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熟悉其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应遵循的原则,认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并熟悉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实施原则和基本措施。
2、考核范围
(1)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2)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五、旅游业
1、考核内容
  了解旅游业与传统产业在划定标准上的差异,熟悉旅游业的构成,了解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中的作用,熟悉旅游业的一般特点,熟悉旅游业主要经营部门的基本常识并掌握旅游产品的概念及其特点。
2、考核范围
(1)旅游业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旅游业在推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3)旅行社
(4)饭店与住宿业
(5)旅游交通
(6)旅游景点
(7)旅游产品
六、旅游组织
1、考核内容
  了解政府支持发展旅游和旅游业的动机以及对旅游发展行使干预的必要性;熟悉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主要手段;掌握国家旅游组织的概念及其主要职能;熟悉我国旅游组织的基本状况并了解同我国有关系的主要国际旅游组织。
2、考核范围
(1)政府对旅游发展的干预
(2)国家旅游组织
(3)我国旅游组织
(4)国际旅游组织
七、旅游市场
1、考核内容
  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以及对旅游市场进行划定的必要性、意义和常用的划分标准;熟悉全球国际旅游客源和客流的地区分布格局,并能据以分析国际旅游客流的主要流动规律;了解我国旅游业的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的基本状况,熟悉选择海外客源市场时应重点考虑的因素,并能够分析和认识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客源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我国旅游业的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
2、考核范围
(1)旅游市场的概念和划分
(2)全球国际旅游客流状况
(3)我国旅游业的入境、国内和出境旅游市场
八、旅游的影响
1、考核内容
  既要应当熟悉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产生一系列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所带来的基本表现之外,还应了解其产生的基本原因以及决定其程度大小的条件,从而为探讨和认识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途径打下基础。
2、考核范围
(1)旅游的经济影响
(2)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3)旅游的环境影响
 
【610 法理学】
《法理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法学导论;2、法的本体理论;3、法的起源及发展理论;4、法的价值理论;5、法的运行理论;6、法的关系理论;
第一编 法学导论
掌握:法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中、西方法学发展的历史;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二编 法的本体
掌握:法的概念的争议、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认识、法的定义、法的基本特征、法的作用、法的渊源(含义、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法的效力(范围及效力原则)、法的分类、法律规则(含义、逻辑结构、分类)、法律原则(含义、种类、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及适用) 、 权利与义务(权利、义务的含义、分类及相互关系) 、法律部门(含义 、划分标准)、 公法、社会法与私法的含义与区别、法律体系(含义、当代中国法律体系)、法律行为的含义及结构、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种类、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和种类、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法律关系客体(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和种类)、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法律事实、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法律责任的概念及特点、 归责与免责(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法律责任的免责条件)、法律正当程序的特征和意义
第三编 法的起源和发展
    掌握:法产生的根源及标志、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法与原始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法系(含义、西方国家两大法系的含义与区别)、法的继承(含义、特点及原因)、法的移植(含义、原因及实践)、法制改革的意义和当代中国法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第四编 法的运行
掌握:立法(立法权限、立法原则、立法程序)执法的含义、司法的含义、执法与司法的区别、司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守法的含义与构成、法律职业(技能、伦理)、法律推理(含义、特征)、法律解释(含义、特征、种类)  
第五编 法的价值
掌握:法的价值的含义、法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法的价值的种类(秩序 自由正义) 、人权的概念、法与人权的一般关系
第六编 法与社会
掌握: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法与政策一般关系(联系、区别)、法与国家的一般关系。法与道德的联系、法与宗教的相互关系、和谐社会法律机制的构建。  
考生应掌握上述法理学的基本范畴,了解法理学的学术前沿发展,并能运用法理学知识分析、评价有关法条、案例。
 
【837 综合课 1】:
包括《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三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1、民事法律制度。包括民法的基础知识、自然人、法人、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物权法、债法、人格权法、民事责任、民事诉讼时效等。
2、商事法律制度。包括商法的基础知识、公司法、破产法、证券期货法、票据法、保险法等。
3、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包括知识产权的基础知识、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
要求:
1、运用上述法律制度分析和解决案例。
2、初步了解上述三个学科的学术前沿问题。
 
【838 综合课 2】
包括《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证据法》三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1、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包括刑事诉讼的基础知识、基本制度和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具体程序。
2、行政诉讼法律制度。包括行政诉讼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起诉、审判等具体程序。
3、证据法律制度。包括证据制度、证据、证明等。
要求:
1、运用上述法律制度分析和解决案例。
2、初步了解上述三个学科的学术前沿问题。
 
【839 综合课 3】
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三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1、国际公法。包括国际法的一般理论、国家豁免、条约法、国家责任法律制度、外交关系法、国际争端解决。
2、国际私法。包括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冲突规范、与冲突规范有关的识别、反致、公共秩序保留、外国法查明和法律规避制度、管辖权、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
3、国际经济法。包括国际经济法的一般理论问题、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国际金融制度、国际税收制度、世界贸易组织法概要。
要求:
1、运用上述法律制度分析和解决案例。
2、初步了解上述三个学科的学术前沿问题。
 
【840 综合课 4】
包括《民法》、《商法》和《经济法》三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1、民事法律制度。包括民法的基础知识、自然人、法人、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物权法、债法、人格权法、民事责任、民事诉讼时效等。
2、商事法律制度。包括商法的基础知识、公司法、破产法、证券期货法、票据法、保险法等。
3、经济法律制度。包括经济法的基础知识、基本原则、经济法主体、市场监管法(例如一般原理、竞争法、消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银行业监管法、证券业监管法)、宏观调控法(例如一般原理、规划法、产业法、国资法、财税法、金融法、价格法)。
要求:
1、运用上述法律制度分析和解决案例。
2、初步了解上述三个学科的学术前沿问题。
 
【825 生物化学】
1、绪论
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涵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生物化学的地位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糖类化学
生物体中糖的种类,结构特点,主要理化性质,淀粉、糖原、果胶等常见多糖的组成与结构以及生理作用。
3、脂类化学
脂类化合物的种类,脂肪的结构与性质,复合脂、固醇的结构与功能。
4、蛋白质化学
蛋白质的种类和一般组成,天然氨基酸的名称(包括英文缩写)、种类、结构、重要的理化性质、分离制备及分析方法,肽的结构和命名、理化性质、天然存在的生物活性肽、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结构的四个层次、一级结构的特点、测定方法,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概念、类型、结构特点,维持蛋白质分子结构的重要的化学键、蛋白质重要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5、核酸化学
核酸的概念、类别、功能及组成特点,核酸的一级结构特点及测定方法,核酸的二、三级结构特点,核酸的主要理化性质,核酸的生物功能和实践意义,核酸的分离、合成及鉴定原理。
6、酶化学
酶的概念、命名及分类,酶的化学本质与特性,酶的结构与功能,酶的专一性和作用机制,酶的分离纯化和活力测定,影响酶反应速度的因素,调节酶、诱导酶、同工酶及多酶体系的概念,酶的制备和鉴定,酶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7、维生素化学
维生素的概念与种类,B族维生素的功能及作用机理。
8、激素化学
激素的概念与种类,常见动物激素的功能,激素的作用机制。
9、生物膜与细胞器
模式细胞的微观结构、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10、代谢总论
新陈代谢的概念,高能化合物与ATP
11、糖代谢
糖原、淀粉、葡萄糖的生物合成,葡萄糖的分解代谢(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及其调节,糖原合成代谢。
12、脂质代谢
脂质的酶水解,甘油的分解代谢和生物合成、脂肪酸的β-氧化,酮体代谢,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脂代谢调节。
13、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蛋白质的降解,氨基酸的共同分解代谢,尿素循环,氨基酸的生物合成,蛋白质代谢的调节。
14、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核酸的酶解,核苷酸从头生物合成的原料、核苷酸生物合成的补救途径、嘌呤环和嘧啶环原子的来源
15、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的概念与一般原理,主要类型,生物氧化过程中能量的产生与转移。
16、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调节控制
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代谢调节的涵义、重要性,酶合成的诱导及阻遏作用,酶的别构效应、共价调节,反义核酸的调节,相反单向反应对代谢的调节,酶的分布区域化对代谢的调节
17、DNA的生物合成
DNA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的过程、机理、参与的酶,DNA逆转录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DNA损伤和修复的机制,DNA复制的忠实性,DNA生物合成的调节
18、RNA的生物合成
DNA转录的过程、机理及参与转录的酶与辅助因子,RNA生物合成的抑制剂。
19、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遗传密码、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一般特征,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蛋白质多肽链合成后的加工和折叠,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抑制剂
20、基因表达的调控
操纵子学说、原核生物翻译水平的调控、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转录前、转录、转录后、翻译、翻译后水平)
 
【826 化工原理】
《化工原理》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各种单元操作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运用这些理论并结合食品工业生产实际,正确进行过程的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的能力,及典型单元操作设备的选型、工程设计和定量过程分析的能力。详细内容和要求如下:
1、流体流动和设备。
掌握流体流动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及流动规律,包括流体静力学和机械能守恒方程。能够灵活运用流体力学基本知识分析和计算流体流动问题,包括流体流动阻力计算和管路计算。掌握离心泵的性能参数及影响因素、泵的特性曲线、工作点和流量调节;能够进行涉及泵的基本计算。
2、机械分离和固体流态化。
掌握过滤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方程式及应用、不同过滤方式的操作计算。了解典型过滤设备的结构和特点。理解重力沉降运动的基本原理;了解离心沉降的基本原理、旋风分离器的性能。掌握典型机械分离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3、传热及换热器。
掌握傅立叶定律及其一维稳态热传导的基本原理,平壁的热传导,圆筒壁的热传导;掌握流体在圆形直管内强制湍流传热时对流给热系数的计算,换热器的热负荷计算、对数平均温度差的计算、总传热系数的计算;掌握换热器的设计型计算和换热器的核算型计算,能够根据计算结果及工艺要求选用合适的换热器;掌握列管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4、蒸发。
理解蒸发的定义、条件,掌握了解各种蒸发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能正确进行单效蒸发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了解多效蒸发的操作流程,掌握多效蒸发和单效蒸发的比较、多效蒸发中效数的限制及最佳效数;了解其它提高蒸汽利用经济性程度的措施。
5、气液分离(吸收与精馏)与设备。
掌握气液分离中的相平衡基础,包括亨利定律与相图,能进行过程方向判断及推动力的计算;掌握分子扩散及费克定律,双膜理论,及相际间的传质基本方程;熟练掌握汽、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及总传质单元数计算方法;掌握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会利用图解法、逐板计算法求解理论塔板数。熟练掌握吸收与精馏过程的设计型和操作型计算。了解填料塔和板式塔的主要构件;掌握塔内气液两相的流动状况和传质特性;熟悉常规塔设备的计算方法。
6、萃取。
了解萃取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操作原理;掌握萃取过程的相图表示方法;掌握单级萃取计算,了解多级萃取图解法;了解萃取设备的结构和使用特点。
7、干燥。
掌握湿空气的主要性质、定义和计算公式;掌握湿空气的“h—d”图应用及由状态点确定空气有关参量的方法;掌握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重点掌握湿物料的常压热风干燥过程。掌握等焓干燥过程干燥器出口空气状态确定方法;正确理解干燥器的热效率和干燥效率。了解物料中所含水分性质;掌握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结合水分与非结合水分的概念;掌握干燥速率的定义及干燥速率曲线;掌握临界水含量的概念;了解影响恒速干燥和降速干燥的因素。掌握恒速和降速段干燥时间的计算方法。了解干燥器的主要型式及特点。
 
【827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考查:
1、微生物的分类学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分类的基本理论与观点,以及用于微生物分类的经典方法和现代手段。理解微生物分类学的意义和价值。
2、 微生物生态学方面。着重强调对食品科学中的一些微生物生态学问题的理解,考查微生物与生境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微生物资源化问题。
3、 遗传变异与育种方面。微生物的遗传学是一个难点和重点内容,重点考查对重要概念的理解,以及各种育种手段和程序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实验方案的主动设计能力。
4、微生物生理学方面。包括微生物生长规律与培养模式、食品与发酵工业中的防腐消毒灭菌等微生物安全评价及作用机理。微生物的营养及代谢产能(尤其是某些微生物独具的产能方式)。
5、微生物的形态学方面。要求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病毒的主要个体特征、群体特征。理解结构与功能相应关系。
 
【822 信号与系统】
一、信号与系统
1、信号
2、信号的基本运算
3、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 a) 广义函数:定义及运算   b) 奇异函数的性质
4、系统的描述:数学模型,系统框图
5、系统的性质 :a)线性:定义,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b)时不变性、因果性、稳定性
二、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1、LTI连续系统的响应:a)微分方程的经典解:自由响应,强迫响应,瞬态响应,稳态响应   b)0+与0-初始值:各种初始条件的关系及运算
2、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
3、卷积积分:卷积积分及图示
4、卷积的性质:a) 卷积的代数运算:运算律及物理意义   b) 普通函数与冲激函数的卷积:平移特性,梳状函数   c)卷积的微分和积分
三、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
1、LTI离散系统的响应:a)差分方程的经典解:自由响应,强迫响应,瞬态响应,稳态响应   b)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2、单位序列和单位序列响应
3、卷积和
四、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
1、信号分解为正交函数:a) 正交函数集   b)分解
2、傅立叶级数:a) 周期信号:狄里赫利条件,傅立叶级数   b)傅立叶系数
3、周期信号的频谱:a) 频谱:幅度频谱和相位频谱   b)周期矩形脉冲   c)功率
4、非周期信号的频谱:a) 傅立叶变换   b)奇异函数的傅立叶变换
5、傅立叶变换的性质:线性,奇偶性,对称性,尺度变换,时移特性,频移特性(频谱搬移),卷积定理(时域,频域),时域微分和积分,频域微分
6、能量谱和功率谱
7、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a) 正弦,余弦函数,一般周期函数    b)傅立叶系数和傅立叶变换
8、系统的频域分析:a) 频率响应:虚指数函数,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的关系   b) 无失真传输   c)理想低通滤波器: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物理实现,佩利-维纳准则
9、取样定理:取样,时域取样定理
五、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
1、拉普拉斯变换:a)傅立叶变换 b)收敛域 c)单边拉氏变换
2、拉氏变换的基本性质:线性,尺度变换,时移特性,复频移特性,卷积定理,时域微分和积分,s域微分和积分,初值定理和终值定理
3、拉普拉斯逆变换:部分分式展开法
4、复频域分析:a)微分方程的变换解   b)系统函数   c)系统的s域框图 d)拉氏变换与傅立叶变换的关系
六、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1、Z变换:定义,收敛域
2、Z变换基本性质:线性,移位特性,z域尺度变换,卷积定理,z域微分和积分,k域反转,部分和,初值定理和终值定理
3、逆Z变换:幂函数展开法,部分分式展开法
4、Z域分析:a) 差分方程的变换解 b) 系统函数   c) 系统的z域框图   d) 系统的频率响应
七、系统函数
 1、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
 2、系统的因果性、稳定性及判别
 
【829 程序设计】
一、程序设计
1、基本数据类型和表达式。要求掌握数据类型、常量和变量、表达式和运算符;熟悉符号常量、变量的初始化;了解数据的存储和类型转换。
2、算法与C语言程序设计。要求掌握算法描述和算法与程序的概念;熟悉问题求解步骤;了解C语言语句分类。
3、分支结构程序设计。要求掌握IF语句和SWITCH语句;熟悉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了解关系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
4、循环结构程序设计。要求掌握WHILE语句、DO-WHILE语句和FOR语句;熟悉多重循环嵌套的程序设计方法;了解BREAK语句和CONTINUE 语句的功能。
5、函数。要求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函数的递归调用;熟悉函数的一般调用及函数参数、变量的作用域;了解编译预处理、函数的概念和函数的定义。
6、数组。要求掌握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定义及应用;熟悉字符数组和字符串的应用;了解矩阵的几种基本运算。
7、预处理命令。要求掌握C语言中常见的预处理命令。
8、指针。要求掌握指针和数组、指针和函数、指针和字符串;熟悉地址和指针的概念;了解指针变量和地址运算符。
9、结构和联合。要求掌握结构数组、结构指针和单向链表设计;熟悉联合、枚举类型和自定义类型;了解结构和结构变量的定义。
10、文件。要求掌握文件的打开与关闭、文件的读写操作;熟悉文件程序设计和标准文件的输入/输出;了解文件的其他操作和文件的基本概念。
 
二、数据结构
1、线性表。要求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链单链表、双向链表和循环链表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熟悉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及其基本操作;了解静态链表的定义、存储结构和基本操作。
2、堆栈和队列。要求掌握堆栈的定义及其操作,堆栈的顺序存储结构、堆栈的链式存储结构,队列的定义及其操作,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熟悉堆栈和队列应用。
    3、串。要求掌握串的静态存储结构和串的动态存储结构,Brute-Force算法和KMP算法;熟悉串的应用。
    4、数组和广义表。要求掌握数组的定义和实现机制,动态数组的设计方法;熟悉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
5、树和二叉树。要求掌握树的定义、抽象数据类型、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定义、抽象数据类型、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实现、遍历,哈夫曼树,树与二叉树的转化。
  6、 图。要求掌握图的抽象数据类型、图的邻接矩阵存储结构和实现、图的邻接表存储结构和实现,图的遍历,最小生成树概念、普里姆算法、科鲁斯卡尔算法;熟悉最小生成树的应用。
7、动态存储管理。要求掌握可利用空间表及分配方法,边界标识法、伙伴系统。
8、查找。要求掌握静态查找(顺序表、有序顺序表、索引顺序表)、动态查找(二叉排序表、B_树)、哈希表查找。
9、内部排序。要求掌握插入排序、选择排序、交换排序;熟悉归并排序、基数排序。
  10、外部排序。要求掌握多路归并、置换-选择排序、最佳归并树。
11、文件。要求掌握文件存储介质、基本操作、顺序文件、索引文件、ISAM文件、VSAM文件、散列文件;了解文件的演变过程。
 
【830 运筹学】
本课程主要包括线性规划、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运输模型、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等内容。内容有运筹学起源和发展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线性规划性质、规划基本定理、单纯形法的求解以及各种应用;对偶问题、对偶性质以及利用单纯对偶问题的性质对问题进行求解、线性规划的灵敏度分析;产销平衡的运输问题模型,求解方法,并把产销平衡问题推广产销不平衡问题,运用运输问题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多目标规划及其相关问题的概念,并重点介绍利用图解法求解目标规划,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整数规划问题的求解方法——枚举法、割平面法和分支定界法;对简单的0—1规划利用枚举法求解,指派问题;动态规划求解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并通过理投资问题、背包问题、生产经营问题等加深学生理解动态规划这种求解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图和树的基本概念,最短路和最小生成树的求解;最大流的求解方法——标号算法的求解过程与原理
 
【6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说矛盾分析的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如何认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为什么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与群众观点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和价值的相互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说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如何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的四个阶段及特点是什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的原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及其原因和实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及长期性。
 
【81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什么是共同富裕?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为什么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835 公共行政学】
掌握本学科发展历史的基本脉络和标志性人物与事件;公共行政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基础;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性质;公共行政学的基本范畴;公共行政的一般原则;公共行政学基本理论;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熟知政府职能体系及其演变、政府责任、政府组织结构和人事行政;熟知基本的行政方法、行政行为、行政改革、行政环境、行政监督、行政评价及绩效考评等基础知识。
对公共行政学理论动态和进展有较好的把握,关注有重要影响的公共行政实践问题,并能对这些问题进行一定层次的专业分析。
 
复习建议:
1、主要参考文本
(1)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拓展学习建议
(1)阅读重要的公共行政学经典著作;
(2)阅读对公共行政学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经典著作;
(3)查阅国内外主要专业期刊;
(4)关注相关时政要闻。
 
【618 政治学】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基本内涵、研究领域、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包括政治的性质、政治意识、政治体系、政治行为和政治发展等,同时要求考生具有在专业领域中运用上述政治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推荐考生阅读的主要参考资料为⑴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6月第3版;⑵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2版。其中尤以杨光斌著《政治学导论》(第三版)为主。
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包括:政治与政治学;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国家与政府;政党、政治社团与社会力量;政治统治、公共治理与政治参与;政治现代化与政治民主;人权等。
本课程考试总分150分,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考试时间180分钟。
 
【615 综合英语】
测试应试者单项和综合语言能力的水平考试。内容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翻译,校对与改错,写作。难度相当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八级所要求的综合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满分150分,需时180分钟。
I.词汇与语法   
1)测试要求:
(1)认知词汇10,000-12,000个;且能熟练地使用其中的5,000-6,000个及其最常用的搭配。
(2)掌握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衔接手段,如照应、省略、替代等。
2)题型:
多项选择题,选一最佳答案。共30题,分值3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Ⅱ.阅读理解
1)测试要求:
(1)能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政治和书评,既能理解其主旨和大意,又能分辨出其中的事实与细节。
(2)能读懂一般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既能理解其字面意义又能理解其隐含意义。
(3)能分析上述题材的文章的思想观点,通篇布局,语言技巧及修辞手法。
(4)能够在阅读中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
2)题型:
多项选择题,选一最佳答案,数篇材料组成。含3,000个单词。每篇材料后面有若干小题。共25题,分值5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
3)选材:
(1)题材广泛,社会、文化、科技、经济、日常知识,人物传记
(2)体裁:记叙文、说明文、描写文、议论文、广告、说明书、图表
III.修辞
1) 测试要求:写出某些修辞格的定义,并判断例句中的某一部分所运用的修辞格的形式。
2) 题型:
本题有15个句子。分值3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IV. 改错题
1)测试要求:
要求学生能运用语法、修辞、结构等语言知识识别短文内的语病并提出改正的方法。
2)题型:
 本题由一篇250词左右的短文组成,短文中有10行标有题号。该10行均含有一个语误。要求学生根据“增添”、“删去”或“改变其中的某一单词或短语”三种方法中的一种,以改正语误。共10题。分值2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V.完型填空
1)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根据对文章的理解,选择一个最佳答案,使短文的意思完整和结构正确。
2)题型:
短文有20个空白,每个空白为一题,每题有四个选择项。分值20分。考试时间为20分钟。
 
【820 翻译与写作】
I.翻译
1)测试要求:
(1)要求应试者运用汉英互译的理论和技巧,翻译报刊杂志上的论述文和国情介绍,以及一般文学作品的节录等普通文本。速度为每小时约250-300汉字。译文必须忠实原意,语言通顺。
(2)要求应试者运用汉英互译的理论和技巧,翻译有关经济等方面的商务文本。速度为每小时约250-300词。译文要求忠实原意,语言流畅。
2) 题型:
普通文本的汉英互译,2个段落;商务文本的汉英互译,2个段落。分值80分。
II.写作
1)测试要求:
(1)通读所给的篇章,在理解的基础上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并根据要求撰写300词左右的作文。
(2)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撰写1篇500词左右的说明文或议论文。该作文必须语言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文体恰当,具有说服力。
2)题型:
引导性作文和命题作文,共2篇。分值70分。
本门考试的时间共3小时(180分钟),翻译与写作各部分用时由考生自定。
 
【255 德语(二外)】
考试旨在检查考生对德语词汇与语法的掌握情况,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表达能力。难度不超过英语专业本科生德语(二外)约200个学时的水平。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考生应当基本掌握:
1、4000个左右常用词汇(词形、词义和常用词的搭配使用),能熟练运用2000个单词;能根据具体语境、句子结构或上下文判断一些非常用词的词义。
2、基础语法知识:
1)名词、冠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和数词的基本使用规则
2)形容词(变格、比较级和最高级)
3)介词(搭配和所要求的格)
4)动词的时态和语态构成与使用
5)第一分词和第二分词
6)动词不定式的用法
7)祈使句
8)从句(时间从句、原因从句、条件从句、结果从句、让步从句、情况从句、目的从句、关系从句)
9)情态动词
10)              被动态及其替代形式
11)              虚拟式等
3、基本阅读技能:能阅读理解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题材文章,能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大意,能从语篇猜测词义、把握信息及并进行分析概括。
4、具有一定的德汉互译能力:能正确理解德语原文,并用汉语准确表达原文所述内容;能根据汉语原文用德语正确表达有关内容。
考试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语法与词汇单选题(40%)
旨在测试考生对所学基本词汇、词组和基础语法的掌握情况。此部分共40题,每题1分。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20%)
   旨在测试考生基本词汇及基本语法的综合运用水平以及基本的阅读能力。阅读材料包括社会、文化、科普、日常生活等内容。此部分有两篇文章,每篇文章的长度约150-200字。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在所给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或判断正误。此部分共10题,每题2分。
第三部分:句型转换(20%)
   旨在测试考生对基本语法现象的理解水平和运用能力。此部分共10题, 每题2分。
第四部分:德汉互译(20%)
   旨在测试学生的双语互译能力。此部分共10题(前5题为德译中,后5题为中译德),每题2分。
 
【256 法语(二外)】
要求学生具备较熟练的阅读能力,初步的听、说、写、译的能力。能够借助于工具书,以法语为工具,开展科研活动。掌握5000个词汇,熟练掌握2500个词汇,其余词汇则要求能识别理解。掌握法语基本语法知识和常用句型。能够读懂难度适中的各类题材文章。具备一定的翻译能力及写作能力,文章准确通顺。
本考试包括五个部分:词汇和语法选择题、阅读理解、法译汉、汉译法、作文。全部题目按顺序统一编号。
第一部分:词汇和语法选择题(I:Structure grammaticale et vocabulaire):共35题,考试时间35分钟。题目中约60%为语法结构,约40%为词和短语的用法。要求考生从每题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考试范围包括教学大纲词汇表及语法结构表一级至四级的全部内容。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II:Compréhension écrite):共20题,考试时间60分钟。要求考生阅读4篇短文,总阅读量不超过2000词。每篇文章后有5个问题。考生应根据文章内容从每题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选材的原则是:
1、题材广泛,可以包括人物传记、社会、文化等方面,但是所涉及的背景知识应能为学生所理解;
2、体裁多样,可以包括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3、文章的语言难度以教学大纲中的规定为准,无法猜测而又影响理解的关键词。
阅读理解部分主要测试下述能力:
1、 既能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能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2、 既理解字面的意思;也能理解隐含的意思;
3、 既理解事实和细节,也能理解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
4、 能就文章的内容进行判断、推理和信息转换。
第三部分:法译汉(III: Traduisez les phrases suivantes en chinois):共5题,为句子翻译,考试时间25分钟。题材内容不限,考生应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地道的汉语准确、完整地进行翻译。
第四部分:汉译法 (IV :Traduisez les phrases suivantes en français):共5题,为句子翻译,考试时间25分钟。题材内容不限,考生应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正确的法语准确、完整地进行翻译。
第五部分:作文(Ⅴ:Expression écrite):共1题,考试时间35分钟。要求考生写出一篇不少于150词的短文,试卷已给出题目,或关键词等。要求切题,能正确表达思想,意义连贯,文理基本通顺,无重大语言错误。写作的内容包括为科技、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一般常识。
答题及计分方法: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为客观性试题,要求考生从每题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答题做在单独的答题纸(Answer Sheet)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多选作答错处理,答错不扣分。
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为主观性试题,考生把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Answer Sheet)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主观性试题按科学的评分标准评分。
试卷五个部分的题目数、计分和考试时间列表如下:
序号
题号
项目
题目数
分数
考试时间
1
1-35
词汇和语法选择题
35
35
35分钟
2
36-55
阅读理解
20
20
60分钟
3
56-60
法译汉
5
15
25分钟
4
61-65
汉译法
5
15
25分钟
5
66
作文
1
15
35分钟
合计
66
100
180分钟
 
 
【253 日语(二外)】
本考试内容包括五个部分:文字词汇、语法、阅读理解、汉译日、日译汉等。
第一部分  文字词汇  
此部分测试的目的是考查考生在日语词语的读音、书写、意义、应用等方面的实际能力。
文字部分出题形式包括:1.给汉字注上读音假名; 2.把日语的读音假名改写成日语汉字。词汇部分要求学习者:1、掌握词汇的基本意义及在句中的确切含义;2、区别使用近义词。
考试范围为日语能力考试三级以上、二级以下规定所应掌握的基础词汇。
第二部分  语法                
   
语法部分内容包括:1名词、代词、数词的基本使用规则;2、各类助词的基本使用规则;3、副词、连体词、接续词的基本使用规则与常用词搭配;3、形容词、形容动词和动词的活用变化规律与使用规则;4、各类助动词的活用变化与使用规则;5、各类语态的构成与使用规则;6、常用敬语的表达方法;7、惯用句型的使用规则
参考题型包括:1、按要求进行用言词尾变化;2、助词使用选择填空;3、惯用句型使用、日常用语的使用选择填空。
考试范围为日语能力考试三级以上、二级以下规定所应掌握的语法点。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 
本部分的测试目的是考核考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考察应试者的日语综合能力。
阅读材料由三到五篇构成,阅读总量为一千五百到二千字。阅读题材涉及日本社会、文化、日常知识、人物介绍等各个方面。体裁多样,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阅读题的设问要点如下:
1
.指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
2
.解释重要语句的含义;
3.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选词填空完成句子;
4
.找出指示词的指示内容;
5
.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词义
第四部分  日译汉
日译汉的目的是考核考生对日语书面材料的理解和翻译能力。内容把一篇短文(或几个句子)由日文翻译成中文。要求语言通顺,没有语法和词语运用的错误。
第五部分  汉译日                   
内容是把一篇短文(或几个句子)中文翻译成中文。要求语言通顺,没有语法和词语运用的错误。
 
【616 综合日语】
《综合日语》日本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该考试科目以教育部制定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大纲》为依据,在此基础上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日语的文字、词汇、语法及翻译、写作等各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考查学生对日语语言的综合理解与灵活运用的能力。
 
 《综合日语》考试科目的考试内容、命题形式、学习要点如下:
 
一、文字部分
1.考试内容
(1)音读词的汉字写法
(2)读法较为特殊的音读词的汉字写法
(3)音读词语的读法
(4)训读词语的读法
5)「重箱読み」或「湯桶読み」词的读法
2. 命题形式
 全部为选择填空。
3. 学习要点
 主要考查考生是否正确掌握日语单词的读法和写法,要求考生熟悉日语汉字的音读和训读,并能够根据上下文进行双向推导。其中,特别要加强「重箱読み」或「湯桶読み」以及四字熟语的学习,对相关词语进行重点记忆,在日常学习中牢固掌握其读音规律。
 
二、词汇部分
1.考试内容
   以有关惯用语或成语、谚语等为主进行测试。如「猫に小判」「気がきく」「足が出る」「骨が折る」「急がば回れ」之类词汇的意义及用法。
2. 命题形式
   全部为选择填空。
3. 学习要点
   主要是日语惯用语、成语、谚语等的用法,要全面掌握确实有一定难度。实际上,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这方面都是一个难点。在此只能简单地提几个有关学习上的建议。
(1)日语惯用语中,最多的是与“身体”的词语组成的惯用语,如「顔•手•足•頭•目•耳•口•鼻•骨」等等,另外「気」和「心」也有不少惯用语。建议系统地看一些有关方面的书,掌握一定数量的惯用语及其表达特征,须注意不要望文生义。
(2)成语、谚语之类要注意那些反映日本文化或思维方式的句子,同样也要注意避免望文生义。
(3)学习时既要认真地理解有关的意义解释,又要注意实际用例。如果只注重前者,而不去观察其实际用例,则心中无底,不踏实,很容易看过就忘记;反之,只关心后者,则有可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语法部分
1.考试内容
 分为“基础语法”和“敬语表达”两块内容。
“基础语法”部分除了考查日语中的一些助词、助动词的基本用法之外,还会出现一些较为固定的表达形式,即在日语能力测试出题基准中称之为「文型」的结构。要求考生对于这些表达形式的意义、接续和近义表达之间的相互区别较为熟悉。同时,其在句中表达的意义往往不能仅仅通过字面推导出来,因此必须通过有针对性的准备和反复练习加以提高。此外,本部分还将考查一些副词和形容词、形容动词的掌握情况,也须予以注意。
“敬语表达”部分涉及到人际关系、语法结构、恰当使用等多个方面,涉及范围比较广泛,是日语学习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内容。
 2. 命题形式
   全部为选择填空。
 3. 学习要点
   “基础语法”部分:
(1)助词、助动词的基本用法。助词在句中起着规定单词或句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添加意义、提示主题或是表示说话人语气的重要作用。要重点掌握助词的基本分类、各类助词的不同特点和功能以及一些较为固定的搭配方式。助动词在句中往往起着标志动词的时制、语态或者说话人的语气等作用,在学习时要注意其本身的活用、接续以及意义相近的助动词在使用上的区别。
(2)较为固定的表达方式。即通常所称的常用句型,这些句型根据其意义和在句中的功能,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当于格助词的句型,如「について」「をもって」等。
 相当于接续助词的句型,这一类句型较多,如「と思いきゃ」「にしても」等。
相当于副助词的句型,如「を問わず」「として」等。
相当于终助词的句型,如「ものか」「ではないか」等。
在句中需要两个以上同时出现,相互呼应使用的句型,如「~といい~といい」「~ようと~まいと」等。
类似于助动词的句型,如「ところだ」「てはいけない」等。
其他句型,如「あっての」「の極み」等。
(3)副词的用法。要求考生能够比较牢固地掌握大学本科阶段学过的副词的意义和用法。由于这些副词数量较大,不少词在形态上也比较接近,给考生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在学习和备考过程中有必要将其列为学习的重点之一。
(4)形容词和形容动词的用法。要求考生对这两类词的特征、意义和用法有较为准确的认识,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敬语表达”部分:
 (1)人际关系方面。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上下尊卑”和“内外亲疏”两种关系。在家庭里一般较少使用敬语,但是在称呼上对长辈还是使用敬语的时候较多。
 (2)语法结构方面。首先要注意一般动词构成尊敬语和谦让语的表达形式。在此基础上,要注意敬语与授受关系表达方式的结合使用。
 (3)敬语的恰当使用。即使没有对错的句子,有时也要考虑使用得当的问题。如敬语的平衡问题、引用句的表达问题、敬语的滥用问题等都须予以注意。
 
四、阅读理解部分
1.考试内容
分为“短文读解”和“文章读解”两块内容。
“短文读解”部分要求考生在10篇短文中吃透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并在每篇短文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所选短文通常出自日本原版图书,以论述文居多。
“文章读解”部分主要测试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一篇1000~1500字的文章。文章体裁多样,有说明文、论说文、随笔、小说、对话等。另外,还会有一些关于近义词、反义词、单词构成以及语法方面的一些问题。
2. 命题形式
 全部为选择填空。
3. 学习要点
 “短文读解”部分:
 (1)解答时若遇到不熟悉的单词或是表达形式,不必惊慌,更不要钻牛角尖。因读解文并不是精读文章,不需要对其中的一字一句都了如指掌。
 (2)可以通过上下文来尝试推测该词句的含义。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注意培养通过文章的上下文来推导单词意义的能力,注意把握一些关键性的词语,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3)如时间允许的话,解题时最好采取排除法,找出其他选项中不符合文意之处,以进一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文章读解”部分:
 (1)指示词所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2)推测并找出问题词相同意义的词语。
 (3)判定特定的主语或对象语等句子成分。
 (4)明确文中表示理由或原因的接续表达或句末表达。
 (5)解答表达抽象意义的词语所指的具体内容。
 (6)选择和文章总体内容相同的答案。
 (7)判明文章的主旨或作者的观点、意见。
 
五、翻译部分
 1.考试内容
 在规定的时间内翻译一篇250字(中译日)以上的文章,要求译文准确,语言通顺。
2. 命题形式
中译日,以论述文为主。
3. 学习要点
   翻译题是日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测试。要求语法正确、用词得当、语言通顺以及具备连贯表达能力。为此,平时应多做翻译练习,结合运用所学的翻译技巧,提高娴熟驾驭常用熟语、惯用句型及连贯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六、写作部分
1.考试内容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约500字的日语作文。文章体裁以感想文、论述文为主。
2. 命题形式
 根据命题要求,使用合适的文体,完成规定字数的作文。
3. 学习要点
 (1)避免混用不同的文体,语句通顺、正确,论述简明扼要。
(2)起承转结衔接自然,观点陈述清晰、合理。
(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严格遵守日文写作格式。
 
【818 专业日语】
《专业日语》是日本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考试科目。该科目以教育部《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大纲》为依据,并根据各研究方向的特点,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日语语法、文学、历史、文化的专业知识。
 
  考试科目分A语言、文学方向和B历史、文化方向两大部分,考试时,考生可自主择一(A或B)回答。
A.语言、文学方向
本考试科目以语言为主,文学仅要求学生掌握日本名著和主要作家的日语读音。语言要求完整阅读一部国内出版的日语概论著作(如高等教育出版社《日语概论》等),系统掌握日语语言的内部运用规律及与语言运用相关的各种基础知识(日语语义、日语词汇、日语语法、日语语篇)。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方向要求用日语回答。
本方向考试内容、命题形式、学习要点如下:
一、基本概念部分
   1.考试内容:
 (1)假名的性质、产生;罗马字的标记规则;日语汉字的性质。
 (2)日语词汇的类别、日语的词汇系统、日语词的构成、日语词的语感。
 (3)语言符号和语义、语义的分类、语义的聚合、语义的组合、语义的变化。
 (4)日语的词类、日语的格、日语的体与时、日语的态、日语的复句与接续。
 (5)日语语篇的种类、性质、衔接与连贯。
 (6)日本名著和主要作家的日语读音。
2.命题形式:
   填空、名词解释等
3.学习要点:
 (1)假名的产生和基本概念。如:片假名的“片”的意义。
 (2)罗马字的书写规则有几类,有何不同。
 (3)日语汉字的特殊性。如:何为“当て字”。
 (4)日语词汇的基础知识。如:混合词的定义;日语的复合动词可以分为几类。
 (5)日语语义的基础知识。如:语义和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语义可以分为几种类型;词语组合中的语义关系(“親切な人”中“親切”和“人”是限定关系。
 (6)日语的“格”、“体”、“时”、“态”、“复句”等概念和相关知识。如:主格和主语的概念与区别。
 (7)日语语篇、语境的相关基础知识。如:语篇是如何衔接与连贯的。
二、分析部分
 1.考试内容:
 (1)常见近义表现的区别。
 (2)对语言现象的分析。
 (3)日语语法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2.命题形式:
   简答
 3.学习要点:
 (1)教学大纲中规定掌握的句型中有一些意义相近的。要求掌握其区别。如:ようだ和そうだ。はず和わけ。
 2)结合汉语,掌握日语的表达方式。如:日语的“ながら”和汉语的“一边……一边……”的相同与不同。
 (3)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基础语法理论知识。如:主题与述题,语气的表现手段。
B.历史、文化方向
本方向的考生要求完整阅读一部国内出版的通史性著作(如高教出版社的《日本历史》或《日本文化》),把握日本历史的整体脉络,并了解日本文化的主要特征。
考试分成“名词解释”和“论述题”两个部分,分数各占50%。前者要求对日本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如圣德太子、空海)、事件(如遣唐使、明治维新)、文化现象(如茶道、古坟)作出简明扼要的解释,一般不涉及很具体的年月、地点;后者要求对日本历史文化中比较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比如日本派出遣唐使的原因、明治维新的影响等,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要点归纳能力。
本方向的考题用中文出卷,可以用中文答题,内容范围以大正以前(1912年)为主,历史方向和文化方向使用相同考卷。考虑到各地考生专业知识的不平衡,论述题采用“5选3”或“4选3”的形式。
 
【257 英语(二外)】
硕士英语(二外)考试是一种水平测试。难度为大学英语六级。本考试是标准化考试,考试范围主要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础阶段(较高要求)的全部内容。
考试包括五个部分:阅读理解、词汇语法、改错、英汉互译和短文写作。全部题目按顺序统一编号。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 (Part IReading Comprehension)
共30题,考试时间45分钟。要求考生阅读6篇短文,总阅读量不超过2500词。每篇短文后有5个问题。考生应根据文章内容从每题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选材原则
1、题材广泛,可以包括人物传记、社会、文化等方面,但是所涉及的背景知识应能为学生所理解;
2、体裁多样,可以包括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3、文章的语言难度以教学大纲中的规定为准,无法猜测而又影响理解的关键词,如超出教学大纲词汇表六级的范围,用汉语或英语注明词义。
能力要求
5、 既能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能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6、 既理解字面的意思;也能理解隐含的意思;
7、 既理解事实和细节,也能理解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
8、 能就文章的内容进行判断、推理和信息转换。
 
第二部分:词汇语法 (Part II: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共30题,考试时间25分钟。题目中60%为词和短语的用法,约40%为语法结构。要求考生从每题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考试范围包括教学大纲词汇表及语法结构表一级至六级的全部内容。
 
第三部分:翻译(Part III: Translation)
本部分由两个阶段组成。共10题,考试时间为50分钟
1、                汉译英(Section One: C-E Translation)
共5题,形式为句子翻译,考试时间25分钟。五题均来自第一部分阅读理解篇章中的划线句子。考生应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地道的汉语准确、完整地进行翻译。
2、                英译汉(Section Two: E-C Translation)
共5题,形式为句子翻译,考试时间25分钟。考生应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地道的英语准确、完整地进行翻译。
 
第四部分:改错(Part IV :Error Correction)
共20题,考试时间30分钟。在一篇题材熟悉、难度适中的短文(约200词)中有10行标有题号,每行有一个错误(不含拼写或标点错误),可能需改正某个词,也可能需增添或删去某个词。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出并改正错误,使短文的意思和结构正确、完整。
 
第五部分:短文写作(Part Ⅴ:Writing)
共1题,考试时间30分钟。要求考生写出一篇不少于150词的短文,试卷上可能给出题目,或要求看图表作文,或给出关键词写短文等等。要求切题,能正确表达思想,意义连贯,文理基本通顺,无重大语言错误。写作的内容包括为科技、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一般常识。
 
答题及计分方法:
试卷一为客观性试题,要求考生从每题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答题做在单独的答题纸(Answer Sheet)上,写在试卷一上的答案无效。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多选作答错处理。多项选择题记分只算答对的题数,答错不扣分。
试卷二为主观性试题,考生把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二上,主观性试题按科学的评分标准评分。
试卷五个部分的题目数、计分和考试时间列表如下:
卷别
序号
题 号
各部分名称
题目数
计分
考试时间


1-30
阅读理解
30
45
45 分钟
31-60
词汇语法
30
15
25 分钟


61-65
汉译英
5
10
25 分钟
66-70
英译汉
5
10
25分钟
71-90
改错
20
10
30 分钟
91
短文写作
1
10
30 分钟
合计
91
100
180 分钟
 
 
617 艺术设计理论】
主要测试考生对专业理论的掌握与理解,对本学科发展历史、特征及目前的状态的了解情况。
 
821 专业设计】
主要测试考生所掌握的专业设计水平,通过具体的设计命题测试考生专业的基本设计能力及对设计学科的理解与认识。
 
【828 环境学】
工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却受到了无情的污染和破坏,人类向大自然大肆索取的同时,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有毒有害化学物品污染加剧,土地沙化,飓风肆掠,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现实威胁,已受到全人类的关注。环境学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理性地关注与之休戚相关的自然环境。要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必须提高环境意识,通晓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变化过程的影响,掌握变化规律,提高环境治理能力。
《环境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开展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研究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运用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及噪声污染专业知识进行污染控制的技能,为研究生阶段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本专业课可划分为以下4部分:
第一部分为环境学基础,要求掌握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了解环境学的研究方法,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和观点,环境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物种资源、能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
第二部分为环境污染原理,包括(1)水污染原理,了解水体污染情况、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水体的自净作用、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转化等;(2)大气污染原理,了解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污染及重要污染物、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化、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和扩散;(3)土壤污染原理,了解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化学农药污染及重金属污染行为、土壤污染的防治等;(4)噪声污染原理,包括噪声的标准及评价;(5)环境污染生态效应。
第三部分为环境技术,包括(1)水污染控制技术,掌握废水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及生物处理的方法;(2)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掌握二氧化硫、烟气、氟化物等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粉尘的控制和防治技术;(3)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技术,掌握城市垃圾、煤系固体废物、冶金废渣、化工固体废物、石油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技术;(4)噪声污染控制技术,掌握噪声的测量技术以及吸声、隔声、消声等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第四部分为环境管理,了解环境规划的程序和主要内容,掌握环境规划的评价方法及技术,掌握建设项目、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及工作内容,了解环境风险评价,了解环境法体系,环境执法、司法程序等。
 
【801物流学概论】
本课程主要包括现代物流的含义、分类、及其基本功能,现代物流的特点、现代物流的增值功能;运输的概念、作用、五大运输体系及其特点,不合理运输的主要表现形式,储存的概念与作用、储存合理化的标志,包装的概念与功能、运输包装与销售包装,影响商品包装的因素、包装合理化方法,装卸的概念与功能、装卸合理化原则,搬运的概念、搬运活性、搬运合理化方法,流通加工的概念与形式;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第三方物流的价值;条形码的概念、条形码的优点、物流条形码标准体系;配送中心的概念、配送中心与传统仓库的区别、配送中心的种类、配送中心的功能、物流作业设备、物流中心设置原则和要考虑的因素、单一物流中心位置的选择方法;国际物流的概念、国际物流的分类、国际物流的特点、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国际物流系统的模式、国际物流系统网络的概念、大陆桥运输;物流成本的内容、特征、现代物流成本的构成、影响企业物流成本的因素;物流系统的预测方法,库存控制系统,车辆调度与运输安排,物流结点的布局方法,理解物流系统的仿真方法;供应链的概念和结构模型、供应链的类型、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的“牛鞭效应”。
 
【802管理信息系统】
本课程主要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组织系统、组织流程和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模型和开发步骤;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条件;开发的模型与方法;开发的策略选择;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和方法;可行性分析;系统分析;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系统设计;模块结构图;模块之间的耦合、模块的内聚;代码的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模块设计;信息系统实施;系统测试;系统调试;信息系统维护和评价;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技术。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