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硕士点是重庆成立直辖市后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本学位点有研究生导师10人,其中教授和研究员5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5人。设有单胃动物营养、反刍动物营养、饲料营养价值评定、饲料生物技术及加工利用四个研究方向,主要开展营养素代谢与需要量,营养对畜产品品质的影响,营养与免疫的互作,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氨基酸和矿物质利用率的评定,饲料生物技术,饲料加工和调制等方面的研究。2000年以来,本学位点导师共承担包括国家重大基础性研究规划项目(973)、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63”项目、重庆市科委项目、重庆市教委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近20项,总经费达到400万元。在中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主编和参编的中英文专著、教材和工具书13部。先后获得教学科研奖励10余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已招收硕士生60多名,已毕业20多人。本学位点十分重视实验室建设,目前拥有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牧草与草食家畜重点实验室)的两个研究室,有价值600多万元的现代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室面积为1000平方米。
本学位点在壮大教学科研力量的同时,对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重庆市畜禽养殖和饲料工业的科技进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重庆是最先在我国开展PIC优良配套系猪推广和产业化经营的省市区之一。本学位点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为了对PIC配套系猪产业化经营提供技术支撑,已开展了PIC猪规模养殖的饲料营养特点、营养技术措施和饲养管理方案的研究。该项研究获得了重庆市2002年度科技进步奖二等浆,是重庆成立直辖市后畜牧兽医类第一个最高奖。该研究还开发出PIC猪专用系列饲料,被重庆市科委评定为全市2003年度高新技术产品。该研究为促进优质猪规模化养殖和产业化经营,做出了重要贡献。另外,三峡库区草山草坡面积3034.4万亩,占重庆直辖市总幅员面积的34.12%;草山草坡中可利用面积2702.9万亩,占总幅员面积的30.39%。三峡库区除了天然草山草坡外,还有相当大的坡耕地需要退耕还草或还林。此外,三峡库区有较大面积的低产田地,种植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的收益较低,但这类田地若用于种植饲料作物(如青刈玉米),可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因此,三峡库区具有发展草食家畜的巨大资源。本学位点的主要学术带头人利用“重庆市牧草与草食家畜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级重点实验室)较好的研究条件,开展了草食家畜对牧草营养素的利用、反刍动物动态营养模型与调控理论和技术、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的有效利用、反刍动物的营养模式与技术措施、牧草营养价值评定和加工调制技术、牧草生物活性物质的营养生理作用和提取方法等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在三峡库区草食动物生产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本学位点的研究生导师主要有:董国忠、李周权、宋代军、玉永雄、王永才、左福元、兰云贤、刘作华、童晓莉、钟正泽,导师情况介绍详见本院主页有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