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数学计算机学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是宁夏师范学院数理系,1959年更名为数学系,1994年更名为数学与电算工程系,1997年与宁夏教育学院(含银川师专)数学系、宁夏工学院基础部数学教研室合并。2002年与宁夏大学计算中心、物理与电气工程系的“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合并组建为宁夏大学数学计算机学院,下设数学与应用数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和信息与计算科学系、计算机基础课中心、大学数学教学部。
目前院内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与非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与非师范)、信息与计算科学、软件工程6个本科专业,全院在校本科生1032人,28个教学班。有数学一级学科(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控制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二级学科硕士点,目前在校研究生193人。学院设有学院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社会服务办公室。全院共有教职工133人,其中专任教师111人,行政人员9人,实验人员9人,专职辅导员4人。教学人员中教授8人,外聘教授12人,兼职教授5人,副教授36人,讲师43人,硕士生导师11人,外聘导师14人;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在读博士8人,在读硕士1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76人,占学院专任教师人数的68.4%。
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学科体系,“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学科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其中“应用数学”为西北地区重点学科;“数据结构”和“计算机文化基础”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拥有1个区级计算机基础课实验室和5个专业实验室,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实验室除承担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计算机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教学科研任务外,还承担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宁夏考区中心考点的考试任务、全国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及全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信息处理的任务。
近年来,学院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办学指导思想,大力巩固和提高本科教学水平,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按照“大专业、小方向”的模式,不断进行教学和课程改革,严把生源入口质量关,在全校率先进行了一、二年级打破专业界限实行“滚动制”教学的试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三、四年级的“分流培养”奠定了基础。从2002年开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按“数学与信息科学”的专业大类招生,使专业培养方向进一步与人才市场的需要相结合。我院设立了“自强助学基金”,帮助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近年来选送4名优秀本科生赴日本岛根大学和上海交大交流学习,2004年向上海交大、山东大学等学校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33名。约12%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能够考取硕士研究生,毕业生100%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以上考试,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为45%。科学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几个研究方向的团队,学院的科学研究工作有了质的变化。2002年建院以来我院先后在国内外60多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80余篇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SCI、EI、ISTP等摘录。获得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数学天元基金资助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项教育部资助项目,11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项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教师中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优秀奖1项,自治区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获全国师范院校曾宪梓教师奖二等奖2名;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2项。有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入选宁夏“313人才工程”,2人获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1人获教育部“优秀青年资助计划”,2人获“宁夏青年科技奖”;两位教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一位教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四位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院党总支被区党委授予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