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院校信息 >> 专业介绍 >> 正文 法律硕士

考研试卷库
法律硕士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   代码:410100
该《培养方案》自2006级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执行;往届在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照新培养方案做出相应调整;在职法律硕士参照执行。
一、培养目标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
具体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公民素质,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职业伦理原则,恪守法律职业道德规范。
2、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法律知识、法律术语、思维习惯、法律方法和职业技术。
3、能综合运用法律和其他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法律职业实务工作的能力,达到有关部门相应的任职要求。
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
二、培养对象
分两种类型:一是JM研究生教育,即全日制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其培养对象为通过全国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统一考试并经培养单位复试选拔录取的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具有本科同等学力)的非法学专业的毕业生。二是JM学位教育,即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非全日制),其培养为国家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专业不限),工龄在三年以上的政法系统等实践部门的人员。
三、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一)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职兼读)两种学习方式,全日制学习必须满三年,非全日制学习以修满学分为限 (但不得少于三年)。
(二)教学方式以课程教学为主,重视和加强实践形式的教学,着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务能力的培养。
(三)成立导师组,采取集体培养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导师组应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法律实务部门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参加。
(四)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和交流,聘请法律实务部门的专家参与研究生的教学及培养工作。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全日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学位,总学分不低于75学分,其中必修课32学分,推荐选修课13学分,自选课8学分,实践课12学分,毕业论文10学分。(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详见“全日制法律硕士教学进度表”)
全日制法律硕士课程设置按国务院学位办下发的《法律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做出修订,新的《非全日制法律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出台以前,学分分配暂时按照原培养方案执行,全日制法律硕士获得学位,总学分不得低于54学分,其中必修课为27学分,选修课17学分,毕业10学分。(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详见“全日制法律硕士教学进度表”)
(一)课程设置
课程按法学一级学科为主设置,课程结构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推荐选修和自选课)
1、必修课(32学分)
(1)邓小平理论(2学分)                                                                                                                                                                                                                                                                                                                                                                                                                                                                                                                                                                                                                                                                                                                                                                                                                                                                                                                                                                                                                                                                                                                                                                                                                                                                                                                                                                                                                                                                                                                                                  
(2)外语(4学分)
(3)法理学(3学分)
(4)中国法制史(2学分)
(5)宪法(2学分) 
(6)民法学(4学分)
(7)刑法学(4学分)
(8)刑事诉讼法(2学分)
(9)民事诉讼法(2学分)
(10)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学分)
(11)经济法(3学分)
(12)国际法(2学分)
2、选修课
2.1推荐选修课(从中选满13学分)
(1)外国法律史(2学分)
(2)商法(3学分)
(3)国际经济法(2学分)
(4)国际私法(2学分)
(5)知识产权法(2学分)
(6)环境与资源法(2学分)
(7)法律职业伦理(2学分)
(8)法律方法(2学分)
(9)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2学分)
2.2自选课(8学分)
(1)法学经典著作选读 (2学分)
(2)法律英语(2学分)
(3)仲裁法律制度 (2学分)
(4)证据学(2学分)
(5) 法律社会学(2学分)
(6)WTO法律制度(2学分)
(7)婚姻家庭法学(2学分)
(8)法律经济学(2学分)
(9)立法学(2学分)
(二)实践必修环节(12学分)
1、法律文书课(含起草合同、公司章程、起诉书、答辩书、仲裁申请书、公诉书、判决书、裁定书等的训练、由律师、检察官和法官讲授) (3学分);
2、模拟法庭训练(分刑事、民事、行政三种任选,法官、检察官、律师三类型任选,由教师组织,法官、检察官、律师辅助指导) (4学分);
3、法律谈判课(2学分);
4、法律实践课(在法院或检察院或律师事务所实习两至三周) (3学分)。
(三)职业伦理与职业能力
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学生法律职业伦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伦理包括法律职业道德与执业规则;职业能力包括法律职业思维、职业语言、法律知识、法律方法、职业技术五个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内容主要表现为:
1、面对社会观象(包括各种事案),能够运用职业思维和法律原理来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
2、较熟练地运用法律术语;
3、较全面地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与法学知识;
4、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基本的法律解释方法, 能够在个案中进行法律推理;
5、较熟练地把握各类诉讼程序,能够主持诉讼程序,进行调查与取证;  
6、熟练地从事代理与辩护业务,从事非诉讼法律事务(如法律咨询、谈判、起草合同)以及法律事务的组织与管理;
7、有起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般经验。
以上内容应当融入各门课程之中,可通过课程教学、实践、专题讲座与研究等形式来培养,并注重这些技能的综合应用。
(四)学位论文(10学分)
1、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着眼实际问题、面向法律事务、深入法学理论。重在反映学生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综合解决法律实务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导师组应根据学生的选题方向,确定具体的导师负责其论文的指导工作。鼓励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意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学位论文要有新见解。
2、开题报告
1第三学年的秋季学期初作开题报告
2)开题报告内容包含与选题有关的文献综述(不得少于5000字)、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完成论文的计划与时间安排、论文的基本内容、预期达到的水平、存在的问题等(不得少于8000字)和参考文献。
3)开题答辩和论证。学位论文的开题导师组应当组织答辩,对开题报告的可行性进行论证,论证通过的填写开题报告评议书,论证未能通过者应当重新选题或修改后重新答辩论证。
3、中期检查
论文工作期间,导师要全面掌握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度,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论文进行中应组织研究生在一定范围内作论文阶段报告,汇报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4、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要按照《山西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规范》的规定撰写。法律硕士学位论文应以法律实务研究为主要内容、但不限于学术论文的成果形式,还可采用案例分析(针对同一主题的三个以上相关案件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报告、专项调查等。
任何形式的学位论文的写作均应当规范,达到以下七个方面要求:
(1)选题有意义并且题目没计合理:
(2)论文应当对国内同类课题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或者对同类课题在实践中的现状进行梳理和归纳。说明这个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议焦点与未解决的问题;
(3)论文应当反映出作者已经合平逻辑地研究并分析了这个问题的层次,即所谓的“分析深入”,“论证结构合理”;
(4)有充分的论证理由与依据,文字中能够反映出作者已经充分阅读过一定数量的相关文献资料。法律硕士学生在读期间至少应当阅读15部非教材类专业书籍,撰写学位论文应当研读过与论文主题相关的著作不少于5部。这个阅读量应当在学位论文的注释中反映出来;注释中必须显示学生已经阅读并理解了该领域国内代表性论著,参考文献应当列出相关的文献资料,并鼓励参考国外最新文献资料。即所谓的“资料充分”和“注释规范”;
(5)有研究方法意识,能够采取多样的研究方法,而不是盲目的无方法的所谓“研究”。方法包括: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社会学分析方法,比较方法,规范实证方法,价值分析方法等等;
(6)在谨慎踏实的基础上有大胆创新的观点;
(7)语言与字数方面的要求。语言精练,符合汉语写作规范,字数以1.5万为宜,一般不超过2万。
5、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必须由三名本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必须有一位校外专家或学者;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一至两名实际部门或校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五、考核方式
(一)课程考核
1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其中必修课程必须考试,考试可采用开卷或闭卷等形式。选修课程考试不得低于80%。考核办法可以灵活多样,重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知识,发观、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和方法,减少对机械性记忆的考核。
考试形式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决定,一经决定,不能随意更改。任何形式的考试需保留相应的文字材料,如试卷等,没有试卷等文字材料的不能承认成绩。考试评分采用百分制,成绩达到70分以上者方可取得相应的学分。该类课程一门不及格,允许重修一次,两门不及格,终止学习。
2、实践课程必须到社会实务部门实习或实践,考试以考查的方式进行,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和案例分析、组织模拟法庭为主。评分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成绩达到中级以上者方可取得相应的学分。该类课程一门未取得学分,允许重修一次,两门未取得学分,终止学习。
(二)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学年的春季学期末进行。根据考核结果对研究生的学习情况、科研能力、学习年限等提出进一步的建议。中期考核的内容和要求是:
思想政治方面要通过综合考察学生的个人思想小结、考核小组的评语、基层党组织的意见等,对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思想水平作出评定。
业务方面应检查各门课程学习情况及考试成绩,并进行学科综合考试。学科综合考试的内容包括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同时考察其科研能力。学科综合考试的方式可以是口试,也可以是口、笔兼试,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级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考核组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赞成为合格。
身体健康。
中期考核的结果,作为是否继续攻读学位和硕士研究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依据。
六、学位授予
学生在规定年限之内修满所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山西大学组织的答辩,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山西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含主要期刊文献)
(一)教材类
1赵肖筠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何建华主编:《宪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3.陈晋胜彭云业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4.周子良主编:《中国法制史》,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5.汪渊智主编:《民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6.孙淑云主编:《商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7.毛瑞兆主编:《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8.王继军主编:《经济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9.张天虹主编:《刑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0.马爱萍主编:《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1.李  麒主编:《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2.温树英主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3.白红平主编:《国际私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4.王继军主编:《国际经济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二)著作类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张文显:《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方法和前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3.孙笑侠:《法的现象与观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苏力:《道路通向城市——转型中国的法治》,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6.郭成伟、宋英辉:《当代司法体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应松年:《中国当代行政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8.柴发邦:《体制改革与完善诉讼制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9.王洪俊:《中国审判制度研究》,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10. 顾培东:《社会冲突与诉讼机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1.樊崇义:《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年版。。
12.谢佑平、万毅:《刑事诉讼法原则:程序正义的基础》,法律出版社。
13.陈光中、江伟:《诉讼法论丛》,法律出版社。
14.何家弘:《证据法论坛》,法律出版社。
15.张庆福:《宪政论丛》,法律出版社。
16.高铭暄:刑法专论(上、下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7.赵秉志:刑法总则问题专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8.赵秉志:刑法分则问题专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9.赵秉志:刑法争议问题研究(上、下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0.王作富:刑法分则实务研究 (上、下册),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
21.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2.梁慧星:《民商法论丛》各卷,法律出版社。
23.梁慧星:《中国民商法专题研究丛书》,法律出版社。
24.王利明:《民商法研究》(1-5辑),法律出版社。
25.王保树:《商事法论集》各卷,法律出版社。
26.中国商法研究会编:《中国商法年刊》各卷
27.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8.王利明:《物权法专题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9.刘春田:《知识产权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0.郑成思:《版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1.王利明:《民法、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2.江平:《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发展》,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33.章武生、张卫平等:《司法现代化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建构》,法律出版社,200年版0。
34.齐树洁:《民事司法改革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5.陈刚:《证明责任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6.毕玉谦:《诉讼证据规则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37.樊崇义:《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年版。
38.陈光中、江伟:《诉讼法论丛》,法律出版社。
39.樊崇义:《诉讼法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诉讼发法学研究中心。
40.何家弘:《证据法论坛》,法律出版社。
41.张守文、于雷:《市场经济与新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l993年版。
42.余先予:《涉外经济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3.汪渊智、王继军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商法与经济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4.董玉明:《经济法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版。
45.刘剑文:《财政税收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6.强 力:《金融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7.王继军:《市场规制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8.李景森、王昌硕主编《劳动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9.董保华:《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机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0覃有土、樊启荣:《社会保障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51.杨德敏:《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反思与重构》,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2.吕忠梅:《环境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3.陈茂云、马骧聪:《生态法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4.韩德培:《国际私法问题专题》,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版。
55.李双元、徐国建:《国际民商新秩序的理论建构》,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版。
56.[法]福盖德等:《国际商事仲裁》,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57.司法部司法协助局编:《司法协助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58.余劲松:《国际经济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9.曹建明:《国际经济法概论》,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60.赵维田:《WTO的法律制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三)期刊类
1.中国社会科学          
2.法学研究        
3.中国法学        
4.法学家           
5.法律科学        
6.政法论坛        
7.法商研究        
8.中外法学        
9.现代法学        
10. 法学      
11.法制与社会发展           
12.政治与法律           
 
 
培养单位负责人:                   (章)
 
学位分委员会主席:                 (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