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080720
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本学科围绕我国在能源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重点开展以下方向的研究:风能与动力工程、太阳能工程、生物能源工程和氢能与燃料电池,部分研究内容已成为本学科领域学术发展的前沿。本学科为北京市交叉学科重点学科,依托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1、培养目标
具有坚实宽广的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学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全面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发展动向,具有独立承担有理论价值或工程意义的研发工作的能力。能熟练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先进的技术,作出创造性的成果。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毕业生适合在与可再生与清洁能源研究开发有关的研究单位,高等院校或生产部门工作。
2、研究方向
1). 风能与动力工程
在风电机组整机设计及制造技术、叶片设计技术、机组控制与并网、风电场运行调度及并网质量控制技术、风电场运营保障技术、新型风力发电系统关键技术和海上风电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开发;
2). 太阳能工程
围绕太阳能热发电关键技术,基于太阳能热利用的复合能量系统,太阳能热发电工艺系统集成优化,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以及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开发等领域展开研究;
3). 生物能源工程
围绕生物质能清洁、高效、低成本发电技术体系及理论;生物能、风能和太阳能联产电力、液体燃料及氢气、燃气机理和技术;生物质冶炼与发电技术与工艺;生物质零排放高效利用发电工艺;生物能源与生态系统结构关联理论及技术经济环境社会评价数据库等内容开展研究;
4). 氢能与燃料电池
研究内容:对燃料电池内部传递和化学非同性过程机理的深入认识和揭示;燃料电池电站的高效热管理与变工况性能优化;燃料电池联合循环系统的集成优化,以及先进微通重整制氢技术的基础等。
水文学及水资源0815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作为其重要支撑条件的水资源问题受到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适应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水资源、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环境保护中涉及的理论与应用问题。
1、培养目标
在本门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强的研究发展型人才。毕业生适合在水利、电力领域以及相关的科研、教学部门从事水资源、水电能源的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以及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2、研究方向
1). 水(能)资源系统规划与管理
基于可持续利用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方法与建模技术;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梯级与跨流域水电系统开发的建模与仿真等;
2). 水电能源经济
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指标体系、水市场与水价、水电参与市场化运营的模式与规则、水电厂竞价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等研究;
3). 水、火电调度自动化系统
水电站群优化调度系统与实用模型研究开发,水、火电联合优化调度模型与实用系统研究开发等有关的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
4).水安全与风险管理理论及应用
水安全系统结构、水安全指标体系、洪灾风险预测与管理等有关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5).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监测和评估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实施进度和移民社会经济的监测和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
6). 水工结构分析及流体结构相互作用研究
水工混凝土结构应力仿真分析方法和反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岩体渗流分析及水利水电工程渗控方案优化、拱坝应力控制标准研究、高拱坝结构优化方法和程序、拱坝抗震安全研究;泄洪雾化、施工水力学、瞬变流、河流泥沙、波浪理论与应用研究。
7). 水电厂和泵站优化运行及复杂水力过渡过程研究
水电厂及泵站的状态监测、性能评估、优化运行、优化维护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水电厂与水泵站复杂水力系统过渡过程的理论、算法和仿真系统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