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 解放军总医院考博真题,考博试题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正文 2026年 解放军总医院考博真题,考博试题

考研试卷库
2026年 解放军总医院考博真题,考博试题

2026 年解放军总医院考博真题 样题

考博资源>>解放军总医院考博专区: 历年真题、试题答案详解下载

本文以 2003 年解放军总医院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神经解剖学》真题为例,作为 2026 年解放军总医院考博真题的样题参考,帮助考生掌握神经解剖学专业核心考点、学术表述逻辑及临床应用关联。解放军总医院历年考博真题(含神经解剖学、泌尿外科等所有专业)均配备完整、精准的高分答案详解,考生可通过考博信息网(http://www.kaoboinfo.com/)获取最近年份及更多详细考博真题,也可直接访问解放军总医院历年考博真题下载专用页面(http://www.kaoboinfo.com/shijuan/school/408061_1_446541.html)下载所需真题资料,为考博备考提供权威学术支撑。

2003 年解放军总医院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神经解剖学》真题

一、试述手部肌肉的名称、功能及神经支配

答案解析

手部肌肉按功能与位置可分为外在肌(前臂支配,作用于手部关节) 内在肌(手部本身,精细运动) ,二者在神经支配上分别对应不同神经,具体分类、功能及神经支配如下,结合临床意义展开解析:

(一)手部外在肌(前臂前群肌,共 6 块,分 4 层)

肌肉名称 位置层次 主要功能 神经支配 临床关联
1. 肱桡肌 浅层 屈肘关节,前臂旋前位时可旋后 桡神经(C5~C6) 桡神经损伤(如肱骨中下 1/3 骨折)时,肱桡肌功能障碍,肘关节屈曲无力,前臂旋后受限
2. 旋前圆肌 第二层 使前臂旋前,协助屈肘关节 正中神经(C6~C7) 正中神经在前臂损伤时,旋前圆肌瘫痪,前臂旋前功能丧失,呈 “旋后位畸形”
3. 桡侧腕屈肌 第二层 屈腕关节,使腕关节桡偏 正中神经(C6~C7) 正中神经损伤后,腕关节桡偏无力,可出现 “腕下垂” 的部分表现
4. 掌长肌 第二层 屈腕关节,紧张掌腱膜 正中神经(C7~C8) 约 10% 人群掌长肌缺如,属正常解剖变异,不影响腕关节功能,临床常作为肌腱移植供体
5. 尺侧腕屈肌 第二层 屈腕关节,使腕关节尺偏 尺神经(C7~C8) 尺神经损伤(如腕管综合征)时,腕关节尺偏无力,握力下降
6. 指浅屈肌 第三层 屈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腕关节 正中神经(C7~T1) 正中神经损伤后,指浅屈肌瘫痪,近侧指间关节不能屈曲,呈 “爪形手” 早期表现
7. 指深屈肌 第四层 屈远侧指间关节、近侧指间关节及腕关节 桡侧半:正中神经;尺侧半:尺神经(C8~T1) 单一神经损伤时仅影响对应半侧功能(如正中神经损伤仅桡侧 2 指深屈肌瘫痪)
8. 拇长屈肌 第四层 屈拇指近节指骨、远节指骨及腕关节 正中神经(C8~T1) 正中神经在腕部损伤(腕管综合征)时,拇长屈肌功能障碍,拇指不能屈曲,影响抓握
9. 旋前方肌 第四层 使前臂旋前(较旋前圆肌更强力、持久) 正中神经(C8~T1) 前臂旋前功能主要依赖旋前方肌,其瘫痪后旋前功能严重受损,影响日常动作(如拧毛巾)

(二)手部内在肌(共 19 块,分 4 组)

  1. 外侧群(鱼际肌,4 块,均由正中神经支配,C8~T1)
    • 拇短展肌:外展拇指(远离手掌中线),损伤后拇指外展无力,影响持物稳定性;
    • 拇短屈肌:屈拇指近节指骨,损伤后拇指近节屈曲受限,抓握力量减弱;
    • 拇对掌肌:使拇指与其余 4 指相对(如对指动作),为手部精细运动核心肌肉,损伤后丧失对指功能,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如系纽扣、握笔);
    • 拇收肌:内收拇指(靠近手掌中线),特殊点:虽属鱼际肌,但由尺神经支配(C8~T1),损伤后拇指内收无力,持物易脱落。
  2. 内侧群(小鱼际肌,3 块,均由尺神经支配,C8~T1)
    • 小指展肌:外展小指,损伤后小指外展受限;
    • 小指短屈肌:屈小指近节指骨,损伤后小指屈曲无力;
    • 小指对掌肌:使小指与拇指相对,损伤后小指对指功能丧失,影响精细动作(如捏取细小物品)。
  3. 中间群(7 块,尺神经支配为主,C8~T1)
    • 蚓状肌(4 块):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1~2 蚓状肌由正中神经支配,3~4 蚓状肌由尺神经支配,损伤后出现 “爪形手”(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
    • 骨间掌侧肌(3 块):内收 2、4、5 指,损伤后手指内收无力,影响抓握时手指的稳定性;
    • 骨间背侧肌(4 块):外展 2、3、4 指,损伤后手指外展受限,不能完成 “张开手指” 动作。

(三)神经支配核心规律与临床意义

  1. 神经支配分区
    • 正中神经:支配 “桡侧 3.5 指” 相关肌肉(鱼际肌、1~2 蚓状肌、桡侧半指深屈肌),负责拇指对指、桡侧手指屈曲等精细动作;
    • 尺神经:支配 “尺侧 1.5 指” 相关肌肉(小鱼际肌、3~4 蚓状肌、骨间肌、拇收肌),负责手指内收外展、尺侧手指运动;
    • 桡神经:仅支配肱桡肌(外在肌),不直接支配手部内在肌,主要影响肘关节屈曲与前臂旋后。
  2. 临床应用
    • 神经损伤定位:如 “爪形手” 多为尺神经损伤(影响骨间肌、蚓状肌),“猿手畸形”(鱼际肌萎缩)多为正中神经损伤;
    • 功能评估:通过检查拇指对指、手指内收外展、指间关节屈伸,可初步判断神经损伤部位与程度,为临床诊断与治疗(如神经修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二、试述自主神经与躯体神经的不同点

答案解析

自主神经(又称植物神经,含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与躯体神经均属外周神经系统,但在功能定位、解剖结构、神经递质、功能特点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异,具体对比及学术延伸如下:
对比维度 自主神经(交感 + 副交感) 躯体神经
1. 功能定位 支配 “非随意运动器官”:心肌、平滑肌、腺体(如消化腺、汗腺),调节内脏活动、新陈代谢(如心率、血压、消化) 支配 “随意运动器官”:骨骼肌,控制躯体运动(如行走、抓握)及躯体感觉(如痛觉、触觉)
2. 传出神经通路 需经过 “两级神经元”:节前神经元(胞体在中枢,轴突为节前纤维)→ 节后神经元(胞体在神经节,轴突为节后纤维),节后纤维支配效应器 仅 “一级神经元”:胞体在中枢(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直接支配骨骼肌,无神经节换元
3. 神经递质与受体 -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乙酰胆碱(ACh),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E);
- 副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均释放 ACh;
- 受体:胆碱能受体(M、N 型)、肾上腺素能受体(α、β 型)
- 运动纤维:释放 ACh,作用于骨骼肌的 N2 型胆碱能受体;
- 感觉纤维:无神经递质释放(仅传导感觉信号)
4. 中枢起源 - 交感神经:脊髓胸 1~ 腰 3 节段侧角(胸腰段);
- 副交感神经:脑干副交感核(中脑、脑桥、延髓)+ 脊髓骶 2~4 节段(颅骶段)
- 运动神经:脊髓前角(躯干四肢)、脑干运动核(头面部);
- 感觉神经:脊髓后角(躯干四肢)、脑干感觉核(头面部)
5. 功能特点 1. 自主性:不受意识控制(如不能随意调节心率);
2. 双重支配:多数内脏器官受交感 + 副交感神经 “拮抗调节”(如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副交感神经使心率减慢);
3. 紧张性作用:静息时持续释放少量递质,维持器官基础功能(如副交感神经维持正常心率)
1. 随意性:受意识控制(如可随意抬手、说话);
2. 单一支配:骨骼肌仅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无拮抗调节;
3. 无紧张性作用:静息时无持续冲动发放,仅在运动时激活
6. 分布范围 全身内脏器官、腺体、血管(除毛细血管内皮外),部分血管仅受交感神经支配(如皮肤血管) 全身骨骼肌、皮肤、黏膜(负责感觉与运动),不支配内脏器官平滑肌与腺体
7. 损伤表现 内脏功能紊乱(如交感神经损伤导致心率减慢、皮肤血管扩张;副交感神经损伤导致消化功能减弱、瞳孔扩大) 躯体运动障碍(如瘫痪)或感觉障碍(如麻木、痛觉消失),如尺神经损伤导致 “爪形手”(运动障碍)

(四)学术延伸与临床关联

  1. 功能协同与拮抗:自主神经的 “双重支配” 是维持内脏功能稳定的核心机制,如交感神经在应激时(如运动、紧张)兴奋,使心率加快、血糖升高、瞳孔扩大(利于应对环境变化);副交感神经在静息时(如睡眠、休息)兴奋,使心率减慢、消化增强(利于能量储备),二者平衡失调会导致疾病(如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发高血压、心律失常)。
  2. 临床应用: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是许多疾病的重要诱因或表现,如 “雷诺病”(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肢端小动脉痉挛)、“多汗症”(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汗腺分泌过多),临床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如使用 β 受体阻滞剂抑制交感神经)治疗相关疾病;而躯体神经损伤多表现为明确的运动或感觉障碍,治疗以神经修复、功能康复为主(如肌腱移植、康复训练)。

真题获取与备考建议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解剖学》等专业考博真题(含历年试题及高分答案详解)是备考的核心资料,能帮助考生精准把握命题重点(如神经支配规律、结构功能关联、临床应用)和学术化答题逻辑(需结合解剖学细节、分类对比、临床案例)。考生可通过以下渠道获取真题:
  1. 考博信息网官网:http://www.kaoboinfo.com/
  2. 解放军总医院历年考博真题下载专用页面:http://www.kaoboinfo.com/shijuan/school/408061_1_446541.html

备考建议

  1. 夯实解剖学基础:以《人体解剖学》(柏树令主编)、《神经解剖学》(王兴海主编)为核心教材,重点掌握 “神经 - 肌肉 - 器官” 的支配关系(如手部肌肉的神经支配分区)、神经通路(如自主神经的两级神经元通路),建立 “结构 - 功能 - 临床” 的关联思维。
  2. 强化分类对比能力:神经解剖学多涉及 “分类与差异”(如自主神经与躯体神经、不同神经丛的分布),建议通过表格对比(如本文中的维度对比表)梳理知识点,避免混淆。
  3. 结合临床案例:考博真题注重 “解剖学与临床的结合”(如神经损伤的表现),考生需积累常见神经损伤案例(如正中神经损伤导致的 “猿手”、尺神经损伤导致的 “爪形手”),理解解剖学特征如何决定临床症状。
  4. 真题实战训练:通过历年真题练习,总结答题框架(如 “定义 + 分类 + 结构特点 + 功能 + 临床意义”),提升学术表述的条理性与精准性,避免泛泛而谈。
通过系统利用真题资料和科学的备考方法,考生可高效提升神经解剖学专业素养和考博应试能力,助力顺利上岸解放军总医院博士研究生。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