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基础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核心药物,其作用原理是通过阻断肿瘤细胞或免疫细胞表面的 “免疫检查点” 分子,解除肿瘤对免疫系统的抑制(即 “免疫刹车”),改善肿瘤周围免疫微环境,激活 T 细胞、NK 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恢复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达到抗肿瘤目的
1。
-
临床主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分类及代表药物
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围绕 PD-1/PD-L1 信号通路,具体分类及药物如下:
-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 - 1)抗体类:此类药物靶向免疫细胞(如 T 细胞)表面的 PD-1 分子,阻止其与肿瘤细胞表面的 PD-L1 结合。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帕博丽珠单抗(Keytruda)、纳武利尤单抗(Opdivo)、信迪利单抗(国产原研)、卡瑞利珠单抗(国产原研)等,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食管癌等多种实体瘤及部分血液系统肿瘤2。
- 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 - 1)抗体类:此类药物靶向肿瘤细胞或肿瘤微环境中基质细胞表面的 PD-L1 分子,直接阻断其与 PD-1 的相互作用。临床代表药物为度伐利尤单抗(Imfinzi)、阿替利珠单抗(Tecentriq),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后维持治疗)、小细胞肺癌等领域有明确适应症2。
- 考点延伸(博士备考必备)
除 PD-1/PD-L1 抑制剂外,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 CTLA-4 抗体伊匹木单抗)虽未在真题中提及,但属于博士阶段重点掌握内容,其通过阻断 CTLA-4 与 B7 分子的结合,促进 T 细胞活化,常与 PD-1 抗体联合用于晚期肿瘤的一线治疗,需补充理解其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场景。
建议考生结合真题高频考点(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放疗 4R 原则、靶区勾画)进行针对性复习,同时利用考博信息网的真题模拟测试功能,提前适应考博答题节奏,确保在 2026 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考博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