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述心脏的形态、位置、毗邻、动静脉及神经支配
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具有复杂的形态结构与精准的位置毗邻关系,其动静脉供应与神经支配保障了心脏的节律性收缩与功能调节。掌握心脏的形态、位置、毗邻、动静脉及神经支配,是理解心血管生理、病理及临床诊疗的解剖学基础,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手术规划具有关键指导意义。
- 外形结构
心脏呈前后略扁的倒置圆锥体,大小约与本人拳头相当,分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和四条沟:
- 心尖:朝向左前下方,由左心室构成,位于左侧第 5 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 1-2cm 处,活体可触及心尖搏动;
- 心底:朝向右后上方,由左心房和小部分右心房构成,与出入心的大血管(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肺静脉)相连;
- 两面:胸肋面(前面)朝向前上方,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小部分由左心耳和左心室构成;膈面(下面)朝向后下方,大部分由左心室构成,小部分由右心室构成;
- 三缘:右缘垂直向下,由右心房构成;左缘斜向左下,由左心室和左心耳构成;下缘近水平位,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
- 四条沟:冠状沟(房室沟)环绕心底,分隔心房与心室;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分别位于胸肋面和膈面,分隔左、右心室;房间沟位于心底右缘,分隔左、右心房。
- 心腔结构
心脏内部被房间隔和室间隔分为四个腔:
- 右心房:位于心的右上部,接受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冠状窦的静脉血,通过右房室口与右心室相通,其内侧壁的卵圆窝是胎儿时期卵圆孔闭合后的遗迹;
- 右心室:位于右心房左前下方,接受右心房的血液,通过肺动脉口将血液泵入肺动脉,室腔内有三尖瓣(右房室瓣)防止血液反流,流出道(动脉圆锥)内有肺动脉瓣防止血液从肺动脉反流回右心室;
- 左心房:位于心底左上部,接受左、右肺静脉的动脉血,通过左房室口与左心室相通,其前部的左心耳突向左前方;
- 左心室:位于右心室左后方,壁最厚(约为右心室的 3 倍),接受左心房的血液,通过主动脉口将血液泵入主动脉,室腔内有二尖瓣(左房室瓣)防止血液反流,流出道(主动脉前庭)内有主动脉瓣防止血液从主动脉反流回左心室。
-
位置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约 2/3 位于身体正中线左侧,1/3 位于右侧。前方对向胸骨体和第 2-6 肋软骨;后方平对第 5-8 胸椎;上方连出入心的大血管;下方邻膈。
-
毗邻
- 前方:大部分被肺和胸膜覆盖,只有下部一小区域借心包与胸骨体下半和左第 4-5 肋软骨直接相邻,此区域称为 “心包裸区”,是临床心内注射的部位;
- 后方:与左主支气管、食管、左迷走神经、胸主动脉等相邻;
- 两侧:与纵隔胸膜、肺相邻;
- 上方:与出入心的大血管(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肺静脉)相连;
- 下方:邻膈。
- 动脉供应(冠状动脉)
心脏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均起自主动脉窦:
- 左冠状动脉:起自左主动脉窦,主干短而粗,分为前室间支(前降支)和旋支。前室间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前乳头肌、心尖、右心室前壁一小部分及室间隔前 2/3;旋支分布于左心房、左心室左侧壁和后壁;
- 右冠状动脉:起自右主动脉窦,沿冠状沟向右下行,分为后室间支和左室后支。后室间支分布于右心室后壁、左心室后壁一部分及室间隔后 1/3;左室后支分布于左心室后壁;右冠状动脉还发出窦房结支和房室结支,分别供应窦房结和房室结。
- 静脉回流
心脏的静脉血主要通过冠状窦回流至右心房,冠状窦位于冠状沟后部,收集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和心小静脉的血液;此外,还有一些小静脉直接开口于右心房。
心脏受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感觉神经支配:
-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脊髓胸 1-5 节段的侧角,节后纤维支配窦房结、房室结、心房肌和心室肌,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传导加速;
- 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节后纤维支配窦房结、房室结和心房肌,副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传导减慢;
- 感觉神经:痛觉纤维随交感神经传入脊髓胸 1-5 节段,心脏的牵张感觉和压力感觉纤维随迷走神经传入延髓。
- 结构完整:从形态、位置、毗邻、动静脉到神经支配,全面覆盖题目要求的所有维度,无遗漏;
- 细节精准:对心腔结构、冠状动脉分支、神经支配的描述精准到具体部位和功能,体现解剖学的精确性;
- 功能关联:在描述结构的同时,简要关联其生理功能(如心肌厚度与泵血功能的关系、瓣膜的防反流作用),体现 “结构 - 功能” 的解剖学逻辑;
- 临床联系:提及 “心包裸区”“心内注射部位”“冠状动脉分布与心肌梗死的关系” 等临床要点,体现解剖学知识的临床应用价值,符合博士研究生对 “基础 - 临床” 衔接的学术要求。
- 结构维度:精准描述器官的形态、位置、毗邻、血管神经等解剖结构,确保细节无偏差;
- 功能维度:简要阐述结构与功能的内在关联,如心脏各腔室的壁厚与泵血压力的关系;
- 临床维度:结合临床应用场景(如手术入路、疾病诊断),体现解剖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 重点掌握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核心系统的解剖结构,尤其是血管、神经的走行与支配;
- 梳理 “器官 - 血管 - 神经” 的关联网络,建立解剖学知识的系统性;
- 强化对临床解剖学要点的记忆,如重要手术部位、血管神经易损伤区域等。
- 答题时按 “形态 - 位置 - 毗邻 - 血管 - 神经” 等逻辑分层,确保结构清晰;
- 使用解剖学专业术语(如 “卵圆窝”“冠状动脉”“窦房结”),避免口语化表述;
- 结合示意图辅助理解(考场上可简要绘制结构示意图),增强答案的直观性与说服力。
通过系统利用真题资料和科学的备考方法,考生可高效提升考博解剖学综合能力,助力顺利上岸中山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