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句法语义研究是湖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核心专业科目,其真题对把握现代汉语句法、语义研究方向、提升语法理论分析与语言现象解读能力具有关键指导意义。考生可通过以下权威渠道获取该校全学科考博真题(含英语、现代汉语句法语义研究、专业课等)及配套高分答案详解,为备考提供精准资源支撑:
- 考博信息网官网:http://www.kaoboinfo.com/
- 湖南师范大学历年考博真题下载专用页面:http://www.kaoboinfo.com/shijuan/school/408061_1_1202431.html
湖南师范大学 3171 现代汉语句法语义研究考博真题覆盖 2012-2025 年关键年份,所有年份真题均配备完整、精准的高分答案详解,解析由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教研团队编写,涵盖考点定位、句法结构分析、语义逻辑推导及学术观点梳理,能帮助考生高效掌握命题规律与应试策略。以下为湖南师范大学 3171 现代汉语句法语义研究考博真题(精选题目)及答案详解,助力考生针对性备考。

现代汉语中 “名词 + 动词” 组合可以构成哪些句法结构?请举例分析,并说明结构的组合规律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句法语义研究中句法结构的核心类型,聚焦 “名词 + 动词” 组合的句法可能性与语义制约,是现代汉语句法语义研究学科中句法结构研究的重点考点。
逻辑推导:
- 构成的句法结构及举例
- 主谓结构:名词作主语,动词作谓语,主语表示动作的执行者或被描述的对象。例如:“小明跑”(“小明” 是 “跑” 的执行者)、“苹果红了”(“苹果” 是 “红” 的描述对象)。
- 动宾结构(名动宾):此处名词为动词的宾语,实际结构为 “动词 + 名词”,但在某些语境或省略情况下可呈现为 “名词 + 动词” 的逆序,不过严格来说,典型动宾结构是 “动 + 名”,但也存在如 “晒太阳”(“太阳” 是 “晒” 的宾语,属于特殊的动宾结构)这类 “名 + 动” 形式,不过更常见的是 “动 + 名”,此处需注意结构的语序变体。
- 定中结构(名词为中心语,动词为定语):动词修饰名词,说明名词的属性或动作特征,动词多为非谓动词或动名词化。例如:“学习文件”(“学习” 修饰 “文件”,表示文件的用途是学习)、“游泳教练”(“游泳” 修饰 “教练”,表示教练的专业是游泳)。
- 状中结构(动词为中心语,名词为状语):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说明动作的时间、处所、工具、方式等。例如:“电话联系”(“电话” 表示联系的工具)、“明天出发”(“明天” 表示出发的时间)、“食堂吃饭”(“食堂” 表示吃饭的处所)。
- 组合规律
- 语义制约:“名词 + 动词” 的组合能否构成合法结构,关键在于名词和动词之间的语义关联是否合理。如主谓结构要求名词能充当动词的施事或受事(或系事);定中结构要求动词能对名词进行属性或特征的修饰;状中结构要求名词能表示动作的修饰性语义角色(工具、时间、处所等)。
- 语法功能制约:动词的语法功能(如是否为及物动词、能否作定语、能否带补语等)和名词的语法类别(如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等)会影响组合的可能性。例如,时间名词(如 “今天”“去年”)常作状语修饰动词,构成状中结构;抽象名词(如 “爱情”)较少与动词直接构成主谓结构,除非动词是描述性的(如 “爱情美好”)。
- 语用和习惯制约:某些 “名词 + 动词” 的组合是语用习惯或固定搭配的结果,如 “老家回”(实际是 “回老家” 的逆序,在特定语境中使用),这类组合受语用表达和习惯的影响较大。
学术扩展:
“名词 + 动词” 组合的句法结构研究是现代汉语句法研究的基础课题,其揭示了汉语句法结构的灵活性与语义制约的复杂性。在当代现代汉语句法语义研究中,如何结合生成语法、认知语法等理论对这类结构进行更深入的形式化或认知解释,如何利用语料库技术分析这类结构的使用频率与语义分布,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这类研究也为对外汉语教学中 “名词 + 动词” 结构的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体现了学术研究的实践价值。
考博备考需依托权威真题资源,湖南师范大学 3171 现代汉语句法语义研究考博真题及全学科考博资料(含英语、专业课)均配备高分答案详解,可通过以下渠道获取:
- 考博信息网官网:http://www.kaoboinfo.com/
- 湖南师范大学历年考博真题下载专用页面:http://www.kaoboinfo.com/shijuan/school/408061_1_1202431.html
建议考生结合真题及答案详解系统备考,重点掌握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经典类型解读”“句法语义现象辩证分析”“学术前沿追踪” 三大能力,同时关注现代汉语句法语义研究前沿研究(如基于大数据的 “名 + 动” 结构语义韵研究等),提升学术表达与问题解决能力,预祝各位考生考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