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 href="http://www.kaoyanmiji.com/shijuan/school/802519_1575460_2633511.html" target=_blank>
湘潭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
湘潭大学考研大纲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湘潭大学考研大纲
文学概论 绪论
(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
(2)文学理论的学科发展史
(3)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4)文学理论的特性
第一编 文学本质论
第一章 文学本质
(一)、历史上的本质观
1.生活反映论文学本质观:摹仿说、镜子说、再现说;
2.情感欲望论文学本质观:情感说、游戏说、欲望说;
3.语言形式论文学本质观:形式说、结构说、符号说;
(二)、文学本质的界定:生活源泉、实践本位、审美属性、语言活
动。
第二章 文学活动
(一)文学活动的特征:
1.形象性;
2.情感性;
3.虚拟性;
4.非功利性;
(二)文学活动的系统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媒介。
第三章 文学语言
(一)日常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关系;
(二)文学语言的特性:
1.文学语言的形象性;
2.文学语言的审美性;
3.文学语言的模糊性;
4.文学语言的暗示性;
5.文学语言的陌生化。
第四章:文学审美
文学的诸种审美价值功能:
1.认识的;
2.教育的;
3.娱乐的;
4.审美的。
第二编 文学文本论
第5章 文学文本
(1)、文学文本的概念
1.文本与文学文本;
2.文学文本的内涵;
3.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比较;
(2)文学文本理论的发展
1.俄国形式主义文本理论内涵;
2.英美新批评文本理论内涵;
3.结构主义文本理论内涵;
4.解构主义文本理论内涵;
5.接受反应文本理论内涵;
6.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本理论内涵;
(3)文学文本的结构分析:文学文本的结构、语言组织。
第6章:文学体裁
(1)文学体裁的分类方法:“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
(2)文学体裁的传统类型:
1.诗歌概念及其审美特征;
2.小说概念及其审美特征;
3.戏剧文学概念及其审美特征;
4.散文概念及其审美特征;
(3)文学体裁的现代发展:影视文学、网络文学。
第七章:文学形态
(一)文学形态概念
1.文学形态的形象性特征;
2.文学形态的情感性特征;
3.文学形态的语言性特征;
(2)形象与典型
1.文学形象的概念;
2.文学典型的概念;
(3)意象与意境
1.文学意象的内涵与特征;
2.文学意境的内涵与特征;。
第8章:文学潮流
(1)文学风格
1.文学风格的话语史;
2.文学风格的内涵;
3.文学风格的特点;
4.文学风格的形成;
5.文学风格的表现;
(2)文学流派
1.文学流派的含义;
2.文学流派的成因;
3.文学流派的类型;
(3)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创作方法、政治思潮、哲学思潮等与文
学思潮的关系。
第三编 文学主体论
第9章 文学创作主体
(1)创作主体界说:文学创作客体、文学创作主体、作者身份变迁;
(2)创作机制
1.感觉与知觉的概念及其特征;
2.记忆与表象概念及其特征;
3.情感与想象概念及其特征;
4.灵感与思维概念及其特征;
(3)创作过程:素材积累、艺术构思、语言传达等的特征;
(4)创作原则
1.现实主义内涵及其特征;
2.浪漫主义内涵及其特征;
3.现代主义内涵及其特征。
第10章:文学接受主体
(1)接受主体的概念
1.作为作品价值的实现者接受主体;
2.作为读者和批评家接受主体;
3.接受与创作的互动;
(2)接受心理机制的特征:
1.充满联想和想象;
2.饱含着丰富的感情;
3.渗透着理性的思考;
(3)接受过程的特征
1.作品感知;
2.审美体味;
3.艺术领悟;
4.理性评析;
(4)接受方式的特征
1.文学欣赏的创造性;
2.文学欣赏的差异性;
3.文学批评的理性;
4.文学批评的科学性。
第四编:文学文化论
第11章 文学的传播视域
(1)文学媒介:文学媒介的类型、构成、优先原则及文学新媒介与
文学新形态;
(2)文学传播:文学传播活动及其变迁、文学传播媒介与文学体裁、
文学传播媒介与文学类型、电子传播媒介影响下的文学、网络传播与
超文本;
(3)传播与文学场:传统视域下的文学场、传播视域下的文学场、
新文学场的文化权力。
第12章:文学的文化研究
(1)文化研究述往:文化研究的缘起、文化主义的重点、中国的文
化研究;
(2)文化研究与文学批评:文学与文化的相互关照、文化研究的批
判性议题、反思文学学科本身。
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分钟
2.满分:150 分
3.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
(2)简答题
(3)论述题
(4)赏析题
湘潭大学 href="http://www.kaoyanmiji.com/shijuan/school/802519_1575460_2633511.html" target=_blank>
湘潭大学 2015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
湘潭大学考研大纲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考 试 大 纲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1. 现代汉语的广狭含义;
2.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概念;
3. 现代汉语主要方言区;
4. 现代汉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的主要特点;
5. 现代汉语的国内国际地位;
5. 国家制定的“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等有关的新时期
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任务。
第二章 语音
1. 语音的三大属性和语音四要素;
2. 音素、音位、音节和声母、韵母、声调等语音单位;
3. 元音、辅音、声母、零声母、韵母、四呼、声调、调类、
调值、音节、音变、去声变调和“一、不”变调、“啊”变调、语
调等概念;
4. 辅音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5. 韵母的类型及其结构;
6. 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
7. 汉语音节结构及其特点;
8. 汉语音节拼写规则;
9. 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
10. 轻声词的类型及轻声的作用;
11. 儿化的规律和作用。
第三章 文字
1. 文字、汉字、字体、笔画、笔顺、独体字、合体字、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偏旁、部首、部件、声旁(声符)、形旁(意
符)、错别字、异读字、异体字、正字法的概念;
2. 汉字形音义的关系;
3. 现代汉字与语言的关系;
4. 汉字形体演变规律;
5. 汉字的结构规律,包括笔画种类及组合方式;笔顺规则;
常见的汉字结构模式等;
6. 现代汉字造字法;
7.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规范化;
8. 运用汉字结构方式分析汉字的构造;
9. 书写规范汉字,能识别、纠正错别字。
第四章 词汇
1. 词汇、语素、词、短语、固定短语、单纯词、合成词、词
义、理性义、色彩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义项、基
本义、转义、引申义、比喻义、单义词、多义词、同音词、义素、
语义场、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
同义词、反义词、语境、基本词汇、文言词、历史词、方言词、外
来词、熟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词汇规范化等基本概念;
2. 语素辨认替代法;
3. 语素组合能力的类型;
4. 构词的类型;
5. 复合式和附加式合成词的结构类型
6. 词义的性质和分类;
7. 义项的分类
8. 词义引申的方式;
9. 义素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10. 语义场的类型;
11. 同义词的差异与辨析;
12. 反义词不平衡现象的分析;
13. 同音词的作用;
14. 新词与生造词的区别;
15.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16. 熟语的类型与表达功能;
17. 成语的特征、构造和来源;
18. 词义的诠释;
19. 词汇的构成及其特点
20. 发展变化的类型;
21. 词义的演变途径;
22. 词汇规范化的主要原则。
第五章 语法
1. 语法和语法体系的概念;
2. 语法的性质;
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法单位和主语、谓语等句法成分的
基本概念;
3. 词类划分的标准;
4. 各类实词的语法功能;
5. 虚词的特点及其语法意义;
6. 易混词类的辨识与区分;
7. 短语的结构类型与功能类型;
8. 多义短语的语法分析;
9. 复杂短语的层次分析;
10. 各类句法成分的构成材料、意义类型及其区别特征;
11. 句子的语气类型及其功能;
12. 句型与句式的特点及辨识;
13. “把”字句等几种常用句式的含义与特点
14. 句子的成分分析与变换分析;
15. 句法结构的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分析;
16. 常见的句法失误分析;
17. 复句的各种类型和多重复句的分析;
18. 单句与复句的区别;
19. 复句中常见错误分析和修改;
20. 句群的类型和多重句群的切分。
第六章 修辞
1. 修辞的三个含义、同义句式的概念;
2. 修辞和语境的关系;
3. 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4. 词语意义的锤炼;
5. 词语色彩鲜明的具体表现;
6. 词语声音的锤炼;
7. 句式选择的主要依据;
8. 长句化短的常见方法;
9. 运用被动句更为合适的类型;
10. 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的不同表现;
11. 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
定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等各类修辞句式的含义与修辞功能;
12. 比喻、比拟、借代、拈连、夸张、双关、仿词、反语、
婉曲、设疑、对偶、排比、层递、顶真、回环、对比、映衬、反复、
设问、反问等二十种辞格的含义、基本类型与使用规律;
13. 比拟与比喻、借代与借喻、语义双关与借喻、设疑与省
略、设疑与反语、排比与对偶、层递与排比、顶真与回环、对比与
对偶、衬托与对比、设问与反问等相关辞格的同异辨析;
14. 辞格的综合运用构成的连用、兼用和套用等三种类型的
含义与特点;
15. 辞格综合运用的修辞效果分析;
16. 修辞常见失误的分析与修改;
17. 语体的构成及类别;
18. 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和文艺语体的特点与功
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