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
一、学院简介
(一)学科概况
华中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华中大)法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新兴的一流法学院。在“争一流、创特色、倡交叉”的宗旨下,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法学院形成了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学科体系。现拥有法学理论、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等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J.M.)授权点,可培养法律社会学、科技法学、知识产权法学、教育法学、社会政策与法律等专业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近年来,法学院主办了Journal for Law and Policy in China、《华中法律评论》、《私法》、《中国科技法学年刊》、《知识产权法政策学论丛》等学术出版物,形成了较好的学科发展平台。
(二)教师队伍
近年来,法学院通过培养和大规模引进优秀教师,形成了一支较为强大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7人。其中,教授15人,院聘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12人,讲师16人;72%教师获得了博士学位。目前,在读博士学位7人。荟萃了一大批优秀中青年学者和学科带头人。
(三)科学研究
法学院始终致力于研究能力的提升和学术品格的塑造,关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近五年来,学院主持各类科研项目80余项,实际到账科研经费659.6万元,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国家级或省部级项目经费达201.2万元。代表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战略研究中关于科技发展法制和政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即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保护与策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中关于中国水权法律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关于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的法制建设等;国家软科学重大专项即技术转移法律机制研究等。近5年发表的学术论文498篇,其中学术刊物464篇,学术会议论文34篇,出版学术专著18部,译著5部。获省部级成果奖10项。
(四)人才培养与对外交流
法学院已经构筑起了较为完备的人才培育体系。根据法律职业教育、精英教育和学术型人才培养的不同特点,结合法律人才国际化与本土化双向需求,学院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分类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为加大法律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大学图书馆和校公共设施基础上,学院建成了专门的法律图书馆、模拟法庭和案例教学研讨室。迄今,学院已培养本科毕业生1100余人,双学位生650余人,研究生700余人,并培养留学生30余人。这些人才,已经活跃在政府机关、司法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等。
法学院非常重视对外交流。已经与美国耶鲁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德国拜罗伊特大学、荷兰莱顿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关系。同时,学院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全球水伙伴组织(GWP)和我国港澳台地区高校或科研机构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目前,本院学生以各种形式赴外研修的境外高校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波士顿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拜罗伊特大学、荷兰莱顿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
二、研究生教育
(一)法学硕士
1、法学硕士专业方向
法学硕士法学理论专业在国内较为突出。本专业拥有俞江、李红海、曹海晶、何士青、成凡、郭义贵、陈绪刚等知名学者,有近代法研究所、普通法研究所、比较法与法社会学研究所、法律史学研究中心、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法学院与社会学系共同建设)等学科发展平台。本学科在法理学、法律社会学、比较法学、法政治学、宪法学、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特别是在中国近代法、英美普通法以及中国乡村治理研究方面,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本专业招收法理学、比较法学、法律社会学、法律史学、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等研究方向研究生。
法学硕士民商法学专业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本专业基础雄厚,拥有罗玉中、易继明、李扬、裴丽萍、杜颖、郑友德、姜战军等著名学者,有教授7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其中,10人具有海外名校留学背景。本学科在私法一般理论、知识产权与科技法学专业方向上独树一帜,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私法研究所正在从事中国民事法律整编工作,易继明教授主编的《私法》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知识产权法学和科技法学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科技法研究所依托知识产权与科技法学研究基础,成为首批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98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重要学科平台,罗玉中教授主编的《科技与法律》、易继明教授主编的《中国科技法学年刊》和李扬教授主编的《知识产权法政策学论丛》是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科技法学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本专业招收私法一般理论、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与科技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国际私法学等研究方向研究生。
法学硕士经济法学专业是国内高等院校中较早开设的专业之一。本专业学术带头人为贾济东教授,拥有李扬、彭礼堂等教授,管斌、王鉴非、郑平安等副教授。经过10多年的积淀,本学科已形成以竞争法学和金融法学研究为核心,以财税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经济法基础理论等为基础的学科生态体系。本专业招收经济法基础理论、财税与金融法学、竞争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经济刑法、诉讼法学等研究方向研究生。
法学硕士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是学院大力发展的新兴学科。本学科现有裴丽萍、王干两位教授和鄢斌副教授等3名教师。依托学校环境工程、能源、公共卫生和发展经济学等学科基础,本学科正在展开学科交叉方面的研究。目前,在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法等方面研究成果较为突出;特别是裴丽萍教授在水权及水资源保护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定的学科特色。本专业招收中国环境法学、自然资源法学、国际环境法学研究方向研究生。
上述四个方向均面向港奥台地区招生,具体报名办法参见http://www.hustzs.cn/Mentor/ HMTBrochure.aspx
2、2011年法学硕士招生计划
2011年法学硕士计划招收推荐免试生约占招生总人数的35%。
(二)法律硕士(J.M.)
法律硕士(J.M.)是学院开展法律职业教育和精英教育的重点项目。根据法律职业的特点,学院法律硕士教育从学术型转向应用型,从法律通识教育转向专业化教育,从普通教育转向精英教育。
1、法律硕士专业方向
(1)法律硕士(非法学)
学院对法律硕士(非法学)采用专业方向特色班教学制,目前已开设知识产权法、财税与金融法、新闻传媒法三个法律硕士专业方向高级班,以因应市场需求,培养懂法律、懂技术、通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法律专门人才。
法律硕士知识产权法专业方向高级班。学院是国务院学位办首批授予法律硕士知识产权法专业方向班招生资格的五所院校之一。自2007年该班招生以来,学院充分利用自身知识产权法学科优势,以我校强大的理、工、医、管等优势学科为依托,同时聘请国内外知名知识产权专家、学者授课,在复合型知识产权高级法律专门人才的培养上,已形成显著优势。学院目前已毕业的知识产权法方向法律硕士,竞争优势明显、就业情况良好。
法律硕士财税与金融法专业方向高级班。学院于2009年开设法律硕士财税与金融法专业方向高级班,充分整合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教学资源,聘请实务部门专家授课,旨在培养具有专业交叉优势的法律职业精英,为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国家机关和大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输送人才。
法律硕士新闻传媒法专业方向高级班。该班由学院与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联合打造,整合两院教育资源,旨在对新闻传播中的法律关系与法律问题进行研究;涉及传媒法学理论、传媒与私法、传媒与司法、媒体与政府法治等方面内容。主要培养具有厚实的新闻传播专业理论基础和法律素养、具有专业交叉优势和专长特色的的复合型高级法律专门人才。
(2)法律硕士(法学)
法律硕士(法学)面向本科为法学专业的考生,结合学生本科法学教育背景,制定单独培养方案,在硕士研究生阶段进一步强化法律理论知识素养的同时,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司法机关、政府部门、管理部门以及大型企、事业单位培养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兼具的高级法律专门人才。
2、2011年法律硕士招生计划
2011年法律硕士(非法学)计划招收推荐免试生约占招生总人数的20%,法律硕士(法学)计划招收推荐免试生约占招生总人数的20%。
3、法律硕士奖助办法
学院设立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奖学金,一等奖3000元/年,二等奖2000元/年,奖学金覆盖率50%。
它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过的真题试卷,属已解密信息,对于报考相关专业考生来说,统考专业课(业务课)科目考研真题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研究真题除了能了解到什么知识点最重要,考哪些题型之外还能给我们反映出老师出题的难度如何,考试考点及重点范围有哪些,每个知识点的历年出题频率,每个章节的分值比重,各个章节的出题比重,每年都要反复考的知识点等等。考试真题的重要性是任何的习题资料都高,比起网上流行的所谓“复习题笔记讲义”(少数除外,大部分都是以同一资料冠以不同学校名称冒充的资料),真题真实性高、渠道权威、试题原版扫描保证清晰。在考博信息网的考试资料体系中,也是把专业课真题作为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资料提供给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