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专业是历史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点。专门史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1)中国边疆民族史方向,含中亚史、蒙古史、西域文化、边疆民族理论等分支。主要研究中国历史上的疆域沿革与民族变迁史,侧重历代对边疆民族区域的施政,内地与边疆关系、疆域变动与边疆民族兴衰关系的研究;(2)中国社会史研究方向,主要致力于探究打通中国近代思想与政治社会的解释途径。在系统阐述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基础上,对利用后现代方法研究中国历史的若干著作进行评价和讨论;(3)中国法律文化史方向,主要研究中国传统法律制度,考镜源流,探讨制度背后的文化精神;(4)中国古代思想史方向,主要以一个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为基点,将先秦史研究与国家形成及统治机能不断演进、思想文化形成的枢纽期探索相结合,推进先秦史历史内涵的挖掘和研究深度。
历史学专门史方向的课程主要有:中国边疆民族史研究、中国边疆考古学、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当代史学研究,中国法制文化史,先秦史专题,中国思想史,边疆史地文献研究等。
历史学专门史专业导师的研究成果丰硕,主要有《西藏开发研究》,《清代边疆开发》,《清代西部边疆开发》,《中国历史-元明清卷》,《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边疆民族卷》,《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军事卷》,《中国经济法历史渊源原论》,《蒙古族通史》第四卷,《卫拉特蒙古史纲》,《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杨念群自选集》,《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集》《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当代史学的反思与阐释,《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等。
本专业近十年来主持和参加了十余项国家、教育部的的科研项目,获得科研经费近百万元,主要项目有:
1、《清代边疆开发研究》;
2、《清代西藏开发研究》;
3、《清代疆域形成研究》;
4、《清代边疆社会经济变迁研究》;
5、《清代新疆开发和人口变迁研究》;
6、《18世纪中国与世界研究》(边疆民族、军事部分);
7、《21世纪历史教科书-元明清卷》(清代部分);
8、《清史纂修-乾隆朝研究》;
9、《清史纂修-清代史事年表》;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导师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下设历史系、清史研究所,现任院长为孙家洲教授。
历史学院现有历史学本科专业,其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等8个二级学科均为硕士和博士学位点,并有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学科重点学科点,1个教育部文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学科重点研究基地。
历史学院拥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共有专任教师61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16人,讲师18人,学院现有学生367人,其中本科生142人,硕士生123人,博士生102人。
历史学院重视与国际著名高校的合作交流,目前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韩国、香港、台湾、澳门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学术团体及著名学者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专门史
成崇德,历史学博士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清史、中国边疆民族史、蒙古史。讲授的主要课程为:清史(本科),清史研究(研究生),中国边疆民族史研究(研究生)、蒙古史研究、中亚史研究、西藏佛教史等。主要著作有:《蒙古高僧传译注》,《西藏开发研究》(合著),《清代边疆开发》(合著)《清代西部边疆开发》(合著),《中国历史-元明清卷》(合著)《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边疆民族卷》,《蒙古族通史》(合著)第四卷,《卫拉特蒙古史纲》(合著)。
杨念群,历史学博士学位,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的主要课程为:清史专题讲座(本科生),当代史学思潮研究(研究生),后现代思潮与中国史学研究(博士生)等。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1997),《杨念群自选集》(2000),《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2001),《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集》(主编,2001)《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2003),《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主编,2004),《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当代史学的反思与阐释》(2005),《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2006)等。主要的学术兴趣是中国社会史研究,并致力于探究打通中国近代思想与政治社会的解释途径。
张世明,历史学硕士、法学博士,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边疆民族史和法律史的研究,会英语、日语、德语、藏语等多种语言,出版专著有《清代西藏开发研究》,《清代边疆开发》,《近代中国边疆开发研究》,《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军事卷》,《中国经济法历史渊源原论》等,目前承担国家东北工程课题《边疆的话语》,教育部重点科研基地重点项目《清代边疆社会经济变迁研究》,获多项科研成果奖。
张永江,历史学博士,清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职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日本东北学院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北方民族史及蒙古史,清史,清代边疆民族史。精通日语。具备研治中国边疆民族史必须的语言学基础。主要教授课程:“人类学方法论”、“蒙古学研究”、“蒙古史研讨”等。目前承担教育部项目:“清代内蒙古的生态环境、经济类型与社会变迁研究”。代表著作:《清代藩部研究——以政治变迁为中心》;《蒙古民族通史》(合著)等。学术兼职:中国蒙古史学会副秘书长。
它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过的真题试卷,属已解密信息,对于报考相关专业考生来说,统考专业课(业务课)科目考研真题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研究真题除了能了解到什么知识点最重要,考哪些题型之外还能给我们反映出老师出题的难度如何,考试考点及重点范围有哪些,每个知识点的历年出题频率,每个章节的分值比重,各个章节的出题比重,每年都要反复考的知识点等等。考试真题的重要性是任何的习题资料都高,比起网上流行的所谓“复习题笔记讲义”(少数除外,大部分都是以同一资料冠以不同学校名称冒充的资料),真题真实性高、渠道权威、试题原版扫描保证清晰。在考博信息网的考试资料体系中,也是把专业课真题作为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资料提供给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