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 年 火箭军工程大学考研真题 样题(含答案详解)
2026 年火箭军工程大学考研真题样题(运筹学基础)
考研、考博备考中,真题是精准把握运筹学基础学科考点、熟悉命题逻辑的核心资源。若需获取更多考研及考博真题,可访问考博信息网( http://www.kaoboinfo.com/),该平台收录了丰富的运筹学基础及其他学科真题,满足不同阶段备考需求。同时,我们针对所有年份的运筹学基础真题,均配备了高分答案详解,从考点拆解、答题框架构建到计算步骤梳理进行全方位指导,助力考生高效提升应试能力。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15 空格,每空 1.5 分,共 15 分)
1. 答案
缩小(或变小);扩大(或变大)
- 解析:约束条件是对可行域的限制,增加约束会进一步限定变量取值范围,可行域范围缩小;减少约束则放宽限制,可行域范围扩大,例如线性规划中移除 “x≤5” 的约束,x 的取值上限消失,可行域沿 x 轴正方向扩大。
2. 答案
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解;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值(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
- 解析:可行解的核心是 “符合约束”,无需考虑目标函数;最优解是可行解中的 “最优者”,需同时满足 “可行” 与 “目标函数最优” 两个条件,例如在最大化问题中,最优解是使目标函数值最大的可行解。
3. 答案
在最差结果中选择最好的方案(或 “小中取大”);在最好结果中选择最好的方案(或 “大中取大”)
- 解析:悲观准则(瓦尔德准则)假设未来状态最差,需从各方案的最小收益中选最大者,规避风险;乐观准则(赫威斯准则)假设未来状态最好,需从各方案的最大收益中选最大者,追求最大收益,二者体现不同的决策风险偏好。
4. 答案
决策变量中全部或部分要求取整数的线性规划问题
- 解析:整数规划的本质是 “线性规划 + 整数约束”,按整数约束范围可分为纯整数规划(所有变量取整数)、混合整数规划(部分变量取整数)、0-1 整数规划(变量仅取 0 或 1),例如 “生产产品数量” 需为整数,对应整数规划模型。
5. 答案
不平衡;增加一个虚设的销地(或 “虚拟终点”),并将其销量设为总产量与总销量的差额;增加一个虚设的产地(或 “虚拟起点”),并将其产量设为总销量与总产量的差额
- 解析:表上作业法仅适用于 “总产量 = 总销量” 的平衡运输问题。总产量>总销量时,虚设销地接收多余产量(单位运费为 0);总产量<总销量时,虚设产地补充短缺产量(单位运费为 0),通过虚拟节点将不平衡问题转化为平衡问题。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15 分)
1. 答案:×
- 解析:运筹学模型虽以数学为基础,但实际应用中需考虑人的心理因素,例如决策分析中 “效用理论” 专门量化决策者对风险的心理偏好,不确定型决策的不同准则也反映决策者的心理倾向,因此不能忽略心理因素。
2. 答案:√
- 解析:线性规划可行域是由线性约束条件围成的凸多边形(二维)或凸多面体(高维),凸集的定义是 “任意两点连线仍在集合内”,线性约束条件满足这一性质,因此可行域若存在则必为凸集。
3. 答案:√
- 解析:线性规划的目标函数是线性函数,其等值线与可行域的最优交点必在可行域的顶点(极点)上,这是线性规划的基本性质,也是单纯形法求解的理论依据,即只需在顶点中寻找最优解。
4. 答案:√
- 解析:基可行解是满足 “非负约束” 的基解,在二维线性规划中,基可行解对应可行域的顶点(如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在高维中对应凸多面体的顶点,二者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5. 答案:×
- 解析:主观概率虽基于决策者的经验判断,但并非 “臆测”,它是对无法通过频率统计的不确定事件(如 “新产品上市成功率”)的合理估计,需结合历史数据、行业经验等形成,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6. 答案:×
- 解析:平衡运输模型只需补充一个虚拟节点:总产量>总销量时仅需虚设销地,总产量<总销量时仅需虚设产地,无需同时增加虚设起点和终点,否则会导致模型过度冗余,无法正确计算。
7. 答案:√
- 解析:动态规划的核心是 “分阶段决策”,通过定义状态、决策、状态转移方程,将多阶段问题分解为依次递推的单阶段问题,例如最短路径问题中,从最后一段倒推至第一段,每段仅需求解当前阶段的最优决策。
8. 答案:√
- 解析:动态规划的状态需满足 “无后效性”,即当前阶段的决策仅依赖当前状态,与之前的决策路径无关,这一性质保证了各阶段决策的相互独立,避免后续阶段受前期决策的间接影响。
9. 答案:×
- 解析:整数规划的可行域是其对应线性规划可行域的子集(仅包含整数点),因此整数规划的最优目标函数值不会优于线性规划的最优值:最大化问题中整数规划最优值≤线性规划最优值,最小化问题中整数规划最优值≥线性规划最优值,例如线性规划最优解为 x=2.5(目标值 10),整数规划最优解可能为 x=2(目标值 9)。
10. 答案:√
- 解析:指派问题是特殊的运输问题(产地数 = 销地数 = n,每个产地仅运 1 单位,每个销地仅收 1 单位),因此可采用表上作业法求解,但更高效的方法是匈牙利算法,其本质是对表上作业法的优化,减少计算量。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1 题 35 分,第 2 题 10 分,第 3、4 题每题 15 分,共 75 分)
1. Reddy Mikks 公司涂料生产规划问题
(1)决策变量(1 分)
设外墙涂料的日产量为x1吨,内墙涂料的日产量为x2吨(x1,x2≥0,因产量非负)。
(2)目标函数(1 分)
总利润最大化,每吨外墙涂料利润 5,内墙涂料利润 4,因此目标函数为:maxZ=5x1+4x2
(3)约束条件(5 分)
- 原料 M1 约束:每吨外墙涂料用 6 吨 M1,内墙用 4 吨,日最大可用 24 吨,即6x1+4x2≤24;
- 原料 M2 约束:每吨外墙涂料用 1 吨 M2,内墙用 2 吨,日最大可用 6 吨,即x1+2x2≤6;
- 市场需求约束 1:内墙涂料日需量≤外墙涂料日需量 + 1 吨,即x2≤x1+1(整理为−x1+x2≤1);
- 市场需求约束 2:内墙涂料最大日需求量 2 吨,即x2≤2;
- 非负约束:x1≥0,x2≥0。
(4)线性规划模型及标准型(3 分)
-
原模型: maxZ=5x1+4x2s.t.⎩⎨⎧6x1+4x2≤24x1+2x2≤6−x1+x2≤1x2≤2x1,x2≥0
-
标准型(引入松弛变量 s1,s2,s3,s4≥0,将不等式约束转化为等式约束):maxZ=5x1+4x2+0s1+0s2+0s3+0s4s.t.⎩⎨⎧6x1+4x2+s1=24x1+2x2+s2=6−x1+x2+s3=1x2+s4=2x1,x2,s1,s2,s3,s4≥0
(5)图解法求解(10 分)
-
绘制可行域:
- 约束 1 6x1+4x2≤24:对应直线6x1+4x2=24(与 x1 轴交点 (4,0),x2 轴交点 (0,6)),区域在直线下方;
- 约束 2 x1+2x2≤6:对应直线x1+2x2=6(与 x1 轴交点 (6,0),x2 轴交点 (0,3)),区域在直线下方;
- 约束 3 −x1+x2≤1:对应直线−x1+x2=1(与 x1 轴交点 (-1,0),x2 轴交点 (0,1)),区域在直线下方;
- 约束 4 x2≤2:对应直线x2=2,区域在直线下方;
- 非负约束:可行域在第一象限。
联立约束方程,求得可行域顶点为:A (0,1)(约束 3 与 x2 轴交点)、B (1,2)(约束 3 与约束 4 交点:x2=2代入−x1+2=1得x1=1)、C (2,2)(约束 4 与约束 2 交点:x2=2代入x1+4=6得x1=2)、D (4,0)(约束 1 与 x1 轴交点)、O (0,0)(原点)。
-
- O(0,0):Z=0;
- A(0,1):Z=5×0+4×1=4;
- B(1,2):Z=5×1+4×2=13;
- C(2,2):Z=5×2+4×2=18;
- D(4,0):Z=5×4+4×0=20? (此处需修正:约束 2 中x1=4时,4+2x2≤6→x2≤1,故 D 点 (4,0) 需满足所有约束,重新联立约束 1 与约束 2:6x1+4x2=24和x1+2x2=6,解得x1=3,x2=1.5,记为 E (3,1.5))。
修正后顶点 E (3,1.5) 的目标函数值:Z=5×3+4×1.5=15+6=21,为最大值。
-
结论:最优解为x1=3吨(外墙涂料),x2=1.5吨(内墙涂料),最大日利润Z=21。
(6)单纯形法求解(15 分)
-
初始基可行解:选择松弛变量s1,s2,s3,s4为基变量,初始单纯形表如下:
基变量 |
cB |
x1(5) |
x2(4) |
s1(0) |
s2(0) |
s3(0) |
s4(0) |
右端项(b) |
比值(b / 对应 x1 系数) |
s1 |
0 |
6 |
4 |
1 |
0 |
0 |
0 |
24 |
24/6=4 |
s2 |
0 |
1 |
2 |
0 |
1 |
0 |
0 |
6 |
6/1=6 |
s3 |
0 |
-1 |
1 |
0 |
0 |
1 |
0 |
1 |
无(x1 系数负) |
s4 |
0 |
0 |
1 |
0 |
0 |
0 |
1 |
2 |
无(x1 系数 0) |
cj−zj |
- |
5(正,进基) |
4 |
0 |
0 |
0 |
0 |
0 |
- |
-
迭代 1(x1 进基,s1 出基):
主元素为 6(s1 行 x1 列),对 s1 行归一化(除以 6),再消去其他行的 x1:
- s1 行:x1+(2/3)x2+(1/6)s1=4;
- s2 行:0x1+(4/3)x2−(1/6)s1+s2=2;
- s3 行:0x1+(5/3)x2+(1/6)s1+s3=5;
- s4 行不变。
新单纯形表中cj−zj:x2 系数为 4 - 0×(2/3) - 0×(4/3) - 0×(5/3) - 0×1 = 4(正,进基),计算比值:s1 行 4/(2/3)=6,s2 行 2/(4/3)=1.5(最小,出基)。
-
迭代 2(x2 进基,s2 出基):
主元素为 4/3(s2 行 x2 列),对 s2 行归一化(乘以 3/4),消去其他行的 x2:
- s2 行:x2−(1/8)s1+(3/4)s2=1.5;
- s1 行:x1+(1/4)s1−(1/2)s2=3;
- s3 行:0x1+(5/8)s1−(5/4)s2+s3=2.5;
- s4 行:0x1+(1/8)s1−(3/4)s2+s4=0.5。
此时cj−zj所有系数均≤0,迭代终止,基变量为 x1, x2, s3, s4,最优解为x1=3,x2=1.5,s3=2.5,s4=0.5,目标函数Z=5×3+4×1.5=21,与图解法结果一致。
2. 匈牙利算法求解指派问题(效率矩阵如下,目标为最小化总效率)
效率矩阵
713151191216121016141512171516
求解步骤(10 分)
-
行约简:每行减去该行最小值,使每行至少有一个 0:
- 第 1 行:7-7=0,9-7=2,10-7=3,12-7=5 → [0,2,3,5]
- 第 2 行:13-12=1,12-12=0,16-12=4,17-12=5 → [1,0,4,5]
- 第 3 行:15-14=1,16-14=2,14-14=0,15-14=1 → [1,2,0,1]
- 第 4 行:11-11=0,12-11=1,15-11=4,16-11=5 → [0,1,4,5]
行约简后矩阵:0110202134045515
-
列约简:每列减去该列最小值(当前每列已有 0,无需操作)。
-
覆盖 0 元素(最少直线数):
- 标记无 0 元素的行(无);
- 标记上述行中 0 元素所在列(无);
- 标记上述列中 0 元素所在行(无);
- 画直线覆盖无标记行和有标记列:需 3 条直线(如覆盖第 1、4 行,第 2 列),未覆盖所有 0,需调整。
-
调整矩阵:
- 找出未被覆盖元素中的最小值(1);
- 未被覆盖行(第 2、3 行)各元素减 1,被覆盖列(第 2 列)各元素加 1:0000302233045405
-
重新覆盖与指派:
此时最少直线数 = 4(等于阶数 4),可指派:
- 第 1 行 0 在 (1,1),但第 4 行 0 也在 (4,1),选择第 3 行 (3,4)=0(唯一),排除第 4 列;
- 第 3 行已指派,剩余第 1、2、4 行,第 1、2、3 列:第 2 行 (2,2)=0(唯一),指派;
- 剩余第 1、4 行,第 1、3 列:第 1 行 (1,1)=0,第 4 行 (4,3)=0,指派。
-
最优指派方案:
1→1(效率 7),2→2(效率 12),3→4(效率 15),4→3(效率 15),总效率 = 7+12+15+15=49。
3. 动态规划求解背包问题(货船载货量 4 吨,三种货物?题干表格修正:应为两种货物,货物 1:w1=3 吨,r1=4;货物 2:w2=2 吨,r2=5,否则数据矛盾)
修正后已知条件
- 货船容量C=4吨;
- 货物 1:单位重量w1=3吨,单位收益r1=4;
- 货物 2:单位重量w2=2吨,单位收益r2=5;
- 目标:装载货物使总收益最大(假设货物可分割,若不可分割则为 0-1 背包)。
求解步骤(15 分)
-
定义阶段与状态:
- 阶段k:k=1(货物 1),k=2(货物 2);
- 状态sk:第 k 阶段初剩余的载货量(吨),s1=4,s3=0(最终剩余量);
- 决策xk:第 k 阶段装载货物 k 的数量(吨,);
- 状态转移方程:sk+1=sk−xk;
- 阶段收益dk(sk,xk)=rkxk;
- 总收益fk(sk):第 k 阶段状态sk下的最大收益,递推关系fk(sk)=maxxk[dk(sk,xk)+fk+1(sk+1)]。
-
逆序递推(从 k=2 开始):
-
k=2(货物 2):f2(s2)=max0≤x2≤s2(5x2+f3(s3)),f3(s3)=0(无货物可装),故f2(s2)=5s2(尽可能多装货物 2):
- s2=0:f2(0)=0;
- s2=1:f2(1)=5×1=5;
- s2=2:f2(2)=10;
- s2=3:f2(3)=15;
- s2=4:f2(4)=20。
-
k=1(货物 1):f1(4)=maxx1∈{0,3}[4x1+f2(4−x1)](x1 可取 0 或 3,因 3≤4,取 4 则超重):
- x1=0:4×0+f2(4)=0+20=20;
- x1=3:4×3+f2(1)=12+5=17;
故f1(4)=20,对应决策x1=0,x2=4(但货物 2 单位重量 2 吨,x2=4 吨即装载 2 件,总重量 4 吨)。
-
结论:最优装载方案为装载 2 件货物 2(总重量 4 吨),最大收益 20(若货物不可分割,x2=2 件符合要求;若题干为三种货物,需补充数据后重新计算,此处按修正后数据求解)。
4. 决策树法分析公司资金使用问题
已知条件
- 初始资金 50000 元,两种方案:投资开发(成功率 96%,成功获利 12%,失败损失全部资金)、存入银行(稳得 6% 年利);
- 咨询服务:费用 500 元,咨询结果分 “可以投资”“不宜投资”,历史数据:
咨询结果 |
投资成功 |
投资失败 |
合计 |
可以投资 |
154 |
2 |
156 |
不宜投资 |
38 |
6 |
44 |
合计 |
192 |
8 |
200 |
求解步骤(15 分)
-
计算条件概率(贝叶斯公式):
- P (成功 | 可以投资) = 154/156 ≈ 0.987;
- P (失败 | 可以投资) = 2/156 ≈ 0.013;
- P (成功 | 不宜投资) = 38/44 ≈ 0.864;
- P (失败 | 不宜投资) = 6/44 ≈ 0.136;
- P (可以投资) = 156/200 = 0.78;
- P (不宜投资) = 44/200 = 0.22。
-
绘制决策树(核心节点):
- 根节点:决策 1(求助咨询)、决策 2(不求助咨询);
- 决策 1 分支:
- 咨询 “可以投资”(0.78):后续决策 A(投资开发)、决策 B(存入银行);
- 决策 A 收益:成功(0.987)→ 50000×12% - 500 = 6000 - 500 = 5500 元;失败(0.013)→ -50000 - 500 = -50500 元;期望收益 = 0.987×5500 + 0.013×(-50500) ≈ 5428.5 - 656.5 = 4772 元;
- 决策 B 收益:50000×6% - 500 = 3000 - 500 = 2500 元;
- 选择决策 A,期望收益 4772 元;
- 咨询 “不宜投资”(0.22):后续决策 C(投资开发)、决策 D(存入银行);
- 决策 C 期望收益 = 0.864×5500 + 0.136×(-50500) ≈ 4752 - 6868 = -2116 元;
- 决策 D 收益 = 2500 元;
- 选择决策 D,期望收益 2500 元;
- 决策 1 总期望收益 = 0.78×4772 + 0.22×2500 ≈ 3722.16 + 550 = 4272.16 元;
- 决策 2 分支:
- 决策 E(投资开发)期望收益 = 0.96×50000×12% + 0.04×(-50000) = 5760 - 2000 = 3760 元;
- 决策 F(存入银行)收益 = 50000×6% = 3000 元;
- 选择决策 E,期望收益 3760 元。
-
结论:
(1)决策 1(求助咨询)期望收益 4272.16 元>决策 2(不求助)3760 元,因此值得求助咨询;
(2)若咨询结果为 “可以投资”,选择投资开发;若为 “不宜投资”,选择存入银行,可实现最大期望收益。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 9 分,共 45 分)
1. 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基解、基可行解、最优解的概念及关系
概念(5 分)
- 可行解:满足所有约束条件(包括等式、不等式约束和非负约束)的决策变量取值,构成可行域。
- 基解:在标准型中,选择 n-m 个变量(非基变量)设为 0,求解 m 个基变量的线性方程组得到的解(n 为变量数,m 为约束数),基解不一定满足非负约束。
- 基可行解:满足非负约束的基解,对应可行域的顶点。
- 最优解: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值(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可能是唯一解、多个解或无穷多解。
关系(4 分)
- 包含关系:基可行解⊂基解,基可行解⊂可行解,最优解⊂可行解;
- 顶点对应:基可行解与可行域顶点一一对应,线性规划最优解必在基可行解(顶点)中;
- 转化关系:基解若满足非负约束则成为基可行解,可行解若能通过 “非基变量设 0” 求解则成为基可行解,基可行解若使目标函数最优则成为最优解。
2. 分支定界法求解整数规划问题的主要思想及步骤
主要思想(3 分)
将整数规划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子问题(分支),通过求解子问题的线性规划松弛问题,确定最优解的下界( minimization 问题)或上界( maximization 问题),并剪去不可能包含最优解的子问题(定界),逐步缩小搜索范围,最终找到整数最优解,核心是 “分支分解 + 定界剪枝”,避免枚举所有整数点。
主要步骤(6 分)
- 求解松弛问题:忽略整数约束,求解对应线性规划问题,若最优解为整数,则该解即为整数规划最优解;若最优解非整数,记其目标函数值为界(上界或下界)。
- 分支:选择一个非整数解的变量xk=bk(如bk=2.3),构造两个子问题:
- 子问题 1:原约束 + xk≤⌊bk⌋(如xk≤2);
- 子问题 2:原约束 + xk≥⌈bk⌉(如xk≥3);
使原问题的整数解必在某一子问题中。
- 求解子问题:分别求解两个子问题的线性规划松弛问题,记录各子问题的可行解及目标函数值。
- 定界与剪枝:
- 若子问题无可行解,剪去该分支;
- 若子问题最优解为整数,更新当前最优解及最优值,并剪去该分支(无需进一步分解);
- 若子问题最优解非整数,且目标函数值劣于当前最优值(如 max 问题中小于当前上界),剪去该分支;否则保留分支,重复步骤 2-4。
- 终止:所有分支均被剪去,当前最优解即为整数规划的最优解。
3. 动态规划的最优性原理、建模步骤及注意事项
最优性原理(3 分)
“一个多阶段决策过程的最优策略具有这样的性质:无论初始状态和初始决策如何,对于由初始决策所形成的后续阶段的状态而言,其余的决策必构成最优策略”。即最优策略的子策略也是最优的,这是动态规划递推求解的理论基础。
建模求解一般步骤(4 分)
- 划分阶段:按时间或空间顺序,将问题分解为若干相互独立的阶段,编号为 1,2,...,n。
- 定义状态:确定各阶段的状态变量sk,描述阶段的初始条件,且需满足 “无后效性”(当前状态仅影响未来,与过去决策无关)。
- 定义决策与决策变量:确定各阶段的决策xk(sk),即从状态sk出发的可选行动,定义决策变量的取值范围。
- 建立状态转移方程:描述从阶段 k 到 k+1 的状态变化,即sk+1=Tk(sk,xk)(T 为转移函数)。
- 定义阶段收益与目标函数:阶段收益dk(sk,xk)为阶段 k 的直接收益,总目标函数为各阶段收益之和(或乘积),需最大化或最小化。
- 建立递推关系:根据最优性原理,建立fk(sk)(阶段 k 状态sk的最优收益)的递推公式,从最后阶段(逆序)或第一阶段(顺序)开始计算。
- 求解最优策略:计算各阶段最优收益后,回溯确定各阶段的最优决策,形成完整的最优策略。
注意事项(2 分)
- 状态需满足无后效性,否则需重新定义状态;
- 阶段划分需合理,避免过多或过少导致计算复杂;
- 递推方向(逆序或顺序)需与问题性质匹配,如资源分配问题常用逆序,生产调度问题常用顺序;
- 注意边界条件的设定(如最后阶段的最优收益为 0),避免递推错误。
4. 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的概念
确定型决策(3 分)
指决策环境完全确定,每个决策方案对应的唯一结果可准确预测,决策者只需根据目标选择最优方案的决策类型。其核心特征是 “结果唯一、确定”,例如 “已知银行年利率 6%,将 50000 元存入银行,一年后利息收益确定为 3000 元”,常用方法有线性规划、枚举法等。
风险型决策(3 分)
指决策环境存在多种可能的自然状态,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可通过历史数据或统计方法估算,每个决策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结果已知,决策者需根据概率计算期望收益(或损失)选择最优方案的决策类型。其核心特征是 “状态多样、概率已知”,例如 “投资开发成功率 96%,失败率 4%,收益已知”,常用方法有决策树法、期望收益法等。
不确定型决策(3 分)
指决策环境存在多种自然状态,但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无法估算,每个决策方案在不同状态下的结果已知,决策者需根据主观风险偏好选择方案的决策类型。其核心特征是 “状态多样、概率未知”,例如 “新产品上市后市场需求分为畅销、一般、滞销,但概率无法确定”,常用方法有悲观准则、乐观准则、折中准则、最小遗憾值准则等。
5. 效用的概念及效用曲线的确定方法
效用的概念(3 分)
效用是决策者对风险和收益的主观价值判断,用于量化不同结果对决策者的满意程度,用效用值(0-1 之间)表示:效用值越大,决策者对该结果的满意度越高;效用值为 1 对应最满意结果,效用值为 0 对应最不满意结果。例如,同样 10000 元收益,风险厌恶者的效用值可能高于风险偏好者(因前者更看重稳定收益),效用理论是风险型决策的重要补充。
效用曲线的确定方法(6 分)
效用曲线是描述 “结果(收益或损失)与效用值” 对应关系的曲线,确定步骤如下:
- 确定基准结果:
- 设最有利结果(如最大收益)的效用值U(max)=1;
- 设最不利结果(如最大损失)的效用值U(min)=0。
- 选择中间结果:选取一个中间结果x,询问决策者:“你愿意选择确定获得x,还是选择参与一个可能获得max(概率 p)或min(概率 1-p)的随机试验?”
- 调整概率 p:逐步调整 p,直到决策者认为 “确定获得x与参与随机试验无差异”,此时根据效用等价性:U(x)=p×U(max)+(1−p)×U(min)=p,记录(x,U(x))。
- 重复步骤 2-3:选取多个不同的中间结果,重复上述询问与计算,得到多个(x,U(x))点。
- 绘制效用曲线:以结果 x 为横轴,效用值 U (x) 为纵轴,将上述点连接,得到决策者的效用曲线,常见类型有:
- 风险厌恶型(曲线凸向横轴):决策者对收益的边际效用递减,偏好稳定收益;
- 风险偏好型(曲线凹向横轴):决策者对收益的边际效用递增,偏好高风险高收益;
- 风险中性型(直线):决策者的效用值与结果成线性关系,仅关注期望收益,不考虑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