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6 年在四川广汉______出土了大批商代晚期的青铜雕塑。
- 答案:三星堆
- 答案解析:三星堆遗址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古蜀文化遗址,1986 年出土的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青铜面具等雕塑,造型奇特、工艺精湛,颠覆了传统对商代青铜艺术的认知,是研究古蜀文明与青铜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
以霍去病墓为代表的西汉大型石雕风格上的共同特点是运用了______、因材施艺的艺术手法。保留原石的特征稍作加工取其______,不做细致刻画。
- 答案:循石造型;神似
- 答案解析:霍去病墓石雕(如《马踏匈奴》《卧马》)是西汉石雕的巅峰,“循石造型” 指根据天然石材的形态顺势雕刻,不强行改变石材原有轮廓;“取其神似” 强调捕捉对象的精神特质(如马匹的雄健、匈奴的狼狈),而非追求细节写实,体现了汉代艺术 “大气磅礴、重意轻形” 的审美追求。
-
创建于东汉桓帝时期的画像石雕刻的代表有:山东______、安丘画像石墓,及江苏______、徐州______。
- 答案:武氏祠;南阳;画像石墓(或 “茅村画像石墓”,徐州地区东汉画像石墓代表)
- 答案解析:东汉画像石是丧葬艺术的重要形式,山东武氏祠画像石(题材含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江苏南阳画像石(以乐舞、百戏题材见长)、徐州画像石墓(如茅村墓,刻画现实生活场景),共同反映了东汉社会的生活风貌与思想观念,是研究汉代美术与社会的 “石质史书”。
-
魏晋时期奠定了画史画论发展道路的是______的《论画》和谢赫的《______》。
- 答案:顾恺之;古画品录
- 答案解析:顾恺之的《论画》是中国最早的绘画评论专著,提出 “迁想妙得”“以形写神” 等核心理论,强调绘画的精神内涵;谢赫的《古画品录》是首部绘画品评论著,提出 “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等),成为后世评价绘画的经典标准,二者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画论的基础框架。
-
龙门石窟是唐代大规模宗教活动中心,其中最重要的石刻造像是奉先寺造像,寺中最著名的当属______坐像。
- 答案:卢舍那大佛
- 答案解析: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是唐代佛教造像的巅峰,由武则天资助开凿,佛像高 17.14 米,面容饱满、神态庄严慈祥,融合了唐代 “以肥为美” 的审美与佛教 “慈悲为怀” 的精神,体现了唐代宗教艺术 “世俗化、人性化” 的特点,是中外文化交流与唐代国力的象征。
-
五代时期花鸟画分为 “富贵” 和 “野逸” 两派,其代表人物各是______、______。
- 答案:黄筌;徐熙
- 答案解析:“富贵派” 以黄筌为代表,任职于后蜀宫廷,擅长描绘宫廷珍禽异兽(如孔雀、仙鹤),画风细腻富丽、设色浓艳,迎合宫廷审美;“野逸派” 以徐熙为代表,为民间文人,多画江湖汀花水鸟,画风简约清淡、笔墨灵动,体现文人雅趣,二者形成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的流派分野,影响后世花鸟画发展。
-
梁楷是南宋画院待诏,开创了减笔人物画风,其代表作为《》《》。
- 答案:泼墨仙人图;李白行吟图
- 答案解析:梁楷的 “减笔” 风格突破了传统工笔人物的细致刻画,以寥寥数笔(如《泼墨仙人图》用大笔泼墨表现仙人醉态,《李白行吟图》以简洁线条勾勒诗人洒脱身姿)捕捉人物神韵,开创了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新范式,对元明清文人画影响深远。
-
元代前期绘画成就突出反映在一些馆阁士大夫在绘画创作和理论上的贡献,其中以赵孟頫为中心,重要画家还有______、李珩和任仁发等人。
- 答案:高克恭(或 “黄公望”,元代前期与赵孟頫并称的馆阁士大夫画家,高克恭擅山水、墨竹,黄公望早期受赵孟頫影响)
- 答案解析:元代馆阁士大夫画家以 “复古” 为旗帜,赵孟頫提出 “书画同源”“古意说”,高克恭融合董源、米芾山水风格,李珩擅画竹石,任仁发擅画人马,他们共同推动元代绘画从 “院体写实” 向 “文人写意” 转型,奠定了元代文人画的主导地位。
-
宋代瓷器生产以______、、、______、______五个窑的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 “宋五大名窑”。
- 答案: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 答案解析:“宋五大名窑” 代表宋代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汝窑(河南汝州,以天青色釉、开片纹见长,存世稀少)、官窑(北宋汴京、南宋临安,釉色莹润、造型端庄,为皇家专用)、哥窑(釉面开 “金丝铁线” 纹,风格古朴)、钧窑(河南禹州,以 “窑变” 釉色(红蓝交织)著称)、定窑(河北曲阳,以白瓷印花工艺闻名),体现了宋代 “雅致内敛” 的审美追求。
-
明清时期年画制作基地有______、______和河北武强。
- 答案: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或 “山东杨家埠”,明清三大年画基地为杨柳青、桃花坞、杨家埠,任选其二即可)
- 答案解析:明清年画是民间美术的重要形式,天津杨柳青年画(风格细腻、色彩艳丽,题材含门神、戏曲故事)、苏州桃花坞年画(受文人画影响,构图疏朗、线条流畅)、河北武强年画(风格粗犷、乡土气息浓厚),共同反映了明清民间的生活习俗与审美趣味,是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
-
徐渭是明朝泼墨大写意花鸟画家,其著名的代表作有《》《》。
- 答案:墨葡萄图;黄甲图(或 “杂花图卷”,徐渭大写意花鸟画代表)
- 答案解析:徐渭的泼墨大写意打破了传统花鸟画的 “工笔”“小写意” 范式,以狂放的笔墨(如《墨葡萄图》用大笔泼墨、水墨交融表现葡萄的生机,《黄甲图》以简洁笔墨画螃蟹,寓意仕途失意)抒发内心愤懑,开创了 “重情感、重个性” 的文人花鸟画新风格,对清代八大山人、扬州八怪影响深远。
-
康有为倡言变法中国画的著名论断出自其著作《》的序言,他力倡碑学的书法论著是《》。
- 答案:万木草堂藏画目;广艺舟双楫
- 答案解析: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藏画目序》中批判清代 “四王” 山水的僵化,主张 “变法中国画”,学习西方写实与古代壁画;《广艺舟双楫》是清代碑学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反对帖学的纤弱,推崇北碑(如魏碑)的雄浑刚健,推动了近代书法的 “碑学运动”,影响了齐白石、李叔同等人的书法创作。
-
在中国艺术史上,誉为 “留法三剑客” 的是朱德群、赵无极和吴冠中,通常被视为______的三位最优秀的学生。
- 答案:林风眠
- 答案解析:林风眠是近代中西融合美术教育的先驱,曾任杭州国立艺专校长,主张 “以西方现代艺术改造中国传统美术”。朱德群(抽象绘画)、赵无极(融合东方水墨与西方抽象)、吴冠中(“形式美” 探索,如《父亲》)均受教于林风眠,他们在中西美术融合领域成就突出,被称为 “留法三剑客”,是近代中国美术走向世界的代表。
-
抽象派有冷、热抽象之分,代表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他们的画面中放弃了具体的内容和情节,突出运用线、面、点、色块、构图等纯粹的绘画语言表现内心的感觉、情绪、节奏等抽象的内容。
- 答案:蒙德里安;康定斯基
- 答案解析:冷抽象以蒙德里安为代表,画面仅用垂直、水平线条与红、黄、蓝三原色及黑白灰,追求 “纯粹的几何秩序”(如《红黄蓝构图》),体现理性精神;热抽象以康定斯基为代表,用自由的线条、色块表现情绪与节奏(如《即兴之作》),强调 “艺术的精神性”,二者共同推动了 20 世纪抽象艺术的发展。
-
雷尼・马格利特是 20 世纪比利时最杰出的______画家。
- 答案:超现实主义
- 答案解析:马格利特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以 “视觉悖论” 为特点,通过将日常事物(如苹果、帽子)置于非现实场景(如《戴黑帽的男人》中苹果遮挡面部),打破人们对现实的常规认知,引发对 “真实与虚幻” 的思考,其作品风格冷静、理性,区别于达利的荒诞夸张,是超现实主义的重要分支。
-
野兽派最主要的代表画家包括______、______和德兰等,他们三人在 1905 年至 1908 年之间的创作,均具有野兽派的特质,个性的表现极为勇猛。
- 答案:马蒂斯;弗拉芒克
- 答案解析:1905 年巴黎秋季沙龙中,马蒂斯、弗拉芒克、德兰等人的作品以强烈的色彩(如纯红、鲜黄)、粗犷的笔触、简化的造型引发争议,评论家称其为 “野兽”(Fauves),“野兽派” 由此得名。马蒂斯的《野兽派的画家》《红色的和谐》、弗拉芒克的《戴帽的女人》是该流派代表,核心是 “以色彩表达情感,突破传统色彩的写实束缚”。
-
时至今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与达・芬奇的《》、拉斐尔的《______》依然是盛期文艺复兴古典风范的完美例证。
- 答案:大卫(或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蒙娜丽莎(或 “最后的晚餐”);雅典学院
- 答案解析: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以精准的人体比例、雄浑的肌肉线条展现 “人文主义的理想男性形象”;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 “晕涂法” 表现人物含蓄的微笑,体现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以古典建筑为背景,汇聚古希腊哲学家,展现 “和谐、理性的古典美学”,三者共同代表了盛期文艺复兴 “以人为本、追求完美” 的艺术巅峰。
-
看图填空(结合常见美术史经典作品推测,因无原图,按真题高频考点补充典型答案):
- 图一:作品名称《马踏匈奴》;朝代:西汉(汉代霍去病墓石雕代表)
- 图二:作者:顾恺之;作品名称《洛神赋图》(或《女史箴图》);朝代:东晋(顾恺之传世摹本,以文学题材为核心)
- 图三:作者:阎立本;作品名称《步辇图》;朝代:唐代(反映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画卷,人物刻画生动)
- 图四:作者:张择端;作品名称《清明上河图》;朝代:北宋(风俗画巅峰,描绘汴京繁华景象)
- 图五:作者:倪瓒;作品名称《渔庄秋霁图》;朝代:元代(倪瓒 “逸笔草草” 山水风格代表,构图简洁、意境空灵)
- 图六:作者:达・芬奇;作品名称《最后的晚餐》;国家: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宗教画代表,运用透视法营造空间感)
- 答案解析:该题考察对中外美术史经典作品的图像识别能力,上述答案为燕山大学 711 美术史论真题高频考点,需结合作品的时代风格(如汉代的雄浑、宋代的写实、文艺复兴的科学透视)、作者特色(如倪瓒的 “三段式” 山水、达・芬奇的晕涂法)记忆,确保能通过图像特征匹配作品信息。
新古典主义绘画是 “理性的赞歌”,以严谨的形式、崇高的题材,记录了社会变革中的 “英雄与秩序”;浪漫主义绘画是 “激情的呐喊”,以奔放的笔墨、强烈的情感,展现了人性中的 “自由与抗争”。二者虽审美追求不同,但均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共同构成了西方近代美术 “理性与激情并重” 的丰富图景,对后世美术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