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 2025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全解析
北京化工大学 2025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丰富,涵盖多个学科领域,为广大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学术发展空间。以下将各学院招生专业、研究方向、指导老师及招生计划进行详细梳理,助力考生精准了解招生信息,合理规划报考方向。
一、化学工程学院:化工领域的学术摇篮
化学工程学院在化工领域实力强劲,招生专业多样,研究方向涵盖化工多个前沿领域。
- 081700(学术学位)化学工程与技术:计划招收 101 名全日制学生,研究方向包括超重力过程强化与纳米技术材料、化工材料基因组学设计及产品工程等 10 个方向。众多知名学者如陈建峰、曹达鹏等担任指导老师,在各自研究方向成果丰硕,为学生提供前沿的科研指导。
- 083000(学术学位)环境科学与工程:招收 13 名全日制学生,涉及水污染处理工程与再生利用、固体废物处理等 7 个研究方向。代建军、胡翔等老师专注于环境领域研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 085600(专业学位)材料与化工:全日制计划招生 17 人,非全日制 13 人。设有化工过程强化技术、新型分离技术等 6 个研究方向,同一研究方向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均有实力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不同学习模式选择。
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研究的前沿阵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材料领域学科布局完善,培养方向多元。
- 070300(学术学位)化学:计划招收 5 名全日制学生,研究方向有可控 / 活性聚合、非均相聚合等 5 个方向。韩丙勇、黄启谷等老师在相关领域经验丰富,引领学生探索化学前沿课题。
- 080500(学术学位)材料科学与工程:招收 131 名全日制学生,涵盖高分子材料合成制备、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等 14 个研究方向。众多导师在材料合成、性能研究等方面成果显著,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与研究的机会。
- 085600(专业学位)材料与化工:全日制招生 43 人,非全日制 6 人,不区分研究方向,众多导师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专业指导。
- 086000(专业学位)生物与医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分别计划招生 3 人和 1 人,同样不区分研究方向,为生物与医药领域培养专业人才。
三、机电工程学院:工程技术的创新高地
机电工程学院聚焦工程技术领域,在动力工程及相关专业培养创新人才。
- 080700(学术学位)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招收 27 名全日制学生,研究方向包括化工过程机械、装备系统故障自愈原理与工程应用等 7 个方向。高金吉、何立东等导师在行业内声誉卓著,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实践。
- 085600(专业学位)材料与化工: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各招生 19 人和 2 人,设有 3 个研究方向,涵盖人工自愈与化工装备自主健康、智能装备性能强化等前沿领域。
四、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信息技术与化工融合的推动者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注重信息技术与化工领域的交叉融合,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 081100(学术学位)控制科学与工程:计划招收 29 名全日制学生,研究方向有过程智能优化与先进控制、复杂系统科学与工程等 5 个方向。贺彦林、李大字等导师在控制科学领域造诣深厚,助力学生掌握前沿技术。
- 085600(专业学位)材料与化工: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分别招生 3 人和 1 人,研究方向为化工过程控制,培养具备控制技术的化工专业人才。
五、经济管理学院:化工产业的管理智慧源
经济管理学院为化工产业提供管理人才支持,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
- 120100(学术学位)管理科学与工程:招收 13 名全日制学生,研究方向包括资源环境管理与政策、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等 5 个方向。方勇、李宾等导师结合化工产业特点,开展管理领域研究与教学。
六、化学学院:化学研究的创新引擎
化学学院在化学学科研究深入,招生专业覆盖多个化学研究方向。
- 070300(学术学位)化学:计划招收 59 名全日制学生,研究方向有组装化学与资源有效利用、催化化学与稀贵金属资源利用等 5 个方向。安哲、陈旭等众多导师在化学研究领域成果突出,为学生指引科研方向。
- 081700(学术学位)化学工程与技术:招收 19 名全日制学生,设有超分子插层组装与产品工程、催化材料与技术等 6 个研究方向,促进化学与化工的交叉研究。
- 085600(专业学位)材料与化工: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各招生 10 人和 1 人,不区分研究方向,为材料与化工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七、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工交叉的探索者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聚焦生物与化工交叉领域,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
- 081700(学术学位)化学工程与技术:招收 25 名全日制学生,研究方向包括生化分离工程、制药工程等 4 个方向。谭天伟、苏海佳等导师在生物化工领域经验丰富,推动学科发展。
- 083600(学术学位)生物工程:计划招收 30 名全日制学生,设有生物炼制与代谢工程、生物资源与环境工程等 6 个研究方向,深入探索生物工程前沿领域。
- 085600(专业学位)材料与化工: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分别招生 2 人和 1 人,设有生物能源及生物基化学品、生物医药及生物材料 2 个研究方向。
- 086000(专业学位)生物与医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分别招生 7 人和 4 人,涵盖绿色生物炼制技术、合成生物技术与工程等 5 个研究方向。
八、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软物质领域的前沿探索者
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专注软物质领域研究,推动相关学科发展。
- 070300(学术学位)化学:招收 9 名全日制学生,研究方向包括可控 / 活性聚合、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等 9 个方向。顾星桂、胡君等导师在软物质化学领域开展前沿研究,为学生提供优质科研资源。
- 080500(学术学位)材料科学与工程:招收 10 名全日制学生,设有高分子材料合成制备、功能高分子材料等 8 个研究方向,促进软物质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 081700(学术学位)化学工程与技术:招收 10 名全日制学生,涵盖传质与先进分离技术、环境与能源催化等 10 个研究方向,探索软物质在化工领域的应用。
- 083000(学术学位)环境科学与工程:招收 1 名全日制学生,研究方向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拓展软物质在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
- 083600(学术学位)生物工程:招收 8 名全日制学生,设有生物炼制与代谢、系统及合成生物学等 4 个研究方向,推动软物质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发展。
- 085600(专业学位)材料与化工: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各招生 2 人和 1 人,设有功能材料、生物化工 2 个研究方向。
- 086000(专业学位)生物与医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各招生 2 人和 1 人,不区分研究方向,为生物与医药领域输送专业人才。
北京化工大学 2025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丰富,各学院依托优秀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科研环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术发展平台。考生可根据自身兴趣、专业背景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的专业和研究方向报考,开启学术深造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