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5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一、机电工程学院(001)
(一)机械工程(080200,学术学位)
拟招 18 人,全日制学习,复试内容为专业综合,研究方向及导师如下:
- 电子封装与组装技术及装备:蔡苗、龚雨兵、黄春跃、梁才航、潘开林、潘志亮、秦红波、肖经、杨道国、俞兆喆、张平。
- 智能装备与机器人:陈雪、范兴明、高兴宇、王海舰、周祖鹏。
- 车辆工程(机械动力学理论及工程应用):鲍家定、邓小林、何水龙、景晖、刘夫云、唐荣江。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特种加工技术与装备):蒋占四、刘海浪、刘建伟、郑伟光。
二、信息与通信学院(002)
(一)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0,学术学位)
拟招 18 人,全日制学习,复试内容为专业综合,研究方向及导师如下:
- 认知通信理论与技术:陈宏滨、仇洪冰、王俊义、赵峰、郑霖、周陬。
-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纪元法、孙希延。
- 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蔡晓东、蒋留兵、李文勇、李晓欢、廖可非、林乐平、刘庆华、莫锦军、首照宇、吴孙勇、叶苗、Ahmad Chaddad。
- 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曹卫平、傅涛、姜彦南、彭麟、唐智灵、于新华。
- 通信集成电路设计:李海鸥、徐卫林、张法碧。
- 海空跨域通信与感知技术:敖珺、陈峰、樊亚仙、马春波、孙堂友、陶智勇、闫坤。
(二)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085401,专业学位)
拟招 5 人,全日制学习,复试内容为专业综合,不区分研究方向,导师有:敖珺、曹卫平、陈峰、仇洪冰、邓洪高、傅涛、纪元法、景晖、李文勇、李晓欢、廖可非、马春波、莫锦军、彭麟、首照宇、孙希延、唐智灵、王守华、王涛、吴孙勇、于新华、张浩川。
(三)集成电路工程(085403,专业学位)
拟招 5 人,全日制学习,复试内容为专业综合,不区分研究方向,导师有:蔡苗、邓健秋、黄春跃、李春泉、李海鸥、梁才航、刘海浪、潘开林、秦红波、王成磊、王江、徐华蕊、徐卫林、杨道国、张法碧、张平、朱归胜。
三、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003)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0,学术学位)
拟招 8 人,全日制学习,复试内容为专业综合,研究方向及导师如下:
- 人工智能:蔡国永、常亮、古天龙、李龙、李玉鑑、李玉洁、罗笑南、潘细朋、汪华登、吴劲松、朱晓姝。
- 计算机应用技术:黄桂敏、李姣芬、强保华、张会兵。
- 计算机软件:董荣胜、林煜明、翟仲毅、张敬伟。
-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蓝如师、李冀、唐成华、周娅。
(二)网络空间安全(083900,学术学位)
拟招 25 人,全日制学习,复试内容为专业综合,研究方向及导师如下:
- 密码理论与技术:丁勇、李浪、刘文芬、刘忆宁、韦永壮、武小年、杨昌松。
- 可信软件与网络安全:何倩、胡冠宇、李春海、陶晓玲、王勇。
- 内容与应用安全:陈光喜、樊永显、龚永义、黄永忠、李波、刘建明、刘振丙、王茂发、王智文、文益民、谢晓兰、许睿。
- 网络空间安全理论基础:段雪峰、李国东、李科赞、祝光湖。
(三)网络与信息安全(085412,专业学位)
拟招 5 人,全日制学习,复试内容为专业综合,不区分研究方向,导师有:常亮、陈光喜、邓国峰、丁勇、何倩、胡冠宇、黄永忠、李春海、李冀、刘建明、刘振丙、罗笑南、强保华、陶晓玲、王勇、韦永壮、武小年、许睿、张敬伟、赵峰、周娅、朱晓姝。
四、商学院(005)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学术学位)
拟招 8 人,全日制学习,复试内容为专业综合,研究方向及导师如下:
- 管理决策与优化:邓国峰、李余辉、唐平秋、张发明。
- 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王冲、王涛、赵红专。
- 工业工程:李春泉、苏鑫、刘枚莲。
- 技术创新与管理:蔡翔、甘晓丽、贺星星、胡启明、谢海娟、杨杰、杨莎莎、于飞、袁胜军。
五、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008)
(一)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00,学术学位)
拟招 12 人,全日制学习,复试内容为专业综合,研究方向及导师如下:
- 自动检测技术与智能仪器:胡聪、尚玉玲、许川佩、朱望纯、朱志斌。
- 测控理论与工业机器人:党选举、蒋贵荣、蒋英春、李郴良、刘期怀、孟伟、伍锡如、张斌、张向文。
- 生物医学检测与仪器:张敏、张琦、朱健铭、陈洪波、陈真诚、韩国成、李华、梁晋涛。
- 光电检测技术与仪器:陈涛、胡放荣、马峻、吴军、肖江剑、殷贤华。
(二)仪器仪表工程(085407,专业学位)
拟招 5 人,全日制学习,复试内容为专业综合,不区分研究方向,导师有:陈洪波、陈涛、陈真诚、胡聪、胡放荣、李华、梁晋涛、马峻、尚玉玲、吴军、伍锡如、许川佩、殷贤华、张斌、张向文、朱健铭、朱望纯。
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10)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学术学位)
拟招 8 人,全日制学习,复试内容为专业综合,研究方向及导师如下:
- 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马传国、熊健、徐华蕊、许积文、张坚、张小文、朱归胜、褚海亮、梁英、孙立贤、夏永鹏、向翠丽、徐芬、闫二虎、张焕芝、张漓杉、张倩、钟山、邹勇进。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材料学:邓健秋、胡朝浩、江民红、王江、姚青荣。
- 材料加工工程:龙芋宏、卢照、王成磊、周建华。
七、光电工程学院(017)
(一)光学工程(080300,学术学位)
拟招 9 人,全日制学习,复试内容为专业综合,研究方向及导师如下:
- 光纤光子技术:陈华金、邓洪昌、曲士良、阮银兰、滕传新、苑立波。
- 太赫兹及微纳光子学:陈明、韩家广、银珊、张文涛。
- 光电信息智能处理系统:邓仕杰、秦祖军、叶松。
(二)光电信息工程(085408,专业学位)
拟招 5 人,全日制学习,复试内容为专业综合,不区分研究方向,导师有:成煜、邓洪昌、邓仕杰、高兴宇、韩家广、阮银兰、肖经、叶松、张文涛。
机电工程学院(001)
- 机械工程(080200):学术学位,拟招 18 人,全日制,复试考专业综合。研究方向涵盖电子封装技术、智能装备机器人、车辆工程、机械制造自动化,导师团队含蔡苗、杨道国等 10 余位专家。
信息与通信学院(002)
-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0):学术学位,拟招 18 人,全日制,复试考专业综合。研究方向包括认知通信、卫星导航、智能感知等 6 大方向,导师团队超 30 人,含外籍专家 Ahmad Chaddad。
-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085401):专业学位,拟招 5 人,全日制,不区分方向,导师含敖珺、曹卫平等 20 余位。
- 集成电路工程(085403):专业学位,拟招 5 人,全日制,导师含蔡苗、李海鸥等 15 位。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00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0):学术学位,拟招 8 人,全日制,研究方向含人工智能、计算机应用等,导师含古天龙、李玉鑑等。
- 网络空间安全(083900):学术学位,拟招 25 人,全日制,研究方向覆盖密码理论、可信软件等,导师团队超 30 人。
- 网络与信息安全(085412):专业学位,拟招 5 人,全日制,导师含常亮、陈光喜等 20 余位。
商学院(005)
-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学术学位,拟招 8 人,全日制,研究方向包括管理决策、信息系统、工业工程等,导师含邓国峰、蔡翔等。
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008)
- 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00):学术学位,拟招 12 人,全日制,研究方向含自动检测、测控机器人、生物医学仪器等,导师含胡聪、党选举等。
- 仪器仪表工程(085407):专业学位,拟招 5 人,全日制,导师团队含 10 余位专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10)
-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学术学位,拟招 8 人,全日制,研究方向涵盖光电材料、材料学、材料加工等,导师含马传国、邓健秋等。
光电工程学院(017)
- 光学工程(080300):学术学位,拟招 9 人,全日制,研究方向含光纤光子技术、太赫兹技术等,导师含陈华金、苑立波等。
- 光电信息工程(085408):专业学位,拟招 5 人,全日制,导师含邓洪昌、叶松等。
九、2025 年博士招生重要政策说明
- 招生规模动态调整:各专业拟招人数以教育部最终下达计划为准,生源质量突出时可适当扩招。
- 学习方式与培养要求:全日制学习,学制 3-6 年,需完成课程学习、科研成果发表及学位论文答辩。
- 导师双向选择:考生可在报名前联系导师,关注导师研究方向与个人学术规划的匹配度。
- 复试考核重点:专业综合考核含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及创新思维,部分专业加试英语或实验操作。
十、学科优势与科研平台
(一)重点学科实力
- 机械工程:依托 “电子封装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在 5G 芯片封装装备领域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信息与通信工程:拥有 “认知无线电与信息处理”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卫星导航、海空通信领域成果显著。
- 网络空间安全:是广西首个网络空间安全博士点,与国家网络安全中心共建实训基地,承担国家密码管理局项目。
(二)科研合作资源
- 与华为、中兴、中电科等企业共建 20 余个联合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产学研实践机会。
- 近三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2 项,科研经费年均超 1.8 亿元。
十一、报考全流程指南
- 报名时间:预计 2024 年 12 月 - 2025 年 1 月(以研究生院通知为准),需在研招网提交报名信息。
- 材料清单:
- 学历 / 学位证书、硕士成绩单、英语水平证明;
- 科研成果(论文、专利、项目证明)、专家推荐信(2 封);
- 个人陈述(含学术背景、研究计划)。
- 考核形式:
- 申请 - 考核制:适用于具备突出科研成果的考生,需通过材料初审、综合面试;
- 普通招考:笔试考外语 + 专业基础课,面试考科研能力。
- 录取规则:按综合成绩(考核成绩占比≥70%)择优录取,公示期 10 个工作日。
十二、奖助体系与就业前景
(一)奖助学金政策
- 国家奖学金:3 万元 / 年,覆盖 5% 优秀博士;
- 学业奖学金:1-2 万元 / 年,覆盖率 100%;
- 导师津贴:不少于 2000 元 / 月,科研绩效另计;
- 国际交流资助:支持参加国际会议,最高资助 2 万元 / 人。
(二)就业方向
- 科研院所:中科院各所、航天科技集团、中电科等;
- 知名企业:华为、腾讯、海康威视(年薪 25 万起);
- 高校与公务员:部分毕业生进入双一流高校任教或报考选调生。
十三、各学院咨询方式
学院 |
咨询电话 |
邮箱 |
机电工程学院 |
0773-2290101 |
jdxy@guet.edu.cn |
信息与通信学院 |
0773-2290156 |
xytx@guet.edu.cn |
计算机学院 |
0773-2290213 |
jsjxy@guet.edu.cn |
商学院 |
0773-2290325 |
sxy@guet.edu.cn |
电子工程学院 |
0773-2290187 |
dzdh@guet.edu.cn |
材料学院 |
0773-2290381 |
clxy@guet.edu.cn |
光电工程学院 |
0773-2290356 |
gdc@guet.edu.cn |
十四、常见问题解答
(一)报考条件
- 问:硕士跨专业能否报考?
答:允许跨考,但需在报名时提供相关专业基础证明(如课程成绩单、科研经历),建议提前与导师沟通。
- 问:同等学力考生需满足什么条件?
答:需取得硕士学位满 2 年,且以第一作者发表 2 篇核心期刊论文,部分专业要求参加额外加试。
(二)考核细节
- 问:“申请 - 考核” 制的科研成果评分标准?
答:论文以 SCI/SSCI 收录为主(影响因子≥3.0),专利、国家级项目可折算加分,具体见各学院细则。
- 问:复试英语考核形式?
答:多为专业文献翻译或英文问答,部分专业要求提交雅思 6.0+/ 托福 80 + 成绩。
(三)培养管理
- 问:博士期间能否出国交流?
答:学校与 10 余所海外高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支持 “3+1” 双学位项目,留学期间保留奖助学金。
- 问:毕业成果要求?
答:需发表 1-2 篇 SCI/EI 收录论文(不同学科要求不同),并通过学位论文盲审。
十五、研究方向特色解析
(一)机械工程重点方向
- 电子封装技术:针对半导体器件高密度封装难题,研发高精度倒装焊设备,与长电科技合作实现产业化。
- 智能机器人:聚焦协作机器人视觉 - 力控融合控制,应用于 3C 产品精密装配,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信息与通信前沿领域
- 海空跨域通信:研究无人机 - 舰船协同通信网络,解决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问题,服务国防安全。
- 通信集成电路:设计 5G 射频芯片与低功耗传感器接口电路,部分成果通过华为技术认证。
(三)网络空间安全创新方向
- 后量子密码:研究抗量子计算攻击的密码算法,团队参与国家 “十四五” 密码规划编制。
- 工业互联网安全:针对智能制造场景,开发设备漏洞扫描与入侵检测系统,应用于汽车生产线。
十六、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培养特色
- 跨学科培养:允许选修其他学院课程,支持组建交叉学科研究团队(如 “机械 + 人工智能”“材料 + 光电”)。
- 国际联合培养: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英国伯明翰大学等开展 “双导师” 项目,毕业可获双方学位。
- 学术孵化支持:设立博士创新基金(5-10 万元 / 项目),资助自主选题研究,优秀成果推荐至《Nature》子刊等顶刊。
- 就业精准对接:学校与华为、中兴等企业共建 “博士人才库”,毕业前可参加企业专场招聘会。
注:以上信息基于 2025 年招生专业目录整理,最新政策请以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官网(http://www.guet.edu.cn/yanjiusheng/)发布为准。建议考生关注 “桂电研招” 微信公众号,获取实时招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