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聚焦信息技术前沿,拥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形成了可信软件、智能计算、计算机视觉等特色研究方向。学院依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与企业及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注重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结合,培养兼具学术创新与技术应用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拟招生总人数:13 人(定向就业不超过 1 人,已招收硕博连读生 2 人,其余采用 “申请 - 考核” 制)
- 研究方向及导师:
- 01(全日制)可信软件与安全验证
- 02(全日制)智能网络与计算
- 导师:衷璐洁(不可直博,与张荣荣联合招生,张荣荣为副导师)、陈文龙(不可直博)
- 03(全日制)计算机视觉
- 导师:谭小慧(不可直博,与李俊联合招生,李俊为副导师)、霍春雷(不可直博,与施智平 * 联合招生)
- 04(全日制)智能系统感知与控制
- 导师:刘卉(不可直博,与徐敏联合招生,徐敏为副导师)、吴立锋(不可直博)、邵振洲(不可直博,与夏立坤联合招生,夏立坤为副导师)
- 05(全日制)多模态大模型与情感计算
- 导师:宋巍(不可直博)、尚媛园(不可直博,与刘铁联合招生,刘铁为副导师;已招收硕博连读生 1 人)
- 06(全日制)智能教育
- 导师:孙众(不可直博,与唐晓岚联合招生,唐晓岚为副导师)
- 07(全日制)智能计算架构与软硬件协同
- 导师:邱柯妮(不可直博,已招收硕博连读生 1 人)
- 招生类别:
- 非定向就业:多数名额为此类别,需转入人事档案;
- 定向就业:不超过 1 人,需与工作单位签订协议,人事档案不转入。
- 联合招生特色:
- 多数方向实行双导师联合培养(如衷璐洁与张荣荣),部分方向引入企业或校外专家(如李炼 *、施智平 *),强化工程实践导向。
- 特殊提醒:
- 尚媛园、邱柯妮导师已招收硕博连读生,“申请 - 考核” 名额可能减少,报考前需联系学院确认;
- 智能教育方向侧重教育与技术交叉,适合有教育学或计算机背景的考生。
- 培养优势:
- 学院与科技企业合作紧密,部分方向(如智能计算架构)对接国家 “东数西算” 等战略需求,就业前景广阔。
- 考生需具备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硕士背景,跨专业报考需证明科研或工程能力;
- 申请前务必联系导师,明确研究方向匹配度(如多模态大模型、智能系统感知等);
- 材料准备需突出科研成果、工程项目经验及研究计划书(体现技术创新点);
- 关注学院官网或联系招生办(68901048)获取 “申请 - 考核” 制具体流程及材料要求。